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他来的时候,还有个大嫂跟他说话,大嫂都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只知道她是颜如意的对象,跟他说话的时候,喊他“如意对象”。
宋团长觉得等以后他和颜如意结了婚,很大概率他就成了“如意家的”。
不大功夫,颜如意抱着一堆小苗过来了。
“李奶奶住在咱们西边,跟爷爷一样,喜欢种菜,她家里种了一院子的菜,李奶奶心肠特别好,花婶说半条街的人都吃过李奶奶种的菜,她儿子儿媳妇都不在了,家里就她和她孙女,她孙女叫杜苗,在四中上高中,明年就要考大学了。
杜苗说想考我们大学,我看过她的成绩,学习不错,就是数学不太好,我跟杜苗说了,我周一到周六下班后都会过来,有时候星期天也在,她如果有不懂的来问我。”
菜畦才刚翻整一半,杜苗就拿着作业本来了。
李奶奶把她养的很好,虽然从小就没了爸妈,可她依然是个活泼的姑娘,嘴巴也甜,笑呵呵地和颜如意还有宋逸平打招呼,“如意姐,姐夫。”
第55章
杜苗进来就喊宋逸平姐夫, 宋逸平淡定的应了一声。
颜如意却是被她喊的脸都红了,佯装生气地拍了她一巴掌。
杜苗对着她做了个鬼脸,把作业本给颜如意看, “如意姐,这道题我不会,怎么做都对不上答案, 如意姐你帮我看看我哪个步骤做错了。”
杜苗虽然刚上高二,不过高中的课程他们已经学完了,现在已经进入了集中复习阶段。
难住杜苗的是一道数列题。
数学本来就是她的弱项, 数列题更是弱中之弱。
这道题她都想了快半个小时了, 还是想不出哪里做错了, 所以拿过来问颜如意。
颜如意拿过来一看, 有点懵。
算起来,她高中毕业也才5年, 数学就已经这么难了吗?
她不记得她读高中的时候,有这么难的题型啊。
最后可能也能解出来, 不过等解出来了, 估计脑细胞得死一大半。
毕竟数学不是她的强项。
宋逸平在旁边看见了, 洗了手,对颜如意说, “坑我都挖好了, 你先把菜苗种上吧,不然小苗一会儿要枯萎了。”
颜如意如释重负,赶紧把作业本给了宋逸平, 自己去种菜苗。
宋逸平先看了题目,又看了杜苗的解题步骤,然后问杜苗要过笔, 划出了她解错的步骤,“前面的都写对了,这两步套错了公式,下面的就跟着都错了。”
说完唰唰把正确的公式写出来了。
杜苗恍然大悟,“原来是公式套错了,怪不得我检查了好几遍都检查不出来。”
她按照宋逸平给出的思路,很快就把这道题解出来了,又举一反三,把做错的同类型题都改正了。
她高兴地向颜如意和宋逸平道谢,“谢谢如意姐,谢谢姐夫。”
在颜如意拧她脸蛋前,一溜烟的跑了。
颜如意还怪不好意思的。
刚才她对杜苗说,如果有不会的只管来问她。
发话的是她,出力的却是宋逸平。
而且宋逸平都离开学校这么久了,竟然还能做出高中的数学题。
她家宋团长真是太厉害了。
宋逸平,“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理科成绩还行,文科就不行。”
尤其是阅读理解,他理解的永远和标准答案不一致。
比如他到现在都不明白,鲁迅先生门前种的那两棵枣树,有什么深刻含义。
颜如意被安慰到了,这也是事实,她文科成绩就是比宋逸平好。
就对宋逸平说,“那说好了,以后杜苗再有不会的,理科问你,文科问我。”
李奶奶只有一个儿子,后来生病去世了。
她儿子去世后没多久,杜苗她妈就再婚了,这么多年,基本上没来看过杜苗,李奶奶一个人把杜苗拉扯大了。
李奶奶挺不容易的,而且颜如意也喜欢杜苗,所以想帮小姑娘考上心仪的大学。
宋逸平一口答应了。
毕竟刚才,杜苗可是喊了他两声“姐夫”。
两人继续挖菜畦。
罗慧慧一路看门牌号,看到“梧桐路68”的时候停下了,见院门开着,她过去一看,就看到颜如意正和宋逸平一起挖菜畦。
罗慧慧喊了一声,“如意!”
颜如意吓了一跳,抬头一看,见是罗慧慧,把手上的小苗放下,高兴道,“慧慧你怎么来了?”
