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回1981小山村_分节阅读_第550节
小说作者:周记的九命病猫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94 MB   上传时间:2025-10-20 19:43:49

  “好了,又开始下雨了,都回去睡了,明天都早点起来。”老爷子起身朝灶房那边走去。

  “回了!回了!”周母把电视关掉,天线拔掉,挥着手像赶小鸡一样,把周家康几个往外赶。

  几个小家伙见没电视看了,一窝蜂跑了出去,“回家喽!回家喽!”

  周怀山抱起打瞌睡的周小琳,李秋月抱着儿子,大伙儿迎着丝丝雨雾小跑着出了院门。

  周怀安关好院门,一家子洗漱后回屋,杨春燕对他说道:“九儿稍不注意就往外跑,小龙那家伙见他出去,也跟着爬的飞快。

  我担心两个去鱼塘边耍,万一没人看到,要出事的。明天晌午回来,我们从屋后堆的木头里面找一些出来,把鱼塘围起来。”

  “这个简单,找三四十根小腿粗的出来,劈尖了打土里,再用竹篾编一下,就围住了。”

  杨春燕想起以前周家康开农家乐时做的木篱笆,“劈尖的那头最好用火烧一下,碳化过的木头,用的时间长一些。”

  “嗯嗯!”周怀安等她把小九儿放小床里,拿了件小衣服把小床蚊帐里的蚊子赶跑,将蚊帐放下,飞快的爬上大床,将蚊帐放下压好。

  伸手搂过杨春燕,“买的蚊香味道大的很,我觉得还是你做的那个蚊香好用,有空再做点。”

  杨春燕找个舒服的姿势窝在他怀里,“楼上艾叶、榆树皮、薄荷叶、木炭灰都是现成的,明天去竹林回来我就做。”

  “嗯!”周怀安的手轻轻摩挲着她背脊,“老徐说他家老二来了,你没看到他那样子,高兴的像个傻子。”

  “怀上啦!”

  “嗯!今晚遇到他,跟我们说的,悄悄咪咪的,别告诉嫂子她们。”

  “晓得!”杨春燕笑道,“徐红兵是真喜欢孩子,换成以前,他们家恐怕得生七八个。”

  “七八个!算了吧,想想都累,等九儿有三岁了,我们就要老二,来个妹子九儿就有个妹妹,来个儿子也行,两兄弟做事也有个商量。”

  “随缘吧!”杨春燕打了两个哈欠,闭上眼睡了。

  翌日一早,五点还缺几分闹钟就响起来了,杨春燕忙把闹钟关了,推了周怀安一下,“起来了。”

  “唔!”周怀安睡眼惺忪的看了她一眼,“我再眯两分钟,就起。”

  “嗯!”杨春燕穿好衣裤,下床摸了摸看了看在小床上四肢展开,睡成了一个大字的儿子,凑上去亲了一下,才拧开房门出去,就听到大扫把扫地时发出的刷刷声。

  家里几个老人就是这样,只要家里有事,起得最早的都是他们。

  杨春燕抽开堂屋门门闩拉开了大门,“爷爷,老汉儿,你们都起来了啊!”

  “嗯!”端着瓜瓢往秧草上面撒水的周父扭头,“老幺起来了么?”

  “马上就起了。”杨春燕从盆架上拿了毛巾放脸盆里,端着朝灶房走,周母坐在灶膛前烧火。

  “饿不饿?我热了粽子、盐蛋,饿了就先吃一个垫垫肚子。

  “不饿!等会儿回来再吃。”

  “要得,昨晚的剩菜剩饭多,我先把猪食煮好,等会儿再热。”

  “嗯!昨晚的雨下了多久?”

  “淅淅沥沥的下到鸡叫了才停。”周母把背篼里的牛皮菜抱到灶台上切了起来,六头猪崽已经半大了,两天就吃一大锅猪食,谷糠根本不够,全靠家里那些草糠搭着一起喂。

  杨春燕去后院刚把水放好,周怀安就趿拉着鞋子来了,打着哈欠说道,“唉!老汉儿见你起来了,就去敲窗门喊我起来。”

  杨春燕笑着把毛巾递给他,“将就用我的洗?”

  “嗯!”周怀安接过把毛巾盖在脸上,冰凉的帕子刚一贴上脸,瞬间睡意全无,“舒服,早上洗脸还是用冷水巴适。”

  “老幺,赶紧走了,你老汉儿他们都走了。”周母在灶房后门喊了一声。

  “来了!”

