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农家女的山村日常_分节阅读_第79节
小说作者:夏天吃瓜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62 KB   上传时间:2025-09-21 15:51:21

  到了下半晌,天空中终于飘起了雨丝,细如牛毛一般。水塘边做活儿的人也停工了,趁雨没下大,赶着车就走了。

  二堂嫂特地还到前头来和陶枝说了一声,陶枝又打了伞送她回去,“下着雨呢,你一个有身子的人千万要当心脚下,往后有什么你让二哥来说就是了。”

  二堂嫂爽朗一笑,“他嘴笨,我怕他说不明白。”

  而后几天,陶枝捡完鸭蛋,还会去水塘边看一看他们的进度。

  到了送鸭苗那日,两辆陌生的牛车从村外驶来,拉着上百只雏鸭送到他们的鸭棚边,也是引起了村里人一番热议。

  刘氏听说后特地让钱大跑了一趟,催了催进度。

  如今徐家两兄弟买水塘养鸭子,变成了打擂台,大槐树下、清溪河边,村里凡是有人的地方,嘴里聊的都是这个。闲话传起来快得很,当年分家的事也被一并拿出来说嘴,一时间,都有人不把孩子送到徐宅读书了,生怕徐家大哥把孩子教坏了。

  陶老爹这个老古板都跑过来问了一嘴,还亲自跑到水塘边看了一回。

  陶枝与他说了好些让他不必担心的话,才把陶老爹送走,临走时,又免不了嘱咐他们俩不要在意村里的风言风语、用心把鸭子养好云云。

  风波总是要淡去的,徐泽照例隔一日送姑嫂俩去镇子上卖货,无事那日,便进山打猎、找蜂蜜。

  陶枝因为二嫂怀了身子,在鸭棚里待的时间也更多了,得了闲就去看徐家大哥大嫂他们搭的鸭棚。眼见着基坑挖好、架上梁柱、砌了泥墙、盖上茅草顶,一个与他们家别无二致的鸭棚就搭成了。

  直到他们买鸭苗过来,足足比他们短了二十日。

  养鸭最好是春夏二季,气温舒适,水塘各样浮萍水草也生得多,还有些泥螺鱼虾也大量繁殖,方便鸭子戏水觅食。再次就是秋日,也是要赶在初秋,天冷了就是人都容易害病,何况这些带毛的禽畜。

  陶枝只暗暗在心里揣测,恐怕他们对养鸭这事儿怕是也没什么经验,要不然,也不会急急的买了鸭苗过来。

  时间一晃,就到了深秋。

  这日,又到了刘季春赶着车过来收咸鸭蛋的日子了。

  等人走了,陶枝数了数钱匣子里的银子,抱到徐泽面前,她笑着说:“将近一百两了,我们也该着手准备盖鸭舍了。”

  徐泽把腻在自己身上汪汪叫的大毛赶下去,又把钱匣子接了过来,“那我去寻人来给我们做活,除了石匠、瓦匠、木匠、泥水工,还要请五六个卖力气的小工。我先去镇上张罗,把谢印山叫上,看他那儿有没有相识的靠谱的人。”

  陶枝点了点头,“咱们一定要赶在入冬以前把鸭舍盖好。”

第96章

  三五日下来,请的匠人和盖鸭舍的材料都准备齐全了。

  九月初五,鸭舍开始动工。

  这一回他们是打算好好盖一间鸭舍,选址时便将地形地势都考虑进去了,往西挪了几寸,紧挨着菜地这边。

  此处地势尚高,不怕暴雨积水,又有一道缓坡,离塘岸也不算太远,以后赶鸭子进水塘也甚是方便。

  主领工事的是一个老石匠,姓左,也是谢印山介绍来的,他年过半百,但精神矍铄,一张黝黑的脸一看就是常在太阳底下干活的。

  徐泽将人领过来,左老师傅只看了一眼就说:“石料太少,只够打地基的,要想砌石墙至少还要准备一半。”

  这次盖的鸭舍,两人也是采用了谢印山的建议,决定将墙体做成下砌石墙上垒泥胚的结构。这样一来,墙根的石料坚硬防潮,不必担心渗水,上头的泥胚也厚实保暖,比竹篾墙要强上许多。

  徐泽听他这么说,便立即安排人接着去西山脚下的乱石坡,继续备采石料。

  左老师傅打量了剩下的三个人,叫他们先把草锄净再把地夯实,又吩咐他徒弟,按照图纸用石灰粉画地基线。

  晌午陶枝送饭过去时,左老师傅正在训人。

  他手劲不小,一巴掌就把人拍了个趔趄,又虎着一张脸说:“你下午要是还干成这烂怂样,我就回禀了主家,让他们换人!听见了没?”

