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偷愉_分节阅读_第27节
小说作者:七珍豆腐皮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253 KB   上传时间:2025-10-20 19:14:49

  “你是说纸媒变成一种象征符号?作为媒体人来说确实力不从心,但这也无可厚非。”他看向池锦,“小组长是她们主张的,我也确实没想到会是你在这个位置。是麻烦,也是机会。你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推动一些事情,别总想着‘管’人,要学会‘激发’人。那些老编辑,并非全是混日子,他们经验丰富,人脉深厚,只是缺乏动力和新的目标。你需要做的,不是自己埋头苦干,也不是强行命令,而是找到能点燃他们兴趣的点,把他们纳入你的计划,让他们觉得有事可做,有价值可实现。”

  池锦只觉得醍醐灌顶,下意识喃喃:“我……我做过最大的官就是寝室长,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带队伍……”

  “我知道你有很多想法。这是一个实践的好机会。”

  所以当时陈以声主动将她调入A组。只是如果池锦知道这事,说不定会错怪他的好意。

  “如果我做错了呢?做的不好呢?”

  “我以为在《面孔》打磨了这两年,你早已学会如何看待偶尔的失利。”陈以声轻声道,“就像你曾对别人说的,‘天塌了有这个学长顶着’。放心去做。就像你曾经相信的那样,天塌下来,有我顶着。”

  这句承诺比什么都有分量。

  池锦深吸一口气,眼中重新聚起光:“那我初步设想,打破固定栏目制,拿出部分版面做试点运行,这种思路可以吗?”

  “可以。”陈以声点点头,“初期投入可以小步快跑,快速试错。你需要做的,是把握方向,协调资源,清除障碍,而不是事事亲力亲为。现在小组长,等你以后做了责编、副主编、主编,都是这样。”

  他没有给她具体的方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运作框架。

  终于有了一把钥匙,替池锦打开一扇窗,让她看到了跳出琐碎管理和人际纠缠的另一种可能。

  “我感觉我摸到一点儿门槛了。”

  “今天能给我一个初步方案吗?”他问,回到了工作节奏。

  池锦想起已经接单的兼职,难为情地摇摇头:“我也想稳扎稳打一些,也要和大家交流想法。周四开讨论会,那天我加班也会做完!”

  “好。”陈以声应允,“那就去做吧。”

  “我还有一件事想问,”池锦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直接开口,“最近编辑部有传言,说您可能要离开《面孔》,这是真的吗?”

  陈以声也顿了下:“你听谁说的?”

  “大概有半个月了吧。”

  “就编辑部目前而言,没有收到任何人事调动的安排。”

  池锦并不想听这么官方的回答,又问:“那您自己呢?有收到什么内部消息吗?”

  陈以声没有想瞒她的意思,坦诚地摇摇头,又道:“池锦,专注于你当下应该做的事。无论未来是谁坐在主编或副主编的位置上,只要你坚持做正确的事,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就自然会获得应有的支持。”

  ……

  只消一个下午,池锦就已经拟定出了初步方案。只是像她说的,她也像等到想法成熟一些再和上级汇报。她和小段简单商量后,师徒二人在A组小群里发布了周四上午召开讨论会的通知,诚恳邀请大家带着各自的想法前来交流碰撞。

  段兴澈大大地伸了个懒腰,长吁一口气:“天老爷,总算理出点眉目了。”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大家不配合。”池锦依旧忧心忡忡,“目前我只和郭鑫聊过,他看起来是真心想做点事的。”

  “那也只能等到周四再看结果了,师父。”段兴澈揉了揉疲惫的眼睛说道,“下班要不要一起吃个饭?”

  池锦看了眼表,这才发现距离下班只剩下一两分钟了,她连忙起身收拾东西:“不行不行,一会我还有要紧事。”

  “哟,师父这是有约会啊?”段兴澈促狭地眨眨眼。

  “你小子现在都敢打听起师父的私事了?”池锦脸不红心不跳地回怼,语气故作高

  深,“不告诉你。”

  “哎呀,师父对我一点也不坦诚。”

  兼职遛狗的地点离公司出乎意料地近,就在大厦后身那片对外开放的绿地公园。池锦牵着那只活泼的柯基,做贼似的,总忍不住抬头望向钟心传媒那灯火通明的六层楼。其中,尤以《面孔》编辑部所在的十二层最为灯火通明。

