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得仰望的、高大上的红杏酒楼,如今终于吃上了。
单从菜色论,如今见多识广、吃遍四海美食的沈寄自然会觉得不过尔尔。
但是,搁不住人就是有一份情结的嘛。
她一边吃一边给两小夹一些能吃的到他们的小碟子里,让乳母喂食。
两小也早就习惯一桌的菜和他们有关系的只有那么一两道的待遇了。从前要求过,可是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
第796章
胡胖子问二狗子, “这次回乡有什么打算?”
二狗子嘿嘿一笑,“打算回去修个三进的青砖大瓦房。以后老了想的话,可以回来住住。我估着我这趟回去, 村里很多少年、青壮会想着到时候跟着我返京。只要品性好、舍得力气干活的我都打算带走。”
要说是沈寄给了二狗子如今的富贵肯定不对。她只是帮着弄了鱼塘和最初的一些田。
二狗子有今天的气象, 更多是自己踏实肯干才得来的。
但如果没有最开始的那一步,没有魏家在背后撑腰, 他一个外乡人肯定做不到今天的成就。
魏家是没什么他能帮衬得上的了。所以如果能够把这份帮衬传递下去,帮到乡亲们他觉得就很好。
村里的人恐怕轻易不敢向魏家求助。毕竟魏楹离开已经是是二十四年前的事, 他们对他是陌生的。
而且曾经当过丞相的人,这几百年村里也就出了这么一个, 感觉距离太遥远了。
在村民心底县老爷都是需要仰望的啊。
其实这二十多年, 沈寄从来没有间断过往村里寄银子,可以说全村都受魏家的恩惠、也都感念于心。
而且当年,要不是魏楹应了他和王二叔的请求, 他们村的田地就全让人圈占了。
可哪怕魏楹人就在面前, 很和气的跟人说话也是一样。
那些人不敢轻易跟他说什么的, 能把话说囫囵就不错了。
但是找他二狗子带携,就没那么大的心理负担了。
他如今也有能力可以帮到人了。而且这么小的事, 也还真不值得劳动魏楹跟寄姐。
胡胖子有些触动, 搁下汤碗道:“你都能想到这些,我也不能让人戳我脊梁骨, 说我为富不仁。回头我也看看镇上、乡下哪里需要铺桥修路的,也要让人念我一声好啊!萦儿你也要记得,以后长大了也不能忘了造福乡里。”
“孙儿省得。”
吃完饭大家走路回住处。沈寄扶着汪氏走在屋檐下,只觉得满耳听着华安口音也很亲切。
回到靠近胡记商行的客栈, 魏楹这才从袖子里把小包子的信拿出来。
“小包子来信了,估计是有说说女学的事儿。”
娴姐儿和小豆沙立即便靠近了他, “爹|大哥,快拆来看看吧。”
“急什么?我早说了,你们是打算在马车上看还是打算吃饭的时候看?一边等着。”
姑侄俩只好坐到一边去候着魏楹看信,眼巴巴的看着他拆信、把信拿出来、展开……
沈寄在陪龙凤胎玩儿,“你还不如看完了再告诉她们呢。”
两小如今自己会走路了,果然又爱上了被人抱的感觉。
成日家就想赖在人怀里,脚不肯用来走路。
乳母倒是很乐意成天抱着他们,彰显存在的意义,不过沈寄不让。
有时候还是要逼他们自己走一走的,还是多动动对身体比较有好处的。
譬如这会儿就逗着他们在榻上遛弯儿,她绕着榻外侧扶着兄妹俩。
小亲王看娴姐儿不回屋就杵在哥嫂这边,便走过来接过小饺子,和沈寄一起牵两小饭后百步走。
在榻上走也不会亏大人的要。
小包子的信足有几页,那两姑侄就急巴巴的看着。
好容易魏楹看完了两页瞥她俩一眼,然后翻到最后一页看了看,随手递给娴姐儿。女学的事都在这最后一张上头了。
娴姐儿接过去,小豆沙赶紧凑过去一起看。
这几个月也没停了她的课,她认得的常用字越来越多了。不过要完全读懂信还是有困难。
娴姐儿便边看边说给小豆沙听。
刚开头小亲王便道:“娴姐儿、小豆沙,你们出去看。”
最后一页写女学的事,前面几页自然是关乎政事。
他看到魏楹看得皱眉头,便让那兴奋不已的两姑侄出去,省得在这儿扰到魏楹看信。
娴姐儿和小豆沙互相比了个‘噤声’。然后放轻脚步出去,远远儿的在廊下坐着继续看信。
两小看到他们出去了,便也不满足于在榻上遛弯儿,小手指着外头,“娘——”
沈寄抱起小莲蓉,“好,咱们外头去。”让他们在屋里闹,怕是也要吵到魏楹。
小亲王只得抱起小饺子。
牵着这么小的娃娃在地上走,来上那么两圈腰都要断的感觉。
出去看到沈寄把小莲蓉放在廊下站着,自己站到廊外矮一截的地方牵着她。
小亲王眼睛一亮如法炮制,这样腰就不受累了。
小饺子便也像小莲蓉一般小手举得高高的,隔着护栏牵着小亲王的手散起步来,嘴里还喊道:“妹——”
小莲蓉便回头看他一眼,甜甜喊一声‘哥’,然后加快脚步不想小饺子追上她,她要走前头。
沈寄道:“慢下来,这是散步呢。”
那廊下坐的位置就只够他们一个走,很窄。要是小跑很容易摔跤的。
王大夫说这么大的娃娃脑子没长齐。沈寄估计小脑保持平衡的功能多半还不健全。
她站在廊外,到时候都来不及抱住就摔下去了。
“哦。”小莲蓉应一声,慢下来。
小饺子从背后追上来,伸手抓住她的衣服,嘿嘿地笑起来。
又探头看看,妹妹把走路的地方都占了,他还是得走后头。
小莲蓉便得意了,空着的小手背到身后去,脑袋扬起。看着还蛮像魏楹踱步时的模样。
小亲王看得有趣,忍不住笑了两声。
笑过发现前头坐着的娴姐儿和小豆沙面色都不大好,便收了笑问道:“不顺利?”
