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又得了两个儿子, 他笑得都快要合不拢嘴了。
他和阿隆也是方才应付了一拨上门的客人进来。
阿隆一脸的好笑, 徐叔你是忘了昨晚你自个儿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了吧。
居然还准备去看姨父的笑话。
小豆沙道:“我要去看两个表弟,是不是一模一样的?”
丹朱领着两姑侄一起往里走, “是啊,一模一样的。不过现在看起来还有些小小的, 皱皱的。过些日子来看才会好看。”
徐方也一道进去了。
阿隆走到陆云儿跟前,温言道:“昨晚辛苦你了。”
昨晚陆云儿的表现, 倒是让郡主府不少的老人儿对她另眼相看起来。
“应该的。母亲和弟弟们都平安无事就好。”
“回去歇会儿吧, 我也歇会儿。有客人了再过来。”
“好!”
小豆沙回去比划着告诉沈寄,“就这么点点大,好小哦!”
说完摸摸沈寄的肚子, “弟弟妹妹也这样么?”
“嗯, 刚生下来都小。小豆沙也是从这么一点点大长起来的。”
两母女正说着, 魏楹微带些睡意,以清风朗月一般的姿态从内室走了出来。
小豆沙喊了声‘爹——’, 然后道:“姨父说闲了要过来宽解爹, 宽解什么啊?”
魏楹脸色不改,“没什么, 你今天上午没有上课,还不快去问问曦姐儿万先生都讲了什么。回头也好少耽误些先生的时间。”
心头却是骂道:徐方,我去你大爷的!
这么明晃晃的想看他笑话。早知道,昨晚就直接过去瞅瞅他那副六神无主的样子。
小豆沙想起功课, 忙答应了一声就出去了。
魏楹在沈寄身边坐下,沈寄递了杯参茶过来。
方才听到他在里头穿衣服的声音, 让下人送来的。这会儿喝刚好。
“芙叶生了两个儿子,那世子之位就还是阿隆的吧?”
魏楹喝了一口道:“嗯,还是他的。想来徐方这会儿别提多称心如意了。儿子有了,也不用担心人说他生个儿子出来抢世子位。”
这话听着酸溜溜的啊!
之前表姐夫因为芙叶姐害喜严重,焦心不已的时候,你不也在一旁幸灾乐祸么。
还说人家是运道不好才会遇上媳妇儿严重害喜。
人家这是担够了心,受足了累,终于一朝解脱。更不要说昨晚有多煎熬了。
这会儿你倒是酸起来了。
“他还说要过来宽解我,忘了他之前那副蠢样了?”魏楹还在不忿。
“人家看俩儿子还看不够呢,有这闲工夫过来宽解你?”
那肯定没有,就是过个嘴瘾。还托小豆沙给带话。
不过,洗三、满月的时候肯定是要显摆一番的。
嘚瑟什么,你有俩儿子又怎样?
我早就有两个儿子了。而且我有儿有女,你有么?
看看沈寄的肚子,魏楹叹口气,他还得煎熬三个月!
足足三个月。最好是足的,早产多吓人啊。
午后,魏楹又对沈寄一番例行叮嘱。看着她上床午睡,这才上衙门处理公务去了。
等沈寄睡了起来,汪氏又带着丫鬟给她端下午的补品来了。
她有些反应过来,“大娘,魏大哥让你看着我啊?”
“没有啊,他叫我陪着你。”
不是一回事么。
她昨天也吓到了好不,哪里还会惦记着出去串门啊?
下午小权儿带着媳妇来了,他是去看了阿隆的弟弟们转道过来的。
也是听说芙叶昨天很惊险,立即担心起沈寄来。
来的时候傅清明和小亲王正在一旁陪着沈寄,也是一样的原因。
一而再、再而三的关心让沈寄哭笑不得,“清明,回去看书。王爷,去半山寺陪大师。还有你们小两口,不是预备书肆开张的事忙不过来么。赶紧回去干正事儿!大嫂预祝你们考试的高中,开张的一炮而红。我什么事儿都没有,别一个个紧张兮兮的。都叫你们大哥传染了不成?还有王爷你,要是觉得心头过意不去,你就进宫看看玉太嫔去。”
小亲王这会儿还真是动了念头。听了沈寄的话便道:“那我去了。”
傅清明笑着站起来,“我也回去温书。”
小权儿道:“才刚坐下,就被逐客。大嫂你太过分了!”