  幸而这公园位于公司背侧,与日常通勤的方向相反,也算是一种灯下黑。

  一小时过得有惊无险。除了柯基突然对一只鸽子产生兴趣、差点拽着她冲进灌木丛这个小插曲外,总体还算顺利。

  她成功避开了所有可能熟悉的身影,踩着渐沉的暮色,将意犹未尽的狗子安全送回家。

  饥饿感适时地袭来,胃里空落落的。

  她看着来之不易的四十块钱转账,左右脑激烈地互博着,要不要去吃碗面?真的很饿!可钱真的赚得很不容易。

  最终她看着余额咽了咽口水,劝自己不如借此机会减减肥。

  赚钱不易,尤其还撞上了倒休,真正的周一竟还在明天。

  现在每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池锦咬着牙,给自己排满了家庭作业。

  周日遛狗,周二在家门口的地铁口发传单,周三硬撑着熬到后半夜,对着刺眼的屏幕,为两个大学生代做PPT,直到眼睛干涩发痛。

  连轴转的疲惫像湿透的棉被,一层层裹上来,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终于捱到周四,白天任务同样繁重,她暗自决定晚上必须好好休息,缓一口气。

  下班时,却遇到一位不速之客。

第35章 .独当一面

  周四上午的讨论会,椭圆形的会议桌旁,稀稀拉拉地坐着一半多人,几位老编辑慢悠悠地端着茶杯进来,仿佛只是来参加一次例行公事的闲聊会。

  看着众人漫不经心的样子,池锦深吸一口气。她站在白板前,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淡定一些。同为小组长的段兴澈坐得离她最近,只是还得由师父来掌局。

  “各位编辑,上午好。”池锦清了清嗓子,“非常感谢大家能按时来参加这个讨论会。关于我们小组改革未来内容方向和协作模式,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她的话还没说完,一个老编辑就慢条斯理地开口了,眼睛都没完全从茶杯上挪开:“小池啊,不是我们泼冷水。改革改革,上面喊了多少年了?哪次不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折腾的还是我们下面干活的。要我说啊,现在月刊销量虽然跌,但也稳住了基本盘。何必呢?瞎折腾。”

  段兴澈和池锦对视一眼。

  只听立刻有人附和:“就是,现在流程都熟了,突然要大改,增加工作量不说,效果谁能保证?万一改差了,读者不买账,广告商撤资,这责任算谁的?”

  郭鑫眼神闪闪躲躲。

  池锦心里一沉,开局不利。段兴澈先开口道:“两位老师说的都在理。正是因为大环境不好,我们才不能坐以待毙。基本盘是会慢慢流失的,我们必须主动寻找新的增长点……”

  小段说得有些急切,反而显得不够有说服力。

  “新的增长点?说得轻巧。”资深编辑钱姐嗤笑一声,手指点着桌子,“热点追不上自媒体快,深度做不过财经周刊,我们的优势在哪?就靠你们两个小年轻空想几个点子吗?”

  这话就有些刺耳了。段兴澈忍不住想反驳,被池锦用眼神制止了。她看到郭鑫想开口,但被旁边一位老编辑瞥了一眼,又有些犹豫地闭上了嘴。

  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尴尬沉默。池锦感到脸颊发烫,手心冒汗。她预想过困难,但没想过他们说的这么直接。三位副主编都不在,“小组长”只是个名头,这些老油条批评起他们俩来一点不留情面。

  就在气氛几乎要凝固的时候,洪亮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至少她还在思考《面孔》的优势在哪里,而不是干脆躺下承认失败。”

  所有人循声望去,只见杜燕妮不知何时倚在了门框上,双臂环抱,目光忿忿地扫过全场。她显然并不只是路过,而是在门口听了有一会。

  她旁边站着陈以声,他没有进来,也没有出声。

  几位老编辑下意识地坐直了些,脸上的轻慢收敛了不少。

  不过杜燕妮并没有走进来,只是看着池锦:“池锦,继续。把你的具体构想和大家说一说。你们几个,一个接一个来说。什么都说不出来,别说在A组混吃等死,彻底从《面孔》滚蛋!”

  池锦没想到杜燕妮居然会出言相助,她先是激动,然后目光也坚定起来:“我刚才有些没说清楚。我知道各位老师资历都比我深,说要改革,但我绝不是要否定大家多年的经验和成果。恰恰相反,我和段组长认为改革最离不开的就是各位的底蕴。”

  段兴澈心领神会,立刻起身拿起笔:“比如赵编辑,您深耕文化领域十几年,认识多少学者、艺术家?如果我们不做简单的书评影评,而是由您牵头,做一个‘大家访谈’系列,深度对话这些文化名家,挖掘他们与时代的关系,这是任何自媒体短时间内都无法复制的内容深度!”

