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妞妞从口袋里翻出丁学文给的大红包,给关月荷展示:“伯伯给这么大个红包!”
得,皮猴还没个影呢,已经提前预定好多个人的“大红包”了。
“老丁,快来看看,下个菜做什么?”陈立中在邻居家的厨房隔墙喊人。
“来了。”
—
三个菜一个汤,菜不多,但胜在分量足。
“老丁,你不说两句?”陈立中率先开了啤酒瓶盖,越过半张桌子给林忆苦和关月荷倒酒。
关月荷他们忍着笑,看他暗戳戳地献殷勤。
丁学文拿起筷子,看了眼朋友们坐在他家的屋子里,心情畅快,“但愿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吃饭!”
这算是他家今年的团圆饭。
第116章 翻译费
年初二, 各院子又热闹了。
关月荷和林忆苦到三号院走“过场”,意外地发现大哥大嫂一家五口还住在家里。
仔细一想,大嫂娘家离这边近, 他们多住一天, 今天直接过去还更省事。
只是一大早的, 小侄子阳阳脸上挂着泪, 大哥大嫂表情都不好看, 爹妈都皱着眉。
关月荷扫了一圈, 发现关爱国的屋子门关着。心里猜到肯定是家里闹别扭了。
她当自己没发现,指着林忆苦手里拎着的东西道:“妈说不要买肉, 我就看着买了, 里头的奶粉和麦乳精,老爹,妈, 你们自己留着喝。”
关沧海和江桂英脸上的表情好转了些, 正想着还是闺女贴心, 又听到小闺女的话:“年纪一大把了, 该吃吃该喝喝,多补点营养。”
关沧海被她气笑,“怎么就年纪一大把了?我还能在理发店干十年!”
“得了吧, 到年纪了就早点退休给年轻人腾工作,我都听到二大妈说要投诉理发店了,把她头发给烫坏了。”
“烫发的事关我什么事?”关沧海冤枉得很。
关爱国突然拉开自己房间的门, 辩解道:“不是我烫坏的, 新来的烫发师傅给她烫的!”
“反正就是你们理发店的问题。”
“……坐下吃水果。”江桂英没好气地瞪了眼他们三个,老的小的都贫嘴,转头就换了副面孔, 笑呵呵地招呼林忆苦坐沙发,“我去给你们切苹果。”
关月荷让她别忙活了,“又不是好久才回一次,您瞎客气,我们想吃自己切。我姐他们还没来?”
话音刚落,前院就传来谷雨喊姥姥的声音。
这小胖妞,一进三号院就跟回自己家似的,从前院到后院,见谁都能打招呼,这点像她爸,跟谁都能唠两句。
屋里的大人往谷雨口袋里塞红包,两个最小的非要出去买玩具,谷雨还知道把钱给爸爸保管,手里只捏着小舅给的红包。
伟伟和静静就被分到了带小孩出去买东西的任务。
“伟伟今年中考打算报中专还是高中?”
伟伟是汽车厂的厂子弟,但升初中的时候,却是去了机械厂的初中上学。
而谷家人全是在机械厂上班。
林玉凤抢着回道:“到时候再看吧,能考上啥读啥。”
“哦。”谷满年也是个人精,一听就知道大哥大嫂早有了规划,但看着暂时不想说。他也就没继续问了。
“桥到船头自然直,等他毕业了再说。”关建国说完,招呼其他人吃苹果,还说这是他师弟去外省给带回来的,和京市本地种的苹果口感不一样。
其他人很快岔开了话题,说到了现在部分大厂的自主权扩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试点结束,推行到五星汽车厂。
关建国很是羡慕,“参加试点的单位实行利润留成制度,我看工人的工资跟着涨了不少。”
“是该涨工资了,现在农副产品的收购价都在往上涨,要是还往上涨,这发下来的工资怕是只够吃饭了。”
关月荷长时间在学校,也就放假这段时间在家,对外头东西价格的上涨还真没注意到,她还以为是到年底了,不要票的东西抢手才会跟着变贵。
林玉凤开玩笑道:“我看家属院外有人摆个修理点,那收入比正经上班的普通工人高多了。”
“都是回城知青太多给闹的,没那么多工作安置他们,再不让他们找出路,那得逼死人。”江桂英看了眼林玉凤,意味深长道:“建国一个人的工资顶得上两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够养家了。”
林玉凤讪讪一笑,“妈说的是。”
闲散人员搞个修理点或是弄个改衣点,那都是当下政策允许的,但限制着规模,还不能做倒卖工作。
而有单位的工人家属,平时帮忙改改衣服收点手工费,那也算合理。但要是扩大规模搞了,说不好会被举报到厂里。还有从乡下收农副产品倒卖到城里的,这算是投机倒把,被逮到很可能被拉去吃枪子。
关月荷昨天提醒许成才别为了多挣钱就跟别人合伙,就是觉得他们这样容易被举报。
正说着话呢,出去买东西的小孩们回来了。
只是阳阳又在哭。
“叔叔给妹妹的红包比我多,妹妹可以买铁皮青蛙呜呜呜……”
林玉凤边哄小儿子边埋怨道:“爱国你也真是,以前我和你大哥也没少你的压岁钱。”
关爱国挠挠头,理直气壮道:“大姐家就谷雨一个,多给点也没错啊。”
大哥大嫂家的三个侄子侄女,他都给一块,那给谷雨三块,不就是一视同仁?
凭啥又对他没好脸色?
“别说了。”江桂英拍了下他后脑勺,真是够缺心眼,谁给孩子红包是按户给的,再让孩子自己分?就算是想多给,不知道悄悄地塞?
