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唐一只统_分节阅读_第272节
小说作者:晴空之下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02 MB   上传时间:2025-06-05 11:57:55

  于是才有了李瑛等人发配南洋,但李隆基也想看看李琮会怎么安置这些罪人。

  李瑛是罪人,也是庶人,因罪流放的囚犯到了流地原本是要做苦役的。但李瑛又不同于普通的庶人,他虽然没了太子之位,但他还是皇室血脉,而且是是陛下的亲儿子,怎么安排他就成了个问题。

  要是让他干苦活重活,身为兄长的李琮有点不忍心,而且李琮也怕李隆基会觉得他冷心绝情,不照拂兄弟。但要是不干活荣养起来,万一父皇觉得自己阳奉阴违甚至有意拉拢前太子一系,李琮那真是冤的六月飞雪,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李琮拿不定主意,只能找薛三商量。

  “先生觉得本王该是如何?”

  他这样诚恳地求助,748觉得自己也不能给人乱出主意,于是便说让他等收到正式的圣旨和文书再说。

  毕竟湾州的条件在那放着呢,再好也比不了京城。京城贵人们觉得艰苦的事儿,在湾州根本不算什么,就连南洋大都护本人都没享到什么福,哪来的奢侈生活!?

  所以荣养根本谈不上,受罪大家都是一样的。实在不行就正常安排干统计和文书——现在湾州急需脑力工作者,李琮自己还天天翻账册巡视工地呢,皇子们干这活谁也不好挑毛病。

  “你说的对!本王自己还没得闲呢!”

  李琮一拍大腿,豁然开朗。

  “甭管他们心里怎么想,既然来了湾州就不能白吃饭,咱们南洋可是不养闲人的!”

  “五弟去城东制糖场管账,八弟去肥料坊做统筹,至于太…二弟,”

  李琮犹豫了一下。

  “还是先在橡胶种植园干一阵子吧,那边清净,又都是强度不大的体力活,平时也少人打扰。”

  748点头,觉得李琮这人还是很靠谱的,尽量帮三个弟弟想得周全。

  至于被三兄弟连累而来的其他人,这些反倒是好处理,端看个人表现和品行就行了。

  放下了心中的大石,李琮也有心情聊一聊闲话了。

  当然京里的事儿他不好跟748说,但京外各方动向倒是不用保密,尤其是毗邻湾州的安南都护府,最近的动向就很值得关注。

  前阵子朝廷从湾州买了些可可树和咖啡树苗运去了安南,要不是安南现有的土地并不适合种植橡胶,只怕橡胶种也会被要去不少。

  李琮倒是不介意别的州府一起发财,但他总觉得安禄山在交州的举动过于突兀也过于顺利,要说这里面没有吐蕃人的支持,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父皇难不成真答应了金城姑母?”

  李琮觉得十分不可置信。

  “损南诏而肥吐蕃,吐蕃怕是借此做大!父皇为什么要这么做!?”

  收到新闻推送的748知道这事儿并不是李隆基授意的,金城公主想要大开大唐棉路的提议也没被李隆基采纳。

  但南诏之战爆发的太过突然,战况又过于顺利,兵部和李林甫都想揽个功劳,于是便放任安禄山与吐蕃私下合作,一起瓜分了骠国和真腊。

  当然,说瓜分也不完全,毕竟无论是吐蕃还是大唐,在此时都没有能力大规模翻越崇山峻岭,将大军驻扎在中南半岛北部。

  但看似不可逾越的大山也不是真不能通行,千百年来穿行在喜马拉雅各山口的商路从未断绝,完全可以容纳商旅和军队通过。

  其中最著名的“麝香之路”,从青藏高原蜿蜒向南,经恒河三角洲后一路向西,最后抵达欧洲,将珍贵的麝香送至罗马贵族的手中。

  现在吐蕃就是沿着这条路一路向南,在天竺旧地建立了好几处棉花种植园,并将本地土著和掠夺而来的奴隶送至此处耕种。

  现在吐蕃又得了出海口,这要是假以时日,怕不又要成为心腹大患!?

第286章 任务得加速!

