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里的人其实难得见魏楹一次,就是见到也很难接近。
对于淮阳老宅的人来说,他就是一个需要仰望的传奇。
从前他对宗族的人不说不闻不问,但管得是很少的。
陡然见他这么强势,众人惊诧之余倒也都挺顺服的。
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魏楹对他们都是压倒性的优势。
他是丞相,还是族长。
而且对魏氏的人,他虽然不算亲切,但还算关照,并没有失职之处。
说的话也是有理有节,让人无从反驳。
不过,私底下还是少不了说酸话的人。
小亲王今天也参加了认亲大会,魏家人对此都很接受。
有这么一门贵亲,出去走路都带风啊。
可是,魏楹这条新家规一宣布,旁人也别想再攀上这样的好亲了。
甚至,八皇子经常到相府来玩耍的事。脑子转得快一点的人也想到十年后去了。
不过,小豆沙作为丞相嫡女当皇子妃,那确实不算攀龙附凤。而且,八皇子和醇亲王一样,和皇位无缘的。
马氏知道今天一多半针对自己家,没有吭声。
却也不会少了人对十五婶说这说那,“十五弟妹,你可真是好福气。新媳妇儿娶进了门,又得了个亲王做女婿。当初还人人都说小十五不成器,你嫁给他委屈了。如今看来,还是你的福气是最好的,谁都不可能赶上呢。一早和长房这么亲近真是好啊。”
十五婶道:“嫂子说的是,我也估摸着我上辈子肯定行善积德了。我们小权儿虽然脸上有了一道疤,但如今也娶上了这么好的媳妇儿。”
她家有今天,也靠小权儿拼死杀敌。
你们这会儿羡慕嫉妒恨的,当初不是说我夫婿是扶不起来的。儿子也不走科考正道么。
王氏与魏柏还有四叔、四婶回到自家,魏柏就将沈寄给的匣子拿了出来,给父母过目以示尊重。
魏柏还以为是魏楹的话让王氏转过弯来的。
在四叔问的时候便说了他对哪两个少年举子中意。
四叔四婶看过也没意见。
方才魏楹一番疾言厉色,他们心头也有些担心。如今看儿子媳妇挺拎得清的,放下了心来。
四婶道:“就是该这样,我觉得楹儿说得没错。人啊,就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芳姐儿要不是被她娘撺掇着,也不至于差点着了人的道。”
第619章
父母之命, 一旦芳姐儿父母答应下来,就是不可反悔的。
如今先说断,后不乱。
真要出了这样的事, 魏家上下自然都是站在长房一边。
到时候自然能寻到合适的理由踢他们一房出族。
四叔道:“还有这事儿?我说怎么楹儿这么急呢。这件事绝不可行。咱们魏家好不容易出了个楹儿, 绝不能拖他的后腿。而且,楹儿方才话虽然说得严重, 但是卷入夺嫡之争里,一旦落败真的是后果不堪设想。有他今天发话, 我以后行事也方便许多。”
这个儿子在官场多年,可惜太不懂得变通了。
好在, 他们家还有信哥。
楹儿说了只要是读书的苗子, 他会全力扶持的。这一点四叔信!
四婶道:“既然是看上了这两个读书郎,那还是尽快定下来好些。”
王氏点头,“大嫂答应跟我一起见见本人。到时候娘也一起看看, 好掌掌眼。大嫂虽然厉害, 但毕竟如今精力不济。而且娘您吃过的盐也比我们吃过的米多。您看准的, 一定没问题。”
四婶摆摆手,“老咯, 我就跟着看看就是了。大主意还是得你们做父母的拿。”
魏柏听王氏对父母尊重, 心底挺高兴的。
转而就听王氏道:“大嫂说小包子哥俩回头是要隐藏身份去书院读书。来回还要搭乘咱们信哥的便车。我说大哥大嫂也是太小心了。”
她奉承公婆半天,就是为了把这个说出来。
今天先趁着公婆高兴过了这关, 免得日后被责轻狂。
王氏把小包子哥俩要隐藏身份,去东山书院读书的事儿一说,魏柏和四叔、四婶都楞了一下。
四婶笑道:“这大侄子、大侄媳妇也确实是台小心了一点。”
魏柏道:“这样才能安心读书呢。”
他自己就因为顶着丞相兄弟的名头,平日在衙门难得有个清静。
不断有这样、那样的人围在身边。
然后还有人在一旁说些酸话, 诸如‘谁让人家有个能干、又肯提携兄弟的大哥呢’这类的。
王氏对书院的先生说信哥是丞相的侄儿,以换取先生的格外照顾。
他本来就觉得不大好。
大哥大嫂的做法才是应当的呢, 束脩给了,年节礼物该送的送了,先生也不会冷落哪个学生。至于这样么?
