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一只统_分节阅读_第268节
小说作者:晴空之下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02 MB   上传时间:2025-06-05 11:57:55

  安禄山肯定是不想这样的,他早年间能为了一口饭去黑水靺鞨坑蒙拐骗,现在又怎能甘心在安南都护府做一辈子的兵马使?他怎么也得混个节度使大将军啊!

  想来想去,他就想到了他在京城结识的贵人李清。

  寿王的亲娘可是后宫最得宠的惠妃娘娘,要是惠妃娘娘肯替他美言几句,那他岂不是也不用在这湿热之地苦熬,便是不能回卢平那去个安北都护府也好啊!

  对,就去找寿王想想办法!

第280章 我跟那大傻子不一样

  安禄山被发派安南都护府受苦, 其实当初要是提前得到消息,找他干爹张守珪运作一下,也未尝会是这样的结果。

  但比赛之前安史二人光顾着算计高仙芝了,根本没想起来去兵部走走关系。再有也是李清的诱惑力太大, 安禄山觉得交好这位寿王乃是他来京城的第一要务, 整天围着寿王身边转都来不及,哪还顾得上其他?

  最重要的, 李隆基这次真是忽发奇想, 之前半点风声都没给萧嵩、韩休等宰相透露, 被打个措手不及也很正常。

  就连萧相爷自己还懵着呢,心说陛下怎么忽然提了换防的事儿了?难不成是那个羁縻府出现了异动!?

  彼时安西都护府势力最大,萧嵩第一个就想到了陕王李亨。他自己也是从碛西入主中枢, 对大唐的西疆格外关注,生怕这位皇子大都护他没看到的时候出事。

  事实证明, 什么事都没有,一切如常。

  那就是陛下对各都护府领兵的大将有想法了。

  不过这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儿, 陛下有陛下的用人之道。想当初张孝嵩那么大的功劳, 还不是因为一桩小小的贪墨丑闻被一撸到底,去灵州做了个兵曹参军。不过后来又被重新起复, 官至安西副都护、河东节度使。可见并不是陛下容不得军将有污点,而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谁也不能功高盖主。

  所以陛下是在敲打这些戍边的大将, 羁縻府可不是小朝廷,大唐的主人还坐在兴庆宫,在边镇当土皇帝想都别想!

  但转念一想, 萧嵩又觉得不对。

  你说既然都防着这些都护府各立山头了,那陛下为啥偏偏还要给南洋都护府添人?

  北庭出身的副将封常清且不说, 但就那个州胡人海里古,如果他没记错这小子应该就是被前招抚使薛大壮举荐从军,那薛大壮现在正在湾州做司农寺丞,这关系难道不应该避嫌吗?

  还是陛下觉得那州胡人傻,根本闹不出什么幺蛾子,索性就把他放过去了?

  想来想去,萧相爷也琢磨不出李隆基的态度,只能说陛下对郯王和湾州还是不一样的,其他皇子要么遥领官职,要么被削减羽翼。但郯王殿下却不会,陛下不但将和他交情不错的薛三派去助他,甚至完全不担心郯王会自立门户,这份信任可以说是独一份的了。

  其实萧嵩还是不了解李隆基,他哪是派薛三去助儿子,他那是派了一个不会拖后腿的儿子去助薛三,还特地选了一个之前跟薛三有交情的兆鹏程前去湾州主政,好让748好好蹲在南洋群岛给他种田炼药。

  事实证明,李隆基这个选择无比的正确。现在的湾州在李琮和兆鹏程的治理下,短短三年便从一个荒芜的海岛平原变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繁华小城。

  今天湾州码头来了好几艘大船,除了陛下新派到南洋都护府的军将之外,后面三艘小点的海船上还挤了满满当当的平民,男女老幼都有,拖家带口,都是来湾州谋生计的。

  人数之多,连封常清都被惊到了。

  “这么多人?!”

  他难得露出了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他们就这么举家搬迁到南洋岛了?不怕饿死在岛上吗!?”

  他旁边的海里古摸着后脑勺嘿嘿傻笑。

  “不会不会,有薛大人哪还至于饿死?当初咱们在海上漂着的时候薛大人还给咱做肉夹馍吃呢!”

