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年代女邮递员_分节阅读_第9节
小说作者:鸩离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381 KB   上传时间:2025-11-01 13:50:11

  她脸上浮现一抹意味不明的深冷笑容,“你们是知道我性格的,惹毛了我,我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记住,你们还有两天的还钱时间,要到时间没还钱,你们等着吧,鱼死网破,只是第一步。”

第17章

  她一走, 老程家的人都气得吃不下饭。

  程建立一只手打着绷带,那是让村里的赤脚医生帮忙打得,他用完好的另一只手气得拍桌, “她凭什么这么嚣张!我们就算不还钱, 她能把我们咋滴,能把我们都给杀了啊?”

  “杀你们倒不会, 她只会把你们都卖进黑矿里,在里面当一辈子苦力。”程建同半躺在躺椅上, 好心得提醒他这个好大哥。

  程建立:.......

  他转头看向程建同,怒叱:“二弟,你是怎么教你女儿的, 你看看你大女儿被你教成了什么德行,她这么无法无天,对付起我们这些长辈, 早上那会儿还打了我一顿,把我的手弄骨折了,痛得我要死, 你就任由她这么折腾我们?”

  “那还不是你们自找的,我这么多年一直在外面跑邮,你们是如何欺负她们母女三人的, 你们自己心里没个数儿?我变成今天这副模样, 全拜你的好儿子所赐!你们养我, 照顾我, 理所应当, 你们还敢找小英的茬,我没揍你们都算不错了,你还敢在我面前叨叨。”程建同晃了一下椅子道。

  程建立一脸不敢置信地看着他, 不明白以前一直被他们一家人忽悠的程建同,如今怎么突然清醒过来,这么护着程英。

  程建同看到他的表情,猜到他在想什么,自哂一笑,“从前我被你们所谓的亲情、兄弟之情蒙蔽了双眼,看不到我的妻子女儿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我落到如今的地步,是我咎由自取。但是大哥,做人不能没有良心,我从前怎么帮扶你们的,你们心里都知道,你们儿子害我至此,你们做父母的,理应照顾我。你们也别想着在我面前说小英她们母女的坏话,我愧对于她们,无论你们说什么,我都不会再信你们半句。如今我们二房是小英在当家做主,她的性格,你们是知道的,她发起疯来,我这个当爸的都害怕,你们最好不要挑战她的底线。”

  程建立和程家人都沉默了。

  小的时候,无论他们老程家人如何苛待打骂程英、程雪两姐妹,程英始终护在程雪面前,替程雪挡下所有的棍棒和巴掌,用一双充满仇恨的眼神,恶狠狠地看着他们所有人,从来不服输,不认错,也不求饶。

  十岁以前,程英太小,不懂得跑,不懂得还手,十岁以后,她去了一趟她外婆家回来,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只要老程家的人打骂她们姐妹,苛待她们姐妹,她转头不是把公社分配给他们家养得任务鸡鸭鹅猪弄死,就是放一把火,把他们几房住得房子烧了,又或者骗欺负她的程纯富几个堂兄弟去山上的陷阱,用自己的血引来一群猛兽,想让猛兽把程纯富几个给吃了.......

  这样的事情一多,老程家的人也知道她是个狠人,他们越打她,越苛待她,她就越来越疯狂,干得事情一件比一件狠。

  最终还是程一国受不住,生怕

  她小小年纪干出放火烧死全家人的事情,下令老程家人的不要动不动就打骂她,克扣二房的粮食,她这丧心病狂的性子才收敛了许多。

  如今程英在部队当了四年兵,退伍返乡回来,有力气,有手段,有人脉,有丰富的格斗技术,她心狠手辣的性子,比从前更甚,老程家的人,没有一个人是她的对手。

  程一国无奈地叹了口气道:“都别说了,老大、老三,你们把该还得钱都还了,以后尽量不要去惹程英那丫头,她是彻头彻尾的疯子,比我年轻的时候还要狠,你们要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就别折腾了!”