四婶倒是认同王氏的做法,先生的重视也挺重要的。
只是魏楹、沈寄如今的做法,倒真是显得他们家的做法有点不妥了。
四叔没有表态,儿媳妇的做法对或者不对,他一个老公公轻易都不会多做评价。
王氏如今就算是对事情做了一个报备了。
以后再有个什么后续发展,也是打了个预防针。
至于相府这边,依然是好好儿地款待淮阳来的亲戚。
大部分的人都表示要再呆一段时日,等喝了阿隆喜酒才打算回去。
既然日子这么近,沈寄娘家亲戚也不多,魏家人便打算都去给添添人气。
既是给沈寄做脸,也拉近了彼此关系。
当然,芙叶的身份、阿隆的大好前程也是原因之一。
这世上本来就从来不乏锦上添花的人。
沈寄笑着应下了,还说很多谢他们。
而且,还有小包子、小馒头和宁哥考试的事儿。大家于情于理也得表示一下关心。
沈寄肚子里的孩子五个来月了,乐得把所有事情都丢给王氏和娴姐儿。
她们出力她出钱,图个省心。
如今她各项生意都步入正轨,每月坐在家里看账本数银子就好。
魏楹那里从来不收礼,但是逢年过节光是皇帝、太子的赏赐也很可观了。
哪怕是现在家里又要添两个人口,到时候分家产也不会薄了。
这些小地方她自然不会多计较,乐得大方。
过了几天,小权儿新婚销假前,带着叶氏上门来。
他手里依然拎的是沈寄喜欢吃的点心,老远就挥手道:“大嫂——”。
沈寄挑眉,这小子新婚期间,能想到来看她?还带着媳妇儿一起。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什么事儿?”
“就来看看大嫂啊。”
“拉倒吧,这个时节你不和新媳妇儿腻歪,能想到来看我?先说清楚什么事儿。”
沈寄脑子转了一圈,也没想出这个时候能令小权儿找上门来的事由。
这几天新媳妇都不用立规矩,肯定不能是婆媳矛盾啊。
至于他的公务,他也从来没有找过自己帮着吹枕头风。
除了一开始安排工作单位,也没找过魏楹。
魏楹虽然是丞相,但是文武有分工。
他又不想让皇帝忌讳,等闲是不插手武将那边什么事儿的。
也是因此,魏柏有很多人说闲话,小权儿却是从来没有人讲。
他光脸上那道疤就很说明问题了。人家的职级是自己拿命拼回来的。
如今,小两口最大的任务,就是兑现过年时小权儿的豪言壮语吧。
她虽然即将要有六个孩子,可是一开始成亲的时候在子嗣上不是很顺。
要不是魏楹一直在外放,任职的地方离淮阳老宅远,当年还不知闹出多大的风波来呢。
而且也没有一成亲就为了生孩子跟人讨要秘方的吧。
再说她还没有,她头胎生的也是女儿。
小权儿道:“大嫂,那个我家里的情况您也知道。我想让我媳妇儿跟您学学怎么生财有道。我娘呢,从小外公是往才女的方向培养的,就是如今也只是会节流、不会开源。至于我爹,那手散得很。我妹这亲事也订了,而且还订得忒好。我想着家里怎么也得有个女人善于理财吧。我这要销假回营里了,就想着和媳妇儿一道来看看您。您教教她呗。”
沈寄听到是这么回事儿,“我还当什么事儿呢。你们坐吧!”
很多人都看到这一次魏家、阮家还有平王府这些人家在海货贸易上赚得盘满钵满。
但是小权儿这样的亲历者他就知道,这个银子赚得是很凶险的。
有几次风高浪急的,货物差点全倒进海里去了。
幺房一来是没有做海贸的本钱,二来这要是真打倒了,像是魏楹、沈寄还能慢慢恢复元气,他们家就得一蹶不振。
小权儿肯定不能这样去赌。
他顶多出海得时候跟着发点小财,回来再得些赏赐。
叶氏在知道家中得经济情况之后,也很是赞同小权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