“超级不顺利。”娴姐儿道。
沈寄笑道:“难免的,做什么和以往不一样的事阻力都会很大。慢慢来就是了!小莲蓉,来,趴在栏杆上咱们换只手、换个方向再走回去。这回就是哥哥走前头了。”
小饺子高兴了,头扬得高高的在前头带路。
等到再走过来,沈寄便让小豆沙扶着妹妹,自己从廊下绕进来。
看娴姐儿还在皱眉思考,便拿过她手里的信纸来看。
按小包子信中所说,除了王山长和几个小姑娘,肯站出来支持兴办女学的根本就没有,就连王师母都顾虑重重。
反对的倒是一串一串的。
态度最好的莫过于林子钦了,表态等女学弄起来了,他把女儿送来
。接下来就是太子说‘你们试试吧’。但这会儿他们也不可能站出来帮衬。
而皇后对此表示了担忧,担忧东山女学就和东山书院在山的两面,会不会不妥。
可就算他们不把校址选在那里,皇后怕是也会表示其他的担心。
至少王山长和小包子都不能保证将来不会有男的先生。还有女学的护卫,总得是男子吧……
皇后不支持,苏相夫人为首的一批诰命夫人又反对,如今在女眷中可谓举步维艰。
娴姐儿嘟囔道:“为什么连那些女子都要反对呢?像是六嫂,她也知道把曦姐儿送来和小豆沙一起上学,显然是很明白这里头的好处的。她怎么也保持沉默呢?”
沈寄道:“你六嫂就是出声,因为你六哥官位不显,她才是五品诰命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力。而且她又是咱们自己人,旁人不会太当她说的事一回事。”关键这事儿是小芝麻和小豆沙在出头,不是沈寄。
小芝麻是嫁到普通官宦人家,夫婿没有入仕。
女人出嫁后的地位是随夫婿定高低的。
王氏觉得小芝麻出头,魏楹又丢了丞相之职务,不会有什么影响力。
娴姐儿倒是嫁得好,做了亲王妃。但在王氏眼底看娴姐儿大概还是看个半大孩子。谁知道他有没有长性啊?
在前途未明的情况下。王氏是不会站出来摇旗呐喊的。
要是回头白白失了面子,岂不是把这十几年在慈心会挣出来的脸面都弄没了?到时候如果影响信哥和曦姐儿的婚配谁负责?
娴姐儿道:“朝中那些老大人怎么也这么大反应呢?又没要对他们怎么样?”
“他们素来是要为一切的事情操心的嘛。你俩放心吧,小包子会想办法的。还有清明肯定也会帮他。”
“真恨不得回京城去,能够一手一脚的办这事。”
“别了,让小包子出头,你们先隐于幕后事情才能有个转圜。不然,你作为醇亲王妃亲自操办,要是不成很伤王府的面子。难道你信不过小包子和清明么?”
娴姐儿摇摇头,她怎么会信不过二哥和小包子呢?
而且无论从能力以及是否适合出面来说,小包子可以说都是最佳人选。难得他肯费心做这件事,自己哪有信不过的道理?
小豆沙点头道:“二哥和清明叔,我们自然信得过的。”
“那就安心等着。等需要你们出面的时候,小包子肯定会召唤你们的。”
事到如今,沈寄也只能想小包子如果连阻碍重重的女学都办得起来,将来当‘北大校长’应该也没有问题才是。
娴姐儿想想干着急也无用,而且看到大嫂气定神闲的,她的心也跟着稳了。
于是换了个话题,“小包子说芙叶姐家的大宝、小宝都会两个字、两个字的说话了。见着他,一会儿喊包子,一会儿喊表哥的。”
最后一页上还有几句关于徐家双胞胎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