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忆苦又道:“她说,让爹提前找明大爷预定位置,她回来了要大吃一顿。”
江桂英放心了,还有心思惦记吃的,说明没遇上啥大难题。
“三月中旬回来,那也就半个月了。”江桂英心里有了数,就使唤他开车去接谷雨。
“姐夫不在厂里?”
“这不是又春交会了,他今年要跟着一块儿去羊城。”江桂英摇摇头,和月荷、忆苦一样,月华、满年两口子也是工作不清闲的。
林忆苦没选择开车,把车推到了家门外锁好,就把林听架到了脖子上骑大马,带她去卓越服装厂的育红班接谷雨。
林忆苦回来时,抱一个,牵一个。这一大一小两娃娃没挨在一起也能吵起来。
一个笑嘻嘻地直呼谷雨大名,一个板着脸要林听的错误称呼给纠正过来。
林忆苦看着她们吵嘴,心想着这姐妹俩此时简直是月荷和关月华的翻版。
今天通电话时,月荷压着声音和他说,最挂念的就是他。
关月荷同志的糖衣炮弹真是信手拈来。
谷雨气呼呼地抬头,见小姨父正在偷笑,立刻大哼地一声。
眼睛一转,拉着小姨父去了供销社,拿着手里的零食,成功让林听改口喊了姐。
另一边。
和林忆苦打完电话的关月荷又一身的劲儿,恨不得一天就干完所有的工作,然后收拾行李坐上回家的飞机。
但是还不成。
“想爱人和孩子了?”
“想。”关月荷坦诚道:“还想家里的饭菜。”
章新碧失笑,不愧是小关同志。
“还有最后一个考察项目,忙完就回去了。”
前面几个考察项目都很顺利,关月荷想着最后一个应该也不例外,没想到困难全在最后关头上了。
谷满年都早从羊城出差回来了,关月荷依然没有确定回家的日子。
预计三月中旬能回家,愣是拖到了三月底。
本次出国考察工作终于顺利完成,关月荷摸摸自己的胳膊和腿,总觉得掉了好几斤肉。
出国的补贴发到手里,关月荷这才想起来,她答应了谷满年,要给他带一台彩电回去。
除了一大一小两个电器,关月荷带回去的还有一堆书,都是她这段时间用得上的,还有其他同事给推荐的。
等到终于再次坐上飞机,关月荷的心才落到实处,确信她是真的要回家了。
第183章 回来
满打满算, 她这趟出门三个月。
来时兴致盎然,回时恨不得一下子就到家。
又是飞机、又是单位的公车,等到车子终于停靠在熟悉的长湖街道, 关月荷才不由自主地哈了声。
开车的师傅也贴心,直接从街道拐进去, 开到了胡同口,省得她还得招呼熟人帮忙去街道办借三轮车。
和车上的同事一一打了招呼,关月荷才拎着大包小包下车,与她一同下车的,还有一大一小两个箱子。
她人还没下车呢,就已经有邻居或是双手抱胸、或是叉着腰看这突然拐到胡同口的车子。
正寻思着这车是不是拐错地儿了, 一见下车的人是关月荷, 邻居们“哎哟”了声, “月荷出差回来了啊, 你这差出得够久的,好几个月没见着你了。”
关月荷一边把自己的行李往后挪一边回话:“可不是?出去了才觉得还是咱们国家好, 啥地方也比不上咱们银杏胡同。”
“你都去哪几个国家了?外边都长什么样啊?月荷你给我们说说。”
胡同里不少人一辈子没出过京市,谁出差去到其他省市,都能吹上好久。而关月荷,去其他省市出差都快成家常便饭了, 现在还跑到国外去出差。
真稀奇。
大爷大妈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关月荷都没听清,嗯嗯啊啊地瞎应和。
“哎正好, 伍家旺, 过来帮忙搭把手。”关月荷抬头一看,眼疾手快地直接点了几个腿脚利索的年轻小伙帮忙搬行李。
“这绑得结结实实的大箱子装的啥啊?”
“彩电。”
“专门从国外带彩电回来啊?哎不对啊,我看忆苦过年前不是换了台彩电吗?换的还是咱京市电视机厂产的。你们两口子没提前沟通?”
“不是, 给我姐和姐夫带的,他俩用得着。”
实际上,为了不让谷雨整天往莫名其妙家跑,谷满年早就换彩电了。这台彩电,她估计着是谷满年想拿来做人情的。
“国外的质量好多了,咋不留着自己用呢?”
关月荷报了个价,大家一算,这国内外彩电的价格差了一倍多。
大爷大妈们的口风说变就变:“我见过那谁家用的就是进口彩电,我看着和咱们国家自己生产的也没多大差别啊,犯不着浪费那钱。”
带回来的行李都搬进了屋里,眼瞅着来凑热闹的邻居越来越多,而她家里人都没个动静,她就猜测她两个妈和林听都在店里了。
用了几年的黑白电视机不知道被放到了哪儿,取而代之的是一台被块碎花布盖起来的彩电。
关月荷看到那块碎花布就乐了。
林忆苦好意思说她一买大件就想弄块布给罩起来?他自己还不是这德行?!
