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年代女邮递员_分节阅读_第16节
小说作者:鸩离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381 KB   上传时间:2025-11-01 13:50:11

  院子里,郭家的亲朋友好友都坐在饭桌旁,一个个看稀罕似地,紧盯着两个小年轻的动作。

  众人见到郭大喜那傻愣愣的模样,一个个忍俊不禁地低笑起来,三五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这大喜这么多年了,对他爸妈介绍的姑娘家,从没有个好脸色,看到村里那些未婚的姑娘,他也是能避多远就避多远,这次咋这么主动给人家小程同志舀水呢,他还真看上这小程同志了啊?”

  “我看八成是,不是说广盛以前跟老程提过,要给他家大闺女和大喜定娃娃亲的事情吗?估计大喜那个时候就动了那个心思,所以这么多年来,都不同意娶他爸妈介绍的其他姑娘。”

  “啊?我听大喜妈说过,老程以前当着他们夫妻俩的面儿,婉拒了两个孩子的娃娃亲,这小程同志自个儿还说绝不会嫁给大喜。你看大喜脸红成那样,小程同志没有一点脸红的模样,这两人一准不会成。”

  “这很难说,女大十八变,小时候不愿意嫁,现在长大了,相处久了,说不定就愿意了呢。你看咱们村支书的大闺女桂枝,小的时候不是挺讨厌大喜,说他是闷葫芦,一天说不上几句话,跟他在一起玩没意思。现在长大了,看大喜长得浓眉大眼,挺俊一个大小伙儿,不就喜欢上了大喜,一直嚷嚷着要嫁给大喜,让她爸跟广盛两口子结亲。结果大喜跑了,两人的婚事也退了,两家人闹得老死不相往来,那桂枝还是偷偷摸摸地往郭家跑,来看大喜呢。”

  众人想起桂枝,都颇为可惜的叹着气,桂枝也长得水灵,脾气也挺好,家里家外干活都很麻利,十里八乡不知道多少后生都看中桂枝,想娶桂枝做媳妇儿呢,咋滴大喜就看不上桂枝呢?

  程英的耳力很好,尽管郭家亲朋说话的声音很小,她还是将他们说得话,听了个大概。

  她没有半分羞涩,面色如常的坐回座位去,当不知道郭大喜的心

  意。

  她是活了两世的人,在经历了上辈子魏牧成的纠缠不休之后,她对男女感情彻底的失望,不会再轻易动心,也不会再嫁去别人家做媳妇。

  她这辈子,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就算要结婚,她也只会招个男人上门做赘婿,让男人围着她团团转。

  要她嫁去别人做媳妇,在别人家洗衣做饭,伺候公婆,围着男人转,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很快,郭二喜拎着一篮子青翠碧绿的青梨回来,郭母把篮子里的梨子,分给了包括程英在内的十几个年轻人和小孩儿,让他们分着吃。

  这梨很大,一个有巴掌大小,是老式的青皮鸭梨品种,一个都有半斤重。

  往年郭母这颗梨树上的梨,她是舍不得分给大家吃的,是要摘去镇上的副食店卖,或者换其他东西的。

  今天是看着程英来了,想摘几个梨给程英吃,又怕亲朋说闲话,才忍痛让郭二喜摘一篮子梨分给年轻人吃。

  没分到梨的长辈们也没有任何不高兴,毕竟水果在这个年头,算是稀罕的东西,郭母每家都分了一个梨,有些家里孩子多的,还分到了两个,孩子们也很懂事,没有直接咬来吃,都放在自己的桌子面前,等着吃完饭,拿回家里,一起分着吃。

  二十分钟后,郭广盛带着大黄回来了。

  他进院就开始热情地招呼院里的亲朋,同时向大家介绍程英,大家伙儿跟他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大黄则蔫头蔫脑,狗尾巴下垂,一副精神萎靡的模样,动作缓慢地走到程英的身边,趴在她的脚边,没吭一声。