  郭鑫也终于开口:“我赞成,深度、纵横度、连贯度都有,我觉得可以试试。”

  赵编辑的表情柔和很多。

  池锦乘胜追击,又看向刚才发难的钱编辑:“钱姐,您跑财经口多年,对经济趋势和企业沉浮的理解远超常人。如果我们不做枯燥的数据解读,而是由您主导,做一个‘风口背后’的栏目,深度剖析热门行业里的冷思考,或者聚焦传统企业在转型中的阵痛与探索,这难道不是我们《面孔》该有的深度和格调吗?”

  钱姐皱着的眉头微微松开,没有立刻反驳。

  池锦越说思路越清晰,语速加快:“我不是要大家去做不熟悉的东西,而是希望借助各位老师的专业知识和人脉,把我们擅长的东西做得更深、更透、更有不可替代性!栏目的形式可以灵活,可以打破月刊和的壁垒。重磅深度在月刊首发,精华观点和延伸访谈在持续发酵。

  段兴澈忽然来了点子:“甚至可以尝试制作简短的音频或视频片段,由各位老师们亲自出镜解读,增强读者粘性和互动……”

  杜燕妮朝池锦点了下头,然后关上了会议室的门。

  池锦又重新掌握了主动权:“一言以蔽之,我们需要改变的不是方向,而是方法和心态。这几年《面孔》一直在尝试从被动等稿、编稿,到主动策划、运营内容。现在也一样,我们可以试行项目制,谁有好选题,谁就可以牵头成立临时项目组,申请版面和支持。”

  她半笃定半心虚地补充:“这个过程需要冒一点险,我和陈主编申请过了……”

  几位老编辑的表情从不屑、质疑,慢慢变为沉思。池锦的话仍显稚嫩,但她确实描绘了一个他们能够参与其中、甚至主导的可能未来,而不是一个单单被年轻人指挥和否定的局面。

  郭鑫终于找到了机会,激动地补充:“我觉得小池组长的想法很有可行性!年轻编辑就可以协助赵老师联系访谈对象,或者帮钱姐整理数据资料。技术上的事情我们多跑腿!”

  僵局开始松动。虽然并非所有人都立刻认同,但至少,抵抗的情绪减弱了,理性的讨论开始出现。

  “这种项目制,稿费和质量怎么算?”有人提出实际问题。

  “牵头人的额外工作量,有补偿吗?”另一个现实问题。

  “万一项目效果不好,怎么办?”

  种种问题两位小组长无法一一解答,有些问题她已有初步想法,有些则需要向上级请示,和大家共同商议细则。

  正当她焦头烂额时,一抬头,撞见了玻璃门外陈以声的目光。

  杜燕妮已经离开了,但陈以声仍站在那里,稳得像一座山。

  讨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超出了预定时间。虽然过程不是那么顺利。但最终,池锦成功地说服了大多数人同意先尝试推出一到两个由老编辑牵头、新人辅助的试点项目。

  散会后,池锦几乎虚脱地坐在椅子上,后背出了一层薄汗,小段连忙把茶水递上来。

  “师父,你太靠谱了!”段兴澈由衷赞叹。

  池锦累得快没力气说话了,猛喝了一口水:“和鑫哥说,咱们

  仨抓紧时间把讨论结果形成初步方案,下午还要交给陈主编呢。”

  “行行行,我这就去!”段兴澈起身向外走,“陈……陈主编。”

  听到活阎王的名字,池锦立刻站起来:“陈主编。”

  陈以声缓步走进会议室,目光一直落在池锦身上:“做得不错。”

  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低沉平稳,只是比平时多了一丝温度,表情也柔和不少。

  “您都听到了?”池锦一笑,“其实我特别紧张,手心里都是汗。”

  陈以声瞥到她手心里的掐痕,这绝对是长年累月的下意识习惯。

  察觉到他的目光,池锦将手背到后面,又挤出一个笑容。

  “我只说了你冒险的话我会兜着,至于别的编辑……”他转了话题,“那是你承诺的。”

  池锦听出他话里的调侃,语气软了下来:“哎呀我知道陈大王最嘴硬心软了,肯定会为我们保驾护航的。”

  “那要看你们的方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9页  当前第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5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偷愉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