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_分节阅读_第178节
小说作者:胡六月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768 KB   上传时间:2025-09-06 14:37:23

  这话一出,李母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她的嘴唇哆嗦着,紧紧握着丈夫的胳膊,呜咽着说:“对对对,就是这样。”

  弟弟找她借钱,她听得出弟弟对于买房的兴奋、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明明自己过得比弟弟差,但她就是说不出拒绝的话,担心这样做会打击到弟弟。

  终于有人理解自己,李母越哭越凶。

  到后来,李父也潸然泪下。

  应璇玑等了一会,等他们心情稍微平复之后,再继续往下分析。

  “第五,习惯了听话,习惯了被安排。您二位平时忙工作,可能家里习惯了‘听话就是好孩子’的模式。小伟在学校也默默无闻,习惯了不被关注、不表达意见。时间长了,他就失去了说不的勇气和习惯,觉得听话、顺从才是对的、安全的。”

  李父、李母好不容易收住的泪水又流了下来。

  李父哑声道:“教授您这些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您就说吧,我们应该怎么做?”

  应璇玑看向姜凌:“至于建议,就让我的学生来告诉你们吧。”

  姜凌知道这是老师在锻炼自己,毫不犹豫地接过这个任务,看向眼前这两个眼泪汪汪的老实人。

  有过与陈安平打交道的经验,姜凌的声音很温和,透着一股亲切感:“首先,我建议你们多夸夸孩子,让他觉得自己金贵,这样就能提升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说到夸夸孩子,李父、李母都有些手足无措。他们从小都是在打压式教育成长起来的,早就习惯了被父母骂。生下李伟之后他们很少责骂,但也的确夸得少,总觉得表扬的话会烫嘴。

  李母嗫嚅道:“怎,怎么夸?夸成绩吗?小伟成绩很一般,没什么好夸的啊。”

  姜凌并没有不耐烦,而是微笑道:“很简单的。别光看成绩,孩子帮忙倒个垃圾、收拾下桌子、甚至只是安静地没惹麻烦,都可以真心实意地夸一句:‘小伟真懂事,知道帮大人的忙。’、‘今天家里这么整齐,多亏你了。’”

  看李母还有些迷糊,姜凌把话说得更明白了一些:“就是夸具体的行为,不能只说你真棒、你不错、你很好这些词,要说‘刚才你主动帮妈妈拎菜,有孝心,真好’、‘今天老师说你上课认真听讲了,爸妈真高兴。’你们得让他知道,他做的小事、他的好品质,你们都看在眼里,他这个人是有价值的。”

  李母听明白了。

  她的眼睛里流动着温柔的光亮:“我家小伟,虽然成绩不好,但真的很有孝心。他晓得心疼我们,一喊吃饭马上摆桌子、拿碗筷。平时经常做家务,扫地、洗碗、晒衣服……看到有什么事都主动做,不用我们叫。”

  姜凌道:“对啊,您看,孩子勤快、知道心疼父母工作辛苦、主动做家务,这都是很好的品质,您得多夸夸。”

  李母推了李父一把:“你听到了没?”

  李父憨憨地“哦”了一声,半天才说了句:“我,我试试。”

  眼见得“夸”字决被接受,姜凌紧接着说出了第二条建议:“家里的小事尽量让他做主。比如晚上买了土豆,可以问问他‘小伟,晚上想吃炒土豆丝,还是吃土豆烧肉?你说了算!’、‘周末咱家是去公园玩还是在家看电视?你选一个’。这样,能够培养他的自信,让他从小事上体会到‘我的意见对爸妈来说很重要’。”

  这回,轮到李父看向李母:“这个,你来。”

  家里大小事,基本都是李母说了算。

  李母想了想,努力记住姜凌所说的话:“好,以后我多问问小伟的意见,听他的。”

  看到李伟的父母如此认真地努力改变,姜凌很高兴。

  “你们可以在家先演练一下。比如说,让爸爸扮演同学‘小伟,放学跟我去游戏厅吧?’妈妈教小伟说:‘谢谢你叫我,但我得先回家写作业’或者说‘对不起,我妈让我放学直接回家’多练几次,让他熟悉一下这种感觉,这样他拒绝起来就不会觉得艰难。”

