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哪儿去给你找三辆小轿车!”
沈志民他爸被美术馆开除了,找工作没人要,不得已在家里办了个美术培训班,来学习的也是寥寥无几。
他妈嫌丢人,再加上做了半辈子的家庭妇女,啥都不会,也不说去找份工作,家里都要揭不开锅了,她也不愿意去找份事做。
现在一家三口就靠沈志民这点收入。
他现在一个月才58块钱,加上各项补贴,也才65块钱。
别说三辆小轿车了,以他家目前的情况,一辆都找不到。
“那我不管,找不到你自己想办法,反正我不能被颜如意比下去。”
颜如意结婚的时候,就是三辆小轿车去接的亲,她只能多,不能少。
唐艳娜什么都要跟颜如意比,沈志民也恼了,“你有本事,你也去找个条件好的军官,你干嘛非要赖着我!”
“你以为我愿意嘛,要不是那天晚上你干的好事……”
到底是还顾忌着是在单位,唐艳娜没敢直说沈志民把她拐到床上了。
沈志民,“那能怪我吗,还不是你一直往我跟前凑。”
说完眼看唐艳娜要暴怒,又赶紧安抚她,“过去的事咱都不说了,咱以后是要一起过日子的,你也不希望我因为结个婚,就背一身债吧,咱各退一步,结婚的时候,我找9辆自行车去接你,寓意也好,长长久久。”
“不行,必须得三辆小轿车,只能多不能少。”
沈志民好话说尽,唐艳娜还是咬定,就要跟颜如意比,就要三辆小轿车。
沈志民也恼了,开始口不择言,“那是颜如意值得,你拿什么跟她比?你是比她长的漂亮,还是比她有本事,她现在都是经理了,别的不说,光收入,10个你都撵不上,你还非要跟她比,你能不能有点自知之明!”
沈志民现在悔的肠子都青了。
如果他没有跟颜如意分手,现在他跟颜如意就是比翼双飞,齐头并进。
哪会像现在这样,别说往高处飞了,他都快陷到泥窝窝里了。
唐艳娜一下子炸了,“我就知道你心里一直有她,只怕人家现在看不上你了,你当你是谁啊,你连给人家宋团长提鞋都不配!”
“我是不配给宋团长提鞋,你就配给如意提鞋了?”
……
昨天他俩就因为接亲的事闹了个不欢而散。
今天唐艳娜竟然直接找到他办公室去了。
他丢不起那个人,就把唐艳娜喊到了楼下,想哄哄唐艳娜。
他俩是站在拐角处,正常说话的话,楼上的人应该是听不见。
不过这会儿两人都有些失态,声音都大了起来。
两人吵的上头,声音越来越大,就听到楼上有人对他俩喊话,“楼下那两个,当这是在自己家呢,现在是上班时间,有什么矛盾,等下班了回家再吵!”
唐艳娜正在气头上,对着楼上就回了一句,“要你管!”
沈志民却丢不起那个人,扭头就走。
他怕唐艳娜再跟着他回办公室,如果再在办公室吵起来,就更丢人了。
干脆朝着外面走了。
唐艳娜现在对沈志民失望透顶。
可她的清白已经没了,就算是再不失望,她也只能嫁给沈志民。
她有点后悔,没听她妈的话,早点跟沈志民断了。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刘局长这边先给一建的负责人曹胜德打了个电话,把颜如意的提议跟他说了。
曹胜德,“颜经理这个提议好,我们单位也有女职工向妇委会反映过这个问题,我们也确实想过办托儿所,只是考虑到我们一建的女职工少,托儿所建好了,只怕也没多少孩子入托,所以这件事就搁置下来了,我们倒是没想过可以跟其他单位联合建一个,刘局长,你也不用给二建打电话了,我直接去找他们陈经理去,然后我们三方再找时间开个碰头会,把这件事给定下来。”
“行,你跟陈经理商量好后,给小颜打个电话,跟她说一声。”
一建和二建只是在工作中是竞争关系,私底下,曹胜德和二建的负责人陈朋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曹胜德和陈朋强一说这事。
能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陈朋强自然也是举双手赞成。
三个单位开了个碰头会,决定自筹资金办托儿所,托儿所建好后,一建二建和嘉利得的职工3个月至3岁的孩子,可以免费入托。
初步规划有保育室,教室,餐厅,活动室,保健室。
办托儿所不光能解决这三个单位职工的后顾之忧,还能增加妇女就业。
而且还不用市里出一分钱。
市里也很支持,批文很快就下来了,选址就在嘉利得东边,从嘉利得步行过去,也就10来分钟。
一建和二建自己就是搞建筑的,这次两个建筑公司也不搞竞争了,是前所未有的团结,半个月,托儿所的房子就盖起来了。
人员招聘也在同步进行,计划招所长一名,保育员8人,炊事员3人,卫生员1人,老师3人。
这一块嘉利得有经验,所以是嘉利得在负责。
托儿所的房子盖好了,人员也都到位了,过了国庆节,就正式开园了。
这天,他们还特意搞了个入园仪式,《京市晚报》的记者都来了。
曹胜德和陈朋强都不擅长应对记者,就把颜如意给推出来了,“这次办托儿所,是颜经理第一个提议的,她更有心得体会,你要采访就采访她。”
《京市晚报》来的记者姓李,李记者就去采访颜如意,“颜经理,目前的托儿所,基本上都是单位自己办,或是由街道办牵头主办,请问您是怎么想到你们三个单位合办托儿所的?”
