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宣凤岐的脸色苍白几分时, 站在他旁边的谢云程将他的表情尽收眼底。他放弃了向宣凤岐讨要夸赞,随后他转头看向下面:“把这里清扫干净。还有,孤在倒地时仿佛听到了几位大人好像空口无凭的污蔑襄王,既然如此就带他们去大理寺吧。”
话音刚落,刚才还在为保住自己性命拼命奉承长公主, 辱骂宣凤岐的那些官员便被禁军拖下去。那些人许是被局势反复扭转给吓坏了, 有人直到被拖远了才哑着嗓子大喊着求饶的话,而有人直接晕倒在地被人拖了出去。
想必他们的钱也不用捐了, 因为他们的家很快就要被抄了。
谢云程交代完所有事情之后剩下的那些活着的倾倒于他的朝臣也退下了。今晚过后,大周朝政上不会再有乱嚼舌根的人,也不会有明目张胆跟他作对的人了。
谢云程处理完一切后才悄悄走到宣凤岐面前轻轻晃了一下他的手臂:“皇叔怎么不理我?是我刚才做的事吓到皇叔了吗?”
宣凤岐感觉到谢云程的手在触碰他, 他条件反射似的躲开。谢云程见状露出了一副伤心不已的表情,他十分自责似的垂着脑袋:“可是……这是皇叔教我的不是吗,如果不能将敌人一击溃败,那么死的就是我们自己。皇叔是在怨我做事太绝了吗?我明明没打算诛那些藩王的九族,只是将他们的亲眷全部流放而已……”说着说着他便眼圈通红,豆大的泪珠就这样顺着脸颊掉落在衣领上。
宣凤岐承认自己被谢云程做的事情震惊到了,但谢云程说的都是事实。他已经处在这个位置了,如果不拿出些手段来怎么服众,又怎么震慑那些豺狼虎豹,他怎么会用自己潜在的那套道德标准来要求这个苦命的孩子?谢云程作为一个孩子,一位少年君王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宣凤岐有些不忍心地伸出手来替他拭去脸上的泪水:“没有呢,我怎么会怪陛下,陛下做得很好。这样便不会再有人觊觎陛下的皇位,更不会轻易与陛下为敌,而且今晚的计划是陛下与我共同商讨过的,若我责怪陛下,那我又成什么人了?所以……陛下别哭了。”
是的,他不应该去伤害一个曾经依赖过他的孩子。毕竟谢云程哭的样子跟以前一模一样,这也让宣凤岐相信谢云程是以前的谢云程,他始终保持着一丝戒心,但是这丝戒心在谢云程多番撒娇哭泣,一次次露出楚楚可怜的样子时慢慢的被磨尽了。
他自己也杀了很多人来立威,巩固自己的位置,怎么到了谢云程这里就不行了呢?他无非害怕风水轮流转,这等祸事早晚会轮到他身上,他害怕自己丢掉自己的性命吗?
害怕是自然的。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怕死,可是当他看到谢云程哭得一颤一颤时,心里也不是个滋味,这个时候他好像对死亡的畏惧都减少了许多,他只会拂去谢云程的泪水轻声哄着这孩子。
史书上的襄王是因为行事残暴不仁,意图谋权篡位才被谢云程诛杀的。但他目前所做的事都是有利于民的,他在玄都的风评也没那么差了,等到几年国库越来越充裕,百姓过得越来越好,那么谢云程再怎么想杀他也不会用那个理由。毕竟杀一位权臣还得师出有名。
就像今天长公主联合众藩王造反一样,谢云程杀他们都是有合理理由的。
宣凤岐替谢云程擦去泪水后想收回自己的手,谁知谢云程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宣凤岐的手贴在自己冰凉的脸颊上。他这个样子可真像只可怜巴巴的小奶狗,宣凤岐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得笑了起来。
怎么会变成这样的呢?
