枝芳‘嗯’了一声,这才又低声道:“特殊人才受特殊保护,跟我爸我妈一起的,还有很多搞科研的科学家,已经施行了军管。军管直接向ZONG理负责,每周一汇报。没有ZONG理的命令,谁也敲不开那里的大门。”
她朝婆婆笑:“所以,他们很安全。除了不能见面,信件都不方便之外……一切都好!我觉得不用担心,如果那里都不安全,那就再没有更安全的地方了。”
桐桐有些惊讶,她也着实没想到枝芳的父母这么特殊。
金寿说自家妈:“您别操心了!如果需要帮助,我会跟家里说的。要是我不言语,那就是情况尚好。我俩在这里,其实……也还行!这个月陆续有几个农林大学的老师来了……我的情况跟他们比起来好一些。因为我一直在试验站,坚持劳动……所以,我是自由的。因为没丢掉劳动人民本色,所以我的状况也还行,且应该不会更糟。”
桐桐嚼着萝卜,“我跟你爸呢,别的没有,这些年就是攒下一些人脉。有任何事情,都要及时言语,不要怕添麻烦。我俩还都不到五十岁,又不是真的老了。这些年,也是用心保养,身体也还不错。能给子女依靠,那是做父母的成就。你们也都是做了父母的人了,人同此心。你们要是能庇护孩子一辈子,难道不会心安?”
金寿鼻子酸涩,然后‘嗯’了一声。
“我跟你爸就是这么想的!不管多大的事,只管言语。你爸你妈能给你们接住!实在不行,农场就是退路。你爸去办事了,叫你们姨夫审批农场军管的事。外面就是天塌了,农场也是退路。”
金寿:“……”他闷闷的应了一声‘好’,只是:“本该我们争气,给你和我爸长脸的时候……谁知道了到了现在了,拖家带口的挂累你跟我爸……”做儿子的心里是啥滋味呢?
桐桐就笑,指着自己的脸:“你看看,你妈脸上长皱纹了没有?”
金寿看到母亲光洁的脸,除了眼角细小的笑纹,并不见苍老。
“你看看你妈的头,别人的妈妈都生了白发,你妈头上有吗?”
早年有!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有白发了,反倒是这些年,又变黑了,全黑了,一根白发都看不见了。
桐桐伸出手,“看看!”
手细腻白皙,指甲粉红晶莹。
枝芳艳羡的抬手摸了摸:“我戴着手套干活,已经算是保养的很好了……”但是没想到,自家婆婆还能保养的更好——这一定是有秘方的。
她觉得,最大的秘方应该是夫妻恩爱,心态好。
别管啥日子,多糟心,自家婆婆永远是好心态。她就问呢:“您真的能不操心?”您也不是那样的人呀!
桐桐:“……”需要操心的时候当然操心,“但要是扛不动了,我这不是想着,还有你爸呢吗?”
枝芳就笑:“我也觉得,反正就金寿呢,我怕什么?”
金寿无奈的笑,并不反驳。
枝芳又说:“我还想着,要是我办不了,他也办不动,改变不了,那大概再没有办法了。顺着天意,爱咋咋去……人力不可更改的地步,那就都别费劲了。”
桐桐:“……”话也不能这么说,“真到了那个份上,我会想着人多力量大。把可靠的力都借上,许是就有办法了呢?”
