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一只统_分节阅读_第246节
小说作者:晴空之下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02 MB   上传时间:2025-06-05 11:57:55

  这一点上李隆基对安西都护府很放心,至少他在以李亨替换李琮的时候,整个碛西的政局并未发生动荡。至于后来大食和突骑施的烂摊子,那根本不能算在李琮头上,纯粹是李亨过于冒进了。

  所以李隆基想让李琮去南洋岛主持大局,他准备把南洋群岛设为大唐的南洋都护府,任命李琮为首任南洋大都护,进位司徒,总领南洋群岛军政大权。

  因李琮献米洲作物有功,特将南洋群岛的一千六百亩土地划为李琮的实封,其上收益全部归李琮个人所有,无需向朝廷纳税。

  面积大小且不说,至少从制度上这已经无限接近诸侯国了。

  李琮被叫进宫里的时候还一脸懵,以他对亲爹的了解,李隆基此刻应该正沉浸在对米洲物产的新鲜感中,几乎不大可能想起他这个儿子。

  他来的时候御书房里只有李隆基一个人,那辆显眼包一样的倒骑驴正摆在一边,李隆基跨坐在车坐上在蹬脚踏。

  见李琮进来,他也没有下车,就坐在车座上问李琮这车看着怎么样。

  那当然是好的啊!

  李琮连忙恭维了几句。

  他在渭河码头上才与748见了第一面,全部心思都放在能救荒的土豆红薯上了,对这辆奢华的倒骑驴真没怎么上心。

  但既然父皇问了,他便把748给他介绍的橡胶又复述了一遍,然后抓住机会,跟李隆基禀奏说琮琮号上归他所有米洲物产,他想全部要献给父皇。

  李隆基都忘了入股分红这一茬了,本能地以为薛三带回来的东西都是给他的,把儿子当年掏空私库支援薛三造船的事儿忘了个一干二净。

  现在忽然被提醒,李老三还有点不好意思,临时改口把一千六百亩土地变成了一万六千亩,直接在后面加了个零。

  当然,南洋群岛上的土地不值钱,跟长安城的坊市根本没办法比。

  但那毕竟是一万六千亩的地,而且完全归李琮支配,这个恩赐别的皇子可是没有的。

  李琮欣然接受了。

  经历了两年的赋闲,他现在对于权势的心思已经变得很淡薄,去远离长安政治旋涡的南洋岛也不错。

  李隆基很高兴,因为他儿子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他的要求,说明长子对他这个父亲不但尊敬而且忠心。

  南洋群岛哪是那么好去的!?且不说岛上的土著部落好不好收服,光是瘴气和毒虫就够大军一受的,安南都护府在崇山密林里不知死了多少令丞胥吏。

  就算给李嗣直大船精兵,上岛也是要吃一番苦头。

  但你看看他儿子,他儿子连犹豫都没犹豫一下的,直接就接受了他这个父亲的安排,完全没提一丁点条件。和其他几个争相出头的儿子们不同,李嗣直这个态度让李隆基最满意。太子巡个盐政瞻前顾后,李亨闯祸之后便畏缩不前,他们都不如李琮懂分寸、知进退,只可惜这孩子面上有损,注定无缘帝国的继承。

  那就多给他些补偿吧,让他在南洋群岛自由自在的,也不用束手束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反正他跟薛三也相熟,两人做起事来也不至于相互掣肘。南洋群岛毕竟孤悬海外、远离大唐的权力中心,就算李琮干出一番功绩也不会被人忌惮,不至于像在安西都护府一样被人摘了桃子。