宣凤岐不是很自私,但也不是个圣人。以前他想活命甚至动过要将年幼的谢云程杀死的念头的,他想控制谢云程,让谢云程真的像个傀儡一样为他所用。他既然选择活下去那就陛下杜绝一切危险因素。可是随着谢云程每一次哭泣,每一次示弱,每一次的乖巧懂事,他的生存标准逐渐变成了——好好培养谢云程,让他根苗正红,给他反抗的权力让他有能力保护自己。
他以前最不相信帝王之心,即使是谢云程。但他真的没有办法对谢云程下手,他知道谢云程悲苦的身世,知道谢云程聪明却想藏拙让他开心,也知道谢云程的目的真的只是想自保而已。他是自己一次又一次把自己的底线降低,给了谢云程更多生存空间和反抗的能力。这些都是出于他自己的意志。
谢云程明白道德廉耻,更不是个恩将仇报的人。更何况谢云程还是宣凤岐亲自教的,谢云程学习的每个过程宣凤岐都陪在他身边。
所以他到底在质疑什么,害怕什么?
是史书上那既定的事实吗?日后要怎样的发展才能达到那样的事实呢?宣凤岐并不知道过程,但他知道结果,所以他才会因为谢云程一些脱离他掌控的行为而忧心忡忡,这个结果会影响他与谢云程相处的过程,会影响到大周百姓安居乐业吗?
答应是不会的。
宣凤岐像失去力气一般无奈地笑着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谢云程稚嫩的脸颊:“真是败给你了。”
谢云程见他终于笑了,于是便像急于表现般说道:“皇叔,我命人准备了汤泉,你要不然随我一起去?”
这身肮脏的血腥气真的该好好洗洗。
宣凤岐收回了手,他继续道:“今晚陛下也累了,还是快些回去歇着吧,至于汤泉我便不去了。刚才闻多了血腥气有些气闷,所以我就在宫中走走,陛下不用担心我。”
谢云程听到宣凤岐拒绝他后有些失落地应了一声:“哦……”
宣凤岐看到他垂头丧气的样子轻轻捏了一下他的脸:“明天见。”
现在趁着他小还能捏脸,等到谢云程再过两年长高了,他再捏就不合适了。
谢云程听到后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光来:“嗯,明天见。”
说完,谢云程便恋恋不舍地与宣凤岐分开了。
……
今晚宫中确实发生许多事,明天来到后大周朝堂上的局势就变了。只是宣凤岐也不知道那些是倾向于谢云程还是更倾向于他。毕竟在外人看来,他一直把持着属于皇帝的政权不放,所以他们会自然而然认为他与谢云程水火不容。
不过今晚的结果是好的,宣凤岐再也不用担心那些不安分的人会时不时整出造反这种事了,毕竟今晚的事已经将那些有心谋反的人一网打尽了。
宣凤岐走到一处宫亭回廊时深吸了一口气,他觉得自己身上沾染的血腥气被夜风吹淡了许多。他其实很不喜欢鲜血的味道,那种预示着死亡受伤的气息令他感觉到厌烦,如果不是为了在这个时代活下去,他不会沾染这种东西。
孟拓还有一众侍卫在他身后跟着,他微蹙起眉头来:“本王就在此地吹吹风,你们先退下吧。”
孟拓听到后有些迟疑:“可是属下担心王爷独处时会遇到危险。”
宣凤岐摇了摇头:“今晚进入皇宫的刺客都被擒住了,逆贼也已伏诛。本王一个人不打紧,你们在不远处候着便是,本王若真的有什么事会喊你们的。”
孟拓思考了片刻,于是带领着一干人等离开了。
宣凤岐在回廊里走着,他看着对面的宫墙出神。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忽然想了谢昭华对他讲的那个故事。
-----------------------
作者有话说:对男人心软可能会不幸
但对小狗心软会收获一只忠心的小狗≥▽≤
第84章
宣凤岐平时就跟死去的人与东西打交道, 他又怎会惧怕谢昭华所说的那个故事?这深宫里可不止井里埋了两个人那么简单,而他想自己会不会有朝一日也会变得像谢昭华一样为了皇位不择手段。
他对大周的皇位是没什么兴趣的,他清楚即使他不在这里了, 谢云程作为史书上的一代明君也能将大周打理得井井有条。所以他为什么会害怕未发生的事情呢,难道是已经知道既定的结局了吗?