  程英弯腰下,在桌子底下伸手摸了摸它的狗头,低声安慰它:“大黄,狗死不能复生,你想开点,一会儿开席了,我给你夹肉骨头吃。”

  大黄无精打采地哼唧了一声,狗脑袋趴在地上,眼睛半眯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有几个年纪小的小孩儿看见它,一窝蜂地跑过来摸它,拉扯它的狗耳朵和尾巴,力道下得重了一些,把它弄疼了,它也懒得抬头搭理他们。

  程英心疼它,找着由头把小孩儿都撵走了,将它护在脚下,等着开席。

第29章

  饭菜很快上桌, 在这缺乏油水的年代,郭家人拿出家里珍藏已久,过年大队上分给社员们的过年猪肉做成的腊肉香肠, 切成腊味拼盘, 端上了桌。

  另外有郭广盛父子前两天上山猎得野鸡野兔子,用盐腌制过后, 炒的辣子鸡,仔姜兔。

  还有今天从他们自家水田里抓了三条两斤重左右的稻花鲤鱼, 做成了整条的泡椒脆皮鱼。

  除此之外,还杀了一只老母鸡,合着自己采摘的蘑菇炖了一锅金黄诱人的老母鸡汤。

  煮熟的老母鸡又捞起来, 剁成一小块小块的,用菜籽油烫得喷香辣椒油,放上花椒面、白糖、盐味精、酱油、葱段之类的调料, 弄成一盘盘色诱油亮的麻辣凉拌鸡块。

  早上郭广盛还专门向大队买了一头羊,跟村里另一户过两天要办事的人家,分买一头羊。

  他这半边羊, 羊腿和肉多的地方,被郭母和她婆婆,还有其他到灶房帮忙下厨的女人们, 切成肉丝, 合着郭母泡得泡椒、泡生姜、新鲜采摘的芹菜, 炒成了芹菜泡椒炒羊肉丝。

  剩下的羊排、羊骨等等, 则剁成了块, 放进锅里炖羊汤,分到的一半诸如羊血、羊肠、羊肝之类的羊杂,也一并洗净丢进锅里炖。

  等羊肉炖得快熟的时候, 又往里煮了一些萝卜块和白菜,再舀进大盆里,上面放些葱花和切碎的香菜端上桌来,院子里飘着浓郁的羊肉汤香味。

  这么多肉菜,一盘盘,一盆盆地上桌,除了肉菜,还有几个时令的蔬菜,比如干煸四季豆、凉拌茄子、凉拌黄瓜、辣椒炒笋子等等,每一道菜份量十足,颜色诱人,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这么多的菜肴,哪怕程英多活了一辈子,也觉得郭家人办得过于浓重了一些。

  要知道,山里普通人家,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做肉吃,通常只做一种肉,只做一点点,让家人解解馋就行了。

  请客吃饭,最多做两个肉菜,搭配一堆素菜,怎么今天郭母过生日,办得这么浓重。

  等到郭广盛和郭母站在院子中间,举着装了白酒的大碗,招呼着大家吃好喝好了,说了一堆的话语,程英这才明白,郭家人为什么办这么隆重的宴席。

  原来今天是郭喜儿,也就是大喜、二喜的妹妹,当年二喜抢拨浪鼓,程英给他妹妹出头的那个小姑娘的订婚宴。

  郭喜儿今年才十四岁,就被他们村儿一大队队长的二十岁儿子看中,两个人偷偷摸摸处上了对象,差点擦枪走火,偷食禁果,被郭母发现以后,跟那大队长的一家人闹了好一通,最终两家人商定,先给两个小年轻定亲,等再过两年,郭喜儿大一点,十六岁了,两家再办婚礼。