  李母连连点头,看向丈夫:“你听到了没?以后要是同事喊你喝酒,你就说我让你回家。反正,往我身上推就行了,这样他们就不会骂你。”

  姜凌冲着李母灿然一笑:“对了,您很聪明,一下子就领悟了要点。”

  李母被夸,满脸放光,脸颊微红。

  姜凌道:“还有一种办法,称之为‘三明治法’”看到李父、李母一头雾水,她忽然明白过来,或许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三明治。

  姜凌解释道:“三明治,就是一种点心,两片面包中间夹点鸡蛋、蔬菜、肉类。”

  李母“哦哦”了两声,“就是馅饼。”

  要是换了一个人对自己解释什么是三明治,李母早就胀红脸,觉得自己太没文化、太没见识。但眼前姜凌、应璇玑都那么亲切,每句话都说得熨帖无比,李母不自觉地轻松了下来,有问有答。

  姜凌点头:“对,就是一种馅饼。馅饼不都是三层吗?咱们说话也这样,第一层表示肯定或者感谢,不管对方说什么,你们先说谢谢。哪怕是你弟弟借钱,您也可以说,谢谢你把我当自己人,遇到难处知道来找我。”

  一提到弟弟借钱的事情,李母顿时兴趣浓厚更加浓厚:“好!先肯定、先感谢,这个我会。那第二层呢?”

  姜凌说:“第二层,就直接说‘不过’再加上简单的理由。比如说您刚才说的,把理由推给家人。‘不过,我妈让我放学就回家’、‘不过,我作业还没写完’之类。”

  李母眼睛一亮:“那要是我弟借钱,我就说:谢谢你有事想着姐姐,不过,我家刚买了电视,手头没有钱。”

  姜凌冲她竖起了大拇指:“对!就是这么说。你还可以诉诉苦,说说你们俩都是工人,工资低、开销大、生活不容易之类。”

  李父在一旁忍不住开口:“这样说,还是会得罪人啊。”

  姜凌道:“所以还有第三层,记得给点甜头、给自己留点余地。比如:下次再约、明天学校见之类。”

  李母若有所思:“那……我是不是应该对我弟说,我手上还有一百块钱,是瞒着老李存的私房,拿给他救救急?我弟既然开了口,一分钱不给的确不太好,但太多我也拿不出来,给一点是个意思?”

  不得不说,李母的确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通。

  姜凌脸上笑容灿烂,语调也轻松了许多:“没错,就是这样!拒绝别人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态度温和而坚定。不要让对方觉得你软弱可欺,即使拒绝也是有商量余地的。”

  李父、李母对视一眼,觉得这个还是有难度的。他俩看人都不敢正眼,拒绝别人的时候更是会有负疚感。

  姜凌看出来了,温和道:“不要害怕拒绝别人。想一想,他们提要求的时候,难道不知道会让你为难?为什么他们明知道会让你为难还要开口?这说明他们根本就不在乎你的感受。既然他们不在乎你们,为什么你们要那么在乎他们?”

  李母沉默不语。

  弟弟开口借钱的时候,未必不知道她的情况。她和老李都是工人,工资不高,住在单位分配的筒子楼里,和三户人家共厨房、共厕所,条件艰苦,做梦都想换一套房子。她手头是存了点钱,但那都是她一点一点艰难节省下来的。

  他怎么就敢一开口借一万块?

  他不知道她的所有存款加起来都没有一万吗?

  他还让自己去借,凭什么呢?

