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紫山。”她笑着说,“将来有机会看看你那张照片。”
“好啊,以后有机会我托学校复印一张。”
很快,两人走到了审讯室门口,曲青川、费江河和马光平正在门口的栏杆旁讨论什么,人都齐了,曲青川就说:“那就开始吧。”
进门时,李疏梅的目光自然就落在问讯室里的郑奕身上,此时的郑奕和病房见过的人大为不同,他整理了头发,脸也干干净净,皮肤开始有了光泽,穿着一身白色卫衣,整个人都很清爽,散发一种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
不过他的眼角仍旧带着一丝病态,还有挥之不去的忧郁。也许是仅仅认识她,他忧郁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李疏梅微微移动,一直等她坐下,目光才慢慢定住。
李疏梅进屋后也在确认他的状态,他没有明显的紧张,两只手交织着平放在桌上,手指有型,骨节有些泛白,像是紧紧用力造成的,他可能在控制紧张的状态。
郑奕今年大三,年龄不大,严格来说,还是一个没有进入社会的大男孩,即便只是问讯阶段,他在这种环境下也是会紧张的。
一道微弱的金色流光快速在郑奕面庞上勾勒,勾勒他的典型特征。
颞线较宽,眉骨挺拔,上庭开阔,颧骨微凸,脸颊肌肉丰实。下颌棱线分明,如两道直插颌隆突的霜刀,颌结节和颌隆突之间呈现标准的正三角形,骨感美而刚毅。
论五官长相,郑奕在大学校园一定受女生欢迎,他英俊帅气,很有气质。
李疏梅想起祁紫山的话,在没有任何证据之前,不能做有罪推定,要对郑奕保持公平。
郑奕并非第一嫌疑人,他今天更多是作为人证来接受问讯,所以李疏梅更像是见到熟人般给对方打了一个招呼:“你好郑奕,很高兴又见面了。”
“你好李警官。”郑奕说罢轻轻舔了下唇,像是很久没说话而做出的习惯动作。
“那我们的交流正式开始吧。”李疏梅没说是“审讯”,也没说是“问讯”,她更想让郑奕意识到,他们今天传唤他的目的并非是调查他。
“好。”郑奕点了下头。
李疏梅说:“在医院,我也和你沟通了一回,但当时考虑你的病情,我们没有做更多沟通,今天希望你能全力配合我们的工作。首先能说说当初你为什么加入竹林社吗?还有其他六个人的加入过程?”
这是李疏梅设置的一个切入点,所有的一切都和竹林社息息相关,她期望郑奕能够放松紧张,同样放松警惕,配合她完成一次坦诚的交流。
“其实最初竹林社并不叫竹林社,原来叫国学社,我大一上学期就加入了国学社,当时应该加上我有十个人吧,我加入的时候,陶秋心比我早一个月加入。”
李疏梅记得,陶秋心是英语系大三的一名学习委员,成绩很优秀,当时和郑奕一样就读大一,她的个人爱好是象棋,围棋,加入国学社并不意外。
郑奕说:“我上大二的时候,国学社的大三大四学长学姐因为实习,都陆续退出了。当时的国学社社长也离开了学校。我顺利当上了国学社社长。国学社的人数也由原来的十个人变成了那时的七个人,为了提高社团影响力,我特意改名竹林社,也是寓意竹林七贤的意思。”
李疏梅问:“你很喜欢竹林七贤?我记得你的外号叫书夜,竹林七贤当中嵇康字叔夜,这之间有联系吗?”
在此之前,李疏梅对竹林七贤的故事仅仅停留在曾经的教科书上,不过这次查案,她大量阅读了竹林七贤有关的资料,她认为要真正了解这件案子,一定不能脱开竹林社本身,而竹林社和历史上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的某种渊源,或许能为案件带来侦破方向。
郑奕的目光产生微微的波动,目视着李疏梅,“李警官说得没错,我喜欢嵇康。竹林七贤象征着人文自由,相信很多年轻人都很喜欢。如果你了解他们,你一定也会喜欢。”
她认同郑奕的观点,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七个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在竹林之下饮酒欢歌,率性洒脱,不与主流社会为伍,向往自由。
这种洒脱不羁的风格确实迎合现在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
以嵇康为例,他因拒官而得罪大将军司马昭,后又被人陷害,被司马昭处死。
行刑当日,三千学生为他求情,他十分洒脱,在死前抚了一曲广陵散,这也成为了“广陵绝响”。
李疏梅之所以侧重了解嵇康,就是想探知郑奕的内心想法,她认为郑奕对嵇康的喜爱,可能也来源于嵇康“广陵绝响”的理想主义悲情色彩。
不过李疏梅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盘旋,她继续问:“他们呢,都是因为什么原因加入竹林社?”