他很清楚史书上的结局无法更改,所以他想不明白该是怎样的发展才能达成那样的结局。他想着去改变一切,去改变谢云程,改变摇摇欲坠的大周, 他以为自己能拯救自己拯救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结果到头来他连自己来这里的目的都忘了。
活下去是他唯一的目的。但是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逐渐让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 他不会天真到把性命交给一个喜怒无常的帝王手中, 但谢云程那孩子不一样。宣凤岐一遍又一遍给自己洗脑,谢云程是他亲手带大的,谢云程不可能是他教育的失败品,谢云程再怎么样也不会像史书那般残忍对他。
在疑心深重的道路上,他终究选择相信了自己, 相信谢云程。毕竟让他再动了要杀了那孩子的心思,已经是不可能了。
宣凤岐在夜风中无奈地叹了口气,他像是自嘲般轻笑了一声:或许我心里也在期盼着历史的更改。
未来是未知的,但历史是已知的。他是从未来穿越到历史中的人,他明白自己这样做无异于螳臂挡车, 但没办法, 他心里总会抱着一丝期待着奇迹重现,历史重写。
对了, 说起历史。原主古墓里好像出土了许多无字竹简,但在大周谢云程这一代已经逐渐用纸和丝帛书写文字了,襄王的墓里除了竹简并没有其他纸质或者丝帛残片。那些竹简是湘南的毛竹, 且经过特殊处理的,所以才能在两千年的时光里没有腐坏碳化。大周皇宫内虽然也习惯用竹简记载史书,但他们用的竹子产地都在北方。可是按照当时谢云程对原主的态度来说,他是不可能千里迢迢命人寻来毛竹的。
这么说就有两种可能,一种便是陪葬的竹简是襄王自己的,他特意命人去过湘南。另一种就是谢云程真的找一些无字竹简给他陪葬。
宣凤岐无法理解这种行为,要是陪葬也该在上面记载些东西,也好让后人知道襄王以前是个多么残暴不仁,离经叛道的主,但为什么上面什么都没写呢?
宣凤岐想起这些的时候觉得自己也该去湘南毛竹产地去看看。反正他的主要任务是活下去解决威胁他生命的危机,现在都解决的差不多了,他该着手研究一下这两千年前的谜团了。
宣凤岐吹过风后觉得头脑都清晰了不少,就当他打算起身离开时,一道冰冷的利刃抵在了他的脖颈处。那人来时如鬼一般一丝声音都没发出来,所以宣凤岐根本就没察觉到这回廊里还有别人,那人仿佛是从回廊的梁上跳下来的,那闪着寒光的匕首威胁着他,他自然不会轻易喊出声。
而就在此时,乌云尽消。清冷的月色撒在了那人有些稚嫩的脸庞上,在宣凤岐眼里他还是个孩子,他的年纪也比谢云程大不了几岁。可是此刻他脸上尽是愤怒之色,他甚至恨不得现在就抹了眼前之人的脖子。
宣凤岐看到眼前之人后轻笑了一声:“沈侍卫这是干什么,在宫里刺杀本王可是死罪,你想好了?”
沈英衡听到宣凤岐这番话后咬牙切齿,连脸上的愤怒之色都深了几分:“你果然知道我是沈长青的儿子,你当初假模假样来我沈家旧宅里到底想做什么?”
宣凤岐感觉到脖颈一阵刺痛,一道鲜红的血液顺着他白皙修长的脖颈缓缓滑下流进他墨色的衣服里。沈英衡对他是真的动了杀心,但少年还是收着力的,要不然宣凤岐便不能好端端站在这里跟他说话了。
宣凤岐像是开玩笑般:“本王说清明节外出游访,当时只是觉得好奇就走了进去,然后就遇到了自言自语的你,你说你信吗?”
沈英衡紧紧握着手中的匕首,他怒不可遏:“少在这里跟我故弄玄虚!你明明知道我的身份却又刻意隐瞒我的身份把我安排进禁军营里,你到底想干什么?”
宣凤岐听到他这样问后思考了片刻:“可能是觉得……你有些可怜吧。若是你继续背着罪臣之子的名号,你要熬到什么时候才能来到本王这里向本王复仇呢?所以是本王给了你机会,如你所见你现在不是拿着刀架在本王脖子上了吗?”