罗慧慧,“我想来沿江路看看,去找你,你不在家,我寻思着你也许在这边,所以过来看看你在不在。”
她一边说一边环顾四周,“这就是你的新房子啊,院子真大,那棵是石榴树吧,石榴花真漂亮。”
颜如意也很喜欢这棵石榴树,尤其是春天的时候,满树红艳艳的石榴花,开的热烈又奔放,映得整个院子都是喜气洋洋的。
罗慧慧还是头一回来,颜如意领着她先参观了院子,又带她去屋里参观。
屋子宋逸平已经找人修缮过了,以前的老家具也都搬走了,现在除了几个小凳子,就是宋逸平做的那张床了。
一个月前宋逸平就把床做好摆放到卧室了。
屋里空荡荡的,这张床就特别打眼。
更何况这张床是新做的,还特别大。
罗慧慧暧昧地看看床,再看看颜如意,“怎么就做了一张床啊?”
颜如意被罗慧慧看的不好意思了,把她从屋里拖出来了,“其他的还没做呢。”
罗慧慧里里外外都看了,“我原本觉得住楼房好,现在觉得有个小院子也不错。”
“你去沿江路干什么?”
罗慧慧,“我要去江临新村,你要去吗?”
江临新村就是一建承建的商品房。
颜如意还没有去过呢,听曹胜德说,再有两个月就要收尾了。
正好今天和罗慧慧一起过去看看,哪一幢的位置最好。
她现在有钱了,她要买个位置楼层都是最好的。
和宋逸平说了声,颜如意就和罗慧慧去江临新村了。
曹胜德说江临新村一共有16幢房,每幢都是6层,三个单元,一层两房。
算下来,一共能住500多户人家。
曹胜德说这个规模在全省都是数一数二。
颜如意和罗慧慧来的时候,前面几幢的脚手架已经拆了,只有后几幢还搭着脚手架。
星期天工人也没有休息,还在脚手架上忙活。
江临新村因为是商品房,和单位家属院还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楼跟楼之前都留了绿化地带,曹胜德说以后会种上花草树木。
颜如意就想到了军区家属院,也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象军区家属院的花一样漂亮。
颜如意进去就相中了临江的那套,朝着江面有阳台,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江面。
罗慧慧也喜欢,甚至想跟颜如意做邻居。
颜如意给她分析,她在教育局上班,如果住在这里,骑车的话得一个小时,坐公交车也要半个多小时,不方便。
罗慧慧,“姜浩他们家住在四中家属院,四中家属院离这儿也就10来分钟的路程吧,我在这边买了房,上下班也就比住在四中多20来分钟,而且我也不乐意和他爸妈住一块儿,趁着这个机会,不如干脆在这边买套房子,等结了婚搬出来住,姜浩也同意。”
姜浩就一个姐姐,已经出嫁了,他爸妈都是老师,家里有点积蓄。
她爸妈也说了会资助她,再加上她和姜浩自己攒的钱,大面积的买不起,买个小面积的还是拿得出的。
所以她才今天过来看房。
颜如意惊讶道,“你和姜浩都开始谈婚论嫁了?”
罗慧慧,“姜浩只比你家宋团长小1岁,我又比你大1岁,我俩年龄都不小了,只要两人合得来,谈婚论嫁不是很正常?也就你,还这么能沉得住气,你家宋团长怕是早就急着结婚了,不信你一会儿问问他。”
两家人都还没见面呢,床就先做好了,这不是急着结婚是啥?
颜如意捂住她嘴,不让她再往下说,推着她往前走。
刚走到第二幢,一拐弯,看到前面过来几个人,其中一个竟然是刘市长。
刘市长后面那人颜如意也见过,去年表彰大会结束的时候,就是那个人把《新经济》样刊拿给她的。
颜如意记得那人姓张,是刘市长的秘书。
跟刘市长一块儿在前面走的是个中年男人,个头跟刘市长差不多,颜如意不认识。
不过她觉得既然是和刘市长并排走,肯定也是个领导,而且官职不会比刘市长小。
她小声跟罗慧慧说,“刘市长来视察了。”
罗慧慧紧张道,“在哪儿呢?”
颜如意悄悄指了指前面。
罗慧慧已经看到了,紧张道,“那怎么办,要不我们躲起来吧。”
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刘市长已经看到她和罗慧慧了,跟同行的那人说了声,然后一行人就朝着这边过来了。
颜如意觉得刘市长已经认出她了。
她只是个小干部,刘市长这么大的领导,竟然还记得她,颜如意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迎着刘市长他们过去了。
这一行人里,她只认识刘市长和张秘书,就大大方方的向两人问了好,“刘市长好,张秘书好。”
两人向她点头致意,刘市长给旁边的中年男人介绍她,“这位就是我给你说过的颜如意颜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