  一大队的队长,提前给了一百块钱的彩礼钱,拎了两只鸡鸭、一些白糖、糕点之类的彩礼物品上门,给自家儿子下定。

  郭母想着自己生日就在这两天,干脆把郭喜儿的定亲礼订在自己过生的这天,正好在这天多做些好吃的,招呼着亲朋好友过来,见证两个小年轻定亲礼,这才备下这么多好吃的。

  郭喜儿长了一张鹅蛋脸,脸上还带着婴儿肥,一笑就有一双月牙眼睛,一对小酒窝,一副清秀可爱又善良的面相。

  现在,郭喜儿正在郭广盛夫妻俩的招呼下,穿着一件新做的斜襟暗红色短袖罩衣长裙,长头发朝后绾成一个类似于丸子头的盘发,中间插了一支银鸡心簪子,扮成成年人的模样,跟一个长相老实,但一双眼睛不太安分,总是有意无意看程英的男人,挨桌敬酒。

  两人在郭广盛夫妻俩的指引下,来给程英敬酒,郭喜儿看到程英,冲着她甜甜一笑,声音清脆地喊:“小英姐姐,好久不见,你今天来得真巧,凑巧碰上了我跟阿牛哥的订婚宴,来来来,我们姐妹喝一杯。”

  程英站起身来,手里端着一碗装了郭家人自己酿得烧刀子酒,轻轻的跟她碰了一下碗,喝了一口酒说:“好久不见喜儿,你怎么突然定亲了,你这个年纪,该去镇上念书啊。”

  “嗐,念书有什么用啊,念再多的书,最后的结局也不一样要回来嫁人生子,我还不如早点结婚,跟阿牛哥生几个孩子,过我们自己的小日子呢。”郭喜儿不甚在意地说。

  他们凉风凹村儿的孩子跟其他山区的孩子都一样,家里人不重视孩子读书的事情,主要是很多山区里的村子没有学校,山里的孩子想读书,就得天不亮起床,走很远的山路,去别的村,或者去镇上的公社小学读书,十分辛苦不说,很多孩子成绩还不好。

  山里那些目不识丁的家长,觉得他们读书存粹就是浪费钱,远不如就在家里帮忙带弟弟妹妹,或者帮着家里做家务活儿、农活来得实在。

  尤其是山里那些女孩子,很多重男轻女的家庭,更是不愿意花钱让她们去读书认字,就怕她们长了见识,有自己的想法了,以后不听家里人的话,自己跑了。

  由于缺乏文化知识扫盲,山里很多女孩子,十五六岁的年纪就被父母撮合介绍嫁给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为那些男人生儿育女,洗衣做饭,伺候公婆,家里地里的忙活,辛苦劳累一辈子。

  这种情况在山里是常见的,大家也习以为常,哪怕有姑娘自我觉醒,勇于反抗,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地逼对方嫁到男方家里去。

