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珍,“也行,这么大的喜事,得去饭店吃,这回可不能再让逸平付钱了。”
宋逸平开着车,先带着老两口在市里转了一圈。
半下午的时候,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去饭店吃饭。
路上有人问叶红珍,“你们这一家人齐齐整整的,这是干啥去啊?”
叶红珍声音大得整个家属院都能听到。
“闺女考上研究生了,我们去饭店吃饭,给闺女庆贺庆贺。”
“研究生是干啥的,比大学生还稀罕吧?”
“那可老稀罕了,我闺女考上的还是北大的研究生,整个京市也没几个,等以后学出来了,可是要搞大研究的!”
颜如意觉得她妈吹的有点过了,她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低着头躲到了宋逸平身后。
颜如意正式开始她的研究生学习。
北大这边的授课,比宋逸平他们要灵活一些,一般寒暑假集中授课。
不过2月底她要去学校一趟,一是报道领教材,二是认识一下带她的教授和同学。
颜如意把嘉利得的工作安排好,就坐火车去京城。
算起来,这已经是她半年的时间里,第三次来京城了。
第85章
上一次来北大参加复试, 颜如意是住的招待所。
现在考上了,学校给安排了宿舍,倒是不用再花钱住招待所了, 就是要自带铺盖卷。
来之前董莹雪给她打电话,“如意,你去的时候不用带铺盖了, 我托我同学给你买了一套新的。”
颜如意就轻装去学校报道了。
她已经来过一次了,这次熟门熟路的坐车去学校了。
跟上次来参加复试一样,学校门口的广场上有接待人员。
不过不是上次那个男同学, 换了一个女同学。
女同学热情道, “同学你好, 你是哪个专业的?”
好久没有听人喊她同学了, 颜如意觉得还怪亲切的,她把自己的录取通知书递给女同学, “我是文博专业的。”
女同学看了,朝着不远处喊了声, “李老师, 颜如意同学来了。”
一个男同志过来了, 戴着眼镜,中等个头, 长的白净斯文。
董莹雪的同学就姓李, 叫李成文。
估计就是这个人了。
颜如意,“李老师你好,我是颜如意。”
李成文, “颜如意同学你好,我是李成文。”
“李老师,我们是去哪里报道?”
“研究生院学生处, 我带你过去吧。”
颜如意赶紧道,“不用麻烦李老师,我自己就行。”
李成文笑道,“不麻烦,我就是专门在这里等你的,如果让董莹雪知道我没好好招照她弟妹,日后她要跟我算账了。”
颜如意就没再推辞,“谢谢李老师。”
李成文要帮她拎行李,颜如意哪好意思让老师帮学生拎行李,赶紧说,“就几件换洗衣服,不沉,我自己拎。”
“铺盖我已经托人给你放到宿舍了,你们这批研究生,因为是非脱产的,宿舍都是随机安排到了本科生宿舍,你住的那间宿舍,一共住了4个人,都是历史系的,今天第一天报道,明天上午岳教授可能会给你们开个见面会。”
办好入学手续,李成文带她去了女生宿舍。
宿舍楼下有宿管员,李成文领着她在宿管员那儿登了记。
“男同志不能上女生宿舍,你自己上去吧,3楼306,有事给我打电话。”
颜如意谢过李成文,拎着行李上楼了。
找到306宿舍,看门关着,敲了敲门。
里面传出一个爽朗的女声,“进来。”
颜如意推门进去了,宿舍里的三个女生一起看了过来。
“你们好,我是颜如意。”
坐最外面一个高个子女生站了起来,“你就是那个刚被安排进来的研究生吧,欢迎欢迎,你的床铺在这里。”
宿舍里一共4张床,其他三张床的铺盖都铺好了,只有靠南阳台一张,上面放着铺盖卷。
高个子女生,“互相认识一下吧,我叫高美玲”,又一一指着另外三人给颜如意介绍,“陈玉洁,杨柳清,许瑶。”
陈玉洁好奇地问颜如意,“你多大了,怎么看着比我还要小?”
