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就是磨钳子,买盘子。
刚才又买了一万多的小钢盘。光皮筋儿就买了十几包,
木炭进了好几千斤,定制了很多烧烤炉子。
后厨这点小地方,根本放不下。
待会儿沈清月还打算培训这些烧烤师傅,到时候每个人烤一样。
全都是事儿。
后勤主任那边道:“小沈啊,现在是县领导要临时成立一个烧烤节指挥中心。强烈要求你进来当个顾问,提提意见,帮着弄弄。”
沈清月道:“行。”
后勤主任见她答应了,这才长舒一口气。头一次做这个事儿,时间太紧张了。
后勤主任道:“那咱们走吧。待会儿各地的小摊画位置,评比什么的,你得帮忙裁夺裁夺!”
沈清月道:“稍等一下,我有点事儿,待会儿过去找你。”
后勤主任道:“哎,我们就在操场上,搭了一个帐篷,那就是指挥中心了。”
沈清月道:“成,您先忙。”
后勤主任刚一过去。
沈清月就朝着刘权这里过来了,刚才刘权来的时候沈清月就看见了。
这会儿来到刘权的身边道:“咋了,有啥事儿?”
刘权把村里接到任务的事儿说了,也把村长回小林干事儿的说了。
沈清月听到他这话,道:“都忙忘了,多亏村长了。让村长帮忙调二百个人,到时候帮忙送餐。一天两块五!”
“嗯。”刘权得到沈清月的准话,赶紧骑着车子,往回走。
他的自行车骑的飞快,远远的就看村长在村口张望呢。
见刘权回来了。村长道:“咋样?沈清月说啥没。”
刘权把沈清月这边的交代说了。犹豫了一下,还说了刚才偷偷听到的话。
村长都有些震撼:“啊。”沈清月现在都已经是烧烤节指挥中心的了?
如此说来,沈清月可是村里的骄傲啊!
那身为本村的村长,绝对不能掉链子。
村长十分提气,直接去村口大喇叭把人都号召起了。
这几日刚春耕结束。村长发表重要讲话:“县里举办烧烤节。这是县里的大事儿。其他村里都要载歌载舞的表演,就是七号。现在安排哪里还来得及?亏得沈清月是这次县里烧烤节的主要负责人,才领了个差事。”
村长顿了顿道:“而且我都听小林干事说了。各个村都去,还有市里,省里的人。咱们绝对不能给刘家村丢人,不能给沈清月丢人!”
村委会前面的空地上,底下一双双眼睛看着村长。
等着村长进一步指示。
村长道:“这次代表了村里的形象。个大漂亮白的小伙子小姑娘优先。来这边报名。到时候咱都穿黑色裤子,衣服啥色都行。”
村长这话音一落,其他人就过去报名了。
过去帮忙有工钱不说,还有两顿饭。
而且晚上都是小汽车给拉回来。在村里这些人面前,这哪儿是干活啊。一个个都跟郊游一样兴奋?
刚报上名就开始借黑裤子了。
村长几次都坐镇村里。这次,他打算亲自带队。
去县里看看,烧烤到底是怎么个事儿。
还有一家报名的。
村长道:“哎,都去了,谁看地啊。怎么也得一家留一个。”
“选不上的,自己去呗。”
村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沈清月那边同样热闹。
她刚一去这边,就看几个年轻人,好多都是大学生,一共两男三女。都是县里在培养的年轻一代人。
沈清月一进来,这几个人都很客气。
都是年轻人没一会儿就混熟了,其中马莎莎性格最活泼,苏倩稳重大气,胡小梅很热情。
相比之下这两个男生马义和白笑就简单多了,说他们干点苦力就行,引得大家笑声连连!
因为报纸的宣传,都快给她宣传成惩恶扬善的女英雄了。
没见到沈清月之前,这五个人就觉得跟她投缘了。
县领导看了沈清月,回去说,还是年轻人想法多,让他们牵头弄。烧烤节的框架都是沈清月给的。
大伙儿先在帐篷里开了个小会。
沈清月发现这几个人都做了很多的功课,再加上沈清月超前于时代的经验看法。一时间聊的酣畅之极。
几个人的笔下沙沙的写着。争取每一个好点子都给记录下来。
后勤主任掀开门帘进来道:“那些摆摊的人过来了。你们给审核一下。通过的好去画地盘。”
“行。”几个人信心满满的开始审核。
本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一个工作。但是没想到,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总有一些模棱两可的东西。
就比如说,卖磁带的!那都是从宝岛过来的靡靡之音,还有唱什么校园恋爱,又吻又啥的。
这在后世司空见惯的东西,在八五年很微妙。
要是岁数大的职场老油条遇到这事儿直接就拒了,免得弄不好追究下来,摊责任。
但这是一群年轻人。
面对这种事情,把报名人请出去。他们里面要开小会。
马莎莎跟沈清月不好意思的承认:“其实我上学的时候就偷偷调外头的电台听。还挺好听的!”
“我也听过。”
“我最喜欢罗校长的歌。”
“我喜欢邓小姐的歌。”
这么一聊下来,大家都听过,几个人有点兴奋。
以前问同事的时候,大家都说没听过,还要给一个鄙夷嫌恶的眼神,就好似在听什么窑调似的。
这有啥丢人的?
“过吧。”苏倩说着,随后签了名,后面补了一句:熏陶音乐情操。
下一个卖流行杂志,俊男靓女的封面。
“过吧”白笑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接下来卖老式手镯,云母箱笼,鼻烟壶。
“过吧。”马莎莎道:“物品本身是没有罪的,这是欣赏美。”
下一个,打褂算命的。
沈清月道:“过吧,这是传统习俗。”
五双眼睛齐齐看过来,都有不同程度的笑意,同道中人啊。
还没办,但几个人都预感,这届烧烤节可了不得。
第102章 上头有人
沈清月收工开车带着春杏姐和英嫂子回家,路上说了给她们涨工资的事儿。
最近又忙又累。再加上招临时工有个两块五的行价,直接把她们三十块的工资调到了八十!
告诉他们别跟外头人说。
一路上春杏姐都激动的语无伦次了。她一个女的,能赚钱养家,已经很不容易了!
之前的工资可以养家糊口,要是涨到了八十,日子能过的相当不错。
俩人一再的表示:“我们一定好好干,把这个当成自家的买卖一样。”
沈清月雇了不少人,在那里选了一个有威望的婶子当主事儿的。
跟英嫂子和春杏姐协同管理,沈清月道:“要是有不能解决的事儿,就去问蒋玉,我最近忙着烧烤节的事儿,一时间顾不上许多!”
蒋玉那小姑娘家庭原因从小耳濡目染的,还真的挺会管理的。
沈清月现在不盯着后厨,重担都压在她的身上。她这临危受命,弄的井井有条。
连跟沈清月最久的英嫂子和春杏姐都感慨真是招对了人。
那小姑娘说话办事儿一点不怯场,昨儿还跟饮料厂赊了两百箱的饮料呢。她签的条子!
春杏姐道:“你放心。”
车上,沈清月在复盘:“明儿鲜牛肉就到了,先分块,牛筋和牛板腱啥的回头我处理。其他的切了之后串串,十个一把,用皮筋儿扎起来,放在冰箱里保鲜。”
烧烤节那天肯定忙,提前数好,比现数节省时间!
至于那些筋头,用大铁锅呼熟软烂之后照样穿串,烤出来又香又解馋。
“行。”英嫂子说着。
沈清月道:“对了,帮我收购点茄子,韭菜,香菜,蒜苔的菜。尤其是茄子,要圆圆胖胖的。”
瘦的一烤都没有瓤,没啥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