  挨打的那个是他的徒弟,当即就低眉顺眼的答道:“听见了,师父。”

  陶枝过去打了个圆场,笑着喊:“吃饭了,两位师傅。”

  吃完饭,左老师傅不在现场盯着了,拿着凿子跟着他们去乱石坡采石料,剩下的三名杂工便跟着他徒弟,沿着画好石灰线的地块开挖墙基和柱坑。

  九月初八,地基挖好,左老师傅开始砌墙基和半截石墙。

  九月十三日,石墙砌完一半,谢印山也着手准备加工房梁、椽子、柱子等木料,杂工也开始打土胚。

  九月十六日,石墙完工,开始砌土胚砖。

  九月十九日,今日终于要开始上房梁、架椽子了。

  在乡下起房子,上梁是大事,陶枝和徐泽早早就到场了,按礼是要先祭梁的。

  二堂嫂拿着一早准备好的红布头,盖在一根大圆木上,二堂哥也提来了一早预备下的酒坛过来,放在他们面前。

  徐泽给大家倒酒,又与陶枝一起端起酒碗,朝众人敬酒,又说了些吉祥话。

  接着便有工匠上前,将用作房梁的大圆木抬起,一边吆喝着一边安放在屋脊上。徐泽胆子大,扶着梯子就爬上去了,他手臂上提着一个篮子,里头装的是用油纸包好的饴糖和花生,还藏了几个铜板。

  他一脸喜气的骑坐在房梁上,从篮子里抓了一大把抛下去,大声道:“辛苦诸位了,大家都沾沾喜气……”

  “抢糖喽……”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

  众人顿时望着从高处散落的糖果、花生,一哄而上。

  陶枝乐呵呵的站在一旁看着,手里还拉着二堂嫂的手臂,要不是她拦着,二堂嫂指定要冲上前去。

  “今日瞧着可真热闹!可惜呀……”二堂嫂十分眼馋。

  “二嫂,你就消停会儿吧……”陶枝无奈道。

  九月二十二日,茅草顶铺设完工,接着便是地面铺砖、墙面抹灰、安装门窗,旁边另起的两间房子也开始盖瓦。

  九月二十七日,一座崭新的鸭舍总算落成了。

  陶枝取来算盘和账本,给人把工钱结清了,又领着徐泽和二堂嫂夫妻俩,把鸭舍里里外外打扫了一番,照旧要给鸭舍分区,一边给正在生蛋的母鸭住,一边给褪去绒毛的新鸭苗住。

  徐泽和二堂哥开始安装木栅栏、把新打的食槽水槽抬进去,陶枝把端午晒的艾草取了一捆点燃了,把鸭舍里头熏上一熏,又在墙根底下撒上驱蛇鼠的药粉。

  等潮气晾干了,就能让鸭子住进来了。

  立冬这日傍晚,因念着今日要给鸭子挪地方,陶枝和徐泽早早吃了晚饭,就来水塘边帮忙赶鸭子。

  住了这么久,这些鸭子也认地盘了,一上岸就一股脑往旧鸭棚钻。

  徐泽守在鸭棚门口,拿着竹竿一边吆喝一边往外赶,陶枝也站在另一侧引导它们往新鸭舍去。

  谁知这群楞头鸭,宁愿挤在鸭棚门口也不愿挪地方。

  二堂哥还在水塘边赶鸭子上岸,二堂嫂一看就急了,“这可怎么办?莫非要一只只捉进去?”

  二毛倒是应声而来,它撒丫子跑到鸭群中央,鸭群便如水流一般自动为它腾开地方,往别处挤。

  二毛傲娇地仰着毛茸茸的大脑袋,十分谄媚的冲着陶枝汪汪叫。

  “二毛,过来!”陶枝喊。

  二毛跑起来速度极快,有几只鸭子躲闪不及,慌乱间往后头的鸭舍边扑腾开了,陶枝又连忙跟过去,趁机把鸭子赶进了鸭舍。

  陶枝蹲下去摸了摸它的脑袋,并尝试教它干活,“二毛真乖啊,再过去帮我们把鸭子赶过来。”

  二毛摇头晃脑的在她手底下蹭了蹭,尾巴摇得飞快,嗷呜一声,又冲回了鸭群里,在它一声声嚎叫中,鸭群吓得四散奔逃。

  陶枝汗颜,徐泽放声大笑道:“蠢狗!你往哪儿赶呢?”