  这样做得后果,要么是那个姑娘认命嫁过去,要么拼了命的逃出大山,一辈子都不会再回来,要么就是自我了断,落得众人唏嘘的下场。

  像郭喜儿这种,小小年纪不读书,甘愿跟大自己六岁的男人订婚结婚,不是傻,就是被那男人给骗了,程英真不知道郭喜儿心里是怎么想的。

  郭家人在凉风凹村里,算是条件不错的家庭之一,除了郭家祖上是干卖货郎的,积累了一些家产外,还因为郭广盛为人踏实勤奋肯干,一直干着重劳力活儿,赚着高工分

  ,以前又是民兵,每年都有一些工资补贴,两个儿子干活也是一把手,都赚着满工分,一家人都很勤快,家里光景很好。

  郭喜儿是郭母唯一的女儿,郭广盛夫妻打小就很疼爱她,在村里好些女孩子不被家长允许读书的情况下,郭家人是一直支持郭喜儿去读书的。

  郭喜儿也不笨,成绩一直在中上游,只可惜她读完小学,因为大动乱的缘故,镇上的中学不开学了,她就一直呆在家里,帮郭母干些家务活儿。

  有村里人觉得一个女孩子在家里闲着吃干饭不行,劝说郭母,让郭喜儿也跟着她两个哥哥一起下地干农活挣工分,给她自己挣点口粮。

  郭母心疼喜儿,觉得她年纪小,去地里干活会被晒黑,会把她还没完全长成熟的身子骨给累坏,没听村里人的劝说,就让喜儿在家里帮着做做饭,洗洗衣服就行了。

  谁知道自己宝贝的女儿,一眨眼就被张家的小子张阿牛给勾走了,还哄骗着喜儿在村子半山腰一处偏僻的玉米地里,差点偷食禁果。

  当时是被村里一个有名的长舌妇发现,把郭喜儿两人吓一大跳,才没有酿成大祸。

  长舌妇转头告诉了郭母,郭母气势汹汹地去抓两人,一阵打骂之后,郭喜儿寻死觅活地就要嫁给张阿牛,而那长舌妇也把两个小年轻的事儿传得全村都知道了。

  两人没有进行最后一步,但两人在玉米地里,衣衫不整的模样,被长舌妇看见,跟村里人传得有模有样,郭母的脸都丢尽了,她也不可能真的看着女儿去死,母女俩僵持了好一段一时间后,郭母上张家闹了好一通,最终妥协。

  程英听完郭喜儿的话,还想说些话劝她好好想想,张阿牛突然开口,“你就是程建同的女儿?长得倒挺不错,你这个年纪不结婚,不嫁人,不生孩子,学着男人做什么邮递员?这是你一个女人该做的事情吗?!你劝喜儿读书做什么,读书有什么用,读再多的书,你们女人最后不也要嫁给男人,给男人生孩子?既然迟早要嫁人,要生孩子,还浪费那个钱和时间读书干什么,尽瞎折腾!”

  他说完,又指了指程英手中捧着的酒碗,“你这人也不厚道,喜儿跟你敬酒,你咋不喝完,就喝一口,敷衍了事,你这是看不起喜儿,看不起我呀!”

  此言一出,热闹的宴席安静了下来。

  程英冷着一张脸,将手中的酒碗啪得一下放在桌子上道:“首先,我爸是邮递员,在你们村这条路上跑邮了二十多年,无论是你们村的人,还是别的村的人,见到我爸,不是尊称一声程叔,就是喊他老程同志,你一个晚辈上来就直呼我爸的名字,未免也太不懂礼貌,不懂礼数了一些!

  其次,我们女性不输于你们男性,读书认字,是让我们女性有更好的见识,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让我们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有更多的觉悟思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困在这小小的山村里,听你这种自以为是,把自己当根葱的男人洗脑嫁人生子,围着你这种臭男人转!

  我做邮递员又怎么了,已故的毛主席曾经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不仅做了邮递员,我还当了女兵,为国家浴血奋战四年,经历无数生死,你是男人又怎么了,你能做到这些事情吗?你做不到,就不要在我面前逼逼!

  外面的世界,有无数女性同志在各行各业工作,她们比男性工作更加认真,更加细心,工作能力也很突出,在每一个工作岗位闪闪发光。

  很多国家领导人都有女性同志的身影,你这种目不识丁的井底之蛙,以为自己是个男的,多长了一个玩意儿就不得了,把自己当成一回事儿,对我们女性这么大男子主义的指手画脚,你以为你是谁?

  我就不给你面子怎么了?你这订婚酒,我喝着膈应!这饭,我不吃也罢!”

  她说着,转身大步走进郭家的客厅里,背起邮包就走。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张阿牛和他的家人都变了脸色,郭家人也都沉下了脸。

  郭母连忙去客厅拉住程英,一面赔礼,一面小声劝道:“小英,对不住啊,让你受气了。这张阿牛是他张家的独子,打小就被他爸妈宠坏了,他一直是这个德行,对谁都不会说什么好话,你别往心里去,当他放屁就行了。你难得来婶儿家里一趟,今天又是婶儿的生辰,你给婶儿一个面子,吃完饭再走吧。婶儿特意给你蒸得鸡蛋羹马上就好了,你别为了那起子不相干的人,气坏了自个儿,饭都不吃了。”

  程英也是一时气愤,才会背着邮包直接走人。

  郭母这么一劝她,她也觉得自己行事太过冲动了一些,不给郭家人面子。

  她忍着内心的气愤道:“大婶儿,你跟广盛叔究竟是怎么想的?那张阿牛,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喜儿才十四岁,就被他这么蒙骗着跟他定了亲,要是以后喜儿真跟张阿牛结了婚,那等于跳进了火坑,喜儿后半生的日子该怎么过?”