颜如意,“我已经24岁了。”
几个人都“啊”了一声,显然都不相信。
颜如意笑道,“我都参加工作3年了。”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在拍卖行工作。”
对大多数人来说,拍卖行业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几人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叽叽喳喳的问颜如意。
颜如意都一一给她们解答。
“原来你们拍卖行跟文物商店一样,都是卖古董的呀。”
高美玲,“我家里有个青花瓷碗,我爷爷说是明宣德年间的,以前我奶奶生病的时候,我爷爷想把碗卖掉给我奶奶治病,拿到了文物商店,文物商店说不是宣德年间的,说是赝品,不值钱,只给5毛钱,我爷爷没舍得卖,又拿回去了,现在还在家里放着呢。”
这种情况,一般有三种可能。
一是文物商店的鉴定师傅看走眼了,二是鉴定师傅想低价收高价出,自己从中赚差价。
这种情况在解放前尤其厉害,典押行或是古玩铺子的鉴定师傅,欺负卖家不懂,真的也说是假的,低收高卖。
不过也可能确实是赝品。
颜如意没看到实物,不好贸然做判断。
不过她还是有点好奇,文物商店的鉴定师傅是根据什么判定是赝品的。
“我倒是听我爷爷说过,鉴定师傅说宣德年间的落款都是用六字楷书,我家这个落款是小篆,而且还是四字款,鉴定师傅就说是后世仿制的。”
颜如意,“如果单凭落款来判定,我觉得不太准确,去年我们嘉利得秋季拍卖会,就拍出一件宣德年间的青花瓷盘,落款就是小篆,不过是六字小篆。”
“那个青花瓷盘,卖了多少钱啊?”
“最后成交价是3万。”
几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杨柳清问颜如意,“你能鉴定出是不是赝品吧?”
“能,但我得看到实物。”
陈玉洁推了推高美玲,“你家那个青花瓷碗,说不定就是真的。”
高美玲,“我这就给我家里打个电话,让我爸得空把那个青花瓷碗拿过来,颜姐你能不能帮着看看是真品还是赝品。”
这就当姐了,颜如意还真有点不习惯。
不过她年龄确实比她们三个都大。
颜如意,“可以是可以,不过我在这里待一个星期就要走了。”
杨柳清,“美玲家是通义区下面一个镇上的,坐车的话,两个多小时就过来了。”
“那行,这一星期只要我不上课,都可以。”
高美玲兴冲冲的去打电话了,很快就回来了,“颜姐,我已经跟我爸说了,他说他一会儿就过来。”
颜如意已经把床铺好了。
杨柳清喊她,“颜姐,中午了,我们去吃饭吧。”
颜如意,“我还没有换饭票。”
高美玲,“今天用我的饭票,走了,吃饭去了。”
她们离学一食堂最近,所以就去了学一食堂。
北大的伙食还是很好的,而且价格也便宜,颜如意用了一份红烧大排,一份醋溜绿豆芽,一两米饭,也才花了一块钱。
买饭的时候是用的高美玲的饭票。
高美玲说这一顿她请客。
颜如意一个已经参加工作拿工资的,怎么可能让一个还在读书的学生请客,还是把钱给她了。
四个人坐在一起吃饭,正吃着,陈玉洁指着一个人对颜如意说,“颜姐,刚进来那人你看到了吧,也是今年刚考上的研究生,跟你一样,文博专业的,我今天看到他来报道了,我听他跟接待处的老师说,他是京城人,在文物局上班,还说跟他爸爸是一个单位的,听他的口气,他爸爸的资历还挺深的。”
颜如意循着陈玉洁指的方向一看,是个男同志,年龄有点偏大,看着有三十露头。
高美玲,“报个到,怎么还跟老师说这些啊?”
杨柳清,“可能是想加深老师对他的印象吧。”
陈玉洁,“美玲,你说有没有可能,他爸爸就是给你家鉴定青花瓷那个。”
高美玲,“不会那么巧吧?”
陈玉洁最喜欢八卦,“我去打听打听。”
端着餐盘跑了,一晃眼就不见了。
食堂里人多,颜如意也没看清她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