  二毛听到徐泽喊它,便欢脱地跑了过去,咬着他的裤脚往外拽,又围着他转了两圈后,才去把远处跑散的鸭子追回来。

  它蹿来蹿去跟一阵风似的,鸭群被赶得到处都是,也有一拨离鸭舍近的,陶枝用竹竿在地上敲,边吆喝边把鸭子赶了进去。

  有了鸭子领头往鸭舍走,身后的鸭群也随波逐流般跟着往前挤,最后几只不老实的,被徐泽和二堂哥用抄网捉了,一手一只提了进去。

  趁着天还没黑,几人又进了鸭舍把半大的鸭苗捉出来放进另一边栅栏里。

  等鸭舍里的活儿忙完了,陶枝推门出来,一抬头,见靛蓝色的天幕上挂着几颗星子,稀疏又清冷,像散落的碎银子似的。

  她轻轻呵出一口气,叫这冷风一吹,心下也安定了下来。

  忙了这么久,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徐泽跟着她走出来,见她不动,便埋头理着袖口上沾的鸭毛,他不满道:“咱们回去吧,捉鸭子搞得我一头汗,回去烧点水洗个澡才好。”

  陶枝闻声望过去,见他一脸狼狈,不由得笑出声来,“瞧你,头发上都是……”

  “笑我?你还不是一样脏兮兮的,走走走,我们回去收拾收拾。”徐泽拖着陶枝的手,往菜地穿过去。

  这一夜,却有人怎么也睡不着。

  刘氏翻来覆去,心头总挂着今天她爹给她报的数,五百只鸭苗,又死了十几只,竟也找不出原因。

  她索性披着衣裳坐了起来,剪了灯芯,把账册取出来翻看。

  养个鸭子竟处处都要使银子,买水塘、买鸭苗、盖鸭棚、买饲料,已经投了这么多本钱进去,没看到半点收益不说,隔三差五的还总有鸭子死,今天五六只,明天十几只的,再这样下去可不行……

  转眼已到了亥时,窗外更深露重,刘氏打了个哈欠,摸着有些冰凉的双臂,重新躺回了榻上。

  次日,吃过早饭,刘氏把儿子交给小莲在家看着,又带着钱婆子和她的大儿媳往鸭棚这边来了。

  荒草上结了霜,到了水塘边路更不好走,没一会儿就把她洋红色的撒花裙弄得满是脏污,草渣和泥水把绣花鞋沾湿,渗进了足袜里。

  刘氏只觉自己的两双脚仿佛在冰窖里,冻得她脸都白了。到了鸭棚边上,还没进去就闻到了一股臭烘烘的鸭粪味儿。

  刘氏皱着眉用手绢捂着口鼻,绕到后头搭的窝棚里去,她让钱婆子把门推开,一进去只见她爹倒在床榻上,睡得满嘴流涎。

  刘氏脸上有些挂不住,命她们两人在屋外等,强忍着怒气把窗户支了起来,散散酒味。

  冷风一窜,刘跛子倒吸了一口气,往被子里蜷了几分。

  “爹,都什么时辰了?你还睡着呢?”刘氏不悦的把床榻边的空酒坛子踢开。

  刘跛子撩开一只眼皮,没起身,“你怎么来了?”

  “我不能过来看看?爹,你就是这么替我养鸭子的?”刘氏看他昏昏欲睡的样子是真动气了,一伸手就把刘跛子身上的棉被拉了下来。

  “你这死丫头……”刘跛子恼火的坐起来,一对上她的眼,气势立刻就矮了半分。

  他砸吧砸吧嘴,把床头放着的烟杆拿过来敲了敲,又重新塞了一团烟丝进去,用火折子……

  火折子被刘氏一把夺了过去,她冷声道:“你穿戴好,打开鸭棚的门把鸭子赶出来让我看看。”

  说完,便走了出去。

  刘跛子磨磨蹭蹭了半天,才领着他们去前头,门一打开,那沤烂了的粪味熏得在场的人都变了脸色。

  钱婆子是养过鸡鸭的,她嘀咕道:“连鸭粪都不收拾,难怪鸭子总病死。”

  鸭子全被赶了出来,那褪了一半的绒毛上沾着好些黏糊糊的鸭粪,看着都蔫头耷脑的,在外头也不爱动弹,有的雏鸭还闭着眼睛,好似在打盹一般。

  刘氏吩咐她们婆媳二人将鸭子数了一遍,得到的答复都是两百三十七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7页  当前第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农家女的山村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