枝芳懂了:“我们要是扛不动,就找您和我爸,家里还有兄弟姐妹……”
对了!就是这个意思:“守望相助,相互扶持,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嗳!我听您的话。”枝芳大口的咬着红薯,“真有事了,我肯定回家找您和我爸。”
那就行!这次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吃完饭,桐桐就不多留了,开颜还在小意那里放着呢。要走了,她拿了二十斤粮票,放在小桌上,“给孩子加点细粮,你俩也要吃点主粮。”
以前有各种补贴,现在都没有了。工资有,配额的粮食也有,但肯定没有以前那么宽裕了。
枝芳就不安了:“孩子喝的奶粉都是家里给的,还有孩子的衣裳……”这些真的已经不少了。金家跟自家不一样,孩子多,对公婆来说,孙子孙女就多。要是每个都这么补贴,可想而知,他们的日子过的也很紧巴。
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再要公婆的补贴呢?这已经补贴了很多很多了。
揽月和飞舟抱着奶奶,揽月说兔子味儿的蛋羹,飞舟一直追问奶奶,过年回家有没有肉味的兔子。
孩子童言童语的,当奶奶的却只笑:“改明儿,叫爷爷给你送肉兔子来。”
枝芳赶紧道:“妈,有什么条件就给什么条件下的最好的,这就行了。”不求够不到的东西!也不能叫他们要那些以他们的能力够不到的。
桐桐这次却没顺着:“他们爷爷奶奶能够到的,那就是有这个条件!爷爷奶奶有这个条件,给他们这个条件下最好的,你们不要有意见。”
第1445章 世俗烟火(115)二更
枝芳留着在家看着孩子, 外面冷,不叫他们送了。
金寿穿了大衣,推着车子出来送。
母子俩慢慢走着, 能看到拉着架子车, 扛着农具的工人, 和一些看着就斯斯文文的人群。那边有人喊:“小金,上工了。”
金寿应着:“我送一下我妈, 十分钟后到。”
“好!”
然后大家知道这是小金的妈妈,这个问好, 那个问好的。
桐桐一一的回应, 这才低声问:“枝芳习惯吗?”
“枝芳在处理各种种子,在室内工作。”
“那孩子呢?”
“孩子带过去, 那边不冷,孩子在那边玩, 十多个孩子呢, 不是只他们。”
“要是带不过来……”
“能!”金寿打断了母亲的话, 能送回去当然最好了,自己和枝芳每周回去看孩子一次,这都是可以的。虽然说舍不得孩子, 但是把孩子送到一个条件更优渥的地方, 知道孩子过的好,那肯定是能安心的。
可自家这俩年岁小, 正是费人费精力的时候。跟开颜可不一样, 开颜大了,不要人太照管。这俩还不能完全自己吃, 自己拉, 啥都得手把手的照看。
自己和枝芳两个人, 都是正年轻的年纪,照顾起来尚且筋疲力尽。爸妈这年纪,再是保养的好,可终归是岁月不饶人。
所以,孩子还是得留在身边。跟着父母,其实吃的差一点,对孩子来说未必就觉得苦。更何况,这么补贴着,哪里就真的吃苦了。
金寿低声说:“妈,你跟我爸都好好的!一定得等到……”想说什么的,但有些话犯忌讳,那就不说了,自家妈都懂,“物极必反!而今贬的最低的,他日一定能飞到最高处。我岳父岳母被特殊保护,这就说明,那一天或早或晚,都会到来的。”
桐桐‘嗯’了一声,可见是把史书真的是看进去了。再加上他岳父岳母的事,这个消息折射出来的东西给了他足够的信心,也叫他更加的从容。
金寿站住脚:“妈,你们好好的!等着……将来,儿子给您和我爸长长脸。”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我一定要张扬张扬,把人人尊着,人人敬着,人人都得说,你们费心费力教养的子女,都成才了。叫你们老来,应有尽有!
桐桐:“……”这孩子的心思咋这么重呢?
