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想找工作,你就自个儿到人家厂里问去。”
江桂英心道:都下岗了,还挑挑拣拣找工作,要真有本事、有关系的,其他效益好的分厂早把人给要走了。
像罗桂芳,人家已经在厂子弟学校大门外摆小摊了!
不止卖她自己做的炒瓜子,还从瓜子王家的食品厂进货,做了个零食摊。谷雨天天都想把兜里的零花钱给砸到这些零食摊上。
刚想到谷雨,谷雨就冲了过来。
“姥姥!”
江桂英没反应过来,被林听和谷雨给扑得一屁股蹲坐到了地上。
下一秒,这俩淘气鬼都被揍了屁股。
“说了不准这么扑人,我看你们欠收拾。”
“嗷!妈妈我错了!”
“小姨小姨,嗷!我也错了!”
其他邻居转过来看热闹,心说桂英家的俩外孙女够闹腾的,就该月荷来收拾。
和伍家旺差不多岁数的,见到关月荷收拾自己孩子,心里悄悄鼓掌叫好:月荷姐连她闺女和外甥女都一样收拾,不是只收拾他们,舒坦多了。
没多久,刚刚还嗷嗷哭的林听和谷雨又嬉皮笑脸地坐在杂货铺柜台后,斯哈斯哈地吃棒棒冰。
趁着大人不注意,悄悄地给小鱼和瑶瑶舔一口,看两个小的被冰得龇牙咧嘴,林听鹅鹅鹅地笑个不停,在看到妈妈警告的眼神后,才收敛了点。
眼看着箱子里的冰棍要没了,叮铃叮铃的声音传来,林大爷又带了一箱冰棍回来。
胡同口坐着唠嗑的邻居坐不住了,纷纷从口袋里掏钱要买一根。
“咱们厂以前一到夏天,又发冰汽水,又发冰棍。现在汽水厂被撤了,以后就没这个福利了。”
“是啊,以前厂里每到七八月份,一个月发两次汽水,等到下班带回家了都不冰了,滋味少一半!”
虽然大家都说自己厂的汽水比不上北冰洋汽水,但好歹有甜味,到发的时候照样高高兴兴地去领,等到下班时带回家,一家人分,大人尝尝味儿,小孩儿能多喝一两口。
可这汽水厂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许多下岗的工人还是没能想明白。
手里的风扇摇啊摇,几声无奈的叹息,消散在这个烈日炎炎的午后。
“哎,对了。”许大妈神秘兮兮地道:“你们猜我早上在大前门遇上谁了?”
停顿了一会儿,许大妈拍了下手公布答案:“丁老四他媳妇儿!”
“我在大前门附近看到丁老四媳妇儿给外国人当导游!我就纳闷了,她和丁老四工资不低吧?星期天还出去挣外快呢?”
刚刚的叹息好像是错觉,一听到这八卦,大家瞬间又来了精神。
“你是不是看错了?”
“对啊,人家两口子都是大学生,都工作几年了,怎么说都当上干部了,怎么可能星期天还去挣外快?”
许大妈急了,“他们五一那天还来了咱们胡同,我当时还和小叶聊了几句,她长啥样我能看不出来?绝对没认错!就是小叶,丁老四他媳妇儿!”
见许大妈这么信誓旦旦,大家信了大半,正疑惑呢,丁大嫂就给他们解了疑惑。
“老四他媳妇儿辞职了,要下海经商,办了个旅游公司,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的。”
邻居们震惊,“为啥啊?”
这年头,甭管上头怎么号召,实际上办停薪留职或者辞职下海经商的,那真是少数。
像曹丽丽办停薪留职,他们勉强能理解,毕竟曹丽丽一看就是有点野心的,继续留在国营商店,一辈子到头都是个售货员。但叶知秋是为啥啊?好好的一个干部,还是管外贸的呢,现在外贸多挣钱啊……
丁大嫂比他们更想不明白,那么好的单位工作着,居然还想着辞职经商?!
要不是两个侄子在外头遇上叶知秋了,他们也还都不知道呢。
知道归知道,老四两口子逢年过节会来胡同走一趟,给关家和林家送礼品。却是从来没想过上她家的门。
大家关系也就那样,人家干啥,也轮不着他们着急。
杂货铺里头。
把四个叽叽喳喳的娃交给林大爷带去了客厅里待着,江桂英和方大妈才戳了戳正在翻货架的关月荷,“小叶公司做得还成吧?”
“应该是很不错。”
不然的话,也不会说预计年底就去买辆面包车。
当时他俩还说,争取明年再多买一辆,以后他们四家出去郊游,用自家的车都够了。
江桂英他们其实也是五一那天才知道叶知秋已经辞了职,正在开旅游公司。
当时他们的震惊不比邻居们小,好好的工作,就这么辞掉?
多可惜啊。
在当下看,大部分都觉得可惜,可日子翻到1990年时,江桂英又改了口。
“小叶有眼光,早早辞职下海开公司,比别人抢先一步,挣得多。”江桂英笑眯眯地回味道:“小叶这人好,非绕路给我送回来。哎呀!今天这趟门没白出,蹭到了小轿车……还是小叶开的车稳当,我一路坐回来,都没头晕!坐你大哥开的车子回老家,晃得我晕乎乎的。”
关爱国悄悄撇嘴,道:“那能不稳当?人家叶总开的是小轿车,就载你一个。我大哥开的面包车,这小轿车能买好几辆黄色面包车呢。”
“对了,娟娟报名的事儿,二哥二嫂怎么说?打算是报高中还是报中专?”
