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摇头,“不坐,我去看看老幺网的大鱼去!”
周母看了看挤在两把椅子上的孩子,进屋看了看,“老幺那败家子,啥时候又弄了两把这么好看的椅子回来?”
周家康扭头,“幺爸早就买回来了,我最喜欢坐这把椅子了。”
周母看了看,笑着拍了他一下,“不准跟你幺爸学,看到好东西就想往家买!”
“桂兰,老幺置办家什你说他做啥?”老爷子说了周母一句,笑着去后院看周怀安两人杀鱼去了。
周怀安看到老爷子,得意的指着池子里的鱼,“爷爷你看我这鱼网买的值吧!”
“有用场就值得!”老爷子笑道,“外面都说你小子敲了熊家250。”
周怀安笑嘻嘻的看着他,“话咋这样说呢!常言道黄金有价药无价!要是我白白给熊家止血药,那些人又要说我是耙耙蛋,猪头三咯!”
老爷子嗔怪的瞪了他一眼,“横竖你都有理!”
周一丁说道:“二爷爷,老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像熊家那样的一味的忍让,他不会感激不说,还会瞧不起你。”
老爷子想起自家老二的处事方式,“你说的也是,熊家做得初一,我们就做得十五。”
“爷爷!”周怀安嬉皮笑脸的看着他,“那等会儿我老汉儿收拾我,你要帮我哦!”
老爷子两眼一瞪,“他敢收拾你,老子收拾他。”其实他在家就骂过周大松了,不然这会儿他就不会坐外面听收音机了。
周怀安笑嘻嘻的说:“有你撑腰我就不怕了。”
“你还晓得怕啊!”老爷子白了他一眼。
周母和罗海丽走进灶房,“你们几个好吃嘴,没事就想着弄好吃的。爬沙虫在哪?拿来我给你收拾。”
“在盆子里,还没洗呢!”杨春燕把放在灶后的盆子端了出来,“你看这么多!”
周母看了看,“都挺肥的。我先拿去洗,你烧一瓢开水过来烫死剥皮。”
罗海丽笑着把韭菜端到灶前,“我帮表嫂烧火择菜!”
杨春燕笑道:“韭菜是三婶送来的,等会儿焯水了凉拌吃。”
周母放了些水把爬沙虫洗干净后又烧了半盆滚水,烫了一遍使其变得僵硬,再捞出来掐头去尾,抽出沙肠,剥皮,狰狞丑陋的爬沙虫就变成白嫩的参肉。
“这东西吃了好是好,就是太费东西了。”
“难得炸一次,就奢侈一把!”
杨春燕倒了些红苕粉在陶钵里,在周母心疼的目光下,又打了几个鸡蛋,加盐、加花椒面把鸡蛋和面粉、苕粉一起搅成糊糊,将收拾好的爬沙虫倒进去,均匀的裹上一层蛋糊。
让罗海丽把里面那口灶点燃,等锅烫了后,往里面倒了有一斗碗菜籽油,又加了一铲猪油在里面……
周母看后心疼的嘴角直抽抽,“少放点,这么多油换成前几年,可以吃大半年了。”
杨春燕冲她赔笑道:“炸过的油滤干净还可以煮鱼。”
老人节约了一辈子,家里难的时候,都吃水煮菜,哪舍得炒菜吃,看到她放这么多油,哪有不心疼的。
“……”周母心疼的眨巴着眼,想说剩下的油煮鱼也太多,看着她赔笑的样子,又觉得不好说她。这才明白以前老爷子为啥常劝婆婆妈,要装聋作哑才不讨人嫌。
“表姐烧小火!”杨春燕把爬沙虫一条、一条下锅,不停用长竹筷翻一下,爬沙虫炸至金黄,被她捞了起来,倒筲箕里滤除多余的油份后倒进了陶钵里。
“妈你尝一下,又香又酥。”
周母没好气的说:“又是油又是鸡蛋、面糊,不用尝也晓得好吃。”
“嘿嘿!”杨春燕冲她憨笑。
周母白了她一眼,还是忍不住说了,“省着点花,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多……”
杨春燕笑着点头,“晓得了!你喊爷爷和老汉儿来吃。”说着喂了一条爬沙虫在她嘴里,“好吃吧!”