  李隆基暗暗叹了口气,大唐虽然是他的大唐,但皇帝也不能罔顾朝中意见,一意孤行。

  他虽然想搞平衡,但对儿子们还是很不错的,李琮赋闲这事儿固然是他起的头,但到今天的结果却不是他一力推动的,这之中掺杂了太多的博弈。

  这些,却是不能跟儿子讲实话,说了好像他这个父皇管控不住朝廷,有损他李隆基的威严。

  所以李琮走了也好,正好在接下来的几年,他准备好好清理一下朝中的势力,尤其对于某些已经成气候的皇亲国戚和世家大族,该打压的打压,该贬谪的贬谪。

  他会抬举一批新人,不需要像姚宋那样得力,但必须对他忠心,为他任意驱使。

  李嗣直是他的长子,对这个儿子他还挺怜惜的,不想他成为什么人的刀剑或是靶子。

  反正那个位置与李嗣直已然没什么关系了,何必让他跟着蹚浑水,损害了父子的情谊。

  所以,走吧。

  走远点,也好。

第253章 正六品司农寺丞

  薛招抚使高调回京, 引发朝堂震动。

  虽然发现米洲新大陆的消息暂时还只有今日大朝的朝臣知道,但长安城里没有不透风的墙,只一个下午的时间,该知道的人就都知道了。

  有人震惊, 有人兴奋, 但也有人嗤之以鼻,觉得大唐目前的疆域已经十分辽阔, 完全没必要劳民伤财去做域外探索。

  但讨厌薛三归讨厌薛三, 可没人讨厌他带回来的米洲物产。

  土豆、红薯、玉米、花生、咖啡、可可、橡胶。

  全都是没见过的东西。

  咖啡的味道不是所有人都喜欢, 但它提神醒脑的效用很得太医署关注。

  可可搭配蔗糖和牛乳的风味倒是很受欢迎,但与其说大家喜欢可可独特的香味,倒不如说是大唐人民普遍爱甜食——李隆基在兴庆殿上让748给文武百官分发巧克力, 翻倍糖的超甜口味远比纯黑巧受人欢迎。

  还有高产的土豆、红薯和玉米。

  今晚的长安城,米洲救荒粮成了很多权贵饮宴上的谈资。

  “……听说最高能达到亩产4石。”

  “真的假的!?真能有4石?还不挑土地?这薛三怕不是在吹牛吧!”

  亩产4石是个什么概念?江南和蜀中最好的上等田经过精耕细作一年也就这个产量, 能不能达到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薛三怎么敢说随便种种就能收上来4石?!他到底种没种过地啊!

  但也就是嘴上说说, 没人真敢质疑薛三种田的本事。

  开玩笑, 那可是改良了曲辕犁的能人,从榨菽油酿酱油起家的, 谁不会种地他也不可能不会。

  薛三郎亲口说的产量,十有八九是这能达到的。

  于是土豆还没在长安城正式露面呢,其高产的名声就响彻全城, 得到了某些权贵人家重点关注。

  比如祁国公王守一。

  开元十八年的王守一跟开元四年已然判若两人,人发福了不说,面上还满是红光, 早没有了当初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模样。

  他是第一个给748送帖子的,请他晚上过祁国公府喝酒。

  这要换成以前, 748估计也就接受邀请了。但现在不同,它回京之前已经从李琎口中得知了京城的情况。如今除了太子之外,朝中几位皇子各有拥趸。尤其是被王皇后抚养大的陕王李亨,李亨能接替李琮出任安西大都护,王皇后和王家都没少为他经营运作,王家已然隐有站队的意思了。

  这个时候站队……

  748摸了摸下巴。

  可不是件好事儿啊。

  “可不是。”

  大壮在代码箱里接话道。

  “这老国公不在了,王守一就是沉不住气。当初老祁国公请咱们吃饭,统哥你明明都跟他家说的清楚,不管太子是哪位皇子来当,只要皇后娘娘不自乱阵脚,那她这个这个位置就能坐得稳。现在可到好,老国公这才走了几年,王家自己就要推举人抢太子之位了。”

  “王守一也不想想,陛下如今正值春秋鼎盛,还想着纳多些小妾证明自己雄风不倒呢,能愿意看现在就跟他抢班夺权的儿子嘛?!”

  话糙理不糙,748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可惜财帛动人心,权势更能迷人眼。它走之前王守一夫妻一心沉迷羊毛生意,王皇后也利用羊毛裤重新博得了李隆基的心思,当时的王家完全是一副置身权力争夺之外的态度。

  就是不知道这羊毛生意是不是做的太好了,现在都有余力扶持陕王。

  大壮觉得陕王忽然接替郯王做安西大都护这事儿,其中必然有王家的影子。

  陕王的生母杨氏虽然出身名门,但她本身只是李隆基的一个姬妾,父族并无什么权势,出生前还差点被李隆基扼杀掉,能依靠的也就是被中宫皇后亲自抚养长大的情分。

  以前王皇后是被赵丽妃、武婕妤等一众宠妃压制,后来王皇后成功唤起了皇帝的旧情,博得了李隆基的信任,后位稳固,李亨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但安西大都护这个位置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坐的。李琮能去是因为当时的碛西局势混乱,他自请去龟兹城也不是去享福镀金,而是去平定西域的烂摊子。