  越想越委屈,李母深吸了一口气,抬头看向丈夫,满脸都是愧疚:“老李,对不起,我不该把钱借给我弟弟。他……我知道他不会还钱,可是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就说不出那个不字。”

  李父拍了拍她的手背,叹了一口气:“以后,以后我们都注意。”

  李伟只是参与破坏但没有直接伤人,他的犯罪严重性仅2分,有机会回归学校、继续生活,再加上有父母关爱、支持,姜凌对他的未来还是有信心的。

  又叮嘱了一些话:“平时没事多聊聊,哪怕是废话,多听听他的声音,鼓励他说出不同意见,鼓励他和同龄孩子玩耍,支持他发展个人爱好……”

  李父、李母连连点头,甚至还拿出个作业本,说要记下来。

  最后,应璇玑语重心长地说:“重点,还是家长以身作则,不要再当老好人,要勇敢表达自我。你们这一家三口,就是最温暖、最安全的港湾,不必去讨好别人。”

  李母握着应璇玑的手,久久不愿意放下:“教授,你们都是好人,我听你们的!以后如果我家小伟有出息了,我到京都来找您,给你们磕头!”

  走出李家,再来到赵小鹏家,刚才的好心情荡然无存。

  赵小鹏家破败不堪,充斥着酒气。赵父醉醺醺地骂骂咧咧,拒绝沟通,走访无法进行,只能通过邻居和社区了解情况。

  赵小鹏的报告上,“家庭暴力”、“生存困境”、“缺乏教育”、“依附于不良同伴”等因子令人揪心。姜凌深深感受到,对这个孩子而言,生存和逃离暴力才是本能,根本谈不上选择。

  每一次家访,姜凌都详细记录,不断充实和完善着每个人的《个体犯罪风险评估报告》。

第116章 联动

  带着沉甸甸的家访资料和初步报告, 姜凌和应璇玑没有停歇,又来到了案发地所在的辖区派出所,找到了负责该片区的王所长和几位老民警。

  “王所长, 各位同志, 打扰了。”应璇玑开门见山, “案子虽然破了,但这几个孩子,尤其是像王强、赵小鹏这样家庭问题严重、很可能形成惯性,将来从少管所出来,还是要回到咱们辖区。”

  王所长点点头, 眉头紧锁:“是啊,这种半大小子最难弄, 家里管不了,出来没工作,很容易又跟那些混混搅在一起,成为咱们重点‘关注’对象, 三天两头惹事,头疼得很。”

  姜凌立刻接话:“这正是我们来沟通的目的。我们不能只等他们再犯事才管。预防, 要从现在就开始!”

  她拿出陈栋、王强和赵小鹏的报告, 重点强调了他们的风险点和可能的出路:“派出所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力量,熟悉情况, 有威慑力。我们希望能和派出所、社区联动起来,建立一套帮扶机制。”

  王所长也是从基层做起, 深知这些问题少年的危害性,对姜凌提出的帮扶机制很感兴趣:“那你详细说说?”

  姜凌拿出陈栋父亲签名画押的保证书,送到王所长面前:“这是陈栋父亲的保证书,他暴躁易怒, 经常打骂孩子,不过这次经过教育有了较好的认识,写下了保证书。这一份放在派出所,一份放在社会居委会,你们都负责监督。”

  王所长看到陈父那歪歪扭扭的签名,不由得笑骂道:“这个老陈!你们不知道,陈栋曾经来派出所告过他爸,结果被他爸抽了一顿,我们派出所也不好多说什么。现在有了这份保证书,我们就能好好教育一下他了。”

  姜凌道:“你们的态度一定要严肃,不要给陈栋的父亲狡辩的机会。对于家庭暴力,我们派出所不能总按家务事来调解,要认真对待!”

  说起家庭暴力,几名老民警都颇有感触。

  “虽然说现在我们主要还是调解,但有时候也是要区别对待。”

  “你看陈栋,这孩子我是看着长大的,小时候聪明机灵得很,就是因为老陈太粗暴,一天到晚打他,这有样学样……唉!”