  程建业几人对视了一眼,皆从彼此的眼里看出不甘心,那么多钱啊,要让他们还,他们得砸锅卖铁才能还上,还完了,他们以后要怎么过日子啊。

  可是不还,程英那个疯子,指不定会干出什么事情出来。

  一时之间,老程家愁云惨淡。

  程英不管他们怎么想,送走程建同之后,她向邻居借了一辆木推车,带着万淑慧和程雪两人去到后山挖黏土,一车车的往家里送。

  接着花了一天的时间,修建一堵一人多高的土墙,将老程家的院子和她们二房住得西院分隔开。

  砌墙的期间,黄翠芝婆媳三人站在院子里各种指桑骂槐地骂她,她毫不客气地一一还回去,连一向脾气好的万淑慧、程雪两人,也忍不住跟她一起跟黄翠芝三人吵,几人险些到了要动手的地步,最后还是程一国怕丢脸,喝止住黄翠芝三人,这事儿才算过去了。

  不管他们怎么吵吵,院墙修好的第二天,大房、三房不情不愿地都把钱都拿出来,扔到万淑慧的手里。

  大房给了三百块钱的医药赔偿费,三房给了当年借钱娶亲的一百五十块钱,一共是四百五十块钱,都是砸锅卖铁,东拼西借,凑起来还的。

  万淑慧拿着手里厚厚一沓大团结,不敢相信三房欠自己多年的钱,就这么回来了,她握着钱,又哭又笑一阵子,拿出一沓钱往程英手里塞,“小英,这三百块钱你拿着,这钱要不是你做主,让大房赔偿你爸的医药费,大房根本不可能出一分钱。这钱你拿去镇上,合着你的钱买套大点的房子,以后我跟你妹也可以去镇上住宽一点。”

  程英本来想拒绝的,转念一想,镇上的房价也不便宜,她不可能做一辈子的邮递员,迟早会随着时代的步伐,去做别的工作。

  再过几年,国家土地制度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她要未雨绸缪,替程雪和万淑慧寻找新的出路,比如盘个带店铺的屋子,让她妈在镇上做点小生意,给她找点事情做,不要围着她爸转,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自我。

  想想,也就没有拒绝,当下坐着村里的牛车,前往公社,也就是青曲镇,寻找合适的屋子买房。

  当然,她没直接去买房,而是先去了一趟公社邮电所,找到支局长,向他说了自己父亲被侄子推下山,摔成重伤,成了半边瘫,以后不能在做邮递员,他的工作由她来顶替做的事情。

  支局长叫冯东远,是一个快五十岁的干瘦中年人,听说以前也是当过兵的。

  他坐在邮电所的办公桌后点头道:“你爸的事情我知道,前两天县邮电局的局长还专门给我打过招呼,说了你要接替你爸工作的事情。你爸养伤的这半个多月,他跑得那条邮路,是我在给他临时顶替送信的,你要接替他的工作,没啥问题,填个入职申请表,去后勤部领一套工作服和邮电包裹,再去县里邮电所培训两天,你就可以跑邮了。不过在你办理入职申请之前,我要问你一些问题。”

  “请问。”程英端坐在他对面道。

  支局长目光炯炯地看着她道:“你明明在部队里有大好的前途,为什么要退伍返乡回来顶替你爸的邮递员工作?你知道你爸跑得那条邮路有多难走吗?你一个女同志能胜任乡邮员这份工作吗?你知道一个人独自行走在山野之间,是一件多么艰苦又寂静孤独的事情吗?你还年轻,你能胜任这份工作多久?”

