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一只统_分节阅读_第245节
小说作者:晴空之下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02 MB   上传时间:2025-06-05 11:57:55

  748举着一根小竹棒在舆图上比比划划。

  “我们和卡拉克穆尔的盟友霍契尔卡拉克打过交道,从他们手里救下了被当做人祭的卢贝。据说霍契尔卡拉克已经三年没有下雨,他们决定把城邦里的贵族和学者都献祭给神明,正好被我们遇到。”

  噢噢噢,原来是这样。

  怎么献人祭呢?蒙昧愚笨啊!

  三年不下雨,献贵族就给下吗?那……

  兴庆殿上腹鸣如鼓,但没人在意饿肚子的事儿,人人都沉浸在米洲迥异的风土人情中。

  最后还是李隆基命内侍送了些点心过来,群臣在殿上干噎了几块充饥,然后又热情地投入到对新大陆的讨论中。

  谁能不好奇呢?那可是一块富饶丰美但又没有强敌的土地啊!

  按照薛三的说法,米洲城邦的战力连拔汗那都不如,这要是大唐的军阵开过去,岂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

  “啊……也没那么容易……”

  关于开疆拓土的建议,统还是要实话实说的。

  “主要是投运存在很大的困难。”

  它又打开了一张舆图。

  “陛下请看,这是臣绘制的航海路线,臣此行从海州港出发,一路向东南绕行新罗后转而北上,从黑水部进入太平洋,借西风和太平洋暖流之力一路向东。”

  “若不是臣一路调整航线向东南,臣本应借洋流之力抵达米洲北部近海。此处陆地尽是高山,气候寒冷,需适时借北米寒流南下,不过这样一来登陆点就变成了阿兹台克地区,再不可能抵达毛伊岛。”

  它这一条航路画下来,殿上的群臣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听故事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可等真看到了舆图,他们才知道毛伊岛竟然只是茫茫大海中的几个小黑点,余下大面积空白的都是波涛汹涌的海洋。

  如果薛三这张舆图的是真的,那按照陆地与海岛之间的比例,找到毛伊岛的几率万中不存一,薛三到底是怎么做到一发即中的?!

  “对啊,你怎么做到的啊?”

  李隆基也很好奇。

  这事儿748不能实话实说,于是它只好拿出系统奖励的那只航海钟。

  “臣用的是这个。”

  李隆基这双眼啊,看倒骑驴的时候平静无波,一看到航海钟,“刷”地一下贼亮,伸手就握在了掌中。

  “此乃何物?”

  于是748又把航海钟的原理简单给皇帝讲解了一下,说这可以用来指示时刻、航海定位和进行野外天文观测的仪器。

  航海钟是通过太阳的位置推算当地时间,再与航海钟的标准时间相对比推测所处经度。

  当然光有经度不行,航海还需要纬度坐标。

  于是统又拿出了六分仪,利用双重反射原理测定目标天体的高度角,再根据天文历中的赤纬角测算纬度,从而成功实现航行定位。

  航海钟是主线剧情系统的奖励,六分仪则是748手搓的。为了不暴露自己其实拥有蓝星地理详细数据这个事实,打从在马扎不坦城的时候748就给宿主安排了观测天文历的任务。

  不过那时候正是安西都护府大发展的时候,大壮除了日常锻炼之外还有很多公务要忙,是以直到出发这个天文历也没完成,最后又因为武氏一族的“追杀”而匆忙上船。

  好在天无绝统之路,748发现他们机缘巧合救下的小少年卢贝,他的手里就有一套完整的天文历。

  当然,卢贝的天文历是按照玛雅算法算出来的,以金星作为参照系,这和748习惯使用的黄赤交角有很大差别。

  但卢贝既然在血祭典上能发现观星官算错了金星的轨道,这已经证明这小少年有着非同一般的天文和数学天赋。在748系统性的教导他黄赤交角的计算和星图的观测方法之后,卢贝迅速利用海上漂流的时间完成了对于航海天文历的换算,补完了六分仪技术拼图中的最后一块空缺。