这几个孩子,只金寿的心思最重。不言不语,蔫人一个,心里却啥都有。
能说什么呢?“老中医号脉,说我俩寿数九十往上。放心吧,你就是七十岁了,回家也有爸妈,安心吧。”
她接了自行车:“回去上工吧!好好过你的日子。你们这些兄弟姐妹里,只你选的这个最特别。都要好好的,我是真的很喜欢枝芳。”
知道!您最心疼大嫂,最宠着小蝉,最喜欢枝芳,对二嫂的包容大过于所有子女。
所以,我们都会好好的。
“小意结婚,我就不回去了。我岳父岳母的情况,顾艇父母的情况,凑在一起就很惹眼了。等一段时间,不打眼的时候,我跟枝芳带着孩子再回去。”
金寿给妈妈宽心,“您也别担心我二哥,离婚……对我二哥二嫂来说,都未必是坏事。我二哥自来油滑,会审时度势,也不是很在乎脸面面子。该低的时候,不用人压,他都能把头低到最低。做低伏小,唾面自干……这种人是压不跨的。
我二嫂自来不吃亏!就算是这一场风波过去,像是我二嫂这样的人,也过的不会差。她只是想过的好,这没有错处。婚姻嘛,合着利,不合则是害。所以,在我看来,离婚对他们两个人来说,都不是坏事。
只是牵扯到孩子……我会去见见二哥二嫂,就算是将来谁有了什么想法,那也一定得等到开颜成年之后再提再婚的事。离婚的事,家里可以没有意见。但是事关孩子,家里该干预就要干预。就算是二嫂……也可以谈。”
二嫂最会审时度势,所以,真不至于就到了最坏的程度。
桐桐就笑了:“我跟你爸最担心你!你岳父岳母,你的工作性质……可现在看来,最叫我跟你爸放心的,反倒是你。”
她站住脚,说还要送的金寿:“去吧!回去吧。知道你们好好的,你也知道我们都好好的,最坏也不过如此了,还能如何。我跟你爸等着,等着你们都扛过去……太过于顺遂,不一定是好事!趁着我跟你爸还年富力强,你们受点颠簸,对你们以后大有裨益。”
嗯!记住了。权当磨剑,不打磨,不锋利,没剑气。
金寿站在原地,看着妈妈骑着自行车离开。她能矫捷的上车,还能单手把着车头把围巾拉的遮住口鼻……是真的还年富力强。
知道人走远,眼看着上了大路了,他这才转身往回走。
枝芳已经给孩子穿戴好,带了出来准备去上工。娘仨站在路口等着他,他们能一起走一段。
金寿说:“妈说,她真的喜欢你,叫我对你再好些。”
我知道妈最喜欢我了,“等以后……咱可以接爸妈一起住!我也喜欢跟妈一块住,你看小蝉……就很享福。”
“行!将来接爸妈一起住。”
从金寿这里离开,桐桐先回小意那里,看看开颜的情况。见孩子好好的,坐在餐桌边看书,桌上放着打开的罐头,几块饼干,一个苹果一个梨,她就放心了:“饿了就吃,渴了就喝。”
“您还要出去。”
“嗯!”桐桐站住脚,耐心的给孩子解释:“奶奶认识一个很好的人,她是一个编剧。我想去看看她的情况好不好。这些年她一直给我写信,每年我们都有礼物相赠……”
“我知道,是那个编剧,叫沈惜!我替您取过信。”
“对!就是她。”
开颜‘嗯’了一声,“我乖乖在家,不出去!有人敲门,就先问是谁,不认识的人不开门。”
对!就是这样。
桐桐上了个厕所,转身就又走了。
开颜在窗户上看着奶奶骑自行车走了,然后就盯着树上仅存的几个树叶发呆。
舅爷爷不能做工程师,去修路去了。舅奶奶不在图书馆了,跟着去了工地上。工地在荒郊野外,住的帐篷,很艰苦。他们把孩子放在家里给父母带,但是他们并没有假离婚。
舅爷爷可是工程师,舅奶奶在解放前也读了女校,他们都是很笨的人吗?
奶奶去看三叔和三婶了,没带弟弟妹妹回来,那他们也没离婚,还没把孩子给奶奶带。
爷爷说会想办法看看舅爷爷过的好不好,要想办法改善舅爷爷的处境。奶奶又骑车去看望只通信来往的……朋友?
算是朋友吧。
铁婶子她们说,打倒了这个打倒了那个……其实编剧的处境也不好吧。
可奶奶没避开,专程去看望……以前奶奶应该没上过对方的门,这就是书上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手里拿着《三国》,《三国》讲仁讲义,讲桃园兄弟,生死与共,荣辱同担。
世人褒扬什么,鄙夷什么,其实都在人心里。
书不是人人都读,可戏几乎人人都能听。奶奶常说,‘听戏上,看世上’,戏上的事就在世上,世上的事也会跑到戏上。
其实还是妈妈做错了吧!
“……错了!错了!都错了。”沈惜喃喃自语,形容狼狈的一个人走着。直到差点碰到人,她才站住脚步,抬起头来,一瞬间的愕然:“林大姐?”
她惊慌的四处看看,“快走!你放心,我把你的信都烧了……”
桐桐一把拉住她:“沈编剧!”
沈惜挣脱开,距离桐桐两步远:“快走吧!我不认识你。”说完,就疾步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