“阳阳别哭了啊,奶奶给你补个红包,你和妹妹再去买个铁皮青蛙。”江桂英倒是一碗水端平,四个孩子,甭管大小,都给再补了一份。
这几个才又跑了出去。
江桂英一转头,就看到了关月荷朝她伸手,一脸严肃,“我们家的娃怎么没有?我也要。”
“……”江桂英刹那间震惊得瞪大了双眼,刚涌起点又要当姥姥的喜悦,想到关月荷还有一学期才毕业,喜悦瞬间变成了惊恐,这时候弄个孩子出来,不会影响毕业和去外贸部吧?嘴巴还没合上,见关月荷又嘻嘻笑着讨红包,就知道是自己想多了。
“我看你是想讨骂!吓死个人!”
关月华也是悄悄地松了一口气,附和道:“她哪天不讨骂?”
越大越会气人。
但关月荷这么一嘻哈,屋里的大人没再想着刚刚因为红包大小闹出来的事。
而关月华很快又被气到了。
只见蹦跳着跑回来的谷雨一手一个铁皮青蛙,看得关月华脑壳疼,“又买一个……家里好几个铁皮青蛙还不够你玩?”
“这是新的青蛙。”谷雨很肯定地表示,不同时间、地点买的铁皮青蛙,是不一样的铁皮青蛙。
—
在三号院待了一上午,关月荷回来后直奔家里的炕,心里感慨道:“还是现在一胎政策好,但凡多一个,肯定端不平。”
林忆苦给她扯了旁边的被子让她盖上,有些好奇,“关爱国和大哥大嫂闹什么了?”
“阳阳在家住了两晚,非说关爱国占了他爸妈的屋子,关爱国说了他几句。不是什么大事。”
关月荷收回摊开的手脚,给他腾位置,等他也躺下来了,才挨过去和他小声道:“姐夫大哥手里有个机械厂技校的名额,姐夫侄子成绩好,要考大学,手里的名额好多人上门问。”
“姐夫家里觉得,谷雨都是扔给姥姥带,就想着把这个名额给家里。正好伟伟也快初中毕业了,还是在机械厂上的初中,名额给他也能堵别人的嘴。”
自从知道伟伟进了机械厂初中上学,平时都是去他小姨家里吃饭,关家人就知道肯定是林玉珍的婆家出了力。
这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但大哥大嫂非要藏着掖着防家里人。大姐和姐夫估计也觉得没意思,见他们不想谈,也就懒得继续说下去了。
另一头,从银杏胡同离开的关月华也在说这事,生气道:“人家不想让我们掺和,你就别浪费好心了。这名额拿去做人情还能落个好。”
关月华又冷笑了声,“当谁猜不到他们两口子想啥呢?大嫂的工作当初转给了林玉珍,怕是早就说好了,以后林玉珍借着婆家的势给伟伟弄个好工作。”
谷满年等她说完了才道:“没事,他们既然有自己的打算了,那咱不掺和就是了。只是,这名额真不留了?静静今年是要进汽车厂的初中读书吧……”
伟伟的以后是有着落了,静静以后还不好说呢。现在的技校也是大家抢破头皮才进得去的,毕竟一毕业就分配工作,比去读高中考大学稳妥多了。
关月华不耐烦道:“她爸妈都没帮她打算,我一个当姑姑还要顾着她以后的工作不成?”
气话说完,关月华也有了决断,“这名额不一定能留两年,你让家里看着转出去算了。两年后的事儿,再说吧。”
—
关月荷睡个午觉起来,又准备着去二号院吃酒席了。
“今年春节连着三天吃硬菜。”
罗桂芳和伍二妮商量好了一块儿请客,省得邻居们还要纠结去坐哪家的桌了。
连不常和大家走动的陆昌、卢艳两口子也请了。
陆昌看了眼同桌的林忆苦和宋公安,趁大家互相嚷嚷着敬酒时,特意端了杯酒,冲林忆苦道:“我也敬你一杯,之前为了房子那事,是我们两口子做得不厚道,对不住了啊。”
林忆苦也跟着端起了旁边的酒碗,回敬道:“我们没放心上,大家都这么多年的邻居了,事儿过去了就过去了。”
宋公安也道:“就是,没啥大不了的。老陆,你们两口子也别多想。”
“哎,那就好。”陆昌又坐了回去,笑呵呵的。
只是桌上其他人心里还好奇着:陆昌家里到底有没有祖传的好东西?
隔壁桌的伍家旺帮着问了出来。
“你家真有祖传的宝贝啊?”另一间屋里,赵大妈也这么问卢艳,还道:“说说呗,咱这屋里的人都不是多嘴的,肯定不给你传出去。”
卢艳差点就想怼回去:这屋里就你嘴巴最碎!
“要真有宝贝,我们早去买外头的院子,搬出去独门独户过日子了。”卢艳脸上挂着笑,看了眼专心剥瓜子吃的关月荷,又道:“我们也是听说隔壁院的丁老五想买一间屋,正好我们也只想买一间。要全买下来,我们也没那个钱。”
这院里可没有蠢人,很快就有人怪声怪气道:“买一间也要两千多吧?你们两口子真能攒钱。”
“也就这两三年攒得多。这不是老陆私底下没少接活给别人修车修电器?该买的大件也买了,本来想着买台电视机的,一直没换到票,听说能买房子了,就想着买一间。”
说到这儿,卢艳叹气继续道:“你们也知道,我和老陆没孩子,想着买个房子,以后就算厂里不管我们,也能有个落脚的地方。”
“再说那什么祖传的宝贝……我和老陆都是外地人,刚进厂那会儿口袋都摸不出一分钱,后来结婚了分到了房,才从厂里大宿舍搬出来。”
几位大妈信了大半,她们这才想起陆昌和卢艳结婚后搬过来时,她们也打听过这两口子的情况,确实不像是有祖传宝贝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