  李琮对吐蕃的扩张很是忧心, 但他毕竟只是个南洋大都护,安南的事儿来轮不到他说话。

  于是也只能自己偷偷嘀咕几句,发发牢骚便作罢了。

  三个月之后,废太子一行人乘船渡海抵达湾州港。此时已经是湾州开埠的第三年, 港口几个码头上都停满了来自各地的货船, 岸上一派繁忙的景象。

  李瑛拖着镣铐走出船舱,南洋过于明媚的阳光刺得他眯了眯眼。这一瞬间, 他也说不好自己是个什么心情, 一夕之间从高位跌落, 坠入泥泞,这一路上的人情冷暖他已经体悟得透彻之极。

  大哥会怎样对待他呢?

  当初他越过大哥被立为太子,也是意气风发鲜花着锦, 想必大哥的心里也是有愤懑的吧,不然不会自请去碛西, 又辗转南洋,说起来他们兄弟中数大哥的路走得最苦累。

  若真有愤懑, 待他严苛他也能理解。毕竟当年投靠他的、得他照拂的某些官员豪族, 见他获罪纷纷弃他而去,不落井下石已然算是厚道人家, 使绊子下黑手的也不在少数,都想用他向新主表忠心呢。

  只是连累了两个弟弟。

  李瑛叹了口气。

  希望大哥看在五弟、八弟无辜遭累的份上,给他们一处清净的安身之地吧。

  一行人在军兵的押送下沉默地下了船, 一抬眼便看到了早已等在码头的郯王李琮。

  一晃三年,李琮黑了也壮了,略显沧桑的面容上满是沉稳坚毅, 举手投足都透着实权者的威严。

  他见到李瑛等人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亲自跟前来押送囚犯的官员做了交接。当刑部都官司郎中小心翼翼地询问要如何安置罪人李瑛时, 李琮犹豫了一下,还是采用了之前和748说定的话术。

  他坦诚湾州城还在草创期,城内条件有限,连他自己都身兼多职,住在白泥土房里,流徙过来的庶人肯定也是要参与种植园劳动的。

  但湾州城的情况与大唐有别,目前城内的物资都是统一调配,日常吃住都由刺史府视情况安排,所以未来庶人要是在岛上做工,也会和城里其他军屯一样获得吃住的权利。

  总而言之,条件有限,现在湾州城里的所有人都过得差不多,谁也不能也没物资搞特殊。

  刑部都官司郎中是从六品官,面对李琮这样的超品亲王哪有质疑的资格,只是态度恭敬地记下李琮的话,回去京城向帝王复命。

  李琮亲自把人送上船,看着逐渐远去的帆影,这位南洋大都护偿长长叹了口气。

  他不知道这样的答复能不能让父皇满意,但这已经是他和薛先生权衡利弊之后,能做出的最稳妥的安排。

  讨帝王欢心就不指望了,不挨骂就是万幸。毕竟君心难测,亲父子也是一样,不然也不会有他身后这仨倒霉弟弟了。

  转过身,看到一脸木然的李瑛,李琮伸手拍了拍二弟的肩膀。

  “好歹人活下来了,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李瑛:……

  不是他总觉得大哥这些年在外面学坏了,你听这话说的,一点都没有天潢贵胄的文雅!

  但他也着实是舒了一口气,大哥还是大哥,虽然沉默寡言但对他们这些兄弟还是顾念的,在南洋的日子至少能轻松些……

  才怪!

  事后李瑛无数次后悔自己提前长舒的那口气。怎么就那么没有城府,兄长给个笑脸就飘了,没听李嗣直跟刑部的人说湾州城不养闲人吗?!

  来湾州的第二天,他五弟和八弟就被分去作坊算账,说是湾州现在百业待兴,但军屯中会识字算数的人太少,徙流过来的庶人也得顶上。

  那李嗣直抓人的时候也很接地气,先拿出自己今天要看要算的一叠账本,然后又给他们展示了刺史兆鹏程、司农寺丞薛大壮的一日行程,然后才理直气壮地要他们上工干活。

  对他大哥倒是很照顾,知道他心情不好没让他看账,但把他安排去了岛上的橡胶种植园,每日都要巡林,确保橡胶树长势茁壮。

  这活虽然不废脑子,但是十分废腿脚,每日来回都要消耗大量体力。

  橡胶园中没什么人,远离市井喧嚣,走着走着心便平静下来了,精疲力尽之后再回白泥房睡一觉,一夜无梦日子也倒是安然。

  直到有一日,他的亲大舅子薛愿来跟他辞行,说自己要随船前往毛伊岛,为都护府再探米洲航路。

  “再探航路?那薛三不是已经探过了吗?!”