“在创建竹林社的一年时间里吧,其他五个人都陆陆续续加入了。”
“可以说得具体点吗?”实际上竹林社七人的加入过程大家也都调查了,但李疏梅还是想让郑奕提供更多的信息。
“我想想。”郑奕思虑了片刻说,“陶秋心原本就在社团,我是她后面加入的。没记错的话,何炜川是第三个加入的,他喜欢各种棋类;展玉刚是第四个加入的,他是体育生,他会一些书法;沈觉是第五个加入的,她作文写的不错,特长也挺多;孟申韬是第六个加入的,他各方面特长都比较平均;杜佳佳是最后一个加入的,她也是去年的大一新生,多才多艺,她的加入也是社团的一次更新换代吧。”
“我有些好奇,竹林社是怎么保持一直七个人的?”
郑奕再次瞥了她一眼,“既然叫竹林社,那七个人就是最合适的,这就好比,四大天王,肯定不会有第五个人对吧。”
郑奕表现出一种淡淡玩味的幽默,李疏梅并不觉得这种类比有什么意义。
同样在座的,曲青川等人眉头都不自觉微蹙了下。
曲青川感觉出,刚刚还有些紧张的郑奕已经渐渐在放松,他似乎在慢慢掌握自己的节奏。
郑奕继续道:“当然,始终保持七个人,这也是社团保持活力最好的办法,有些‘老人’因为学习、实习等原因,主动离开了社团,也有的人,是我劝离的?”
“主动劝离?”李疏梅抓住重点问,“能具体说下吗?”
“对社团工作不上心,我就会劝他走,末位淘汰,这也是保证社团最有活力的方法。”
这是一种隐形竞争,李疏梅能体会到郑奕的用意,但是对于一个还处于象牙塔求学的学生,他的想法非常现实化、社会化,似乎不像这个年龄的人。
她问:“你认为他们会接受这种末位淘汰式的竞争吗?”
“这只是一种制度,我们和外校打比赛,获得的荣誉是平分的,奖金也是平分的,我相信在他们毕业时找工作的履历上一定会增光添彩!”
郑奕的语气带着几分铿锵,李疏梅也渐渐了解到他内心世界的雏形,他向往嵇康式的自由,但却采用残酷末位淘汰制,这本身是矛盾的,因此她开始认为,所谓竹林社,所谓嵇康,都只是他经营社团的一种手段,利用自由外衣包裹,完成他管理社团的“合法化”。
她渐渐认为,郑奕有一种强烈的掌控欲,也许是因为他父母离婚,他对新家庭的失望,让他对新的生活失去掌控,他必须努力学会掌控,除了掌控自己的未来,也在掌控他人的“人生”。
但,他是凶手吗?她直截了当地问:“你认为谁最有可能投毒?”
第70章 棋逢对手。
直接问嫌疑人谁是凶手?这无疑是“黔驴技穷”的方法,曲青川暗暗有些担忧,他记得这个问题并非是李疏梅提前准备的,其实刚刚他很看好李疏梅的问讯节奏,不过这个问题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这可能会让对手提前就加深了自我防御。
恰在这时,费江河朝他觑了一眼,嘴角微微扬了下,那表情里的意思,曲青川能看懂,让他相信李疏梅。
果不其然,郑奕给予了十分妥帖的回答:“李警官,我也很想知道凶手是谁?他们死得很惨,我侥幸捡回一条命,可这几天晚上我一直在做噩梦,我多么希望这件事不是真的……我也恳求你们早日为我的同学讨回公道。”
但庆幸的是,曲青川发现李疏梅的节奏又回到正轨上,李疏梅抛出的新问题是:“郑奕,这也是我们努力做的工作,你能仔细回忆下,那天晚上你们都做了些什么,按照时间顺序,告诉我们。”
郑奕微微抬眼,像是在回想,片刻道:“那天晚上八点左右,我们差不多到齐了,我告诉他们,今天聚会的目的一是社团常规聚会,二是为了下周的比赛。我们开会的氛围都比较轻松,这个过程,大家有说有笑,讨论谁参加比赛,我围棋最好,肯定会上,何炜川和杜佳佳是大家选出来的,实际上杜佳佳的围棋一般,她是刚进社团不久,我平时也会教教她。选她,我们就是希望给她一些锻炼的机会。为了赢,我们制定了一个田忌赛马的策略。”