  他说的其实是748启用系统奖励“开元小吃大全”的经历。彼时他们在海上漂了几十天,天天吃鱼吃的嘴巴没油水,于是748便把他们获得的第一个系统奖励“小吃大全”翻了出来,捡着里面的羊肉汤配肉夹馍,仨人好好吃了一顿舒坦饭。

  但海里古和高仙芝都不知道这其中的来历,尤其是海里古,他已经完全接纳了封常清加入他和高仙芝的小团体,完全不知道这小子之前曾经嫉恨过他,还给他饭里下了巴豆,让他痛失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

  不过就算海里古知道了也不会特别生气,最多狠狠跟封常清干一架,然后再感谢对方的成全,不然他说不定会被皇帝派去哪个犄角旮旯干活。

  能来南洋都护府太好了!全大唐他最相信的就两人,刚跟高芝芝分开就又遇到薛大人,这道军令简直天降金条,砸的海里古的嘴巴完全合不上,船走了多久他就笑了多久。

  现在来了湾州,海里古自认是回了家,忙不迭地替他家大人吹嘘。

  “封清清你是没见识过薛大人的本事,甭管在哪儿大人都有办法把日子过得好好的!那南洋群岛能有我们老家穷吗?妇孺能有毛伊岛多吗?哪儿都一样,大家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封常清:……

  封常清已经不知道多少次纠正海里古的发音了,他叫封常清不叫封清清,海里古把他那根破舌头捋直了说话,别跟叫怡红院清倌一样!

  但没有用,高仙芝被叫了小十年的高芝芝,以此类推封清清也不会改,可能这就是跟海里古做朋友的代价吧。

  虽然封清清自己原本也根本不想的,但他不得不承认,海里古这人接触多了就知道他根本没什么坏心眼,他只是天生的傻,但傻中又透着机灵,拥有猛兽一般的直觉,本能的会趋利避害,完全让人讨厌不起来。

  刚好这回他们都被派来南洋都护府训练水师,就……凑合着一起干吧,总比换个精于算计的轻松。

  海里古可不知道封常清的心里是这样想他的,此刻他正好奇地在湾州码头四处张望。

  虽然他拍着胸脯跟封清清保证跟着薛大人一定不会饿肚子,但他也属实没见过现在的湾州城,毕竟几年前漂洋三人组登陆南洋群岛的时候,这里还是一大片荒地呢。

  这城,建的真快啊!

  然后没过一会儿的功夫,他就在码头上的一处彩扎棚子下看见了一个老熟人。

  “按缇娜!”

  海里古快乐地朝着熟人挥手,扯着封常清就往彩棚跑。

  封常清被他拉了个趔趄,皱着眉按捺下心里的怒气,脑中第无数次对自己说不要跟傻子较劲。

  这已经是他这一路上最常念叨的话了,每次说都伴着无以言明的屈辱。

  ——他现在总算明白高仙芝为啥不肯接受他的投靠,高将军肯定是把他跟海里古这傻子画等号了!还说身边有一个就够了,不需要第二个,但他虽然死缠烂打了点,但他真的不傻啊!高将军绝对是误会了!

  这厢海里古已经冲到了彩棚下,抓着按缇娜的胳膊一阵摇晃,那眼神简直像见到了亲人。

  “按缇娜,你怎么在这里啊!”

  海里古是真高兴,按缇娜是他媳妇的好朋友,看到按缇娜他就想到了当初在毛伊岛的美好时光。

  好在现在他已经来南洋了,离老家和薛大人都不远,万一大人什么时候又要扬帆远航,他海里古也能就近报名成为护卫,有机会回毛伊看看媳妇闺女多好!

  看到海里古按缇娜也很高兴,部族儿女没那么多忌讳,两人在众目睽睽之下互相拍巴掌怼了几拳,然后说起了彼此的近况。

  按缇娜最近都在忙着湾州火工作坊的招工,如今湾州除了城郊的种植园,司农寺还在城里增设了几处作坊,主要是对收获下来的农产品进行加工,便于远途贩卖。

  原本只是针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作坊,因为种植园的不断扩大,现在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拓展经营。

  比如湾州火工作坊,最初只是薛寺丞在公府球庄开幕礼上灵光一闪的简易烟花,谁知一鸣惊人后便不时有人写信来求。薛寺丞觉得这是个不错的生意,毕竟南洋群岛上各种硝石矿粉一点不缺,多了营生还能多笔收益。

  于是湾州火工作坊开始招工了,但不局限于烟花爆竹的制作,最近招工的工区做的是新式火折子,小小一盒便于携带,随手一划就能点火,这可比火镰方便多了。

  “这么好?!”

  海里古两眼放亮光。

  关于点火这事儿,他在西域带兵作战的时候可是深有体会,有时候火折子保存不好就点不着,冰天雪地的时候没火取暖真心要人命。

  但他看了一眼在彩棚前排队的人,困惑的皱眉。

  “那来的咋还都是娘们?”

  他这样说,按缇娜就瞪了他一眼。

  她现在大唐官话已经说的非常溜了,毛伊岛长大的姑娘要强的很,可听不得这兵痞子的粗鄙话。

  海里古也自知失言,嘿嘿一笑。

  “是妇孺,妇人。”

  “我的意思是说,做花炮那不得砸石头吗?这可是个力气活儿啊,不得招些丁壮干?”

