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九善并没有忘记他的任务。
“我知道危险。”他开口,声音沉稳,逻辑清晰,“两名反社会人格犯罪分子,现在像受惊的老鼠一样藏在暗处,警方根本无法预知他们下一步行动,他们在人群里多逗留一秒,就多一分危险!常规的排查搜索需要时间,而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
他松开紧握着姜凌的手,目光灼灼:“屠建雄是亡命徒,钱大荣现在也被逼到了绝路。他们知道警方正在全力搜捕,只会更加警惕和隐蔽。拖得越久,变数越多,他们可能会蛰伏起来,甚至可能离开晏市,也可能在绝望中做出更疯狂的事情。更重要的是……”
他顿了顿,目光深深地看着姜凌:“他们的目标明确,是你,是我姐,还有我。钱大荣知道我姐在一中工作,知道你在市局工作,为此他可能打听过,甚至去踩过点,只是因为你俩平日里很少夜间外出,这才逃过一劫。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我们这样等着,难道要等上一个月、半年、一年甚至更久?警力耗不耗得起?我们还要不要正常工作、生活?”
“可是……”李秋芸终于找到开口的机会。
“没有什么可是,我们需要的是周密计划。”梁九善的语气里带着超乎他这个年龄的冷静与淡定,“我不是要逞英雄。我的计划,核心就是必须保证绝对安全——我姐的安全,凌姐的安全,以及我自己的安全。这需要警方的全力配合与周密部署,将风险降到零。”
他看向李秋芸:“李警官,我的提议是:以我为诱饵,在纺织厂子弟中学附近区域,故意暴露行踪,引他们上钩。纺织厂子弟中学是钱大荣被抓前就读的学校,他对那里有感情,因为他曾经是小霸王,有小弟拥护、随意霸凌同学,那里是他曾经风光的地方,有着不寻常的意义。但这个区域必须与学校教学区有足够的安全隔离,并且行动时间要严格控制在放学后人流稀少时段,绝对不能干扰正常教学秩序和危及任何学生。”
听梁九善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李秋芸皱紧眉头,没有立刻拒绝,而是开始提问:“具体怎么做?你怎么能确保他们一定会来找你?又怎么能保证绝对的安全?学校周边环境复杂,人流车流大,即便放学后,也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
梁九善显然早已思考过这些问题,条理清晰地分析道:“第一,动机分析。钱大荣恨我入骨,在他扭曲的认知里,是我和七巧导致了他后来的不幸。屠建雄这种人以挑衅警方、制造混乱为乐,对我这个在钱大荣仇恨名单上的人下手,更能满足他病态的虚荣心和挑战欲。我的出现,合情合理。”
“第二,地点选择。不能靠近校门,也不能在完全无人烟的地方。我建议选择子弟中学侧后方那条学府路,那条路晚上行人较少,但并非完全封闭,有几家小店和文具店还在营业,路边有适合车辆停靠和观察的点位。更重要的是,那条路相对笔直,视野开阔,两侧建筑物布局规整,非常利于警方提前布控、观察和行动。我们可以选择在某个小店门口短暂停留,或者在那条路上看似焦虑地徘徊打电话。”
梁九善看向姜凌和李秋芸,眼神笃定,显然已经对周边环境做了功课。
“第三,信息投放。不能直接告诉他们我在哪里,那样太假。我已经想过,通过电视来暴露我的行踪。”
李秋芸瞪大了眼睛:“电视?”