  “可不是,我们两口子也知道那张阿牛不是个好东西,一直不让喜儿跟他多接触,可是喜儿像是被他下了降头似的,死活要跟他在一起。之前我跟你广盛叔把她关在她屋里,不让她出去,把张阿牛揍得半死不活的,她就在屋里闹绝食,闹上吊,拿刀抹自己的脖子,弄得一地都是血,把自己往死里折腾,说什么都要跟张阿牛在一起,我跟你广盛叔也是没办法,这才答应让她跟张阿牛订婚。”

  郭母说起郭喜儿也是痛心疾首,明明他们夫妻俩对喜儿不错,从小到大好吃好喝的供着她,跟她两个哥哥一样一视同仁,从没有亏待过她,也让她去学校读书。

  可是她到了十三岁开始就十分的叛逆,一直跟他们夫妻俩作对,唱反调,也不知道她是怎么跟张阿牛搅合在一起,在玉米地里干下那种丢人的事情,闹得全村的人都知道了。

  哪怕知道喜儿年纪小,要真嫁给张阿牛,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可是喜儿一意孤行,加上他们夫妻俩觉得女孩子没了名节,不嫁给张阿牛,喜儿以后可能就嫁不出去了,他们夫妻俩只能妥协。

  不过郭母两人也不是那种糊涂之人,他们为了喜儿,狠狠敲打了张家人一通,要了一百块钱的彩礼钱,掏空了张家人的家底。

  这钱是打算以后喜儿跟张阿牛结婚以后,一分不少地拿给喜儿,当成嫁妆,陪嫁到张家去。

  郭母夫妻俩人,特意让喜儿跟张阿牛今天定亲以后,两年后再跟张阿牛结婚,也有他们的打算。

  两年的时间,说长不短,会让郭喜儿长大不少,兴许她到十六岁的年纪,就会比现在懂事,会看清楚张阿牛是个什么样的人。

  到时候她不喜欢张阿牛了,不愿意嫁给张阿牛了,他们夫妻俩也可以顶着被人唾骂,戳脊梁骨,把喜儿跟张阿牛定下的婚事退了,将张家的彩礼钱退回去,另外给喜儿找一户好的人家。

  反正他们家也不是第一次退婚了,虱子多了不怕咬。

  程英听完郭母的话,沉默了一阵,好一会儿开口说:“婶儿,您跟广盛叔的做法,其实也挺好的,喜儿这个岁数,正是叛逆,识人不清的时候。不管张阿牛用了什么方法接近喜儿,给她洗脑,改变了她的想法,终有一天,她会看清楚张阿牛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此之前,我想给婶儿你们提个建议。”

  “你说。”郭母洗耳恭听。

  在郭母的眼里,程英是受过高等教育,又在部队当过兵,提拔成了女军官,是一个见过世间,很有见识的人,她的话,郭母是绝对会听的。

  程英道

  :“你跟广盛叔这两年,不要再阻止喜儿跟张阿牛相处,她想做什么就让她去做,但要跟她说清楚,她跟张阿牛在一起时,不管什么状况,她都要坚持自己的底线,不能把自己的清白交出去。她如果不听,你就说你们会去镇上报警,让镇上的公安以强j的罪名,把张阿牛抓走枪毙。

  她如果答应了,做到了,您跟广盛叔、或者让大喜、二喜哥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带去她县里、市里,甚至是省里、首都之类的大城市,带她出去玩玩,旅旅游,长长见识。

  同时让她多跟一些未婚、长得比较英俊的年轻男性相处,让她知道,世上比张阿牛好的男人多的是!也要找着机会,给张阿牛下套,比如花钱请人勾搭张阿牛,让喜儿看清楚他的真面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页  当前第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年代女邮递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