周母眼角的细纹瞬间荡开,嗔笑道:“好吃!”
罗海丽羡慕的看着婆媳俩,“姨妈你和小表嫂一点都不像婆媳,就像亲闺女!”
周母听后笑眯了眼,“她现在和老幺一样,痞赖的很!”
“哪有!”杨春燕笑着把最后一勺捞出来倒进筲箕里,想到上辈子,怀安走后头两年自己像个游魂一样,成天浑浑噩噩的。
老人自己心里难受,还要来劝她,老人常说做人就像唐三藏取经,要一道坡一道坎翻过去,哪有不遭难的!
老婆子白发人送黑发人都过来了,你年纪轻轻的拿出点精气神,把这道坎翻过去……
第420章 422:见识太浅薄
“在外面就闻到香味了。”周一丁端着鱼头走了进来,吸了吸鼻子,捏了一条炸的金黄的爬沙虫放嘴里“咔嚓”一声脆响,边吃边点头,“好吃,香酥可口。”
周怀安和老爷子也走了进来,“我尝尝!”他说着拿起一条塞进嘴里,“好吃!好吃,爷爷,老娘你们咋不吃?”
周母端起陶钵,“哪有围在灶台前吃的道理,我端桌上去大家坐着吃。”
“给爷爷、老汉儿倒点酒!”杨春燕说着从碗柜里拿了一个酒罐和一口小碗出来,“海椒面我都拌好了的,撒一些在上面味道更好。”
周怀安拿起罐子和小碗,“丁丁猫,先来吃爬沙虫,鱼腌一会儿再做。”
“来咯!”周一丁把拌了酒和盐的鱼肉和鱼头放灶台上,去了桌前。
几个孩子也过来了,大伙儿围在桌前,几十条爬沙虫没一会儿就消灭干净。
“好好吃!”周家康舔舔手指,“幺婶我们明天又去抓!”
周母轻轻拍了他一下,“好吃也没有天天吃的道理,赶紧洗手去。”
周怀安喝掉最后一口酒,“丁丁猫,我帮你剁海椒,你做剁椒鱼头。”
“我去把鱼洗了!”周一丁和他分头干了起来。
周母把海椒从菜篮里拿出来,“天冷了,海椒也不结了,一株就稀稀拉拉结了几个,要不是黄采购要,我早就拔光了种其他的菜了。”
周怀安说:“我看这段时间的海椒价钱,比以前高一些了哈!”
“能卖两角钱五一斤。”周母笑着摇头,“价钱好有啥用,每天最多就摘一两斤,加上你三婶家摘的,才把黄采购那要的凑够。再过段时间开始打白头霜,苗黄了一个都不会结。”
杨春燕想起后世的大棚海椒,“去买些油布回来搭一个棚子保温,应该能多结一些。”
周母笑道:“哈儿哟!一米油布能买十几斤海椒,那么大一块地起码要几十米,豆腐都搞成肉价了。”
老爷子说:“以前方地主家种过不当季的菜,他们用的草帘子,打霜天就把草帘子盖上,太阳出来就把帘子揭下来。我看他家种的黄瓜,大冷天的也开花结果了。”
周父:“老汉儿,不当季的东西不好吃吧?”
老爷子:“我咋晓得,那东西我们这些泥腿子能给你看看都不错了。”
周父:“我明天打十来张草帘子,搭个小棚子试试,行的话就多打几张!”
