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少挣点不就不累了,天天抢着活干,又没人逼你!”
“就是!”
……
人群低声吵开,夏昭衣无声在他们身后的角落里止步,一双清澈明眸冰冷地打量他们。
没多久,这些人一个两个的走了,最终所有人都离开。
夏昭衣的目光停留在三个背影上,与周边街坊并无二致的朴素打扮,脸庞被晒得黄黑,手上也有不少干活磨出来的茧子。
但一些练外家功夫所留下的习惯是不会变的,比如稳扎稳打的结实下盘。
还有他们刚才表现出来得沉默,似事不关己,目光却又频频投向宅子与宅子四周。
犬吠声还在继续。
人群四散,各回各家,这三人也推开自己的院子。
主宅后堂亮着两盏烛灯,几幅高挂的字画下,一个老人端坐着,一个少年站在他身后,正在给他按摩肩背。
窗外晚风徐来,老人垂挂着的袖子缓缓飘起,烛灯的光影下,空落落的。
三人进屋后,意外看到后边的烛台。
为首的男人进来,恭声道:“师尊,您起来了。”
老人朝他们看去,道:“可有发现?”
三人摇头:“没有,那屋子黑黢黢的,周围邻里怕惹事,都不愿进去。”
老人道:“很好,如此,你们将她引来了。”
三人一惊:“什么?”
“我们将谁引来了?!”
老人慢声道:“我们设铃铛在那,目的无非是听那无意间的一声响,可是刚才,那是一串响。”
老人转头看向敞开着的窗扇:“一串响,说明什么呢?”
一人道:“此人先一步发现了铃铛的绳子?”
“是你吗?”老人忽然扬声道,“离岭之女。”
三人顿觉头皮发麻,朝周围望去。
后院门外,夏昭衣双手抄胸,清瘦单薄的脊背倚着身后的石墙,本想偷听,岂料被抓现行,她一笑,脆声道:“是你吗?封文升。”
所有人顿时看向木门,屋内三人立即护在老人跟前。
在老人后面捶背的小少年也浑身戒备。
封文升冷冷笑了:“看来我这竹州口音,着实好认。”
少女的声音传来:“那么,你是怎么猜到,是我?”
第1448章 分身之术
封文升看着说话声音传来得方向,目光冰冷,并没有回答。
夏昭衣也没有再问。
屋内屋外,忽然陷入了一阵诡异的安静。
那三个出去才回来的男人们朝封文升看去。
封文升用眼神示意,他们点头,一人过去掀开封文升椅子后面垂挂着的超大幅先祖画像,被画像所遮挡的石壁上有一个暗格,里面是各类暗器。
男人们无声拿出暗器,朝少女声音传来得方向走去。
忽然,一人一把打开门,侧身出去,手里的暗器“嗖嗖嗖”,对着空气一顿输出。
男人停下,皱眉看向封文升:“师尊,她不见了。”
屋顶上传来少女的声音:“我还在呢。”
男人一惊,立即冲出去,对着屋顶又一顿“嗖嗖嗖”。
夏昭衣坐在房顶上,垂眸道:“我所坐的位置极偏,你射不到我的,你若要射到我,你必然要出现在我眼前,但是,你敢吗?”
几个男人握紧手里的暗器,确实不敢。
夜风清爽徐徐,远处不时响起一声犬吠,越发衬托出此处的宁谧。
半晌,夏昭衣道:“封文升既是我师父多年的好友,我便看在我师父的面子上,给他一个体面。明日午时,御街双燕阙,我等着他来。希望你们守时,莫要让我托人来请。”
男人们没说话,目光一眨不眨地盯着上面,手中暗器始终瞄准。
时间缓缓过去,风变大变冷,几只夜鸟从旁边的树梢上掠来,从少女所坐的屋脊上飞过。
终于,一个男人很轻地道:“她好像,不在上面了。”
另一个男人鼓起勇气爬上去,看了眼后道:“是,她走了。”
无声无息,没有半点动静,大活人直接就消失了。
屋内,封文升眼眸半眯,没有双臂的身躯坐得笔直,并未靠在身后的椅背上。
男人们回来,恭敬到他面前,不知他刚才听到了多少,干脆将外边发生的事细说一遍。
封文升的眼皮始终低垂,待他们说完,封文升道:“你们去歇息吧。”
一人不放心:“师尊,她会不会假借明天之说,让我们掉以轻心,待我们都休息后,再派兵来对付我们?”
