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如意一边沿着墙根走, 嘴里一边喊着“咪咪”。
宋逸平也听到了猫的叫声,声音细细弱弱的,猫应该不大。
他也跟着过去了。
不远处的墙根下有一堆杂草, 颜如意蹲下去,扒开杂草,从里面抱出一只小猫。
小猫顶多一个月大小, 全身的毛五彩斑斓,感觉是把所有的花色都长到了身上。
估计是饿了,也不怕人, 小脑袋在颜如意胳膊上拱来拱去找吃的。
结婚的时候, 颜如意就想跟颜明河讨要小花, 想把小花拐过来, 颜明河死活不同意,她差点直接把小花偷过来。
后来怕颜明河找不到小花再哭, 只好作罢。
结果今天刚回来就捡到猫了,颜如意把小猫抱在怀里, 喜滋滋道, “捡到就是我的了。”
宋逸平开了院门, 颜如意把小猫放到地上。
花嫂帮她把院子里的菜照顾的很好,都长的水灵灵的。
就是家里炉子早就灭了, 颜如意打开提包, 拿出一袋椒盐酥,又用火钳夹了个生煤球去了隔壁花嫂家。
走到花嫂家门口,花嫂正好从家里出来。
花嫂, “我听着你家有动静,正要过去看看是不是你回来了。”
颜如意把椒盐酥给花嫂,“这是阳城的特产, 给强强的。”
花嫂嗔怪道,“大老远的,你还想着他。”
见颜如意火钳夹着个生煤球,“要生火是吧,你直接来夹就行了,还值当再拿个煤球过来。”
把颜如意让进家里,颜如意把生煤球放下,从花嫂家煤球炉里夹了个燃着的,回家生炉子。
炉子生着后,先给小猫煮了个鸡蛋,把蛋黄掰碎了喂它吃。
小猫也不知道饿了多久,吃的狼吞虎咽。
颜如意托着腮,琢磨着给小猫起个啥名字。
其实这只小猫叫小花更合适,因为它毛色太杂了。
不过小花这个名字已经被占用了,颜如意琢磨了半天,伸手戳了戳它,“要不然你就叫大花吧。”
新鲜出炉的大花吃饱了,颜如意给它找了个鞋盒,又把一件旧衣服铺进去。
大花爬到鞋盒里,舒舒服服的睡觉了。
这次去阳城,颜如意买了不少礼物,颜如意逗猫玩的时候,宋逸平把礼物都拿出来了。
上次在港城买的兽吞,被颜如意摆放在了书柜里,宋逸平把这次在阳城买的拿出来,两个摆放到了一起。
还确实是一付。
两个唐代的古物,静静的躺在书柜里,宋逸平似乎听到了金戈铁马,战鼓擂响的声音。
跟研究文物的人在一起久了,果然都会受到点影响。
那一瞬间,他甚至觉得自己是一个横刀立马的古代将军。
花嫂来的时候颜如意正在菜畦里摘黄瓜豆角。
这个季节豆角长势最旺,几天不摘,藤蔓上就挂满了,一茬接一茬,都来不及吃。
颜如意,“花嫂这豆角再不吃都要老了,我摘的这些一会儿你拿走吧。”
“我家里也有不少呢,我教你个方法,你先焯水,再晒干,然后放到阴凉地方,能一直放到冬天都不会坏,以后包包子,或是炖肉都好吃。”
“那我试试。”
“我过来是跟你说件事,刚才你过去,我都忘跟你说了,昨儿个有个人过来找你和宋团长,我说你俩出去旅游了,还没回来,他就留了句话,叫你们回来了给他打个电话,他说他叫陈飞勇,说宋团长有他的电话。”
宋逸平听到后从屋里出来了。
陈飞勇知道他俩去阳城旅游了,没有要紧事,他应该不会过来。
颜如意就有点担心,“是不是我二哥有什么事?”