屋里沙发上放着林听的衣服和拨浪鼓,好几件衣服都是她没见过的。
沙发上、餐桌上和小板凳上都有铁皮青蛙,看得她头皮发麻,家里要是搞大扫除,不知道能清理出来多少只铁皮青蛙。
“等我收拾好了咱们再唠嗑嗷。”关月荷把邻居们一一给请了出去。
关月荷都发了话,邻居们也不敢赖着不走,三三两两地离开了,说好晚上就过来找她了解国外的情况。
关月荷没急着立刻出门去找娃,转头就进了卧室找澡票,出门三个月没搓澡,她总觉得自己在外头洗得不干净,必须得先去澡堂搓一搓,再清清爽爽地找她大胖闺女。
在国外的时候,关月荷时刻谨记“注意形象,不能给国家丢脸”,一路正经得很。
这会儿,不用时刻注意形象了,关月荷又换回平时风风火火的样子。
—
林听现在一岁两个月,能走得稳当了,家里小小的屋子困不住她,整天都想出门转悠。
每天早上,一觉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来店里,等坐腻了就想拉姥姥或者奶奶去前面的小饭馆买吃的。
下午三点多,林听刚睡醒,头发乱七八糟,肉脸上睡出了一道红印,懒懒地趴在店门口的门槛上,像胡同里趴在墙上晒太阳的小猫。
林听一抬头,就看到了个大人站在不远处冲她笑,她也咧嘴回笑,还伸出肉手晃了晃打招呼。
“哎哟喂!一转头你就趴门槛上了,多脏啊,快起来。”
林听当奶奶的话是耳边风,还在冲店门外的大人笑,眼睛都笑弯了。
方大妈擦干净手要去拎她起来,好笑道:“今天又和谁打招呼……月荷?!哎呀!你回来咋不吭声呢?啥时候到家的?吃饭没有?你等着,我去前边给你要一碗面,先垫垫肚子,晚上回家吃好的。”
“不用,我现在还不饿。”
“不饿也吃点,我听说国外的饭菜比不上咱们家里头。我看看,瘦了,指定是在外头没吃好。”
方大妈招呼她赶紧进来,刚想去明大爷的小饭馆,走了一步才想起来还有个趴门槛上的林听。
顺手把林听给拎起来站好,给她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又笑道:“不枉你爸天天给你看照片,一见到你妈就认出来了,快,喊人。”
“人!”林听笑嘻嘻的。
关月荷失笑,同时心里又觉得酸酸胀胀的。
她出差前,林听还只会扶着东西站,现在都会走路了。
她从未想过要林听长成什么样子,但林听实在太可爱,完全长在了她的心坎上。看着林听从小小一团长成个肉嘟嘟的小胖娃娃,她对林听的爱意也在日复一日中愈发深厚。
这是完全不同于她对父母、兄弟姐妹、好友、林忆苦的感情。
三步并两步上前,直接抱起了林听,掂了两下,发现重了不少。
也是,看这小脸肉乎的,在家指定没少吃。
林听刚刚还笑得欢,这突然被抱起来了,和关月荷的脸离得近,大眼瞪小眼。林听的表情一下子紧张起来,一个劲地往后仰,“奶,奶奶……”
“没事没事。”方大妈十分有经验,没立刻伸手去接林听,反而对关月荷道:“你带她去明大爷那儿买个肉包子就好了。”
“走走走,我和你一块儿过去。想吃面还是想吃饭?晚上想吃什么菜?”
“哇……”
隔壁理发店里,关沧海忙着给客人剪头发,刚刚没注意听,忽然听到林听的大哭声,才和客人说了声,出门看是什么情况。
只见林听捏紧拳头仰头扯嗓门大哭,他以为是哪个陌生人抱林听,刚皱眉想呵斥,“陌生人”一侧身,是他小闺女!
关沧海在短短三秒内,表情从生气转变成了惊喜,“回来了咋不说一声?”
他还以为是人贩子嚣张到他面前来了。
“家里没人,收拾好我就过来了。”关月荷顾不上和老爹多说,快步直奔明大爷的小饭馆。
“明大爷,还有包子不?快给这个大嗓门拿一个。”
明大爷见到她,先是笑了一下,接着就给了她一个白眼。林听多讨喜的一个小娃娃,怎么就是大嗓门了?
没一会儿,林听两只手捧上了白面包子还不够,被奶奶抱走了,才勉强止住哭声,留了个小背影给关月荷。
关月荷没辙,娃小不记事,别说三个月了,怕是一个星期不见,娃就给忘了。
她也没觉得难受,反正日子长得很。现在不给她抱,晚上还不是得和她睡一个炕上?
林听抱着白面包子啃了起来,把关月荷看饿了,正好方大妈刚给她点了一碗炸酱面。
面一上来,方大妈坐在门口,顺便看有没有人去农副食品店,坐在她怀里的林听呜呜两声又啃两口,时不时好奇地看一眼店里正对着的关月荷。
关月荷则是刺溜刺溜地大口吃着面条,又加了两个包子,连汤汁都用包子皮给抹了个干净,全都落进了她肚子里。
“还是家里的饭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