“不过,这个田忌赛马有些不一样,我每次都选择挑战对手最强的,我有这个信心,也是为了不让外人说闲话吧,应该说何炜川和杜佳佳是按照田忌赛马的制度。确定了人选,何炜川、杜佳佳和沈觉就预演了几把棋局,沈觉是这次比赛的替补,我在一旁做一些指导。快九点的时候,孟申韬提出去买夜宵,孟申韬买夜宵的钱是社团出的,我每次都会给他,他人比较热心,实际上他各方面能力一般,他之所以一直留下来,也是因为他团队意识比较强,每次比赛,他也会给大家准备水、面包,他更像我们的后勤。”
“孟申韬回来的时候,棋局也进行差不多了,我不记得第几把,杜佳佳赢了沈觉,非常开心,当时大家正沉浸在快乐的氛围里,孟申韬提着饮料回来了,我们一边谈笑,一边接了孟申韬递给我们的饮料……因为我那天肚子一直有些不舒服,我就把饮料放在了桌上,我记得,孟申韬提醒我喝饮料,大家也提醒我,热饮料没事,我担心破坏氛围,我就随口喝了两口……”
郑奕的描述戛然而止,因为接下来就是悲剧的发生,在医院,郑奕描述过一回,当时他的情绪就极度悲伤,此时,他的眼皮压了半边眼眶,神情哀伤,他的嘴角动了下,又恢复了静止,他似乎并不愿意再回想一遍。
李疏梅特意等他平复了下心情,才说“我们继续好吗?”
“嗯。”郑奕默默点了点头。
“那天晚上你戴过手套吗?”
郑奕垂下的眼慢慢抬了些,摇头道:“没有。我下棋的时候才戴手套,那晚我一盘没下,就给他们做了一些指导。”
“那晚手套一直放在哪?”
郑奕没有立刻回答,像是在思考,也像是在回想,几秒钟后才说:“我衣服口袋里吧。”
“第二天早上,你的手套是怎么落在地上的?”
郑奕依旧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两三秒后才说:“我当时痛得很厉害,无意识就摸到了手套,我想到了我母亲,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紧紧抓住它,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它离开了我的手。”
天衣无缝的回答,李疏梅感觉到,她的想法被郑奕快速识破了。
费江河眉头微皱,他逐渐意识到,郑奕并不简单,他似乎看透了疏梅问题里的深意。他两次都出现了明显的停顿,那如果不是思考,又是什么。
除非他从来没有说谎,所有的话都是真实的,他的停顿,完全只是因为他想起了母亲,让他一时之间哽咽难言。
李疏梅陷入了一种沉默,她开始反思自己的策略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郑奕的表现比她想象的要成熟得多,他似乎早已预料到她所有的出题。
他回答得非常自如。
当人陷入自我怀疑时,脸上的情绪就会展露无疑,特别是李疏梅这张近似于冰冷的脸就显得更加深沉。
祁紫山紧紧握住做笔录的钢笔,他就坐在李疏梅的右边,只要一撇头就能瞧见她侧脸的神态。
她的鼻翼微挺,嘴唇微微收成一条线,下颌的线条也紧绷住。
他担心李疏梅失去了节奏,严格来说,这是她最有压力的一次审讯,因为现在局里压力很大,今天的审讯很可能会作为结案的依据,也许李疏梅对真相看得太重,所以她不自觉就背负了太多压力。
他演唱“啦啦”歌曲的童年故事,是他根据同学的故事编撰的,讲给她听,只是不想李疏梅的压力太大。
当李疏梅的情绪出现波动时,在她对面的郑奕却镇定自若,眉梢微扬,像一把随时出鞘的剑,祁紫山越发觉得他不是一个普通涉事人,更像一个运筹帷幄的执棋者。
郑奕不但是围棋、象棋爱好者,而且多次获得市里大小赛事的冠军,他一定知道“落子无悔”、“生死劫”,他是否正在下一盘棋呢?