宣凤岐这番话是赤裸裸的对沈英衡的挑衅,他愤怒之下连音调都拔高了:“我可怜是拜谁所赐难道你不清楚吗?我沈家上下一百八十多口的性命啊,只是因为你的一句谗言就全部枉死了,所以你得下去给他们偿命!”
他虽然怒气已经到达了极点,但仍有着分寸压着声音。谢云程见状又露出了一丝笑来:“沈侍卫说的可是先帝下令诛你们沈家九族的事?可是本与你初遇之时便说过了,下令诛你们九族的人是先帝,杀你们全家的也是先帝,先帝并非昏君,又怎会因本王一句话就诛杀有功之臣?”
沈英衡听到宣凤岐这番为自己辩解的话后手中匕首的力道又重了几分:“呵?并非昏君……你以为先帝驾崩了就能抵消你做过的事情了吗?你在先帝身边时便挑唆他诛杀大臣,先帝在位的最后几年一直是你在旁边伺候笔墨,无论你怎么狡辩,我沈家上下也是因你而死。灭门之仇不共戴天,所以我今日便要割开你的喉咙,拿着你的人头祭奠我沈氏满门!”
宣凤岐神色逐渐凝重起来,他盯着沈英衡良久,少年说的话一句比一句狠,但他此刻握着匕首的手却有些微微发颤。宣凤岐深深叹了口气:“本王没做过就是没做过,凡事都要讲究证据。你方才所说的那些恐怕也只是听信了风言风语的臆测。毕竟当初灭你沈家满门的圣旨是先帝下的,人也是先帝派去的,你若硬说是本王,本王也无法了。”
沈英衡听到这话后有了那么一丝犹豫:“我们沈家对先帝忠心耿耿,先帝在位十一年里沈家更是立下无数汗马功劳。若不是你挑唆,陛下又怎么灭我沈氏满门,你就算再怎么不承认也没用!”
宣凤岐见他上套,于是接着说道:“原来你也知道沈家为先帝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啊?”
沈英衡听到他这样说后眼中闪过了一丝疑惑不解:“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宣凤岐叹了口气:“自古君王最忌讳的是什么?是功高震主,沈长青为神武将军的时候确实为先帝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对待百姓确实比陛下好多了,所以他所到之处也很得民心。一个帝王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臣子比自己更受百姓的拥戴,功高震主、受人爱戴又有着清流世家的名声,你想想先帝知道了他会怎么做?”
沈英衡在听到宣凤岐这番话后心里的防线逐渐崩溃了,他的手开始剧烈颤抖起来:“不会的……不会的!我沈家为大周的江山不知流了多少鲜血,父亲是在先帝还是皇子时就跟在先帝身边的,先帝不可能这样心狠的,不可能……你胡说!”
他的手因为颤抖匕首更是失了力道,宣凤岐被这种潜在的威胁弄得心烦了,他此刻抬起手来一下将沈英衡手中的匕首打落在地。沈英衡因为宣凤岐刚才那些话被刺激到动摇不已,所以他握住匕首的力气没有方才那样坚定了,他看到宣凤岐很利落的把他带的凶器打落在地后却没立刻去捡。
他现在脑中很乱,乱到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
“你宁愿相信先帝会因为你们沈家功高震主而对你们心软也不相信本王是无辜的,看吧,你已经认定本王就是害死你们沈家的元凶,就算本王怎么说你都不会相信了。”宣凤岐一边说着一边用冰冷的眼神看向眼神充满怀疑与不安的沈英衡。
沈英衡抬眼看向他时发现他刚才用匕首抵在宣凤岐脖颈上的地方流血了,那道鲜红想缠绕在他脖颈上的一条毒蛇。他看到宣凤岐那种像是厌恶他似的眼神后呆愣在原地。
宣凤岐看着他继续道:“若本王真的如传闻中所言,那么本王就应该在见到你的第一面时就该杀了你。可是本王给了你握起刀剑的机会,替你隐藏罪臣之子的身份,而你却恩将仇报。你连证据都没有就口口声声说本王教唆先帝杀你们全家,先帝是位皇帝,他也不是现在年幼登基的陛下,他又怎会听信我的一面之词去诛一位功臣的九族?本王给了你能力,你不去查真相却反而想要了本王的命,你说你是不是一个白眼狼呢?”
