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国营厂工人日常[年代]_分节阅读_第309节
小说作者:梁图图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1013 KB   上传时间:2025-11-27 13:42:30

  “行!下次换个五进的!”关月荷张嘴就来,笑呵呵地招呼朋友们吃菜。一抬头,就和另一桌的林忆苦对上了视线。

  俩人隔空举了下手里的搪瓷杯。

  他们一起,把日子经营得越来越红火了。

  他们又不约而同地看向孩子堆里的林听。林听正在专心吃饭,并熟练地从谷雨的碗里挖走青菜。

  “……”

  关月荷转头就去给关月华告状:“谷雨又挑食了。”

  —

  但往后几十年,关月荷还是没能把“换五进四合院”这个牛皮变成现实。

第211章 1988

  搬进新家的第一天晚上, 关月荷久久没法入睡。

  倒不是因为终于住上了独门独户的小院而激动得睡不着。

  “家里静悄悄的,我有点不习惯。”

  住了这么多年大杂院,她早练就了屏蔽杂音的功夫, 甭管外头院子多嘈杂,完全不影响她睡觉。

  但搬到了这边, 周围邻居少了很多,她旁边两个院子住的都是一大家子,不像有些小院里头还住了好几家。

  傍晚他们一家三口去给周围新邻居送糖果认门时,她觉得这边新邻居看着都是和气人。

  林忆苦侧头看她,“厨房还剩几个馒头。”

  关月荷也侧头,俩人在黑暗中沉默了几秒, 同时鲤鱼打挺, 摸黑起床去整顿夜宵。

  十几分钟后。

  “怪不得我睡不着呢, 原来是晚饭没吃饱。”关月荷满意地点头, “馒头烤着吃挺香,下次还烤着吃。”

  说着撕了一半塞林忆苦嘴里, 俩人压着声音说话,怕把林听给吵醒了。

  填饱肚子,俩人也没急着回房睡觉,而是坐在厨房的小板凳上, 像胡同口的老大爷老大妈似地抱着膝盖唠嗑。

  越聊越兴奋, 谁也没提明天还要去上班得早点睡的话。

  想想也正常,他们住进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小院子!

  关月荷甚至有点想站在院子里大喊:“感谢国家、感谢时代!”

  两口子聊到十二点多才意犹未尽地回房睡觉, 早上依然雷打不动地按时醒来。

  林听睡得跟小猪似的, 被抱出门、开车载去银杏胡同也没能让她醒过来。

  所以,林听一大早醒来,发现自己在奶奶家里, 小鱼抓着她的衣角塞嘴里,她还搞不清楚状况。

  “林听,醒了没有?”

  “奶奶我醒啦!”

  “起来吃早饭。”方大妈过来给她换好衣服,等她吃好了早饭,又往她小书包里塞了几块饼干,“饿了就拿出来吃。”

  刚交代完,关沧海过来把林听接走,他这个不上学的比她还着急,“咱可不能迟到了,老师到时候不批评你,批评我,我上了几十年班就没迟到过,也没被顾客、领导投诉过,你可得把姥爷这记录给维持住啊……”

  —

  关月荷一家三口搬出了银杏胡同一号院,但在银杏胡同的邻居们看来,这搬了和没搬的区别不太大。

  林听照样每天被接回三号院吃饭,放学回来就在胡同里带着她的小狗疯跑。

  而关月荷和林忆苦两口子更是每天下班都直接先回银杏胡同,晚上经常出来散步,走到胡同口听听八卦再折返回去,休息日都跑回一号院的房子干活……

  但要说没区别,那也不对。

  关月荷一家搬走了,对邻居们来说无关紧要。但胡同口多了个杂货铺,方便买些日用品和打电话,对胡同里的邻居来说,那可是太方便了!

  “老林、老方,你们这杂货铺挺亮堂。啥时候开业啊?你们这搞不搞什么打折活动?”

  方大妈乐呵呵地一一回道:“定了元旦那天开业,到时候来买东西,满十块钱送个鸡蛋!”

  “哎哟,就咱们这么多年邻居关系,那到时候必须来捧场啊。”

  方大妈脸上挂着笑,拿鸡毛掸子把前两天才装好的货架给扫了一遍灰尘。

  江桂英抱着瑶瑶过来找老姐妹,一进屋就看到客厅小木床上睡觉的小鱼。

  “啊啊!”瑶瑶朝小鱼伸手指,两个差不多年纪的小娃娃,平时都是被大人放到一块儿玩,一见面就能爬到一块儿互相啃手啃脚。

  “姐姐在睡觉,咱们去看方奶奶在干啥。”

  方大妈听到声音,从屋里探了半个脑袋出来,招呼老姐妹进去看店铺情况。

  小房间朝外的墙砸了一半,做成了大窗户。每天过来开店了,就把大窗朝外敞开,货架贴着墙摆放,玻璃柜台就靠着窗户,柜台最左边的位置是要放电话的。

  “窗户上面要挂个牌,弄了个红色字的。”方大妈指了指窗户外面的墙,以后,但凡是路过银杏胡同往这儿看一眼的,都不可能错过她家的杂货铺。

  “哎哟,那位置好,显眼!”江桂英又为老姐妹高兴,又可惜以后她俩不能一块儿开店作伴了。

  她的农副食品店还开着,虽然只有她自己了,但一天最忙的时候也就早上那阵儿。但关卫国大早上送菜进城,总要留下歇一歇,能给她搭把手。

  方大妈一边随意地晃着鸡毛掸子,一边笑道:“我就记着当初街道办那位李同志的话,说咱们妇女同志啊,不是只能困在灶台打转的,要争取,也参与到各行各业的建设中。”