  现在,748可以开诚布公地公开它航海的秘诀——没什么不能说的,所有的技术要点都清清白白,有据可查。

  统从没打过这么宽裕的仗,把航海经纬度测定说成是玛雅天文历,人家是真有而且还不止一部。而卢贝本人也经住了太史局(钦天监)的考验,赤纬角的计算方法和观测规律被他说得清楚明白,形成了完美的逻辑闭环。

  去的时候是机缘巧合发现了新大陆,回来则是受益于异国发达的天文历法,以精准的定位指引完成了航线。

  “好!很好!非常好!”

  李隆基兴奋的一拍巴掌。

  “有了这两样物件,我大唐的商船便也能穿越大洋,前往米洲,纵横四海了!”

  他这么说,下面的众臣也都很兴奋,纷纷畅想起跨洋贸易的好处。

  但也有头脑冷静的,比如萧嵩。

  萧嵩是做过兵部尚书的,虽然河西节度使的麾下没有水师,但他对海军的能力还是心里有数的,知道目前大唐的海船还走不了那么远。

  从地图上看,那可不是与倭岛的白江口之战,而是要远得远得远得多的另一块大陆,运输和补给都是问题!

  但现在说这个未免扫兴,因为整个兴庆殿都沉浸在狂热振奋的氛围中,他不能当第一个泼冷水的人。

  因为没人扫兴,李隆基自始至终都很高兴,甚至在下朝之后还留了748没走,让他细说去米洲探险的经过。

  当然他也试乘了那辆倒骑驴,对车子的舒适度赞不绝口,尤其是双层橡胶轮的减震效果,李隆基甚至满意到要把所有的木轮铁轮都换成橡胶的。

  748铺垫了这么多,等的就是这一刻。

  只见它麻利地跪下,端正地给皇帝施了个大礼,一脸郑重其事地说道。

  “陛下的意志便是臣之所向,陛下但有所命,臣万死不辞!”

  “臣深知陛下宽厚仁爱,福泽万民,为了大唐百姓都能享受到橡胶的好处,臣自请去南洋岛育种橡胶,请陛下恩准!”

  李隆基:等等……不是……什么?

  朕什么时候说让你去南洋种橡胶啦!?

第252章 走吧,走远点也好

  有那么一瞬间, 李隆基有点恍惚。

  他的思路还停留在要把自己的车驾都换成橡胶轮子,然后不知怎么的薛三就突然跪下了,说自己要去南洋岛种田。

  种什么田?!什么田需要薛三去种?!薛三去南洋岛种个毛?!朕都还没派兵进驻南洋呢!

  李隆基这心里就有点不高兴,觉得自己是被薛三算计了, 这小子回来没两天就想往出跑, 还扯着他的话当大旗。

  能平乱还政,让大唐皇权重归李氏一族, 李隆基可不是个傻的, 哪能看不出748那点小心思。

  他收敛了脸上的笑容。

  “朕什么时候说让你去南洋了?”

  748跟大壮混了这么久, 对人情世故方面已然大有长进,早就不是那个不会看眼色的白目统了。

  它几乎是瞬间就听出了李老三话音中的不悦,犹豫了一下, 最终还是放弃不擅长的油滑圆融,继续实话实说。

  “橡胶是用橡胶树的树汁做的, 虽然这次臣带回了橡胶树的种子,但这种树木种植极其不易, 而且要5-8年才能出胶。”

  “陛下想要把木车轮都换成橡胶轮, 那所耗胶汁必然不斐,臣早一天去种树, 陛下也能早一天用上。”

  “而且这种目前也只有臣会种,橡胶树在米洲被称为‘流泪神木’,每座胶林都被严格看管, 有武士把守,擅入者当场处死。臣这些树种也是花了好多波折才收集起来的,要是贸然让个新手操作, 只会平白浪费了这些好东西。”

  748这样说,李隆基心里那点芥蒂很快也就散了。

  薛三这个人他还是知道的, 是个一根筋做实事的人,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和朝中某些光出嘴不出力的老油子不一样。