  “支局长,我退伍返乡,有很多种原因,这个问题我不回答你。我爸干了二十多年的乡邮员,我小的时候也曾经随他跑过一次邮路,知道他送邮的那条路线有多艰苦。但跑邮再苦,也不及我当兵训练、出任务辛苦。我是退伍女兵,我有丰富的格斗技巧,您不用担心我一个女同志独自一人在山野之间跑邮会出事,我有足够的能力保护我自己。我这个人不太喜欢热闹的地方,就喜欢一个人呆着,孤独和寂静对于我来说,是理想的状态。未来的事情谁也不能保证,我只能说十年之内,我会干好邮递员的工作,十年后还做不做,那就要看我自己是怎么想的了。”程英一番话,说得十分诚恳,没有一丝隐瞒。

  支局长喝着他的老山茶,沉默了一阵,开口说:“你填入职申请表吧,领了工作服、培训后,我带你跑一趟你爸跑得马山乡邮路线。”

  “不着急。”程英道:“我打算在镇上买一套房子住,方便我跑邮,这两天我要把房子买好,把屋子收拾好,再来所里报道。到时候我直接跑邮,支局长您不用陪我跑,我认得路,我就算不认得,大黄也认得路。”

  程建同出事以后,他养得大黄狗就一直呆在程建同租在镇上的出租房里,由他的同事帮忙养着。

  程英要跑邮,自然是要带上大黄一起跑,一是让大黄带路认人,二是有大黄同行,她跑邮就没那么孤单,她要遇到什么事情,大黄还会帮她忙。

  支局长楞了一下,“你这个小丫头倒跟你爸一样,是个有想法的人,你要买房子是吗,正好我的爱人认识镇上几个妇联的人,她们对镇上的事情了如指掌,你跟着我爱人去找请她们帮忙给你找房子,保管给你找到你满意的房子。”

  程英眼睛一亮,“那样最好不过了,谢谢你啊支局长,你真是一个为下属着想的好领导,难怪我爸时常在我面前念叨你的好。”

  能不好么,邮电所总共三个邮递员,风里雨里都得跑不同的邮递路线,哪个邮递员要是家里出了事,生了病,或者出别的什么问题,不能送信件包裹,都得支局长这个领导顶替去送。

  他虽然是领导,但他没有领导架子,爬山涉水从不喊苦,也不收顶班的钱,一直免费顶班,时时关心下属,借钱给下属用等等,是一个真真正正为下属做实事的好干部。

  好听的话谁都爱听,支局长也是,他乐呵呵地笑起来,“别贫嘴了,把入职申请单填了吧,一会儿我带你去后勤部领工装,再带你去找你婶子。”

  “好,谢谢支局长。”程英从他手里拿过入职申请单,拿上他递得一只英雄牌钢笔,刷刷刷,填写入职申请。

第18章

  青曲镇, 原名青石镇,因为建国以后,把城镇重新划分, 县里占了青石两个字, 因此改名叫青曲镇。

  青曲镇临江而建,是一个很小的水乡古镇, 不大的镇上,房屋绝大部分都用灰白色长方块的山石建造, 窗户和门都是用木头做得,特别是临街道的房屋店铺,每个店铺的门全是用一块块不足十厘米宽, 大约一米七左右的长块木板,一块块拼接成店铺门,外表看起来特别的古朴陈旧。

  程英跟着支局长的爱人, 还有公社一名妇女主任,行走在青曲镇纵横阡陌的小道中。

  她们脚下的道路全是用大块的青石块铺就,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细缝, 长着一些低矮的小草和青苔,人行走在这样的青石道路上,在这炎热的夏季, 有种特别的幽凉舒爽感。

  巷子道路大约两米宽, 路边两侧基本都是建国前的老房子, 有不少房屋残破, 每走一段距离就能看见一些残垣断壁, 这是建国前,青曲镇遭遇了日军飞机轰炸,把很多老式的类似于徽式建筑的古宅大院给炸成了废墟, 现如今镇上住人的房子,大多是后来政府重新分配翻修居住的。

  镇上的常住居民基本是老人

  小孩,年轻人要么去县里的工厂上班打工,要么去很远的矿场、窑厂上班,要么天一亮就要跟各个生产队的社员们一样,要下地干农活,干到傍晚快天黑了才回来,一直住在镇上的年轻人不多。