沈英衡此刻终于察觉到了宣凤岐眼中的厌恶不是假的,他看似真的要被宣凤岐的话给说动了。
-----------------------
作者有话说:宣凤岐:反PUA话术大师
第85章
过了许久沈英衡才抬头看向宣凤岐:“你若真的那么无辜, 为何这么多年来你从未对自己辩解过?外面之人都说是你在先帝面前提的要诛我们沈氏满门。”
宣凤岐听到他这番怨怼后简直要被气笑了:“辩解?本王难道没有辩解过吗,可是有人相信吗,既然外面已经认为本王是个祸国殃民的妖孽, 那无论本王解释再多又有什么用?再说了,本王已向你解释过无数次了,因为本王心里清楚自己是无辜的,要不然也不会纵着你拿刀来到本王身边。”
沈英衡听到这番话才算是真正地破防,他浑身忍不住剧烈颤抖起来。
若真按宣凤岐所说的那样, 这个人是无辜的。那么他这些年所受的苦楚和颠沛流离到底算什么,他每天夜里都能因为族人之死而痛苦不已, 这些到底都算什么?其实他心里也很清楚, 杀他们沈家的圣旨是先帝下的,无论哪位大臣在背后挑唆弹劾,最终的决定权在先帝手中,若先帝真的顾念着他们沈家立下的汗马功劳,他又怎会那么无情的杀了他们全家?
他年少时无法与先帝对抗, 等到他回到玄都时先帝已死。所以他一腔怒火不知向何处发泄。他们沈家的人都死绝了,他作为沈氏遗孤又背负着罪臣之子的骂名,他在这世上犹如风雨飘摇中的无根浮萍。这世上再无人怜他护他,所以他必须要找个理由活下去。
无论是仇恨也好,复仇也罢。他得要找到能让自己合理活下去的理由。所以他听到了外面那些风言风语, 知道先帝病重要处理他们沈家的时候, 是宣凤岐在旁边吹的枕头风,所以他便将矛头指向了那些人口中所说的祸乱朝政的宣凤岐。
沈英衡想到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像个笑话一般, 他笑了。不是痛苦,而是真的可笑,他真的很可笑……宣凤岐说得对, 他连真相都没查清楚就来复仇,而他复仇的理由仅是听信了民间流言。
沈英衡笑着笑着泪水就从他脸上掉落,他跪在地上将头埋进来,颤巍巍的身子随着他剧烈的哭泣而抖动起来。
现在先帝已死,他们沈家也只剩他一个人了。沈英衡在这一刻觉得他所构建的支撑着他活下去的那个信念倏然崩塌了。
沈英衡埋头哭泣痛哭的样子映在宣凤岐眼中,他居高临下看着这名痛苦哭泣的少年。可不知为何,他的脑袋忽然刺痛起来,他忽然像起了一些不好的东西——
那是一个夜晚,那天晚上也是明月高悬。可是他看着熊熊火光将一切在他面前烧为了灰烬,他也像沈英衡那般哭得无法自已,但当他抬起头的那一瞬,软弱哭泣的神情转变成了坚毅锐利的决心,他朝着那大火冲天出重重磕了三个响头,随后转身离去。
宣凤岐伸出手来抱着剧痛不已的头,按理说这些场景他应该在梦里见到才对,可是此刻他却在沈英衡面前想起,这代表这什么,他为什么会想起这些?而且他看到画面好似比梦中更加清晰,他看到磕头的自己,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小孩,从身形来看他不过八.九岁的样子。可是……他为何会小小年纪就经历这些?
这些难道都是原主的记忆吗?
就当宣凤岐面露痛苦之色时,沈英衡红着双眼抬起头看向他:“你杀了我吧。”
宣凤岐听到沈英衡的声音后回过神来,他那段记忆戛然而止,就连疼痛都减缓了许多。他放下手来看向沈英衡,这少年眼神中透露出灰败,俨然一副心如死灰的样子。他虽不能感同身受,但他能感觉到沈英衡失去全部亲人的痛苦,他日日受到亲人惨死的痛苦,每夜都沉沦在不能为自己亲人申冤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