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力成敲了敲柜台,“净操闲心,有那功夫,把刚收的这些给归类登下记,再叫老程入库。”
他惦记着瓷片的事,想去局里看看,走到门口又折回身招呼颜如意,“小颜,你跟我去趟局里。”
颜如意“诶”了声,跟着徐力成一块儿去了文物局。
鉴定中心在三楼,颜如意和徐力成刚到二楼,蒋东明正好从三楼下来,后面跟着沈志民。
徐力成急切地问道,“老蒋,确认了没有,是不是宋青瓷?”
蒋东明向来都是不苟言笑,可这会儿,却是一脸喜色,“老冯他们几个都看了,都一致认为这就是宋青瓷,而且当地有这么多碎瓷片,我们推测那里应该是有个古瓷窑,具体的还要等考古队过去实地堪察才能知道,如果在宁邑县发现宋窑,可就填补了历史的空白,这可是重大考古发现。”
说完一脸欣赏地看着颜如意,“这次多亏了小颜同志,我已经给刘局长打过电话了,等他出差回来,我会再详细向他汇报。”
沈志民是怎么也没想到,这块碎瓷片,还真是宋青瓷,他还一再表示质疑,哪成想转眼就被打了脸。
而且听蒋东明话里的意思,是想把颜如意要到身边,依蒋东明在局里的地位,他问局长要人,局长肯定不会驳他面子。
鉴定中心今年只有一个分配名额,颜如意来了,他就得去考古队。
兜兜转转了一大圈,又回到起点了,那他跟唐艳娜算什么!
沈志民登时整个人都不好了,这会儿看到颜如意,觉得脸有点疼,又怕颜如意揪着他在文物商店说的话,当众奚落他,他也不跟着蒋东明了,蔫头耷脑的上楼回办公室了。
沈志民其实想多了,颜如意压根儿就没注意到他。
她的关注点在蒋东明最后一句话上,蒋东明走后,她问徐力成,“徐主任,局长出差了?”
徐力成,“去南江开会了,大概得一个多星期才能回来。”
颜如意很是失望,局长看不到她的举报信,唐正军和沈志民又要多蹦跶几天了!
罗慧慧今天下班有事,不让颜如意等她,所以下班的时候,就颜如意一个人。
她刚骑到军区大院那边,听到有人喊,“颜同志。”
她下意识扭头一看,见路边停着辆黑色小轿车,轿车前站着个中年男人,中等个头,穿着衬衫西裤,鼻梁上架了幅金丝眼镜,看着斯斯文文的。
颜如意见过这个人,赵忠厚几人来店里的时候,这个人一直都在。
看这人的穿衣打扮,象是个华侨。
这也不稀罕,来逛文物商店的,基本上不是外国人就是华侨,文物商店的东西,基本上也是卖给他们的,要不然定价能那么高?
颜如意下了车,“同志,你叫我?”
“是有点事想要麻烦颜同志。”
说完从兜里拿出一个绿色的小本本,“我叫何在贤,这是我的《华侨证》。”
双手递给了颜如意。
颜如意接过来看了看,上面贴的照片确实是何在贤,美籍华人。
心里奇怪,她也就跟他在文物商店见过一面,连话都没说一句,他找自己能有什么事?
作者有话说:
----------------------
第8章
颜如意问何在贤,“同志你刚才说找我有事,啥事啊?”
何在贤,“是有点事想向颜同志请教,颜同志,能不能耽误你一点时间,请你去茶室喝杯茶?”
街边就有家茶室,叫悦茗茶室,就在他们身后。
他想要“请教”的事,怕是不方便在马路边上说,颜如意爽快地答应了,“行。”
把自行车停在路边,然后跟着何在贤去了茶室。
茶室一共两层,何在贤对这间茶室很熟悉,进来后就让服务员领着去了二楼。
二楼有包间,何在贤要了个包间,他们坐的这间,隔着玻璃正对着军区大院的大门。
何在贤要了壶雨前龙井和几碟糕点。
他看着斯文,倒不是弯弯绕的性子,等服务员把东西上齐走后,就开门见山地对颜如意说,“颜同志,我想请你帮我鉴定几件古玩。”
颜如意没想到何在贤是让她鉴定古玩。
何在贤,“不瞒你说,我喜欢收藏古玩,就是能力有限,经常看走眼,这不昨天刚得了几件,也不知道真假,所以想请颜同志给掌掌眼。”
颜如意明白了,她鉴定宋青瓷的时候,何在贤也在场,所以才找上了自己。
何在贤是华侨嘛,本着同胞的情谊,帮他看看也没啥,就对何在贤说,“帮着掌掌眼没问题,只是我也不敢保证会不会看走眼,只能给你个参考。”
她没敢把话说的太满,万一她的技能突然失灵了呢?