  小镇十分安静,除了远处码头传来的横渡船鸣声,近处就只有那些老人家三五个人凑在一起,摇着蒲扇,吃瓜闲聊的低语声,孩童们在青石巷子里追逐跑闹的嬉笑声。

  程英跟着李主任两人连看几处屋子都不满意,三人围着镇子转了一大圈,实在累得慌,不约而同地停在一处房门前放了两个石墩的屋子前,除了程英,李主任、方大婶都坐在那个石墩上,暂时歇息。

  对面有四个年纪在70-90岁左右的老爷爷、老太太看他们坐下来,其中一个脸上皱起许多褶子,头花全白,看起来十分慈祥的老太太,眯着浑浊的眼睛,看了程英好一会儿,张开没有牙齿的牙床,瘪着嘴开口问:“你是程建同的大闺女儿?”

  程英走过去,“是的奶奶,您认识我?”

  “认得,谁不认得你啊。”老太太笑了起来,“你爸是公社邮递员,给我送了二十多年的信了,他常常跟我提起你,总是很自豪的跟我说,他的大闺女可厉害了,在部队里是女军官呢,以后大有前途。”

  程英楞了一下,倒没想到程建同会在别人面前提起她,心里五味陈杂,她爸也会为她感到自豪,会在别人面前提起她的存在么?

  他心里,有她这个女儿啊。

  旁边一个老爷爷接话说:“闺女,我也知道你,你是咱们青曲镇建国以后,唯二做上女军官的人,当时你入伍参军,你们公社敲锣打鼓送你和其他新兵入伍的时候,我还去看过你呐。”

  公社每年都在管辖下的十五个大村里征兵,征兵的人数不多,每年就几个,女兵的名额更是稀少,可以说,一年都有可能招不上一个女兵。

  程英出生在三代从军的家庭里,她爸又是邮递员,当年她穿着新兵军装,戴着大红花,坐上公社送往县武装部的小车上,吸引了整个青曲镇的人围观,实在是女兵入伍,在他们镇是罕见的场景。

  程英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我爸受了伤,没办法再做邮递员,我已经退伍回乡,回来顶替他的工作,以后他的信件包裹,由我来送了。”

  四个老头老太太没有意外的点点头,青曲镇本来就不大,谁家发生点事儿,第二天就能传遍整个镇。

  程建同一个邮递员被侄子推下山,他女儿带着一群县干部回来讨公道,把程建同侄子抓走的事情,当天下午就传遍了青曲镇,这些老人家本来就没事做,时常聚在一起闲聊,他们想不知道都难。

  老太太摇着蒲扇问程英,“闺女,你来这里弄啥咧?给我送信啊?这也没到送信的时间啊。”

  程英说:“奶奶,我想在镇上买套房子住,这不跟着李主任她们一起找合适的房子。”

  老太太噢了一声,看向坐在对面的李主任两人,显然她也是认识她们的,她看一眼,又收回目光看着程英问:“你想买啥样的屋子啊。”

  程英想着这老太太是镇上的人,又居住在房子较多的居民区里,说不定她能帮自己找到合适的房子,于是开口说:“奶奶,我想买一套临街的房子,房子要宽敞,房间最少要有四间以上,最好带个大院儿,价钱什么的,好商量。”

  老太太点点头,转头看向坐在她身边的一个老头,“老余头,你不是有套房子在东大街临街的位置要卖?你这卖了好些年都没卖出去,不如带这丫头去看看。”

  老余头是个年近八十岁的老人家,建国以前是裁缝,建国以后国家各种制度改革,他就在镇上的国营裁缝铺里当老裁缝,赚一点工资,帮衬着家里。

  可惜的是,他一对儿女还有一个孙子都是镇上的老师,在十年大动乱期间,因为老师的身份,儿女孙子儿媳饱受红小兵的欺辱折磨,他的儿子儿媳不堪受辱,一个吊死在家里,一个投江自尽,孙子目睹父母的惨状,跟小红兵拼命,结果被一群小红兵给打死,留下老余头和一个重孙女相依为命。

