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也拿奖了,它是个开放式的结局,而且国内稍微改动了一下结尾的氛围,让人感觉更有希望昭昭和妈妈逃出去了;国外版本就冷酷无情一点,对逃跑失败的暗示更浓。
这就非常符合“年代片”“主角惨”“社会问题”这样的议题了。
《小野》的前面一段还是挺符合获奖偏向的,尤其是到了春分和小野两个人去找母亲和找女儿失败的地方,如果就到这里打住,那可太适合拿奖了!
把希望打破不是比一开始就惨惨的更让人绝望吗?
可是盛高野拒绝了,他就是要加上“春分和小野一起离开,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结局。
《昭昭》系列的第三部 叫《蔓蔓》,盛高野应该是至少把大纲写完了,赵珺听一耳朵,有点像是支教老师帮被拐以后还没来得及被卖就被警察救了的蔓蔓找妈妈这样的剧情,这样的话剧情太正面了,有点主旋律,基本上是没希望拿到国外的奖项。
导演都放弃了赵珺也没必要执着,能拿奖当然更好,但她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有数的,没戏!一味迎合外国佬没必要。
赵珺听着聊天,自己拼凑了一下《蔓蔓》的剧情,总感觉盛高野在从文艺片领域向商业片发展。
《昭昭》是纯文艺片,有点枯燥,不是很喜欢电影的普通观众会有点坐不住;《小野》有趣得多,从头到尾有故事能串下来,当做是情感电影的话会挺好看的;至于《蔓蔓》,赵珺怎么越听越像是悬疑电影了?
推理片?
盛高野拍感情线的能力很强,但拍剧情弱得多。
他的剧本从毕业作开始就有点不讲逻辑太戏剧了,什么被富二代欺骗怀孕的女生攮死富二代之后成了美国偶像著名作家,走向非常突兀,剧情十分放飞。
他真的能拍好推理片吗?
赵珺对此保持怀疑。
第48章 13岁,你想吃豉汁排骨……
既然国外走不通那就走国内,盛高野拿着《小野》回国报名了一堆的电影节,时不时就呼唤赵珺去参加宣传。
快要期末考试了,赵珺也乐得不要去学校参加复习,在跑行程的时候靠家教补习。
虽然都是学习,但学校里面的氛围有点太紧张了,很容易让人不自觉就被感染,拼命写卷子。
多写点题目是没错的,但效率不高。家教针对查缺补漏的效果比单纯做卷子要高多了。
《小野》之前已经同步送审了,所以一回国就可以准备档期,赶在六一儿童节上映了,这个节日放这种题材的电影,总觉得有点怪。
但盛高野好像是找人算了,随他吧,说不定有用呢。
首映的前几天,赵珺让舒晴联系了一下在她演话剧的时候来看了首映的粉丝,给她们送了几张沪城首映的票。
因为剧情背景是在南方粤省,所以《小野》的首映放在了深市,首映当天来了超多港岛狗仔,盛高野和方兰箐被长枪短炮的摄像头围堵。
“方太,今次电影在Italy颗粒无收,你头先话票房唔系最重要,系唔系估到今次要扑街?”
“高少,高生包下全九龙电影场免票看电影,系唔系要共你修复父子关系?”
“高少,你觉得方太共赵小姐呢两位演员边个演得好?”
赵珺一惊,怎么还拉扯到她身上来了?
她趁着盛高野和方兰箐直面狗仔挡在她前面,赶紧低着头快走,在盛高野回答和狗仔追问之前走过红毯去墙上签了个大大的名字,然后迅速入场了。
逃过狗仔,安全地坐到了座位上,赵珺松了口气。
港媒还是可怕,比内地的狗仔可怕多了。
内地狗仔不多,最多是跟拍,然后在网上爆料,还多以旁敲侧击阴阳怪气为主。
港媒就不一样了,直接怼到正主面前来问,不仅问题直接锋利,人也杵到被采访者前面来,话筒都要塞到嘴里了。
盛高野喊了安保来,把差一点造成踩踏事故、引起骚乱的狗仔全部拦在警戒线外面,还好首映式没有因为狗仔被延迟。
“这部电影的主旨不仅局限于友善和勤劳……”盛高野拿着话筒先发表了感言。
导演和演员们在舞台上坐成一排,挨个回答记者的问题。
影厅里面坐着的都是真正的观众和少量正规的影视媒体,狗仔只能作为观众混进来,这个避免不了,但接受提问的环节只会让媒体区座位的记者提问。
“电影拍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吗?”官媒就是比较友好,问题都很和善。
话筒刚好落到赵珺手里,她打开麦克风的开关,稍微想了想就想到了观众可能会觉得有趣而且对电影宣传有利的话题。
“我们拍摄的时候兰箐姐开店用的那个餐车,是真的和一个开早餐店的老奶奶买的,我们两个还向老奶奶学习了怎么包饺子,怎么准备早餐,不过我做的不是很好吃,比不上兰箐姐,学包饺子那两天,整个剧组都在吃我们俩包的饺子,我看他们吃得面如菜色,我们俩再练几天大家都要投诉了!”