宋逸平,“我去给他打个电话。”
宋逸平去电话亭给陈飞勇打电话,正好是陈飞勇接的,“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进家门,花嫂说你找我和如意。”
陈飞勇,“是有点事,我家那个老宅有一套柜子,你小舅子说可能是花梨木,我本来想让他把柜子拆了改个新样式,他怀疑是老物件,没敢动,我对这也是一窍不通,这不想让嫂子帮忙看看。”
“我们刚回来,如意太累,明天吧。”
“行,明天我开车过去接我跟嫂子。”
“不用接,明天要先回机床家属院,下午我们自己过去。”
“行,那下午2点,我在老宅等你们。”
宋逸平挂了电话,回家后和颜如意说了。
不是她二哥出了什么事,颜如意松了一口气。
颜如意给两家都买了礼物,第二天先去了机床厂家属院。
院子里没人,只挂了两绳尿片,迎风招展。
叶红珍正在厨房给李燕做饭,听到动静从里面出来了。
“我寻思你俩也该回来了。”
“昨天下午回来的。”
颜如意把买的礼物一样样拿出来,有狗头枣干,特色糕点,杮子饼……
叶红珍心疼道,“大老远的你们还背这么多东西回来,你们自己玩好就行了。”
“都是能放的,不怕坏,你们慢慢吃。”
见颜明涛那屋的门关着,问叶红珍,“我二嫂睡了?”
“兴许是睡了。”
颜如意跟她妈在外面说话,李燕那屋一直也没动静,颜如意就没进去。
“聪聪不闹腾吧?”
提到小孙女,叶红珍眉开眼笑,“不闹腾,比妙妙小时候还乖,能吃能睡,还不到一个月呢,小脸就跟气吹似的鼓起来了。”
就是李燕看着不大喜欢。
她一直以为自己会生个小子,结果却是生了个姑娘,心里落差太大,话都没以前多了。
她都没说什么,李燕自己倒嫌弃上了。
叶红珍把颜如意拉到厨房,小声道,“你二哥不在家具厂干了,你知道不知道这事儿?”
“二哥跟我说过,妈你怎么知道的?”
“听你李婶说的,她也是听她妹夫说的,她妹夫也在家具厂上班。”
叶红珍想不通,“好好的工作不干,怎么非要去干个体户?”
“现在干个体多挣钱呢,妈你等着,我二哥哪天给你挣个万元户回来。”
叶红珍一向秉持儿孙自有儿孙福。
她也就问问,并不想多干涉。
“行,我等你二哥给我挣个万元户。”
陈飞勇家祖宅离机床厂家属院有点远,颜明涛中午不回来,都是在附近找个小饭馆,随便吃点,下午接着干。
宋逸平记挂着团部的工作,把颜如意送到陈飞勇家老宅就回团部了。
陈飞勇再三向他保证,“嫂子这边好了,我开车把她送到你们家门口。”
颜如意这边正跟她二哥了解情况。
颜明涛领着她去看那套花梨木柜子。
是一套顶箱柜,由顶柜和底柜组成。
这种组合式储物家具,在清代最为兴盛,富贵人家大多用黄花梨,紫檀木打制。
眼前这套柜子就是清乾隆年间的。
她二哥说这套柜子是花梨木的。
花梨木虽比不上黄花梨,不过也是普通人家用不起的。
看来陈飞勇家祖上,也是阔过的。
陈飞勇听颜如意说这套柜子是清乾隆年间的,惊讶道,“还真是老物件啊,我嫌太笨重,还想让你二哥把这套柜子拆了,重新打制一套新样式的,幸好你二哥把我拦住了。”
这套柜子年代久了,保存的也不好,看着有些陈旧,又太笨重,怪不得陈飞勇嫌弃呢。
陈飞勇又从屋子里搬出个小方箱,“嫂子,你看看这个。”
方箱略显陈旧,箱体上雕刻着花纹,因为年份太久,花纹已经磨损得几不可见。
“也是乾隆年间的,不过看木纹,跟这套顶箱柜好象不是一个材质。”
颜明涛也不太确定,“看着像是紫檀木的。”
他为了验证,把箱子打开了。
箱子里面已经空了,颜明涛用手敲着箱盖听声音。
紫檀木这种木材太高档了,他没见过,不过他听说紫檀木敲击时声音清透,类似于敲瓷器的声音。
他敲了几下,声音确实是清脆悦耳,由此判定,这方箱应该就是紫檀木打制的。
他原本嫌弃的家具,竟然真是老物件。
陈飞勇很是高兴,“谢谢嫂子,嫂子,你们拍卖行拍不拍家具?”
“你想拍卖这套顶箱柜?”
“太笨重了,又占地方,我个人也不大喜欢,好歹是个老物件,拆了又可惜,不如拿到拍卖会上,还能物善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