梁九善点头:“对!电视。现在钱大荣他们躲了起来,不敢与旧友联系,但藏在阴沟里的老鼠没有其它娱乐,只有看电视消遣。正好,我接到晏市电视台的采访邀请,想让我这个晏城人谈谈创业史,不妨就这样亮个相,然后不经意间透露一下我的行踪。”
李秋芸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
既不刻意,又一定能引起钱大荣的注意。看着仇人在电视上被采访,看着梁九善过得风生水起,钱大荣肯定嫉妒得发疯。如果再言语刺激几句,说不定真能上当。
想到这里,李秋芸的态度软和了下来,看向梁九善的目光里也带着一丝欣赏。有这样的人加入警队,真挺好。
姜凌听着他条理分明地分析,真有种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感觉。
眼前的梁九善不再是记忆中那个需要她保护的少年,他思维缜密,洞察人心,甚至对犯罪心理、警方办案流程和地形利用都有不俗的理解。他提出的方案,大胆,却并非鲁莽,其中蕴含的机变和策略,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他。
他将地点选在纺织厂子弟中学附近而非更安全的公安局对面的幸福里,看似增加了风险,实则利用了对方的心理,提高了诱饵的可信度,反而更高效。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安全保障和应急预案。”梁九善的神色无比严肃,“这需要警方的专业布置。学府路两端必须设立秘密路障,确保一旦行动开始,可疑车辆无法快速冲撞逃离。所有沿街店铺的店员、老板都需要提前沟通或由便衣替换,确保他们是自己人。狙击手和观察点必须设置在绝对隐蔽又能覆盖全路段的高位。”
“我需要最精干的队员进行贴身保护,但必须隐藏在绝对看不见的地方,比如伪装的车内、店铺里。通讯保障必须万无一失。快速反应小队要部署在最近的点位,确保秒级响应。而且,必须假设屠建雄可能不会亲自出现,或者会有其他我们未知的手段,比如使用交通工具撞击、远程投掷危险品等,预案要做足,疏散路线要明确。”
说完自己的行动计划,他看向李秋芸:“李警官,请你将我的方案完整转达给雷队。这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这是一个经过反复权衡的建议。用最高的效率和可控的风险,换取最快的突破。我愿意承担我该承担的风险,但学生,路人以及我的安全,最终依赖于警方的专业和能力。如果雷队评估后认为学校周边风险无法完全可控,我服从安排。”
李秋芸这回没有丝毫犹豫,点头道:“好,我立刻向雷队详细汇报你的想法和选址理由。但是否采用,最终必须由雷队决定。”
她走到一边,拿起对讲机开始低声而详尽地向雷骁汇报。
客厅里暂时只剩下姜凌和梁九善。姜凌走到他面前,仰头看着他,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梁九善低头看着她,眼中的锐利褪去,眸光温柔:“我知道。正因为我知道危险,所以才要选择最能引蛇出洞的地方,用最快的速度解决危险。凌姐,我长大了,不再是需要你挡在前面的小孩子了。”
他轻轻握住姜凌的手,发现她的指尖冰凉,便用自己温热的手掌包裹住:“相信我,也相信雷队他们。这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最快结束这一切的方法。难道你不想尽快抓住他们,让七巧安心教书,让学生们无忧无虑,让你我也不再提心吊胆吗?”
姜凌的心因他的话而轻颤。
她当然想。
她比任何人都想结束这场噩梦。
看着梁九善眼中的勇气、担当和超越年龄的缜密,她知道自己无法阻止他。正如他所说,他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她反手用力回握了一下他的手,眼神变得坚定:“一定要小心。每一步,都必须绝对听从警方的指挥,绝对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擅自行动!一旦有任何意外苗头,立刻终止行动!”
“我保证。”梁九善郑重点头,嘴角勾起一抹让她安心的弧度,“我的任务就是当好一个逼真的诱饵,剩下的,交给专业人士。我还等着事情结束后,好好和你、我姐一起吃饭聊天呢。”
第143章 终章
李秋芸结束了通话, 面色凝重中带着一丝兴奋地走过来:“雷队同意了!”
