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举办科普讲座这种活动, 办好了是给文物局领导长脸,受表扬的也是文物局的领导。
办砸了就是个人能力不足,挑不起来担子, 替领导背锅。
赵东升才不会干这种傻事。
他动动嘴皮子指点一下可以,亲自组织这种活动,他不干。
赵东升, “我这不是觉得小颜同志和小夏同志都年轻,经验不足,怕他俩再出差池, 群众笑话不说, 领导跟前也不好交待。”
钱应景, “让你上你又不上, 让年轻人上你又说年轻人没经验,国家都在提倡干部要年轻化, 你这不是跟国家政策对着来嘛。”
一物降一物,治赵东升还是得钱应景, 他一句话就把赵东升给噎住了。
赵东升, “行行行, 既然你们都支持,我也不说什么了, 只有一点, 出了事可别找人给收拾烂摊子。”
钱应景,“危言耸听,小颜, 你和小夏只管放手干,有需要我的地方,只管说。”
颜如意, “谢谢钱老师。”
这件差事就算是应承下来了。
真应承下来了,也没最开始那么慌了。
只要计划好,烂摊子变成宝。
更何况这还不是烂摊子。
颜如意得了空就和夏鹏飞凑一块儿,商量怎么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颜如意,“首先得定下场地,在哪里举办讲座,场地定下来就好办了。”
场地定下来,群众也都动员起来,文物局这边再派个人去做科普,这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夏鹏飞,“蒋老师刚才不是说从新里街道开始,那就把场地定在新里街道办。”
颜如意第一个想到的也是新里街道办。
新里街道办的院子足够大,容纳1,200人不成问题。
院子外是大马路,院子里站不下了,院外也能站人。
而且因为王奶奶那件事,她现在和新里街道的领导也算是熟悉了,有熟人好办事。
如果是去其他街道,街道办的领导不认识她和夏鹏飞,见他俩年轻,轻看他俩,说不定连场地都不愿意提供,更别提配合做其他工作了。
两人就敲定了,第一场讲座地点,就定在新里街道办大院里面。
颜如意和蒋东明说了声,和夏鹏飞去了新里街道办。
李主任对颜如意印象很深刻,颜如意和他说明来意后,李主任很痛快的就答应了,“我们街道办一定全力配合,场地随便用,动员群众这一块我们也是做熟了的,都交给我们街道办吧。”
颜如意和夏鹏飞都没想到这么顺利就办好了。
他俩还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才能把场地谈下来,来的路上还在商量,要不要请李主任吃顿饭。
毕竟举办这种活动,街道办得不到什么好处,而且还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
李主任却一口就应承下来了,算是开了个好头。
谢过李主任,两人从街道办出来,夏鹏飞十分自信,“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现在场地有了,动员群众的工作,也不用咱们费心,街道办给包了,主讲人员这边,钱老师和付老师还有徐主任,只要没有工作任务,都说了随叫随到,文物商店的徐主任也打过招呼了,有需要他的地方,他随时都能过来,至于赵老师,他爱来不来,少了他一个,又不是办不成。”
颜如意也自信满满。
当天下班回家宣布了这件事,要叶红珍他们支持她的工作,一定要去参加科普讲座。
叶红珍全力支持闺女的工作,“今儿个街道办的李干事已经来家里通知过了,妈肯定去,不光妈去,你翠姨你李婶她们几个也都去,妈都跟她们说好了。”
又问颜如意,“闺女,到时候你是不是也要上场讲话?”
颜如意,“这次主要以蒋老师为主,我和夏鹏飞配合蒋老师。”
李燕眼珠子转了转,试探地问颜如意,“如意,既然你们文物局的专家都来了,姥姥以前给的那个小碗,借着这个机会,你拿给专家看看呗,万一是个值钱的古董,我说万一啊,咱家不就发了?”
颜如意,“那个小碗啊,早扔了。”
李燕,“……扔了?”
叶红珍,“当初如意给你,你不要,这会儿又惦记上了,如意就是干这行的,是不是古董,她还能认不出来?”
这话就是往李燕心口上扎,她后悔啊,当初她怎么就没接过来啊!