封文升的唇角扬起一抹冷笑:“她若真要对付我们,随时都能对付,用不着这么麻烦。”
“那师尊明天,去还是不去?”
“既已暴露,哪里还有选择的余地,”封文升眼眸变阴冷,缓缓道,“自然是去。”
说完,他抬起眼皮看向三人中最瘦的那个:“六子,你是最不怕死的。”
被称为六子的男人放下手里的暗器,在封文升跟前跪下:“是,师尊,我不怕死!”
封文升道:“去吧,好好准备。”
“是!”
隔日辰时,金兴酒楼。
顾老宗主刚起床下楼,便见到后院立着的高舟。
听闻动静,高舟回身,见是他,抬手恭声道:“顾老宗主,我家二小姐有一事相托。”
顾老宗主牙未漱,脸未洗,皱眉道:“何事?”
“顾老宗主可听闻一个名字,叫封文升。”
顾老宗主刚睡醒,想了一想:“他!小阿梨所托之事,与他有关?”
“二小姐昨夜误与封文升撞见,今日午时,封文升将来双燕阙拜访。不过二小姐已于半个时辰前动身去了熙州,所以这接见封文升一事,想托顾老宗主帮忙。”
顾老宗主发笑:“这丫头,她与人有约,却自己跑了。”
高舟也笑:“二小姐说,得防有人有分身之术。”
“那,你们二小姐还说了什么没?”
“有的,二小姐还说,顾老宗主最好带上您新收得那名俗家弟子,他对付这类人,有奇效。”
顾老宗主哈哈笑了,摆手道:“得得得,老夫知道啦,我吃个馒头填填肚子再去。”
“不急,”高舟笑道,“午时呢。”
熙州府和河京极尽,夏昭衣单人单马,巳时三刻左右,便迈入了熙州府。
距离上次到熙州府已隔数月,这中间的朝政变化不仅仅是李据被赶下神坛这一桩,包括他在位时的朝令夕改、层出不穷的各种赋税新政,也包括华夏新朝所带来得天翻地覆。
每一次朝政变化,苦的不是斟字酌句,遣词精练的中书省文官,也不是奔走传诏,行与各衙门官廨的皇差兵司。苦的,是最下面需要去听话的黎民百姓,可能某道指令的某个字,便需要一个个体生命用尽所有力气去抬臂承托。
而浮生世相,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界与学识,有自己的思考与算计,每一次的新令变化,他们有各自的不同应对。
洪流之下,江潮奔东而去,或有撞击,日头里水花新耀,或有泝水逆行,另登青岸,而那些更庞大的顺应者们,在其中亦或生或死,命途随波。
万众成世,诸般成今,如今才阔别数月的熙州府,对于夏昭衣来说,已格外陌生。
好在,张家那座卖糕点的桃春楼还在。
夏昭衣进去寻掌柜,一听明她的来意,掌柜的大惊,忙恭敬招待,让她去雅座稍候。
一炷香不到,前礼部尚书张浦翔的孙女张筠筠便带着她的侍女小婧坐马车赶来。
下马车进门,张筠筠脚步匆匆,心事重重。
一别多月,她们只往来过几封书信,她寄去的信件便再盼不来回音。
每次在禹玉石桥畔见着官兵,张筠筠都会提心吊胆,生怕那阿梨给她揭发了,朝廷要派人来抄家。
一日日忐忑煎熬中,好吧,皇帝没了。
再忽被告知,把皇帝从龙椅上踹下来的竟就是那阿梨,张筠筠不由再一次庆幸自己,总是能站对队。
庆幸之余,又怕迟迟不再给她回信的少女要来个秋后算账,张筠筠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煎熬。
结果,今日她忽然便来了。
盛夏的熙州,高温高湿,炎热黏糊。
雅座的窗户朝南,许久才能送一丝凉爽的清风入窗。
近了后,张筠筠抬手整理衣容,这才去敲本便开着的门。
夏昭衣自窗外收回视线,冲她轻轻点了下头。
张筠筠进去,福礼道:“见过阿梨姑娘。”
“不必客气,”夏昭衣道,“有一事想请你帮忙。”
张筠筠求之不得,立即道:“阿梨姑娘要我做何事?”
“我要原熙州上佐官,蒋梦兴的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