此时此刻,他希望李疏梅能够快速调整过来,无论如何,也不可在审讯过程里自我否定、落入下风,掉入郑奕的棋盘。
曲青川费江河和马光平的眼里同样露出担忧的色彩,祁紫山认为此时他必须要做些什么,他对郑奕道:“郑奕,刚才有一处证词你说得太快,我先用空格代替,结束后,请你再确认下。”
李疏梅心里一顿,紫山可并不是提出他证词没有记录完全,他是向她传递一个信息。
他曾在小学时元旦晚会上歌唱演出忘记了歌词,灵机一动用“啦啦”代唱。
他是想告诉她,即便问讯节奏被对方打乱,你只要按照你的节奏进行就行,今天她听了紫山的孩童故事时,紧张情绪就好了许多,这会她又有了一种放松的能量。
即便忘记了歌词,她仍然有旋律,仍然有属于自己的旋律,无人可夺走她的旋律。
她抬了抬头,再次直面郑奕,语气也坚韧了几分:“郑奕,我们继续。”
祁紫山也暗暗吁了口气,疏梅很聪明,性格坚韧,他相信她一定领悟了他的用意,她一定会挽回局势。
李疏梅问:“你是从什么时候知道孟申韬、沈觉和何炜川这种类似‘三角恋’的关系?”
郑奕说:“是今年初,开学不久。”
“能具体说说吗?”
“何炜川提前告诉我想给沈觉过个生日,因此那次社团聚会,我们想给沈觉一个惊喜。那天晚上,我以为大家会玩得很开心,可是孟申韬却准备了一个很特别的礼物,是一条项链,不太了解价钱,但我们上学钱都不会太多,这条项链很明显超过了大家的认知。”
郑奕顿了顿继续说:“不单是因为价钱的问题,在沈觉已经名花有主的情况下,送这种礼物本来就是不合适的。当时沈觉拒绝了,但是孟申韬一直在强调,他没有别的意思,一定要沈觉收下,两人推脱半天,孟申韬竟然跪在地上乞求沈觉收下他的礼物。整个气氛都很尴尬,特别是何炜川,他本来准备给女朋友一个惊喜,结果他成了最尴尬的一个。”
“后来这场生日会不欢而散,几天后,是沈觉和何炜川一起来找的我,说是想退出社团,或者说,要么就是孟申韬离开,总之他们不可能再见面。实际上我们正在准备一个比赛,我那时候不愿意放他们走,我劝过他们,我还记得当时说,与其躲避,不如把事情说穿,都在一个学校,你还能保证以后不见面吗?如果你们相信我,我可以为你们去做这个和事佬。沈觉和何炜川也相信了我。”
“我去见了孟申韬,把话说得很直白,如果二选一,我只能让沈觉和何炜川留下来,现在社团缺人,走一个比走两个好,当时孟申韬是一个人在宿舍里,喝了不少啤酒,眼泪裹着鼻涕,额头又红又紫,像是在墙上撞过,自虐过,他抱着我哭得稀里哗啦,他说他只是喜欢沈觉,没有别的企图,求我不要让他离开社团,他以后不会再做傻事。在我的建议下,他写了一封道歉信。在下一次聚会上孟申韬宣读了道歉信,当天大家情绪都不太好,我就提议孟申韬,给大家买杯饮料吧,大家以后还是朋友,从此以后我以为相安无事了,就没再过问。”
李疏梅问:“那是孟申韬第一次去给大家买饮料?”
“不,”郑奕摇头说,“以前他也常买,他很热心,不过,我后来才知道,他是因为沈觉喜欢椰果奶茶,几分甜加多少椰果他都一清二楚,所以他给大家买饮料只能说藏着他的私心,他就是专门给沈觉买椰果奶茶。”
“孟申韬既然写了道歉信,也告诉你不会犯傻事,你觉得他为什么要毒死别人呢?”李疏梅决定出其不意给郑奕设一个小“陷阱”,此时的郑奕太镇定了,哪怕给对方制造一个小小的波动都行。
郑奕正要回答,刚要张开的嘴巴突然就停住了,他好像意识到什么,嘴唇紧抿,停顿了一下才说道:“李警官,孟申韬很单纯,他喜欢沈觉没有错,见到沈觉这么漂亮的女孩,他们又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孟申韬追求她也是人之常情吧,我至始至终都不相信孟申韬要害死别人,他那么喜欢沈觉,他也不会让心爱的人去死吧。”
哪怕郑奕随口编一个孟申韬投毒的原因,李疏梅也会认为他是为自己开脱,可是偏偏郑奕却用了一个堪称高明的招数,让他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费江河和曲青川默默互看了眼,他一直觉得李疏梅表现得不错,明显她提问的方式就是不断让对方产生自我矛盾,可郑奕并不简单,他擅长见招拆招,两人有种“棋逢对手”的态势。
是,就像下一盘棋,祁紫山一直在观察郑奕的神态,李疏梅是进攻方,她每一招棋都掷地有声,可对手却能不慌不忙地拆招,而且郑奕手上的棋子一颗都没有少,他都捏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