姜凌眸色微沉,开始思考后续行动。
李秋芸继续道:“雷队高度重视这个方案,已经命令技术队、侦查队、特警队负责人组成联合行动组, 立刻对纺织厂子弟中学周边, 特别是学府路进行全方位实地勘测和风险评估。狙击手、观察员、便衣队员会立刻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最佳位置隐蔽。雷队要求, 如果现场评估通过,计划明晚开始执行,利用放学后一段时间,人流减少但天未全黑的时间段。”
她的目光转向梁九善:“梁九善同志,雷队让我转告你, 非常感谢你的勇气和智慧。但请你务必,务必以自身安全和周边环境安全为第一要务。行动指挥部会设在就近的移动指挥车上, 由雷队亲自指挥。任何时候觉得不对,或者接收到指挥部命令,必须立刻按照预定方案撤离。我们会给你配发最先进的隐蔽通讯和定位装置。”
“明白。”梁九善点头,脸上看不出丝毫紧张, 反而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我需要知道所有的信号、暗号、撤离路线以及不同情况下的应急预案细节。还有, 学府路那几个店铺, 最好能提前安排我们的人进去。”
接下来的时间,李秋芸与指挥部保持实时联系, 将一道道初步指令和部署细节同步过来。梁九善听得极其认真,不时提出一些细节问题, 比如便衣人员的具体伪装身份、通讯设备的有效距离和抗干扰能力、不同路口的路障设置方式、以及如果对方从非预期方向出现如何应对等,其思维的敏锐和细致,再次让李秋芸和姜凌感到惊讶。他甚至建议在行动前,以安全检查或消防演练的名义, 对学府路两侧建筑物的住户和商户进行一次快速的摸底,确保没有其他潜在风险。
姜凌看着这样的梁九善,心中百感交集。担忧依旧存在,但一种莫名的信心和骄傲感悄然滋生。
被梁九善的情绪感染,她也迅速进入状态,利用自己对犯罪心理的理解,开始协助推演对方可能的行为模式,以及电视采访内容设定,节目播出后对方需要多长的反应时间。她还调出了一中周边的详细地图和已有的监控点位图,帮助分析哪些角落是现有监控的盲区,需要加设临时监控设备。
“学府路中段那家求知文具店,老板是退休老教师,为人正直,但年纪大了,可能需要提前沟通好,或者暂时让我们的人以帮工名义进入。”姜凌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冷静地说。
“这条路东头的垃圾桶位置可能需要微调,不然可能会影响狙击手的视线。”她敏锐地发现了一个细节。
梁九善看着她专业而冷静的侧脸,眼中掠过一丝欣赏和温柔。
他悄悄伸出手,在桌子下轻轻碰了碰她的手指,低声道:“别担心,有你坐镇,我不怕。”
姜凌的心微微一颤,面上却保持镇定,示意他专心:“仔细听秋芸说撤离方案。”
计划在紧张高效的商讨中逐渐完善,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便衣侦查员已经开始对学府路进行渗透摸底,技术部门的信号车也开始在周边区域巡逻。
电视采访很成功。
梁九善外形出色,这一点在他年少时就能看得出来。穿上西装、打着领带,微乱的刘海让他看上去既沉稳,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少年意气。
主持人介绍梁九善时,用了不少夸赞之词——晏城一中优秀校友、晏城的明日之星、杰出的创业者、非凡的创新能力……
而对此,梁九善照单全收。
他姿态悠然,对着屏幕前的观众说:“我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恩人,一个是仇人。”
梁九善的恩人,自然是姜凌;而他的仇人,是钱大荣。
他用淡定的语气,将年少时钱大荣霸凌他、姜凌解救他,并把钱大荣送进少管所的故事讲了一遍。
然后,他对着镜头挑了挑眉,眸子在灯光下闪动着灿烂耀眼的光芒:“钱大荣,你看,我赢了。”
李秋芸看到这一幕,简直乐疯了:“凌姐,看到没?他在挑衅,这完全是挑衅!钱大荣要是看到,肯定会疯。”
姜凌微笑不语。
曾经相触的指尖温润无比,这个当年骂钱大荣无耻的少年,真的长大了。
9月25日,电视台播放采访节目后第三天。
也是姜凌判断出的行动日。
傍晚,放学铃声响起不久后,纺织厂子弟中学周边的喧闹渐渐平息。学生们大多已离校,只有零星的值日生和老师还在校内。
夕阳给教学楼镀上一层金色,学府路上行人稀疏,几家小店还开着门,灯光温暖,看起来平静如常。
但这平静之下,是无数双警惕的眼睛和紧绷的神经。
化装成路人、店主、修理工、情侣的刑警们已经就位,他们的眼神锐利,通过微型通讯设备保持着无声的联系。高处的狙击镜和观察点覆盖了几乎所有角度,包括东侧绿化带,但茂密的冬青丛和傍晚渐深的阴影提供了天然的视觉死角,增加了监控难度。
移动指挥车内,雷骁面色冷峻,盯着面前数个监控屏幕,上面是学府路各个角度的实时画面,他特别叮嘱:“东头绿化带植被茂密,各观察点和便衣人员提高警惕,利用一切手段弥补视觉盲区。”
一如电视访谈里透露的,梁九善即将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庆典礼,提前回来参加初中同学聚会,入住学府路的金纱宾馆。
梁九善的身影准时出现在学府路的路口。他按照计划,穿着一件浅色的连帽衫,帽子松松地坠在后背,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兴奋,整个人有种说不出来的闲散帅劲。
他先是走到一中侧门附近,隔着栏杆朝里面望了望,然后拿出手机,拨了一个电话,对着电话那头笑着说着话:“……对,我刚到,侧门关了,你还要多久?嗯,我就在这边文具店等你,快点,天快黑了,好久没见,挺想你的。”
他的声音不大不小,表演自然流畅,将一个想与旧时同学见面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说完后,他收起电话,看似随意地走向那家求知文具店,在店门口的台阶上坐了下来,不时抬头望向学校方向,又低头看看手表,显得耐心正在被消耗。
这一切,都被隐藏在暗处的摄像头和眼睛清晰地捕捉着。
姜凌和李秋芸待在移动指挥车附近的一辆伪装车内,通过屏幕紧张地注视着外面的一切。姜凌的手心全是汗,心脏跳得飞快,但她的目光却紧紧跟随着屏幕上的那个身影,大脑飞速运转,结合着周边各个监控点位传回的画面,评估着每一个经过的人、每一辆缓慢行驶的车。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天色愈发昏暗。学府路上的路灯亮起,投下长长短短的影子。
一切似乎风平浪静。只有偶尔经过的车辆和行人。
难道对方没有上钩?还是他们看穿了这个计划?或者,他们的目标并不是今天?
