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这天,花枝巷可热闹了,刚到巷口,碰到张婶家两个远嫁的姐姐回娘家。
聂青箐打招呼:“青枝姐、红秀姐,半年不见,你们咋又年轻了呢,穿这么洋气,还带着相机,多拍几张团圆照哦。”
青枝、红秀嫁得远,半年一年才回一次家,上下打量宋照,夸的不行:“青箐,你看你现在的气色,又红润又漂亮,你这二婚日子不错呀。”
聂青箐呵呵笑:“还行,凑合过。”
“回头找你说话。”青枝、红秀和俩姑爷孩子们,到了她们自家,就进门了。
宋照:“青箐,她们问我们家的日子,你怎么只说还行?”
聂青箐说:“你别看人家表面风光,青枝姐辍学供弟弟妹妹上学,红秀姐读了大专,是老师,找的也是老师,之前日子比青枝姐好过,这几年,青枝姐和丈夫摆摊,收入上去了,经济条件又比红秀姐好,两姐妹较着劲呢。”
宋照:“那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聂青箐笑:“人家姐妹再较劲,是亲姐妹呀,看到我这二婚,比她俩头婚还强,回头凑一块嘀咕我。”
“那就让她们羡慕好了。”
聂青箐:“我妈还住巷子里呢,多少年的老邻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到了刘大爷家门口,刘大爷正拿大棍子打他儿子,聂青箐忙劝:“刘叔,大过年的动什么手,别气着了,大海哥,这都几点了,怎么还不去你丈母娘家?”
“你嫂子跟我闹脾气,要借五百块钱给她弟弟娶媳妇,凭什么要我出这钱,我就不去!”
刘大爷骂:“借不借钱,跟你初二上丈母娘家有啥关系,你赶快去,别失了礼数,缺德玩意儿,你丈母娘对你可不差!”
到了家门口,聂青箐回头看一眼,刘大爷儿子拎着大包小包,推着自行车出门了。
她笑,和宋照说:“大海哥家条件不错,就是太抠了,不过他抠归抠,最后还是会救急的,我们花枝巷的邻居们,都很不错吧。”
宋照点头:“花枝巷是个好地方。”
虽然娘家天天回来,但今天不一样,今天初二,唐桂枝可高兴了,上半年愁容满面,年底事事顺遂,她真是高兴。
初二这一天,花枝巷热热闹闹的,邻居们互相串门,看看谁家的女儿、女婿回来了,谁家的儿子、儿媳妇去了丈母娘家走亲访友,热闹无比,家里的茶果子就没断过。
……
初六虞主任家娶儿媳妇,要去吃喜酒。
宋照不去:“何志高亲爹都不去,我去不去更无所谓。”
聂青箐得去,她和虞文慧是同事,不去不合适,正好,她爱热闹。
她问三个孩子谁去,晓音肯定不去:“青箐阿姨,你带汤圆和小远去吧,我不爱凑热闹。”
汤圆爱热闹:“妈妈,我要去,你带着小远,我跟着虞叔叔,我脸皮厚。”
聂青箐笑:“你真爱凑热闹,跟我倒是像。”
上午虞主任家接亲回来,聂青箐没下楼看,快到中午了,准备去饭店。
宋照提了个小请求:“吃了酒,你送俩孩子去花枝巷,我掐着点送晓音过去,下午我们逛逛百货大楼,看看电影,等上了班,没有这样清闲热闹的时候。”
汤圆张嘴就要跟他们一块儿去,被晓音捂住了嘴巴。
晓音哄他:“寒假还有好多天呢,我们明天再跟舅妈、奶奶一起逛街。”
……
今天的喜酒,何淑梅也不去,还交代虞正民:“吃了酒席别逗留,赶紧回来。”
虞正民答应了:“放心吧,一结束我就回来陪你。”
今天的酒席,新娘子家一个人都没来,全是厂里同事和男方家的亲友,真是闻所未闻。
钱玉容“啧啧”两声:“这真是断绝关系了。”
聂青箐探头看礼台的方向,新娘子家没人,男方父亲还不在,台上的人居然很高兴,心好大。
她说:“虞主任给了新娘六百块钱的彩礼,新娘子自己收着,和娘家断绝关系,虞主任以为占了巧,这钱儿媳妇会带回来,可这样的家庭,一个闺女有出息了,怎么可能不来扒拉?都是有单位的,又跑不掉。”
肖秋霞感叹呢:“咱们干了这么多年调解,啥样的矛盾没见过,啥样离谱的人没打过交道,虞主任这点都不懂?”
聂青箐说:“她现在听不进去,总得等巴掌打到脸上,她才醒悟。”
……
还没等大家猜测的事情发生,齐玉娇就把她大姐姐和外甥女接过来了。
不是说和娘家人断绝关系了吗?人一来,问的人可多了。
虞文慧不满,齐玉娇哄着婆婆:“妈,您别急,我给外甥女介绍好对象,就让她们搬走,家里现成空着一间屋子,就让她们住几天嘛。”
……
虞文慧自己作出来恶心人的事情,何淑梅已经看淡了。
聂青箐过来是劝慰她的,她自己想通了:“住就住呗,又不住我家,气死的也不是我,我才不管呢,还好我哥有远见,早早的走了。”
聂青箐问:“说好断绝关系,怎么还有个大姐关系这么好?”