  “丁壮有,但火工作坊也不光需要力气。”

  按缇娜摇头。

  “这回招的都是细工,男女都行,但考虑到男丁在种植园和矿石场更容易找到活计,而且混工不好管理,薛大人说就只招女工了。”

  “火工坊招工只看心性和本事,年龄不限,婚否不限,一旦被选中工坊管吃住,一月两次休沐日,做好了还有额外的赏钱。现在岛上来了不少流民,一家里不管男的女的要是有个工做,就不愁活不下去。咱们火工坊要求高,要提前上学塾通过考核才能上工。一旦做上咱们得工,给的工钱也是湾州城一等一的,所以女工也一样能养家,当家里的顶梁柱哩!”

  封常清:!

  这湾州,竟然和大唐本土这样不同吗?!

第281章 管吃管住还管娃

  湾州城的不同不是748的标新立异, 属实是根据现实情况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在来到南洋群岛的流民中,很多都是拖家带口而来。男丁可以在岛上的种植园找到工做,但女眷目前想在城里寻个活计并不容易。毕竟湾州城本身还是个大工地状态,虽然不能说是百废待兴, 但城里衣食住行更多的还是以州府的计划为主, 商业更多走的是大宗海贸的路子,像刺绣、纺织、浆洗这样的附加服务, 在湾州城几乎没什么需求。

  但有一说一, 目前湾州大唐本土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

  托米洲作物的福, 现在很多大唐平民也知道海那边也有土地,交趾往东过海是南洋,朝廷在南洋建立了都护府, 还有座城郊湾州,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但湾州气候炎热, 比广州还热,种下去的稻子一年能收三次, 而且朝廷在那边还建了大型的田庄, 有部分还要进陛下的私库,这不就等于是皇庄在招工吗?!

  给皇帝种地意味着什么?那也算是吃公饭的人, 身份和给村头的地主当佃户绝对不一样。后来又有去过的人说,那边的田庄只要认真干活绝对不拖欠工钱,还管一日三餐。

  一日三餐啊, 多奢侈的事儿!自家以前有田的时候都做不到一日三餐,皇帝的庄子待遇果然不一样,再不用担心吃不饱或者被冻死了!

  哦, 你说这都是谁传回来的?是我小舅子的大舅哥的姐夫的二婶亲耳听到的!说这话的可是湾州刺史府出来的差爷!

  这官府说话还是有准头的,何况湾州的刺史老爷官声十分不错, 听说现在村里用的曲辕犁就是他做县令的时候献给朝廷的,能改农犁那肯定是会种地的,不会像有些老爷那样瞎差事人,这活儿能干。

  于是不少失去土地、活不下去的农人便携家带口上了前往南洋的大船。

  船当然是湾州刺史府租的,兆鹏程在沿海各州府都安排了差役四处宣讲,专挑土地兼并严重,流民多的地方挖墙脚,跟人宣扬去南洋谋生的好处。

  偏偏湾州的田庄都是官营,兆鹏程打着为朝廷招工的旗号肆无忌惮,本地衙门就算生气也不能撵他。眼见着一群又一群失地的百姓上了前往湾州的海船,县令们也只能捏着鼻子强颜欢笑,背地里咬牙骂兆鹏程不做人。

  ——史称“南洋移民潮”。

  某种程度上说,南洋移民潮对朝廷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它缓和了大唐各地因土地兼并而滋生的矛盾。

  开元年间的大唐是农业经济结构,最重要的财富莫过于土地。但大唐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一旦“承平日久”,地方豪强和富裕的农民便会开始收集土地,而土地一旦商品化,进入大土地私有制便很难阻止。豪强阶层强占、侵吞、兼并他人的土地是常有的事。土地挤压出的剩余人口无以为生,成为流民,或成为不计入官册的隐户,最终滋生引发暴乱的火种。

  现在这部分流民有了新选择,去南洋湾州城做工。地方豪强积累的农业资本也有了新的出口,可以向工商业溢出,仿照着南洋都护府司农寺的模式建立农产品加工的工坊。

  当然,身为既得利益者的世家豪强们并不急于改变,但失去土地的流民却不一样,有新的土地和财富可以流动,哪怕要背井离乡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留在本地就只能给地主老爷做佃农,甚至做隐户,哪有给皇帝的农庄干活来的体面安心啊!据说那边吃饭管饱的!

  于是有胆子大的动了心思,拖家带口上了湾州官府的海船,一路的心情如南海的波浪一样起伏不定。

  好容易到了湾州码头,还没下船众人就都看傻了。

  原本以为是茅草屋遍地的荒田野地,结果入眼所见竟然是一整座方方正正的大城!别的不说,就连他们老家也看不到这么气派的城墙哩,里面那些隐约可见的白泥房子据说都是军屯的驻地,这可太气派了!

  一时之间,在本土不怎么受待见的军屯都成了香饽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5页  当前第2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8/2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一只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