就在气氛越来越凝重,甚至连指挥部都有些怀疑之际,负责察看附近监控录像的技术大队成员传来消息。
“报告!纺织厂对面公用电话亭附近出现两名可疑身形。高且壮、戴帽子、深灰色上衣、黑色裤子、运动鞋。”
指挥部气氛瞬间一振。
鱼,果然还是咬钩了!屠建雄和钱大荣,很可能已经在附近观察
雷骁的声音通过频道传来:“各单位注意!目标已出现,很可能在附近窥视!提高警惕,按第一预案准备!诱饵组,保持状态,注意观察四周,可以向路中间稍微移动,给他们创造一点机会,但务必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梁九善的耳机里收到了指令。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和紧张,脸上依旧维持着等待久了之后的不耐烦。他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看似随意地沿着学府路的人行道慢慢踱步,目光依然望着学校方向,仿佛在等待迟迟不来的同学,不知不觉走到了路灯光线略暗一些的中段区域。
这个位置,是经过精心计算的舞台,看似暴露,实则完全在警方交叉火力的控制之下,且远离任何可能伤及无辜的店铺门口。
姜凌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几乎屏住了呼吸。她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可能下一秒就要到来。
夜色温柔,却危机四伏。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紧张中仿佛被无限拉长,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
学府路上,梁九善看似悠闲地踱步,身影在昏黄的路灯下拉出长长的、孤寂的影子。他耳朵里微型耳机传来的不再是清晰的指令,而是指挥部压抑的呼吸声和电流的微弱嘶鸣,这种绝对的安静反而更令人心慌。周围的世界仿佛被罩在一个巨大的玻璃罩里,寂静无声,却又充满了肉眼看不见的、一触即发的杀机。
伪装的指挥车内,空气凝固得几乎能捏出水来。
屏幕的光映在姜凌毫无血色的脸上,她的指尖早已掐入掌心,留下深深的月牙痕,却浑然不觉疼痛。眼睛像是被钉在了屏幕上,死死锁定那个移动的身影,以及周边几个监控画面传回的实时影像。
技术大队汇报的那两个可疑身影如同鬼魅,在公用电话亭附近惊鸿一瞥后,便彻底融入了城市的阴影之中,再无踪迹。这种未知的、等待的煎熬,比直接的冲突更折磨人的神经。他们一定就在附近,像最狡猾的捕食者,潜伏在视觉的死角里,用冰冷的耐心等待着最佳的攻击时机,那种无形的压迫感几乎让人窒息。
李秋芸同样屏息凝神,通过通讯器与各点位确认情况的低语声,像是怕惊扰了黑暗中窥伺的幽灵。她的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突然!
“嗡——轰轰——”
学府路西头,一辆破旧不堪的125摩托车毫无征兆地发出嘈杂刺耳的轰鸣,像一个喝多了酒的醉汉,歪歪扭扭地驶入路口。
摩托车的速度并不快,但发出的噪音却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突兀。骑手戴着一个脏兮兮的全覆式头盔,根本看不清面容。后座还载着一个人,戴着鸭舌帽,帽檐压得极低,深深地低着头,将脸隐藏在一片阴影之中。
“西头!可疑车辆!摩托车,两人!注意!”高处观察点的声音立刻在频道里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