  老余头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随时都有可能驾鹤西去,他的重孙女才十三岁,他有两套房子,他跟重孙女就住在附近一处小点的两居室屋子里,他想把那套原本一家人住得大套房子卖了,给重孙女在银行里存一笔钱,这样就算他撒手人寰,有那笔钱在,他的重孙女靠那笔钱,也能把自己养大。

  可因为他的儿媳妇吊死在那套房子里,想买房的人都忌讳这件事情,觉得晦气,很少有人愿意买,想买的人价钱给得很低,那套房子就空闲了七八年,也没有卖出去。

  东大街的房子?

  程英心念一动,东大街按照现在镇上的格局,离江边码头较远,地势有些偏僻,要在东大街做生意,基本没什么人光顾。

  但在千禧年以后,东大街将被政府重新规划修建,会成为青曲镇政府中心,到时候会十分热闹繁华,东大街的地段也会水涨船高,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旅游景点的民宿,生意都会很好。

  要能买下来,也不失一个投资的好良机。

  程英当即表示:“余爷爷,我可以去看看你家的房子吗?”

  “可以,不过我那房子......”老余头是个实诚的人,一看程英想去看他家那套房子,他把自家房子的情况跟她说了遍,着重说明自己儿媳妇吊死在家里的事情,表明如果她看中了他家的房子,价钱其实可以好商量。

  程英倒不在意那些吊死之人的鬼神之说,在那疯狂的十年里,很多善良的人被逼自尽,他们生前不会伤害人,死后更不会伤害人,只要房子合她心意,其他都不重要。

  李主任一听,也说老余头那个房子符合程英想选的房子,李主任之前是怕她在意有人吊死在屋里的事情,没跟她讲,现在她主动要去看那套房子,三人便跟着老余头往东大街走。

  老余头领着她们,没走主街道,而是沿着镇子那些幽凉的青石巷子小道,弯弯绕绕地来到东大街的附近。

  在一处巷子的拐角处,一只通体皮毛都是黑色的玄猫,坐在拐角位置,像是在专门等老余头一样。

  看到老余头过来,它小跑着跑到他身边,用毛茸茸地脑袋轻轻蹭了蹭老余头的脚踝,尾巴还打着卷儿去勾老余头的裤腿。

  老余头艰难地弯腰,伸手摸了摸玄猫的脑袋,说了句:“小黑,走吧,回家。”

  小黑喵了一声,转头往另一条巷子跑,跑两步还回来看着老余头,看他跟上没有,等他跟上了又往前跑。

  “余爷爷,这猫是您养的?”程英跟在老余头身后问。

  这年头的人们绝大部分都还处于温饱不济的状态,很少有人养猫狗,镇上的猫狗绝大部分都是野生野养,要么就是富裕点的家庭才会养。

  眼前这只猫,皮毛光滑发亮,巷子透进来的一处阳光底下,能看见这只猫漆黑的皮毛散发出一点赤红色的光芒,体型有些圆润,显然是有人精心喂养的。

  “这猫不是我养的,是我重孙女养的。”老余头眼神黯淡道:“我孙子很喜欢猫,他没死的时候在家里养了一只黑猫,他死后的第五年,他的黑猫带回了一只玄猫在我们院子里看家,之后不到三天,黑猫就死了。我重孙女在我家后院看见了小玄猫,想把它带回我们小家去养,它不愿意去,就呆在老宅后院里,我重孙女儿担心饿死它,每天都会去老宅那里喂养它,它也会在这巷子拐角处等我们,已经等了三年了。”

  程英恍然大悟,看来这只玄猫,是在替领它回家的黑猫,守着老余头的家。

  这可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猫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页  当前第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年代女邮递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