  “行,以后我们不仅让他们写保证书,还要写下违背承诺的处理方式。有工作的让单位处理,没工作的送社区劳动,惩罚如果不到位,保证书就是个装饰。”

  王所长看着被太阳晒得满脸通红、额角冒汗的应璇玑、姜凌,被她们认真工作的态度所感染,郑重点头道:“教授都能放下架子去家访,我们基层民警也不能落后,放心吧,我们一定好好保管保证书,好好监督老陈。”

  姜凌又提到王强:“王强现在的亲人只有奶奶,请你们平时多关注一下老人。政府有帮扶政策,每年对孤寡老人、贫困家庭都有拨款,这一点,请派出所和社区联系一下。最好定期安排人对接王强与他奶奶,让他们祖孙保持畅通的联系。奶奶,是王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我们善待老人,就是在王强那片柔软的心田里播下爱的种子,这样就能削弱他身上的戾气。”

  见姜凌她们师生工作做得这么细,王所长大受感动:“好,回头我就和社区干部联系,一定落实到位。”

  最后是赵小鹏,对这个生活在暴力之中的少年,姜凌深表同情:“他不是天生坏种,只是为了生存走上了歧路,这一点学校、社会都有责任。可以送他进工读学校,让他学习一技之长,教会他生存技能,等他出来之后就能养活自己。”

  王所长叹了一口气:“那样的家庭,摆脱了也是件好事。”

  姜凌表情凝重,拿出一份详细的书面报告:“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您辖区内的这五名少年,除了家庭教育与前期介入,后期回归的处理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报告里,提到了陈栋等人从少管所或者工读学校出来之后的帮扶机制。

  “第一,请一定要重点关注这几个少年。在司法部门在他们释放前,他们在少管所或者工读学校的心理评估报告、矫治情况等,要同步给派出所和社区。”

  王所长一听,苦笑道:“你说同步就同步?这个工作谁来做?”

  应璇玑道:“这一点,我们会反馈给少管所、工读学校,他们会定期与你们联系,希望所里指派专人负责这几个孩子的后期成长。”

  王所长想了想,点头道:“那行吧,我们指派专人负责没有问题,反正这几个孩子肯定在我们重点关注名单上,只要少管所那边有人送过来,我们一定会认真看的。”

  多方联动之所以没办法推广,就是因为历时长、各个职级部门都有各自的任务与职责,不可能长期盯着某几个孩子。现在光是第一条,就得让姜凌她们在少管所、工读学校、派出所之间跑好几趟才能促进落实。

  姜凌继续往下说:“第二,要求回归青少年定期到社区报到。社区可以组织他们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比如打扫社区卫生、协助照顾孤寡老人、参与社区绿化维护等。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责任,重建与社会的连接,也便于社区干部近距离观察引导。”

  这一点本来就是派出所的职责范围,因此并没有太大的难度,王所长道:“这个没问题,就是多和社区沟通嘛。”

  姜凌道:“第三,要加强对家庭的督促与支持。希望孩子们回来之后,派出所和社区干部能够定期走访其家庭,督促监护人履行责任,同时给予可能的帮助,比如申请低保、临时救助、技能培训等。”

  王所长想了想,点头道:“行,这个我回头和社区那边通个气,制定个章程出来。以后遇到这样的孩子,都这么处理。”

  姜凌也是从派出所出来的,当然知道派出所工作的繁琐与细致,她看向王所长,温声道:“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还要劳烦你们,多多正面引导,鼓励社区青年之家、活动中心等场所向他们开放,组织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鼓励他们参与,感受集体的接纳和温暖,隔离不良朋友圈。但同时,也要恩威并济,对苗头性问题及时警示训诫,划清法律红线,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只要遵纪守法,社会并没有抛弃他们。”

  “我知道,这需要投入精力,需要耐心,你们会很辛苦。”姜凌态度很诚恳,“但比起他们再次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后续投入的警力,这点预防性的投入是值得的。”

  王所长和几位老民警翻看着姜凌带来的家访记录和这份回归帮扶报告,听着她具体的设想,脸上的表情从开始的例行公事,渐渐变得认真和凝重。他们太清楚这些“问题少年”的破坏力和管理的无奈了。

  姜凌的方案,虽然增加了派出所的工作量,但也提供了一条更积极、更治本的路子。

  沉思良久之后,王所长开了口:“应教授,姜凌同志,你们说的有道理。以前我们管,主要是盯着别让他们再犯事,比较被动。你们这个思路,是主动去拉他们一把。报告很详实,想法也实在。这样,我们先在咱们所试点,跟社区老张他们商量着办。具体怎么做,还需要细化,但这个方向,我支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7页  当前第17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8/20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