此乃半真半假。
学包饺子这件事是真的,但两个人再怎么包都很难供应整个剧组。
而且饺子的味道这种东西,影响最大的不是包饺子的人,是准备饺子馅和饺子皮的那个。
包得再差也就是变成面片肉末汤,不会难吃到哪里去。
但这么一说,提点黑暗料理什么的,既有趣味,又给观众留下一种“演员练习很认真”的印象。
果然,记者们很配合地发出笑声,观众也真的乐笑了。
把话筒交给下一个人,下一个是导演组成员,他果然也回答了一个类似于“我最大的缺点是太注意细节吹毛求疵”这种在填写简历的时候可以填在缺点里面,但仔细看看完全是优点的答案。
他说了个导演要求太严格,有几场戏拍了十几遍才过关。
看上去是在说导演严苛,但其实可以当做好事。
果然大家都深谙职场语言技巧。
简单的互动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时间,离六点半还差几分钟,司仪结束了互动环节,演员们撤下,工作人员也迅速把舞台上面的桌椅全部搬下来,把场地留给电影大屏幕。
六点半,《小野》全国同时间首映准时开始。
剧情没什么说的,赵珺亲自拍的,除了导演以外就是她和方兰箐两个主演对电影剧情最了解了。
所以赵珺着重在关注观众、影评人的反应。
在黑暗中,赵珺悄悄转头去看后方。
她的正后方是舒晴,即使四周黑漆漆的,但舒晴一下就发现了赵珺扭头,她投去疑惑的眼神,用表情询问赵珺是不是有什么需求。
赵珺摇头,舒晴得到了答案,就继续看电影了。
有点意外的,舒晴旁边坐了不认识的人。
赵珺就坐在谷熙的旁边,谷熙另一边又是盛高野和方兰箐,导演和制片人在最直接,两个女主角不太分先后不用抢c位,对称的。
舒晴旁边就是方兰箐和盛高野后面了,赵珺在模糊的光影下面勉强辨认出两个陌生人里面有一个有点像方兰箐,想起来了,这是她小时候见过的,方兰箐和盛高野的女儿,好像是叫……盛馨?
那另一个可能就是他们的儿子了。
两个小孩看着都很投入,完全沉浸在电影里面了。
再往后,也是剧组的亲友票,赵书敏和刘明诚就坐在舒晴的正后方。
其实第三排往后才是比较好的观影位置,前排太靠近屏幕了,要仰着头看,不太舒服。
媒体区的位置赵珺还记得,特意向那边看过去,媒体人们有的在认真看,也有写写画画的。
从表情上不好判断他们对电影的感想,只能等到电影后期,听有没有哭声。
怀着隐秘的恶趣味,赵珺等到了电影的高潮部分,小野回到自己曾经打工的服装厂,在老乡因为被神秘人举报“涉嫌拐卖儿童”暂时被警察带走的调查的时候,从迫不及待赶人走的老板那里领走了老乡的行李,从行李里面取走了“老乡代替保管”的工资。
小野也从老乡行李的一些带有厂家标签的旧衣服里找到了妈妈曾经和这个老乡一起出来打工的线索。
她一家一家去找这些厂家打听,找了好多天,终于找到了对老乡有点印象的厂子,时间也能对上。
然而提起和老乡一同打工的人,对方只记得是个“沉默寡言,不太起眼”的女人。
即使从花名册上找到了联系方式,但打过去早已经是空号了。
小野找了整个春节,没有得到结果。
她失魂落魄地回到春分的出租屋里,花了几天时间整理心情,重新振作了起来,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还给春分的女儿买了礼物。
然而她等了快一个月,等到房租到期她续费了一次,才终于在一个暴雨天听见有人敲门,小野警惕地拿着擀面杖去看门,通过猫眼,看到了身上带着伤的春分。
打开门,只有春分一个人。
什么都不需要说,发生了什么已经很清楚了。
背景音乐里的雷声有点大,但不足以遮住影厅里面此起彼伏的抽泣声。
赵珺转头去看,盛馨使劲在吸鼻子,她哥哥在掏纸巾给她擦脸。
几乎每一个座位上都能看见两个眼珠子反光,因为观众的眼里都有泪水。
黑暗中只看得到一堆眼珠子,这个场面其实有点好笑,赵珺憋住了才没笑出来。
电影继续播放,春分和小野连夜收拾了行囊,连火车都不坐,乘坐大巴离开了这座城市,去往未知的地方。
影厅的灯光渐渐亮了一点点,就在观众们以为电影要放完了的时候,漆黑的屏幕又亮起来了,屏幕上还是春分和小野,两人一起在一家早餐店里面忙碌。
观众席上响起了掌声,赵珺也合着声音一起鼓掌。
不错,很好,大部分都看哭了,是好事。
剧组的幕后人员们都是看着电影拍出来的,就算没看剪辑,在去完戛纳以后也都集中看过电影了,而且看了不止一遍,这让工作人员们脸上的冷静甚至欣喜在这个场景中显得有点突兀。
还好大家都绷住了没真的笑出声音来。
送走观众和媒体,赵珺也不用处理剩下的事情,就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回酒店了。
“我们是不是有点和珺珺你相处的太少了呀?”赵书敏多愁善感地握着赵珺的手,坐在出租车后排,“你拍戏的时候都是晴晴陪你,爸爸妈妈都不在你身边。”
她被电影剧情感染到了,总感觉赵珺是真的有这么悲伤的领悟才能演出这样的戏。
赵书敏的表演理论学的挺好,她认为孩子们一般都是体验派,总要有经验才能演出效果。
虽然赵珺平时看起来可开心了,但是不是她和爸爸妈妈分开的时候一个人默默伤心了呢?
赵珺有点疑惑地看向妈妈,不知道为什么妈妈提出这样的话题:“还好啊,我们一年起码九个月住在一起吧……”
这两年赵珺拍戏少了,更是每年最多一个多月不住一起。
爸爸拍戏,还可以说有时候拍夜戏不在家,当然他现在也算混出来了,是特约演员里面的大前辈,除非真的是夜戏否则不会在剧组干等,一个月最多几天有夜戏,大部分时间都会回家吃饭。
妈妈更是,开演技培训班时间可规律了,赵珺天天中午晚上和妈妈一起吃饭的。
赵书敏的忧愁被强行打断了,她稍作回忆,好像确实哦。
那没什么值得悲伤的了,她当妈妈当得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