何淑梅嘲笑:“齐玉娇说她大姐姐守寡,只有大姐姐供她读中专,她和谁断亲,都不能和大姐姐断亲,我看呐,她是先用大姐姐把我嫂子逼走,这样不用和婆婆住,再把外甥女母女送走,小两口就能独住三室一厅,算盘打得多漂亮。”
还真有可能,聂青箐说:“玩心眼,虞主任玩不过她这儿媳妇。”
何淑梅:“她玩得过谁呀,不是我哥给她查缺补漏,她早丢工作了,我哥打电话说了,不能给虞正民拖下水,叫我什么都别管。”
聂青箐看她想得通,就说:“那你在家歇着吧,我上班去了。”
何淑梅现在对齐玉娇可警惕了,跟正要出门上班的虞正民交代:“楼上楼下的少不了见面,你敢跟小齐她大姐、外甥女说一个字,我马上回娘家去。”
虞正明立刻哄道:“祖宗,都听你的,你少生点气,晚上想吃什么?烤鸭好不好?下班给你带回来。”
何淑梅摇头:“怪腻的,不吃,我想吃青箐做的酸菜鱼片,别的没什么胃口。”
孕妇嘛,有时候会突然想吃某样东西,不吃就不行。
聂青箐说:“那还不简单,下班的时候,虞厂长带条鱼回来,我去花枝巷借酸菜,酸菜不对味,那鱼片做出来不好吃,晚上保证让你吃上。”
虞正民感激:“那太麻烦你们了。”
“又不是啥好东西,有什么麻烦的?”聂青箐叮嘱何淑梅:“你自己在家别生气,一个人别下楼,就你这性格,吵了架要动气的。”
……
又过了几天,云俪生了个四斤六两的男孩,把徐林芝高兴坏了。
汤圆和小远围着刚出生的小宝宝,稀罕的很,小远问亲妈:“妈妈,我刚生出来,也是这样吗?”
云俪虚弱的很,懒洋洋笑:“差不多吧。”
“妈妈辛苦了哦。”小远贴贴她。
云俪说:“小远乖,先让妈妈抱抱弟弟,生出来到现在,妈妈都没力气抱他。”
小远忙站到一边,看着妈妈抱着刚出生的弟弟,笑的很好看,他都不记得,上一次妈妈抱他,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聂青箐把小远揽在怀里,小远紧紧的揪着她后背的衣摆。
汤圆也贴着亲妈,仰头保证:“妈,你也辛苦了,我看到了,记住了。”
聂青箐捏捏他小脸,肉嘟嘟的,这半年吃胖了些,也懂事多了。
晓音默默退出病房,把空间让给更想进去的人。
……
云俪顺产的,也是三天出院,聂青箐把她妈炖好的老母鸡,连瓦罐一起送过去,云俪吃着很香。
那些鱼汤、猪蹄汤、海参汤她不怎么吃,说腥死了,徐灵芝炖的鸡汤,她也不怎么吃,说没有聂青箐送来的香。
徐灵芝问怎么炖的:“我也学学,就不麻烦你送了。”
聂青箐说:“我只能说个大概,火候什么的,我妈才有经验,先留一灶的炭火,然后把铁锅拿掉,把瓦罐放在灶火里,用炭火煨上好几个小时,要煨到骨头都化的程度,那才香呢。”
徐灵芝家没有大灶,没办法这样煨鸡汤,聂青箐就隔一天,送一罐来,一个月子里,送了十五只老母鸡。
肖云俪感动的不行,满月酒的时候,交代晓音和小远:“妈妈把你们放在爸爸那边,有青箐阿姨在,我才放心。”
小远连连点头:“妈妈好好带弟弟吧,我很好的。”
晓音只是点头,因为她不想说话,她和弟弟这是过得好的,如果不好,妈妈又怎么说呢?
……
宋照黑了一个月的脸,终于在云俪家办完满月酒、不用再送鸡汤后,才缓和过来。
聂青箐劝他:“那鸡汤是我妈忙活的,我就跑个腿,没累着呀,妈希望我们一家五口幸福,她说忙这点不算什么,你都闷了一个月,还不好吗?”
过去了,不代表能好,宋照说:“我不服气,心气顺不了,你没有任何必要,去给她送鸡汤。”
是没必要,但送一下也没啥呀,十五只老母鸡,徐灵芝给了三十只的钱,包含了工钱在内了,就当是邻居拜托的,给了钱的活,干嘛不做。
聂青箐说:“这有啥的?你看现在,云俪一家开心,小远在我们这边住着,我们一家也开心,这不挺好的吗?我都不委屈,你可不许再别扭了。”
宋照是心疼:“大家都说,所有人的满意和幸福,是建立在你的委屈和痛苦之上。”
聂青箐哈哈一笑:“我啥时候苦了?我很幸福,别人那么想,就让他们想吧。”
宋照情不自禁,给她往怀里抱,一抱就出事了,这男人怎么这么容易被撩拨。
聂青箐忙着推他:“不行,今天不到日子呢。”
宋照哄着:“我这身体好着呢,你不用省着用,我保证,十年、二十年,都用不着刘大爷的方子。”
聂青箐骂他:“神经,你到底睡不睡觉?”
……
宋照阳光明媚了,厂里都说,宋厂长终于心情好了。
电器厂有个去总厂的交流会,宋照最烦这种交际型的交流会,他不去,虞厂长蛮想去的,就定了他去。
才刚确定好人选,何淑梅不让虞正民去,进到聂青箐家里,坐下后,气还没顺呢。
“青箐,这次的交流会,虞正民不去了,让你家宋照去吧。”
聂青箐都可以,宋照去,她还高兴呢,这样的会,能认识很多人,说不定哪一个,将来就是宋照事业上的贵人,干嘛不去?所以,虞厂长才想去的呀。
她问:“咋了?说好了怎么又不去了?”
何淑梅骂开了:“我嫂子和志高,居然让虞正民把小齐带上,说正好去见见她干爸干妈,走动关系,呸,两个拎不清的!还走关系?人家见到小齐,不跟戳肺管子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