第一场讲座定在了周日下午。
颜如意他们到街道办的时候,李主任正指挥人往院子里搬桌子,椅子。
院子里稀稀拉拉站着几个群众,其中就有叶红珍,赵翠芳,还有李婶几个跟叶红珍比较要好的。
李主任过来和蒋东明握手,“会场马上就布置好了,群众也都通知到了,正陆陆续续的过来,你们先去办公室喝口水,休息休息。”
结果直到蒋东明开讲,来的群众也没几个,别说外面大马路上了,就是院子里都是稀稀拉拉的。
来的那些人,大部分还是和叶红珍比较要好,叶红珍拉过来给闺女捧场的。
就是这几个人,也是听的半懂不懂,后来干脆在下面扯起了闲篇儿,还有些甚至听着听着就走了。
只有叶红珍,为了支持闺女,听不懂也是强撑着。
怕自己听睡着,还折了两根小棍,把上下眼皮给撑起来了。
颜如意在上面看的清清楚楚,都怕她妈打个盹,小棍再戳着她妈的眼珠子。
讲座结束后,李主任很是尴尬,“我们确实是挨家挨户去动员了,当时说的都好好的,说到时候一定来,没想到他们临时变卦。”
李主任见势头不对,半中间就派人去挨家挨户喊人了,结果各个都有说辞,有的说孙女拉屎了,走不开。
有的说牙疼,躺着要好点,站着疼的更厉害。
还有的说要在家洗衣服。
……
反正都没空。
颜如意瘫在床上,“明明是好事,我们又不收钱,为什么都不去参加啊?”
叶红珍一语道破,“搁以前,街道办通知的会,不去参加就是立场有问题,谁敢不去,现在不一样了,不去又不会扣帽子,没点好处,都不乐意去,去了又听不懂,有这功夫,还不如在家多干点活呢。
再说你那个蒋老师讲的也确实不行,一板一眼的,跟念书似的,听着就让人打瞌睡,如果不是眼皮撑着,我早睡着了。”
其实颜如意坐上面,也差点没睡着。
蒋老师满肚子学问,可确实不是当讲师的料,跟她大学教博物学的老师一样,满肚子学问,倒不出,老师急,听课的学生也听的乏味。
第一次科普讲座以失败收场。
赵东升放马后炮,有点兴灾乐祸,“我就说这个方法行不通,你们非不听,群众哪有这个觉悟,现在群众八成都觉得,咱们文物局也就这样,没水平,下次再组织这种活动,更没人去听了。”
颜如意和夏鹏飞没理会他的嘲讽,凑一块儿总结经验教训。
两人一共总结出三条教训。
第一是事前宣传力度还是不够,没热度;
第二是蒋老师讲的不生动,激不起听讲人的兴趣;
第三,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叶红珍说的,没好处,又浪费时间,都不乐意去。
夏鹏飞搔了搔头,“如果每人给发俩鸡蛋,他们肯定愿意去,就是咱们文物局就一清水衙门,也没那个闲钱买鸡蛋。”
“没钱买鸡蛋,可以用别的代替。”
夏鹏飞,“用什么代替?”
颜如意琢磨了下,大笔一挥,在纸上写了四个大字:免费鉴宝。
夏鹏飞秒懂。
除了日常的文物鉴定工作,鉴定中心也会根据群众需要,面向个人提供鉴定服务,不过鉴定不是免费的,要收一定的鉴定费,古董越值钱,鉴定费越贵。
当然了,如果是把古董直接卖给文物商店,鉴定费就不收了。
但总有人不想卖,或者不想卖给文物商店。
虽说明面上规定,只能卖给文物商店,可私底下一直都有古董交易,因为私人交易出的价高,总有人铤而走险。
因此上当受骗的也有,何在贤和李广延在这个圈子里浸淫多年,也免不了吃亏上当。
不光买家上当,卖家也会吃亏,像上次何在贤买的那个唐白瓷盘,如果卖家知道这个瓷盘的真正价值,绝对不会只要10块钱。
如果以免费鉴宝作为噱头,绝对能把人都吸引过来。
就算自己家没有要鉴定的古董,也都会过来凑热闹。
而且这样还可以现场收购文物古董。
一举两得。
夏鹏飞一拍手,“小颜你这主意好。”
钱应景瞟了赵东升一眼,“我就说吧,还是新脑子好使,主意多。”
赵东升,“还是等到真办成了再说这话吧。”
本着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的原则,蒋东明说,“那就按小颜说的做,下星期还是在新里街道。”
他也意识到了自己不是当老师的料,对钱应景说,“老钱,下星期你有空没有?”
钱应景,“有,我随时都有空,你没空的话,下星期我去。”
第二场讲座就这么定下来了。
上次讲座以失败告终,李主任觉得他们街道办也负一定的负责,表示这次也一定要好好动员群众参加。
颜如意觉得有必要再吹点风造造势。
回到家后对叶红珍说了自己的计划。
叶红珍一口就应下了,“行,包在妈身上。”
别的本事她没有,传播点小道消息的能耐她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