  李瑛大惊。

  他这个大舅子能文能武,秉性坚贞,要不是受他拖累,也不至于被罢官流配。

  来到湾州之后,李琮安排薛愿在市舶司做事,听说那边的活计施恩繁重,但好歹也是个正经差事,怎么也不至于要随船出海啊!

  “是我自愿的。”

  薛愿说的一脸认真。

  “这一路从长安出来,途径之地虽不算繁华,但也未见路边饿殍,便是那遭了灾的地方,只要种了土豆红薯便能活人,以前几时见过这样的光景?!”

  “薛寺丞说这些都是米洲的良种,但米洲地界甚广,他也只去了区区两座城池,还有很多地方未曾踏足。此次组船队远航米洲,一是要将湾州的货物贩运到米洲,另外也要在米洲寻些新物产,为大唐打通一条海贸之路。”

  说到这里,薛愿顿了顿,白皙的脸上露出一抹羞愧。

  “说起来薛寺丞也是我河东薛氏族人,家中长辈之前气他们分家避祸,到现在也不许他们归宗。”

  “这次我与薛大人长谈,甚是自愧不如。殿下您知道薛三郎怎生与我说的吗?他说他出海从来不但是为了陛下和朝廷,更是为了天下黎庶!”

  “只要百姓得丰衣足食,得良种活命,他个人的功名利禄都不重要。如今全大唐都因薛三郎的贡献得了利,百姓得以有救荒的粮食,有廉价的菽油、棕榈油,有可以御寒的羊毛衣和棉花,但薛三说米洲那么大,还有很多地方没走到,说不得便有更神奇的物件在等着他!”

  “我薛愿不如薛大壮甚已!惟愿追随同族,为天下黎民百姓尽一份心力!”

  他这样说,李瑛也很是感慨。

  他是知道自家这大舅哥坚贞忠毅,颇有君子之风,但却不知道他同族的薛大壮更出其右,乃是一等一的无私大公!

  这可不是嘴上说说,那薛三郎是真做了不少实事,但又从不计较名利,到现在还只是一个从六品的司农寺丞。

  就这么一个司农寺丞,改良了曲辕犁、制出了菽油、传授劁猪、养鸡之法,创建制皂、羊毛工坊,能飞天能出海,还将土豆玉米辣椒带回大唐。

  不单单是长安城的贵族,全大唐的百姓都因此受益。

  薛愿说的对,他们这一路行来,途径村镇的庶民生活都有所提高,至少油不是什么稀罕东西,肉蛋三五不时也出现在餐桌之上,百姓的面貌都高昂了不少。

  那时候一种生活有了盼头,想要努力过得更好的期盼。

  而这些,都是从薛三这个人出现以后随之而来的,李瑛从未有一刻感触如此之深,自己之前习以为常的餐食衣物,要飞进平民百姓家,竟然需要如此艰辛的努力和曲折的机缘。

  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唐和他们李家,真的要感谢薛大壮,是他让大唐从上到下都获利繁荣了。

  但这样一个任务,父皇还能准许他再出海吗?

  李瑛的心里画了一个问号。

  毕竟他当年也曾亲眼目睹薛三七天妙手回春,没人比他更知道父皇有多在意自己的身体,一直对那神药青霉素念念不忘。

  李隆基准是准了,但准的不是很痛快,还是在748一再上书之后才勉强同意的。

  748主要是为了通关第三剧情点。说起来从米洲回来也三年多了,种植园的任务早在第一年就完成了,唯有这个“推动远海贸易”这个任务选项,一直努力到现在都没把任务条推满,这让748有点着急了。

  不知道为什么,统总有种预感,要尽快进入第四任务节点,不然就来不及了。

  但……到底是什么来不及呢?

  不管了,先通关再说。

  于是统接二连三的上书,软磨硬泡陈情利害曲意逢迎,话里话外都只有一个意思,希望陛下许他出海。

  一开始李隆基是不同意的,主要怕薛三一走又是七八年,万一这期间他有什么三长两短,根本来不及召薛三救命。

  但没过多久李隆基就又改了主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5页  当前第2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2/2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唐一只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