  现在换成李亨,李亨接手的时候安西四镇局面一片大好,西域诸国皆俯首称臣,草原贸易把吐蕃、突骑施、后突厥等强敌牢牢粘合在供应链上,李亨只要不出差错,一个稳固西疆的功劳就有了。

  所以这件好事儿为什么落在李亨头上呢?

  要说这其中没有王家的运作,统和壮是不相信的。

  李琎已经透话了,王家作为西域最大的羊毛商,王守一本人与新任中书令萧嵩的关系非常亲近。而萧嵩之前任河西节度使的时候曾经以平定突骑施叛乱获军功,还借此入主中书省,这其中一环套着一环的关联可复杂着呢。

  只是大壮和748都没想到,王皇后竟然会插手太子之位的争夺。

  不过想想也不是没可能,毕竟王皇后可是协助李隆基讨伐韦后、平定太平公主的幕后狠人,王皇后可不是普通的闺阁女子,她能扶持夫君夺位自然也能抬举庶子登顶。

  不得不说,大唐的女郎们还是有股子特殊的狠劲儿的,这在别的时空背景下可是不多见。

  先有赵丽妃、刘华妃双双病逝,武惠妃又因为子嗣的原因避居深宫。当年得宠的对手一个个都偃旗息鼓,隐忍多年的王皇后哪能放过这样的机会,当然要伺机而上。

  只是……她未免有点太着急了,李隆基还没老糊涂呢。

  主统两个闲话八卦了一会儿,到底还是没敢去赴祁国公府的邀约。

  开玩笑,他们回长安第一个晚上就直奔外戚家喝酒,这让李老三怎么想?现在的王家可跟以前不一样了啊!

  但也不好得罪皇后娘娘的娘家,于是748选了一个万能的理由——甫从海上归来身体不适,生怕让京城里的贵人们过了病气,现在要闭门谢客养病了。

  它说养病倒也不是假的,漂流太平洋的劳顿铁人也扛不住,心情一放松,当天晚上大壮就发起了高烧。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壮这一病足足病了小半个月,期间朝中的风云变幻和他都没什么关系,薛家在胜业坊的宅子每天大门紧闭,一直到半月之后宫里的内侍前来宣旨的时候才打开。

  来宣旨的人是王荪,高力士的小徒弟,之前在闽州与薛大壮见过一面。

  王荪是知道薛招抚使的分量的,来的时候笑容可掬,一见面便主动跟薛大壮寒暄,态度十分亲近。

  “自从闽州一别,我师父甚是惦念大人,时常把大人挂在嘴边,总夸赞薛大人乃是大唐第一等肱骨栋梁。”

  “今日陛下降下旨意,也是看到了大人可昭日月的赤胆忠心。我出来的时候师父还特地叮嘱,让我这腿脚抡得快些,好让大人早得佳讯。”

  接下来他便拿出圣旨宣读,内容跟大壮预想的差不多,是派他去南洋群岛种地。

  不过种地跟种地还是有差别的,大壮的官职连跳,从正七品上一路跳到正六品下。

  正六品司农寺丞,主理南洋岛农庄建设及米洲新作物育种。

  比预估的官职还要高一级,应该是高力士使力了。

  大壮心领神会,从袖子里掏出之前便准备好的银票塞给王荪。

  环游太平洋后,他现在的身板也算丰厚硬气,区区一叠银票并不算什么,却能让王荪眉开眼笑,连连道谢。

  难怪自家师傅如此看重薛三郎呢!出手大方为人还通透,这样的人谁能不喜欢!?

  高兴之余,王荪也乐得跟大壮多聊两句,聊得主要还是设立南洋都护府的事儿。

  这消息之前李隆基不让李琮说,现在跟内阁商量的差不多了,便在朝中正式宣布,郯王李琮已经领旨准备筹建南洋军了。

  这可是实打实的军权!

  消息一出,满朝文武皆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5页  当前第2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6/2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一只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