不花钱的法子周母当然愿意试试,“行,明天就搭了试试。”
周一丁用葱姜蒜垫底,把破开的鱼头放上面,锅里烧热上油加入姜蓉蒜蓉小火炒香,把剁细了的海椒放里面快速翻炒几下,将炒好了的剁椒酱铲起来铺在鱼头上面。
往锅里添了一瓢水,将蒸篦放在上面中火蒸制,用外面那口锅煮酸菜鱼。
过了大概20分钟左右,他让杨春燕把蒸鱼的灶膛火灭掉又焖了一会儿,起锅撒葱花,又烧了些热油淋在上面。
周怀安端起土陶盘子,“剁椒鱼头来喽!”
周母看后笑道:“看着就有胃口,还是一丁勤快!”说着又瞪了一眼周怀安,“送你,你也弄不来吃!”
周怀安瘪嘴,“老娘,我发现那么多年,你就没看我顺眼过。”
周一丁笑嘻嘻的说:“二娘,老幺有你和嫂子们做给他吃。我是没办法了,嘴馋又没人做,只有自己学着动手。”
周母笑道:“明年把酒办了就好了,开春前你就来老幺家吃。”
“我这段时间都在这蹭饭呢!”周一丁撒了一把芫须在瓷盆里,又撒了些海椒面,起锅烧热油淋在上面,“酸菜鱼好了。”
一条大鱼做成两种口味,剁椒鱼头、酸菜鱼,好吃又下饭。
周家康放碗腆着小肚子,“还是幺爸家的菜好吃,我妈做的还没我奶做的好吃。”
周小茹赞同,“我妈做的也不好吃。”
周母笑道:“一个二个的嘴巴刁的不行,你老汉儿那会儿有洋芋吃都不错了。”
周怀安说道:“洋芋都不管饱!一顿几块鸡蛋那么大的洋芋,加上肚子里没油水,还没到半夜就饿得心慌。”
老爷子叹道:“是啊!大饥荒那会儿,山里还能进山找点吃的填填肚子,住在平坝的那些人吃观音土的都有。”
周父点头,“包产下户后生的娃命都好,不愁没粮食吃。”
杨春燕听后想起以前,周家康常说,他们这一代人累死累活还不如爷爷那一代。
老俩口全靠土里刨食,供大了四个儿子一个姑婆,关键是四个儿子还都讨了老婆。
他家才生了一个儿子,家里没车,城里没房子,连老婆都不好讨!
吃过饭,几个孩子也回家了,周母和罗海丽帮忙收拾好,大伙儿都告辞走了。
周父从来到走,都没提周怀安让熊大海拿钱买药的事。
周怀安把碗放碗柜里,“燕儿,天气预报说明天要降温咯!”
“还有两天就大雪了,是该降温冻冻那些虫子。”杨春燕擦了擦手,“我们去看看给旺财和来福的狗窝加点稻草。”
“要得!”周怀安拿起手电筒出门,阶檐上趴着的旺财冲两人亲热的摇着尾巴。
晚上两头狗子的狗绳都是放开了的,方便它们巡视领地。
两人去了后院,来福抬头看了看摇摇尾巴又趴下了。狗子大了后,狗窝就用的两个漏底了的萝篼做的。
周怀安抽了一捆稻草出来揉了揉,装狗窝里垫好,摁了一下,“厚厚的保证暖和。”
“入冬后的温差太大,一早一晚的冷得不行。”杨春燕看了看天,“起风了,明早你一个人进城还是和一丁一起去?”
“我一个人去。上次给爷爷皮袄子的时候,我看老汉儿挺羡慕的样子,这次在林场穿大庆叔的棉大衣,发现挺暖和的,明早进城看看给老丈人还有老汉儿也买一件。”
“我记得还有种军色的大头皮靴,里面有厚厚的羊毛,穿着也暖和。”
“那我明天去看看。”周怀安甩了甩手上的水,走过去揽着她往回走,“总算就我们两个了。”
杨春燕想着他一早下山,下午又去网鱼,“累了吧?”
周怀安痞笑着低头亲了她一口,“我累不累,等会儿你就晓得了。”
“一天到晚就晓得说这些!”杨春燕揪住他腰间的软肉转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