  刚才他生气,也不是气薛三要去南洋种地,而是怀疑薛三出去溜达了一圈,再回来便染上了些奸滑钻营的臭毛病,因此对他不喜。

  李隆基其实看人很准,不然他也不会把朝堂后宫的平衡术玩到炉火纯青。但他有点双标,李林甫之流只有一张嘴好,捧着唠能让心花怒放,他也不觉得这算什么奸滑钻营。但同样的事儿薛三不能干,因为薛三是有真本事的,而且以前一直淡泊名利,所以就算薛三回来依旧是一员能臣干将,李隆基也不愿意他学会李林甫的本事,阿谀奉承他也不行。

  薛三必须心无旁骛,跟他讲的全是大实话!

  是以歪打正着,748的横冲直撞再度撞对了皇帝的心思,之前略显凝滞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

  “朕也不是那么急……”

  李隆基给自己找补了一句。

  “但你不是说,这橡胶能防水能密闭,用作静脉滴注的胶管最合适?事关人命的可都是大事啊。”

  一说起这个,李隆基立刻问起他心心念念的救命神药。

  “你此次出海,可是寻到能制作青霉素的材料了?”

  李隆基想着,薛三这连救荒的作物都找到了,一点炼药的材料算什么,肯定也是有所收获的。

  谁料748却是摇了摇头。

  “还请陛下恕臣之罪。米洲中南北三地相连,面积乃是大唐的数倍,臣来去匆忙,仅到达中米洲的几座城邦,并未发现有适合制药的材料。”

  说到这里它顿了顿,马上又补充了几句。

  “是原本的材料没发现,但不代表这次新带回来的作物不适合。”

  “臣想去南洋群岛开辟种植园,一是橡胶、可可、咖啡这些林木只能生长在炎热湿润地区。再有臣也想利用南洋一年多熟的土地,尽快筛选适合的青霉菌和提取菌素的作物,为陛下制药。”

  你看它这样说,李隆基就很容易接受了。

  毕竟在北地种地是一年一熟,一年才能收成一次种子。

  可若是换去江南,很多土地能做到一年两熟,一年收获两次种子,这就等于节省了一半的时间。

  薛三说南洋群岛能一年三熟,甚至再往南的室利佛逝、阇婆还能达到四熟和五熟,这简直就是产粮圣地啊!

  去!这必须去!就算薛三不去大唐的精兵也得去!

  要说一开始748说要去南洋岛李隆基还有点舍不得,现在一想到能救命的神药青霉素和能不颠屁股的橡胶轮,李隆基就觉得没什么舍不得的。

  薛三虽然能干,但也不是非要留在朝中,放出去反而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别的不说,你看这招抚使让他当的,颇有几分王玄策灭天竺的风范嘛!出去便拉回个州胡岛和两块附属地,这要是留在朝中,正七品最多也就是去个下县当县令。

  能当县令的正七品不少,但能出海过洋的就只有薛三一个啊!

  想到这里,李隆基开始觉得让748去南洋种地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小子性子直说话横冲直撞,跟朝中这群老狐狸也尿不进一只尿壶,到时候被算计了还得他出手护着。

  就不如去南洋,选个得力的人手去管南洋军政,倒也不用怕南洋的戍军做大,四周都是汪洋大海怎么折腾也是有局限的,何况还有个薛三,给薛三十八个胆子他也不敢造反。

  但这个管军政的人选也不能有派系,最好是个孤臣,只听从自己指挥的,在朝中不能有自己的势力。

  想来想去,他又想到了他的倒霉好大儿——李琮。

  李琮曾在安西都护府主政多年,成果斐然,论能力李隆基还是很放心的。

  而且李琮的发迹地在碛西,虽然他跟安西都护府的军将常年吃住在一处,但那群老兵油子都很知道避嫌,私底下几乎不和郯王有过密的往来,对李琮还不如跟薛三熟稔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5页  当前第2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5/2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一只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