所以还是要先把话说到前面,让何在贤有个思想准备。
何在贤对她却很有信心,“我相信颜同志。”
从赵忠厚几人来文物商店,到颜如意跟着徐力成去文物局,何在贤全程都在场,目睹了整个过程。
后来他托文物局一个熟人打听了下,那块残片确实是宋青瓷,文物局非常重视,已经组织了考古队去当地堪察了。
他的震惊不亚于徐力成和蒋东明。
他在这个圈子浸淫多年,自认也有点眼力,可跟这个小姑娘一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他自认可没有一眼就认出宋青瓷的本事。
正好他昨天刚得了一件珍品,自己有点拿不准,就想让颜如意帮着看看。
在文物商店不方便拿出来,他特意在路边等着,看颜如意骑车过来了就喊住了她。
何在贤打开带过来的旅行包,从里面拿出5件古玩:一个紫檀嵌玉三镶如意,一个石雕三足圆砚,一个鼻烟壶,另外两个都是印章,一个是玉质的,另一个是比较少见的铜质印章。
光看品类,除了那个黄地青花鼻烟壶,其他都算不上珍品,不过胜在品相好,玲珑精致,比赵忠厚他爹收藏的那些可要值钱多了。
何在贤,“小颜同志,就是这些,您请。”
颜如意一眼就看出来年份了,不过架式还是要做足,一一拿起来看了看,“如意是清乾隆年间的,石砚是明永乐年间出产的青石砚,这两个印章,铜质的这个距今大概是180年,根据这个时间推算,应该是嘉庆年间的,鼻烟壶和玉质印章,这两个您怕是真看走了眼。”
何在贤急切地问道,“怎么说?”
“这个鼻烟壶,看造型,还有挂彩,象是清中期的,实际上是民国末年的东西,至于这个玉质印章,就是一仿古的现代工艺品。”
这两年,古董收藏渐渐热起来了,古董造假也跟着重新冒了头。
有些老行家造的假,几乎能以假乱真,没点能耐还真鉴别不出来。
颜如意说完,见何在贤愣着不说话,还以为他是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或是被自己后两句话给打击到了。
毕竟是真金白银买来的,估计还花了不少钱,结果一个是后挂彩,一个是仿古的工艺品,花了冤枉钱不说,还浪费感情,一时怕是接受不了。
就安慰何在贤说,“你也别太急,也可能是我看走眼了,要不你再找行家给断断。”
断啥断,这5样“古玩”,早就被鉴定过了,跟颜如意说的一模一样。
之所以拿来给颜如意掌眼,就是想考察下颜如意的眼力到底咋样。
虽说颜如意一眼就认出了宋天青瓷,可万一她是瞎猫撞个死耗子呢,所以他就把这5样早就鉴定过的“古玩”拿过来了,结果颜如意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
如意,砚台,包括那两个印章,颜如意能认出来倒还不算稀奇。
可那个鼻烟壶,颜如意竟然一眼就认出是民国末年的东西,都不带含糊的,这就让何在贤震惊了。
鼻烟壶是民国末年的东西没错,但它是一个后挂彩瓷器。
啥意思呢,就是这鼻烟壶原本是一个素胎,后人在这个素胎上挂上图案和色彩,然后冒充老玩意儿出售。
没好眼力,后挂彩瓷器还真不容易鉴别出来,尤其是高手挂的彩。
他这个鼻烟壶,是在素胎的基础上仿的清乾隆年间的款式,说白了,就是个高仿,他也是请了好几个鉴宝名家,又是敲又是听,又是拿着灯照才鉴别出来的。
可颜如意光靠眼力就认出来了,他能不震惊吗?
年纪轻轻,就有这个能耐,这就是天赋,老天爷赏饭!
何在贤赶紧道,“不不不,我信颜同志,颜同志,还有一个,您再帮着掌掌眼。”
说完,又从旅行包里拿出一个红木方匣子,里面是黑色的丝绒,裹的一层又一层,都解开后,露出一个莹白如玉的白瓷盘,小心翼翼的拿到了颜如意跟前。
颜如意明白了,刚才那些,都是铺垫,是何在贤拿来考察自己的。
这个白瓷盘才是重头戏。
如果前面那5个自己没说对,这个白瓷盘怕是都不会拿出来。
她倒也没生气,毕竟他俩又不熟,头回见面,人家凭啥相信你啊。
何在贤拿出一副白手套给颜如意,颜如意接过去,戴上手套,拿起瓷盘看了眼就放回去了。
“唐中期的白瓷儿,年份的话,距今大概有1100年,算一下,应该是唐884年间的。”
唐代瓷器中,唐三彩最负盛名,提到唐瓷器,必提唐三彩。
其实唐白瓷不输唐三彩。
唐代瓷器三足鼎立,南青,北白,唐三彩,其中的北白就是白瓷。
论名贵程度,白瓷可是远胜唐三彩,只不过唐三彩因为颜色丰富,看着比较喜庆,所以才被后人推崇。
何在贤的这个白瓷盘,五尖花瓣,通体没有其他装饰花纹,釉质细洁腻滑,是个货真价实的宝贝,怪不得他这么珍视。
何在贤现在看颜如意,就像看神仙,既然颜如意说是唐白瓷,那就是唐白瓷!
这个白瓷盘,是前不久他20块钱从民间淘来的,不过他有点拿不准真假,请了几个圈内人掌眼,有的说是货真价实的唐白瓷,有的说是仿的,莫衷一是。
今儿在颜如意这儿,算是一锤定音。
这个瓷盘放到国外拍卖行,按现在的行情,至少能拍出10万。
虽然他并不打算拿去拍卖,可20块钱就淘来个宝贝,他别提多高兴,连声向颜如意道谢,“小颜同志,真是太谢谢你了。”
他也是有备而来,从钱包里拿出300块钱,推到颜如意跟前,“小颜同志,这是我的感谢费,请您笑纳。”
颜如意就是帮个忙,没想到何在贤会给钱,而且给的也太多了,她唬了一跳,赶紧推让,“我不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