“你二哥说等明天你大姐他们休息了,找他们帮忙参考参考。”
关卫国和李秋月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够,怕耽误了娟娟,想着得让家里见识多的帮忙分析。
“是该这么办。”关爱国点点头,他打算以后等瑶瑶要中考了,也找大姐二姐他们帮忙参考。
人嘛,有时候就是得听劝。
听劝的人有好日子过。
要是大哥早点听大姐夫的劝,两年前就去办车证,从厂里出来单干,说不准早挣上了钱了。
这两年里,看到他师兄弟们出去单干都挣得盆满钵满,他才下定决心从厂里办停薪留职。早被别人甩开一大截了。
得亏大姐夫找人帮忙,才买到了辆二手面包车跑出租。而他的师兄弟们,已经鸟枪换炮,换成了夏利或者捷达,收费更贵,赚的自然也更多。
真是一步慢,就步步慢。
关爱国和万秀娟悄悄对视一眼,才开口道:“明天我大姐夫也来不?”
江桂英警惕,扫了他几眼,就知道这小子没憋好屁。
“你又想干啥?”
“我还能干啥?”关爱国直接道:“理发店的效益眼看着要不行了,我现在不赶紧琢磨点别的出路,那就只能等下岗名单出来再琢磨了。”
这年头,办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连厂里的副厂长都响应号召,辞职去南边创业了。
就算他想继续留在厂里当烫发师傅,那也得厂里能一直留着理发店啊!
88年第一次撤掉部分分厂,那些下岗待业的工人至今没几个是被召回厂里重新上岗的。反而这两年里,厂里又陆续撤掉了三个分厂,现在就只剩汽车制造这一个主业务了。
外头私人开的理发店一年比一年多,人家还更时髦、设备更先进,国营理发店毫无竞争力。
他已经能预见到,要是还有下岗名单出来,就该轮到他了。
“我想办停薪留职,也出来开个烫发店。”关爱国又补充道:“我不和我爹抢生意,打算换个地方……嘶!”
关爱国转头过去看他老爹,想瞪又不敢瞪,他又没说错话!
“说的什么话?”关沧海没好气道:“你办了停薪留职回来,店里的烫发刚好交给你,你每个月给我交租金。”
“你那店老土得很,年轻人谁爱去啊……哎哎哎!我说实话还不成了?”关爱国起身,捞起旁边玩铁皮青蛙的瑶瑶就溜了出去,“和你说不明白,等明天我大姐夫来了,让我大姐夫和你说。”
“你大姐来说都不成!”关沧海气得都开始说大话了。
第213章 买单位房
隔天星期天。
大家早收到了关卫国的电话, 于是,吃过早饭后,陆陆续续都回了三号院。
林思甜和陈立中是被关月荷拉过来的, 丁学文正好有空,也带着逢春过来帮忙参考。
他们路过胡同口时和邻居们寒暄了几句, 等他们一迈进三号院,大爷大妈们就开始交头接耳了。
“我刚刚可看到了,丁老四坐他媳妇儿的车过来的,送到大街上,他爱人才掉头走。看他媳妇儿多能耐……”
“这有啥?咱胡同又不是没见过吃软饭的。”不说大名鼎鼎的金俊伟,就说二号院的郝大仁, 从结婚后就一直跟着张超男住这边, 和上门女婿没区别。
其他人仔细一想, 觉得有道理。
甚至还给提了新例子, “曹丽丽现在都开上超市了,不也比常正义挣得多?看人家那小货车开的, 再过两年,估计也能开上小轿车了。”
也有人反驳道:“人金俊伟现在吃上硬饭了,看他那啥中介公司,搞得风生水起, 他没少挣呢。”
“拉倒吧, 这两年没多少人买房子,他挣啥?”
“就是!外头还说要搞什么商品房?贵得要死。谁会去买这玩意儿?”
自从88年出台了住房制度改革措施, 他们住的公房租金往上涨了不少。但是, 住房改革里还提到了单位公房出售,也就是把自家从单位分到的房子花钱买下来,以后产权就归自己家了, 比去外头买私人房子便宜多了。
虽说五星汽车厂还没开始出售单位公房,但市里有的单位已经在执行了,就比如纺织厂和日化厂。
不过,那两个单位都是面临倒闭分流,欠了工人大半年工资,最后把单位房出售给工人,抵了拖欠的工资。
他们啊,现在就等着厂里也出文件,到时候就把现在住的房子给买下来。
他们这么想,外头不少单位的人也这么想,在外头买房的心思就这么歇了。
甚至还有人偷偷笑话前几年跟风买房的,有那买房子的钱,存银行吃利息,几年下来都够再买一间平房了。
尤其是关月荷,花大钱买个小院子,真是瞎折腾。
但大家也就私底下笑话几句,谁也没敢当着关月荷的面说风凉话。
“红旗现在评上了高级技师,一个月工资能有一千多!要是别人来借调,那补贴奖金加起来,两千都是有的。肯定还是她的工资养家。”说话的人压低了声音,羡慕道:“我看金俊伟这顿软饭能吃上一辈子。”
现在不说八级工了,改成了评初、中、高级工,高级工再往上是技师、高级技师。
周红旗已经评到了顶,工资收入在五星汽车厂里已经是金字塔顶端的那一小撮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