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好时节_分节阅读_第300节
小说作者:姚颖怡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7 MB   上传时间:2025-10-20 20:10:40

  十几年了,他从孩子变成了青年,记忆犹在,只是记忆里的那张脸渐渐模糊。

  太上皇啊,这是太上皇!

  钱知州进士出身,虽然没有做过京官,但也肯定是见过太上皇的。

  他说这是太上皇,就不会认错。

  这一刻,四皇子的脑袋忽然变得清明起来,他想起来了,刚刚这老人叫他“小四”!

  除了父皇,这世上就只有太上皇会直呼他“小四”!

  四皇子的身子晃了晃,那次受伤后他便伤了根本,在衍州府又病了一场,最近几天,噩梦连连,又没有胃口,此刻脑袋里一片空白,再也支撑不住,直挺挺倒了下去。

  赵行舟没想到四皇子竟然会晕倒,骂道:“没用的东西,别的本事没有,后宅女子那一套倒是学得十足十。”

  宫里的女人是不会动辄晕倒的,否则就会被视为“有疾”,除非是有专宠,再想让皇帝翻牌子那就难了。

  但是这对于后宅女子,却是百试不爽的一招。

  只是此刻被太上皇按在四皇子头上,便有几分可笑了。

  四皇子没有倒在地上,黎青眼明腿快,抢先一步伸出腿,四皇子倒在他的腿上。

  黎青叹了口气,这件事上太上皇是冤枉四皇子了,四皇子是真晕,不是装的。

  他伸手在四皇子的人中上狠狠一掐,四皇子悠悠醒转,正对上伸过来想要一探究竟的那张脸,太上皇的脸。

  四皇子又想晕倒了。

  他挣扎着爬起来,跪在赵行舟面前,痛哭流涕:“皇祖父,柳旺和张回欺上瞒下,与丁稿串通倒卖赈灾粮,孙儿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他们要挟孙儿,想让孙儿背锅,孙儿,孙儿是迫不得已!”

  当年先太子赵显和永嘉帝赵予前后脚大婚,但是赵显连生两个女儿,多年之后才生下皇孙赵渊,而赵予尚在潜邸就有了嫡庶共五个儿子,而那个时候,赵渊尚未出生。

  因此,早在赵渊出生之前,这五个皇孙就已经抢占了在皇祖父心中的地位。

  等到赵渊好不容易长到三岁,还没来得及在皇祖父面前撒娇讨好,他就死了。

  太上皇对赵渊的印象很淡,只记得那是一个很漂亮的孩子,而包括四皇子在内的五位皇孙,却都是他看着长大的。

  若是以前,哪怕犯了大错,四皇子跪下哭一哭求一求,以赵行舟一向的行事,说不定真的就是高高扬起,轻轻落下。

  可是现在不是以前了,自从赵行舟知道了鹰钩鼻的由来,哪怕四皇子此刻清清白白,他老人家也会泼他一身臭粪汤子。

  更何况此时的四皇子并不清白。

  太上皇被四皇子抱住大腿,他挣了几下,无奈一双老腿动弹不得。

  他怒视黎青:“黎青,朕要你何用,还不把这孽障拉开!”

  这一声“朕”振聋发聩,黎青虎躯一震,来了,来了,他的机会来了!

  他冲上来,一根根掰开四皇子的手指,四皇子吃痛,姓黎的这是想折断他的手吗?

  太上皇的双腿终于解脱出来,他气喘吁吁,指着四皇子说道:“来人,把他打入天......”

  忽然想起这里没有天牢,对黎青说道:“堵了他的嘴,把他好生看管,除了你,不让任何人靠近。”

  黎青抱拳:“臣领命!”

  赵行舟又看向钱知州,想不起这人姓甚名谁:“童州知州何在?”

  钱知州还跪在地上,闻言跪行几步,抬起已经吓得雪白的脸,露出红肿的额头:“臣在。”

  赵行舟见他一副魂飞魄散的样子,一阵嫌弃,老二那个野种任命的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他倒是忘了,姓钱的是他任用的官儿。

  “你今日做得很好,朕甚慰。”

  钱知州悬在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了下来,他松了口气,脑袋保住了。

  是的,事情到了这一步,他已经顾不上乌纱帽了,只要能保住这条小命,他便心满意足。

  还好还好,他没有被四皇子蛊惑,否则说不定还要替四皇子背锅。

  “这是臣的本分,臣自金榜题名那日,便立下重誓,为官一日便要为君分忧,为民解难,十几年来,臣三省吾身,不敢懈怠。”

  赵行舟看钱知州终于顺眼了几分:“好一个为君分忧,为民解难,童州知州,朕希望你能牢记今日之言,不要令朕失望。”

  “臣谨记!”

  赵行舟挥挥手:“记得做好本分,退下吧。”

  钱知州跪得太久,爬起来时还摔了一跤,连滚带爬地退了出去。

  赵行舟看向江平:“这里的事情已经平息,让你家公子过来吧,朕还有事要交与他。”

  黎青精神一震,果然啊,太上皇最信任的是萧真。

  黎青决定,等他回到京城,一定让老婆去给萧真立个长生牌,萧真就是他的贵人,当然四皇子也是,不过黎青现在只想和他撇得干干净净。

  他虽是武人,但是在锦衣卫这么久,虽然还没有机会揣摩圣意,但是察言观色却是懂的,太上皇看四皇子的眼神满是憎恶,没有半分慈爱。

  无论皇帝会不会对四皇子网开一面,在太上皇这里,四皇子已经是个废人了。

  四皇子的未来一目了然。

  要么就是如静王那样,去个贫脊之地就藩,从此成为皇室的边缘人;要么就如五皇子那般,关在府中再不见天日。

  太上皇等了足足两个时辰,萧真才姗姗来迟。

  太上皇原本还想斥责几句,可是刚刚板起脸,便看到和萧真一起来的赵时晴,他立刻堆起一脸褶子:“外孙女,你也来了?是不是担心外祖父气坏了身子?”