颜如意现在面对记者采访,已经是应对自如。
“我们三个单位的职工,都有幼儿托管的需求,但是单个单位的幼儿数量有限,如果是单独办托儿所,一方面有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入托的幼儿少,容易出现师资浪费,我就考虑,不如和一建二建合办一个。
我们三个单位离的最近,在这之前也都有过合作,而且合作都很愉快,称为兄弟单位也不为过,我们文物局刘局长和曹经理陈经理沟通后,曹经理和陈经理也都特别赞同,几乎没费一点周折就达成了共识,大家目标一致,就是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并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最好的成长环境。
市领导也是大力支持,以最快的速度批复了托儿所的用地,街道办也帮着一起出谋划策,大家共同努力,这才有了今天的春芽。”
春芽就是托儿所的名字,李记者看着院门口挂的牌子,“这字写的真好。”
颜如意笑道,“是我爱人写的,他是名军人,很喜欢孩子,我就给他开了个后门,让他题了字。”
颜如意领着李记者,一边参观一边给她介绍,“目前我们有乳儿班和托儿班这两个班,乳儿班接收的对像是0到1岁的孩子,托儿班接收的对像是1到3岁,后期根据实际需要,可能还会开设幼儿班,甚至是小学,苗园的员工,也是优先从一建二建和嘉利得的家属中招聘,这样既解决了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看管孩子的是自己人,有孩子入托的家长也会更加放心。”
颜如意领着李记者在春芽托儿所里参观了一圈。
三个合办单位都财大气粗,也舍得花钱,所以春芽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一流的。
比市属托儿所的设施都全。
李记者的文章在《京市晚报》刊登后,其他厂的职工看了,别提有多羡慕了。
一建二建和嘉利得的职工也为之骄傲,腰杆子都又挺直了几分。
罗慧慧也是羡慕的很。
她和姜浩定的是10月28号举办婚礼,颜如意提前一天过来,看她都准备的怎么样了。
罗妈妈他们都在家,这不说着说着就说起春芽了。
罗慧慧,“你们春芽的条件太好了,可惜你们不接受外单位的孩子,要不然,等我有了娃,我肯定送到你们托儿所去。”
颜如意,“你还没结婚呢,就想着把孩子送到哪个托儿所了。”
“这不也快了吗,明儿个举办婚礼,后年这个时候,我可能就当妈了,不得考虑孩子入托的问题。”
“那你来我们嘉利得,到时候就能把孩子送到春芽。”
“那我可不敢去。”
罗慧慧有一次去嘉利得找颜如意,算是见识到了嘉利得的工作效率。
她在那儿等了颜如意一个小时,就没见到一个闲人。
怪不得都说嘉利得的工资高呢。
她懒散惯了,去了也是水土不服。
两人正说着话,就听到后面唐艳娜和她妈又在吵架。
柳云敏,“都要结婚了,怎么还吵啊。”
罗妈妈,“来接亲的车子一直谈不拢,唐家非要三辆小轿车来接亲,沈家那边说是来9辆自行车,如果唐家非要小轿车,让唐家自己找,唐家本来就不乐意这桩亲事,闺女又不能不嫁,也是窝了一肚子火。”
柳云敏,“真不乐意把闺女嫁过去,就不结婚呗,至于为了接亲的车子吵成这样。”
罗妈妈,“前段时间唐艳娜一直吐,在咱们家都能听到她吐的哇哇哇的,八成是……”
罗妈妈没往明了说,不过在场的人都听懂了。
唐艳娜怀孕了,可不就被沈家拿捏住了。
现在别说是9辆自行车了,就算是一辆自行车来接,唐艳娜也得嫁。
可唐艳娜却不甘心,尤其是得知罗慧慧结婚的时候,也是三辆小轿车来接亲。
因为10月28是个好日子,唐艳娜和沈志民也是在这一天办婚礼。
她们两家住的是前后院,罗慧慧被三辆小轿车接走了,到了她结婚,却是9辆自行车。
她完全接受不了,可沈家那边发话,就只有自行车,爱结不结。
因为这件事,唐艳娜都发了好几天的脾气了。
不过发脾气也改变不了既定事实,第二天姜家先来接亲,三辆小轿车,风风光光的把罗慧慧接走了。
沈家说好的是来9辆自行车,结果实际上只来了6辆。
沈家没啥亲戚,在化肥厂家属院的人缘也不大好,来了没几个人。
而且沈志民从来到走,脸上都没个笑脸。
如果不是唐家的亲戚硬撑着,怕是连一点喜气都没有。
罗慧慧结婚这天,颜如意特意请了一天假。
吃过酒席她就回家了,刚回到家就接到一个电话,“喂,我找颜如意。”
“我就是,请问你是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