  两人去了前院,见周怀荣他们都来了,大伙儿有的挑篮子,有的提着背篼,有的扛着锄头,朝院门走。

  杨春燕忙拿了围腰,和周怀安一起出门跟上大部队,跳过门前的水沟,穿过苞谷地,走了几条田坎路,下了一道高坎,看到下面的秧田里已经有人弓着身子拔秧苗。

  “三婶,你们这么早啊?”赵慧芳喊道。

  周三婶直起身子,“晌午前还要去卖豆腐豆花,早点来,趁凉快多干一点。”

  周怀忠笑道:“你们人多就是安逸,八亩田要不了两天就栽完了。”

  “你们人少田也少,还是一样的撒!”

  老爷子看了看三房秧田里的秧苗,抬头看了看大房家秧田的那边,见田里还没人,摇摇头,扛着锄头朝跟三房隔了两块大田的秧田走去。

  一行人到了自家秧田边,天还灰蒙蒙的,雨后的清晨,连空气都是润润的还带着一股土腥味,秧田里绿油油的秧苗上还挂着露水珠儿。

  周父放下篮子,提起锄头说道:“我跟怀荣去把最后两亩田的垄沟挖好,差不多了你们就挑着秧苗过来。”

  “我跟你们一起去。”老爷子也扛着锄头走了。

  杨春燕几人将秧草绑在腰间,挽好裤腿,脱鞋踩进秧田里,半蹲着伸出双手抓住一株秧苗下部,将秧苗连根拔起,秧田里响起了拔秧苗时带动的水声。

  夏天,早上的蚊虫很多,不停在身边嗡嗡作响,田里不时响起了拍打蚊虫的声音。

  七个人一起动手,都是干活利索的,不过十几分钟,秧田里就放起一堆堆秧把头。

  周怀军看了看,“老三,你跟老幺去打线,我再拔一会儿过来。”

  “要得!”周怀山一手提了几把,上岸整齐的放在挑篮里,来回几趟将一担挑篮装满后,对周怀安说道:“老幺,走咯!”

  “好嘞!”周怀安拎起几把秧把头上岸,拿起放在背篼里的拉线杆,跟着他一起去了旁边那块水田。

  周怀山拆开拉线杆,在田埂上丈量了一下,将拉线杆插进水田。

  周怀安拉着另一根竹竿一边放线,一边走到田埂的对面,再量一下,把竹竿插入水田插牢。

  拉线插秧能保持秧苗的行距和株距,秧苗返青分蘖长密后也利于通风透光。

  周怀山站在田埂上,抓起一把秧把头,往水田中央用力一抛,秧把头像绣球一样,从空中优雅的飞出落到水田里。

  等把挑篮里的秧把头全都抛完后,周怀山下田,拿起一块秧把头,左手拿秧苗,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右手将秧苗分出3、4株,下秧时,食指和中指捏住秧苗根部,快速浅插入水中细泥。

  插秧时,田水的深浅以刚漫过田泥为宜,水太深的话,秧苗难定根,容易漂起来。每一窝的秧苗数量要基本差不多,太少或太多都会影响秋季的收成。

  周怀安拉好线回来,见周怀山在打线,便拿起一块秧把头,下田拆开,俯身弯腰,左三窝,右三窝,均匀下秧。

  插好的秧苗排列整齐,横竖都在一条线上,不能出现秧苗栽得太稀或没有秧苗的现象。

  周怀山打好一排,见周怀安在插秧了,拔出拉线杆,丈量一下,插入水田,朝田坎对面跑去。

第786章 802:三个臭皮匠

  杨春燕妯娌几个拔了有半个小时的秧苗,把秧把头提到田边放好,上岸提起鞋子往回走。

  赵慧芳看了看时间,“快要六点,吃了饭从后山走,这样快一些。”

  天还是灰蒙蒙的,看样子今天是晴不了了,不过这样也好,栽秧子、捡菌子都不会太热。

  杨春燕点头,“树苗栽完后,怀安带着人把那边的路修整了一下,现在从后山过去方便的很。”

  张秀香笑道:“还忘了刚包那片林子,竹林出来,我们去里面转转,去年那么晚了都捡了那么多蜜环菌,今年早点去,应该还有别的菌子。”

  杨春燕:“我家那块大坑里也有不少菌子,还有红菇,羊肚菌,去年我带着小倩几个下去捡了不少,有的都烂了。”

  李秋月指着大路上那些背背篼的,“你们看,已经有人背着背篼进山了。”

  “哎呀!”杨春燕见有不少人,后悔的说,“该早点起来把昨晚怀安写的广告纸,送大队部贴起来的。”

  赵慧芳笑道:“别担心,爷爷已经贴好了,你家院门口贴着的,你没看到啊?”