娴姐儿在一旁笑着和叶氏道:“从早上到现在,大哥、大娘、王爷、清明哥,全部都紧张兮兮的。如今又是哥哥、嫂嫂来,大嫂是不耐烦了。”
叶氏笑道:“那大嫂好好休息,我们回头再给您送好看的样书来。”
沈寄挥手,“去吧、去吧。娴姐儿送送你哥嫂。”
关心是可以的,可是得适度啊。
这会儿她不由庆幸起小芝麻三姐弟不在,小豆沙倒懂不懂的。
不然,她跟前才叫一个热闹哦。
再想想以后还要添两个,有个风吹草动跟前都是这么的热闹,啧啧!
两个外甥洗三的礼物,她老早就准备好了的。
可惜不能亲自去看他们响盆了。也罢,以后日子长着呢。
因为芙叶生了两个儿子,汪氏颇有兴致的猜测起沈寄肚子里两个孩子的性别来。
“大娘,魏大哥许了愿的,要龙凤胎。看看能不能让他如愿吧。”
那个家伙,如今顺风顺水的,就认为什么都是人力可以达到的。
这回让他受点惊吓也不完全是坏事。
总得让他知道,他再能干,还是有无法掌控的事儿。
从这天起,魏楹对沈寄的肚子愈发高度关注起来。
在芙叶转危为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稳婆、嬷嬷立即被他礼聘到了相府。
又从太医院将给陷入昏迷的芙叶行针的郑太医,也都借到了相府。
人参他不知从哪弄来一根四百年的。
小豆沙看过以后咋舌道:“有手有手的啊!”
又让郑太医给沈寄指定了这最后三个月的饮食起居,让汪氏督促她每日定时定量的完成。
就在他有些执拗的准备工作陆续完成的时候,迎来了小权儿的书肆开张。
果然是一个开门红!
小亲王去将所有的书都买了一份回来,给沈寄‘听’,顺便告诉她销路最好的是哪些。
叶氏还做了一个表格来观察云云。
不过叶氏说开张的时候来捧场的人多。但生意到底做不做得起来,还得看日后连载的情况。
沈寄觉得这小弟妹是做生意一把好手,又找对了门路。
小权儿以后应该不用再为京城居大不易犯愁了。
两人近来相处融洽极了,幺房家庭气氛也一片和谐。她果然很有给人做媒的眼光。
四月中旬,东山书院放归宿假的日子到了。
小包子、小馒头还有宁哥都蹭信哥的车下山、进城。
之前小包子哥俩下过一回山,但只是在山下的小镇上去打转。
这要回京城,而且的皇城,路还真是有点远。没车怕是要走到天黑尽了。
早早儿的,兄弟四个都打包好了行囊。无一例外的都带了一两本书预备回去看。
在车上,小馒头道:“小叔叔的书肆应该开张了吧?咱们要不要去看看?回家了就肯定别想去了。”
话本对少年人还是蛮有吸引力的。
宁哥的眼珠子动了动,他想去!
他看向小包子,这一个月不但是一些来听小包子、小馒头补习功课的人,隐隐把他当精神领袖。
就是这四兄弟里也是逐渐以他为首。
信哥虽然居长又是先去一年也毫无意见。
按身份、按能力,小包子妥妥是以后魏氏的领头羊啊。
信哥的确从小好学,但是十五六的小少年哪有不喜欢新鲜东西的?
其实小包子也有些好奇。他想了想道:“小叔叔的书肆开张,我们也该去恭贺一声才是。”
的确啊,回到相府,肯定没机会接触话本的。
就是在东山书院也不行啊,课业紧得很。
要是偷着看,被先生知道是要收缴并且请家长的。
这一趟去,大不了回头大家连坐嘛。
嘻嘻,记得姐姐偷看话本,好像被娘打得趴床上,好几天不肯出来见人啊。
信哥立即吩咐车夫,“进城后先不忙回家,去小爷的书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