  一旁的黎青眼睛都直了,这变脸比翻书还快。

  赵时晴笑眯眯:“是啊,您老没给气着吧,快别生气了,为了那些不相干的人不值得。”

  她扬起手里的油纸包:“秀秀煮的茶叶蛋,您趁热吃。”

  太上皇心里一阵酸楚,茶叶蛋啊!外孙女大老远给他带来了茶叶蛋!

  这里什么都不缺,甚至就连已经多日不见的时蔬,这里也有。

  朕听那些人说了,那个孽障挑三拣四,厨房里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他也只是动两下筷子就让人端下去,要么赏给下人吃,要么就直接倒掉。

  这不起眼的茶叶蛋,甚至都不会送到那个孽障面前。

  可是在山上,茶叶蛋就是最金贵的吃食,只有孙子和部分老人才能分到鸡蛋,像朕这样腰板结实的老人,也是沾了外孙女的光,才能有鸡蛋吃。

  外孙女自己也是舍不得吃的。

  外孙女虽然不是亲生的,可是她是如意的女儿,如意是朕的亲生骨肉。

  她都吃不到的东西,凭什么那个野种就能一盘盘倒掉?

  “传旨下去,不许给那孽障吃好的,一点荤腥也不能给,庄子里的百姓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不,给他减半!”

  黎青嘴角抽了抽,庄子里虽然有粮,但是除了自家带的粮食以外,公中派给大家的全都是掺了米糠的粗粮,否则早就断粮了。

  “臣这就去吩咐。”黎青应声。

  待到黎青走了,赵时晴好奇地问道:“外祖父,这宅子可真大,真豪华,您以后就住在这里,不回山上了?”

  能住在豪华大宅里,谁想去山上闻臭脚丫子啊。

  赵行舟刚想说时,便听赵时晴继续说道:“您还是不要住在这里了,我听人说,这里是凶宅,死过好多人,在没被衙门征用之前,这宅子已经空置多年了。”

  赵行舟吓了一跳,倒不是他怕鬼,而是他没想到,小四那个软骨头竟然敢住凶宅,没看出来,他还有几分胆色。

  赵时晴的小嘴一刻也不停,吧吧个没完:“哎呀,我怎么忘了,您是有修为的,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您连魔都不怕,更何况是十几个小鬼呢,您啥时收鬼,外孙女想长长见识。”

  赵行舟:朕啥时说过会捉鬼啊,朕修道只求长生,又不是想要斩妖除魔,那是张天师的事,和朕有啥关系?

  不过,这种凶宅,朕是真的不想住,难怪自从朕来到这里,就浑身不得劲呢。

  唉,好好的一双腿,也没了力气,刚刚被那孽障抱着,竟然动弹不得。

  想想平时,朕在山上前面抱一个,后面背一个,还能信步如飞。

  朕以为自己老了,却原来是此处的风水不好,克朕!

  他看向萧真:“朕把童州四地全权交给你,朕许你便宜行事之权,萧真,你长大了,要学着为朕分忧了,渊儿年幼,你是兄长,要为他做出表率,你要谨记,无论何时,你都是朕最看重的外孙,你不要让朕失望。”

  萧真一听就知道太上皇想溜,这老东西,宁可回山上带孩子,也不想在凶宅里多留一日。

  这是要用到他了,所以他便是最看重的外孙。

第287章 离别(两章合一)

  接下来,赵行舟果然不负重望,连夜离开这座富丽堂皇的大宅子,回到山上继续带孩子。

  赵行舟的离去,再次验证了当皇帝的就没有不信鬼神的,而且是越老越信,年轻时不相信,老了也会信。

  萧真让赵时晴陪着赵行舟一起回去,如今的童州,没有一处地方能比山上更安全。

  赵时晴没有坚持,山上的大部分人都是她从城门外“捡”回来的,他们是因为信任她才上山,所以她也要对他们负责。

  而萧真则留在了宅子里,这一留便是整整一个月!

  这一个月来,他也不是一直都在庄子里,他跟着工部官员去了堤坝,几日几夜不合眼,咬了一身包。

  一个月后,童州四地的洪水终于退去,通往高平的官道修好,寄居在庄子和山上的百姓,在州衙的安置下,有的去了高平,还有的去了其他地方投奔亲人,也有一些人留在童州,重建家园。

  被洪水淹过的田地不能立即耕种,土壤板结,养分流失,虫菌滋生,要经过几年的治理方能尝试耕种,还有的甚至从此再也不能做为农田使用。

  因此,灾后重建任重而道远,出动大批人力物力,钱知州和另外三地的父母官联合上了折子,请求免去童州四地五年赋税,高平知州何博,同样也上了折子,高平有大量灾民,朝廷的赈灾粮赈灾款既然没有高平的份儿,那给高平免去赋税总行吧?

  何博的折子送到京城,冯恪看后吃了一惊,何博这是转性了?

  何博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州,可在冯恪这里却是挂着号的,不仅是冯恪,何博在整个六部以及都察院都是大名鼎鼎,但却不是好名声。

  何博此人,说的好听是刚正不阿,说的不好听,那就是茅坑里的大石头,又臭又硬。

  文如其人。

  但凡何博送上来的折子,都能把人气个半死。

  冯恪之所以认为何博转性,是因为这一次的折子里,何博的语气完全变了。

  他在哭诉!

  哭诉高平有多穷,灾民有多穷,州衙有多穷,他何博更是穷中之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38页  当前第3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0/3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好时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