  但思甜那时候一高中毕业就赶上了强制要求上山下乡,家里老伴儿的工资比她高了不少,所以只能她把工作转给了思甜。

  “得亏现在政策好,咱们这把年纪了还能有份挣钱的活儿。”

  虽说家里有钱完全够他们老两口过日子,两个孩子也孝顺,但总归是不一样的。

  “谁说不是呢?自己挣的钱,花着都理直气壮。”

  一直到十二月底,杂货铺的电话终于给安装上了。

  刚装好,方大妈就把打电话的价格牌挂在了窗边。

  说是元旦那天开业,电话一安装好,家里的杂货铺就开始营业了。

  虽说家里的杂货铺小了点,但过日子要用的零碎东西,这儿几乎都有。

  经常有小孩儿捏着钱,蹦蹦跳跳地过来买调料品或者小零食。林听更是每天一到放学时间就冲到了门口最前面,探头探脑地等家里人来接。

  一到家,林大爷的自行车刚停稳,她就迫不及待地爬了下来,直奔杂货铺。

  “奶奶,我来当售货员了!”

  关月荷下班过来接林听,正好见到胡同口排了个小长队,全是要来打电话的。

  有些邻居就是跟着凑热闹,要给常联系的亲友报这边的电话号码,让亲友以后都往这儿打。控制在一分钟内讲完,这样只需要给两毛钱。要是讲得多了点,三分钟就是五毛钱。

  林听这个小售货员笑眯眯地收钱,她只管收,大家逗她问:“你给算算, 应该找我多少钱?”

  “老师没教。”林听不想回答,就道:“后头还有人要打电话呢,您不着急,您就往旁边等等。”

  一本正经的样子逗得大家直笑。

  关月荷见她玩得开心,没急着逮她回家,正想把摩托车给推进一号院,正好遇上曹丽丽拎着个饭盒从二号院出来。

  曹丽丽在靠近服装厂新厂附近开了个日用品店,白天都是她在那儿守着。等到常正义下班过去了,她再回来做饭带过去。

  虽然胡同里多了家杂货铺,但对曹丽丽开的日用品店并没多大影响。

  两家店的位置差得远,顾客群体没多少重叠的。更重要的是,方大妈和林大爷的这个杂货铺,规模太小,卖的东西也不够齐全。

  “哎,月荷,我上次和你说的事儿,你们家要不要办?”

  大概半个月前,曹丽丽问她要不要办个烟证,在杂货铺里卖烟。

  这年头,吸烟的人不少,尤其是工人,还舍得花钱买几块钱一包的。

  不过,关月荷去问过了,这个证不好办,她家这杂货铺不符合**条件。

  曹丽丽悄悄暗示了她说可以办,常正义大嫂家里是管这块儿的。

  “不用了,家里开个普通的杂货铺,也够忙活了。谢谢你啊。”

  “嗐!我就是顺嘴的事儿。”曹丽丽也没多劝,又闲聊了两句,忙着出门送饭去了。

  常正义一边吃饭一边听曹丽丽说关月荷家不打算办烟证。

  他半点没意外,他爸妈没少说过:关月荷和林忆苦那两口子啊,在正事上半点不含糊,人家正气着呢。

  所以啊,他们当多大的干部,胡同里的人嘴上酸,但实际上没几个眼红的。

  就是这种人当领导,他们才放心呢。

  —

  元旦那天早上,关月荷一家三口都去杂货铺帮忙了。

  附近的人都奔着“卖够十块钱赠送一只鸡蛋”这个活动来买东西,队伍都快排到长湖街道上了。

  家里有人负责收钱找钱、有人负责送鸡蛋,有人负责从货架拿东西……关月荷负责去原来的卧室搬存货。

  家里开杂货铺只用到了小房间做门面,大房间被拿来充作仓库。

  有邻居家里房间不够住,想找她租这间屋,但她没同意。

  她担心人家租了房子,把后墙砸了也开个店。就算不开店,家里那么多货囤着,万一租户起了心思,偷家里的东西呢?

  总之,为了每个月十几块钱租金,这不划算。

  林爸方妈要给她算租金,她也没要。

  她忙着给杂货铺里的货架补货,搬进搬出的,还挺乐呵。

  甚至想过一种可能:要是她一直在国营厂待着,说不定真可能会办停薪留职,在家开个杂货铺。

  “月荷,货架上没盐了。”

  “来了!”

  元旦热闹了一整天,且这热闹一直持续到了春节。

  外面大街上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喜庆的红灯笼、红色横幅,“银杏胡同杂货铺”的电话一直没断过,方大妈和林大爷每次接到电话,就拿着铁皮喇叭站在一号院大门口朝里喊:“那谁谁家的,你家亲戚来电话了!”

  哪怕是除夕夜当天,这里的电话也没个停歇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26页  当前第3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9/3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国营厂工人日常[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