  “我都没仔细看。”

  妯娌几个到家,周母已经把饭菜热好了,“回来啦,你们去洗脚穿鞋,我给你们盛饭,吃了再走。”

  “好嘞!”妯娌几个去了后院,放水洗了脚,杨春燕回屋看了看儿子,见他还在酣睡,换上高筒雨靴出去,周母已经把饭菜摆好了。

  等赵慧芳几个回家换好鞋子过来,妯娌几个吃过饭,背起背篼、带着旺财出门上山,走到树林时,就看到几个背着背篼的半大孩子,叽叽喳喳的在前面走。

  有两个提着的篮子里已经装了几朵菌子了,杨春燕觉得每年雨季一到,只要一进树林,连空气里都充满了一股菌子气味。

  赵慧芳拐了一下李秋月,“秋月,你幺妹端阳节咋都不过来耍啊?”

  李秋月高兴的说:“老幺回来说,两口子忙着挣钱,接到我带去的节礼,就把给我们做的鞋子,猪肉、给妈老汉、爷爷买的酒和叶子烟,让老幺带回来了。”

  张秀香笑道:“这下好了,以后过节,你们姐妹两个就可以走动了。”

  “是啊,以后过节我也有亲戚走了。”李秋月高兴的说道,“两口子想再过几天回家一趟开迁移。

  小妹说城里连烤苞谷、红苕都能卖钱,他们这次回去,想去我大姐、二姐家一趟,看看几个外甥愿不愿意出来找事做?”

  赵慧芳接过话头,“秋月,你姐她们家要是有骡子的话,可以在山里收菌子,送到百草坪卖给我们家,我哥今年也要去收。”

  “去年就该收了的。”张秀香气呼呼的说道,“我哥死脑筋,我跟他们说了几次,宁愿捡了来卖,也不去收,说是怕收到假的。”

  赵慧芳叹了口气,“胆子小是一个,最主要的还是从我家过来有点远,这次也是我借钱给他们买了骡马,还借了几百块的本钱给他们,才答应收货来卖的。”

  李秋月:“我们家离百草坪就更远了,菌子又不像块菌,今天收了明天送出来也行,菌子当天收,当天就得卖。

  脚程快的,也要走大半天才能到,半夜走山路,万一出事,我可担不起责任,还是小妹的法子稳妥一些。”

  赵慧芳:“这倒也是,大半夜的,哪个晓得林子里有啥野物,万一有个好歹,你姐还不恨你一辈子啊!”

  杨春燕接过话头,“其实进城找事做也是条出路,不会做别的,可以跟三婶家一样,磨豆子,卖豆腐、豆花、豆腐脑,只要味道好,一样挣钱。”

  “对哦!”李秋月听后都眼前一亮,“我咋就把这事忘了呢?就想着让他们去挖草药,收菌子了。”

  张秀香挽住杨春燕,“春燕,我妈跟我嫂子点的豆花一点都不好吃,你说我找三婶,给点钱,请她教教他们,她会同意么?”

  “这个说不准。”杨春燕笑道,“她们点的豆花不好吃,是太老还是太嫩啊?”

  “说不来,反正不好吃,同样的东西我二娘家做的就比她们两个好吃多了。”张秀香有些沮丧的说,“可能跟我一样,你看我们家,妯娌四个,就我做的饭菜味道最差。”

  杨春燕想了一下,“点豆花没点好,老的话就是胆水或是石膏放多了,反之就是少了,你可以让她们试着做几次。

  每做一次就把当次用的黄豆、胆水或是石膏的量记下来,哪种量做出来的口感最好,以后就照那个量去做,这样就不容易做错了。

  豆腐的花样可不少,我们最常见的就有豆腐、豆花,豆腐脑,豆腐干、还可以做腐竹,豆腐干用卤水卤一下也可以卖。”

  张秀香听后连连点头,“对头,你这法子好。就跟妈做豆瓣一样,一斤海椒多少盐,都按照比例配好了的,这样做才不容易出错。”

  “那你啥时候回去让你哥嫂试试。”李秋月一脸高兴的说,“回去我就跟老幺说,让他帮我给秋霞带信。

  让她回去让我姐她们也在家做豆腐卖,就算少挣点,一天挣个一两块,一个月也有四五十块钱挣撒!”

  赵慧芳笑道:“难怪人家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咱们妯娌几个今天捡菌子,还帮家里找了条挣钱的路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26页  当前第5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0/6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回1981小山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