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帝晟玚将自己关在寝殿之内,披头散发,龙袍皱巴巴地裹在身上,时而歇斯底里地狂笑,时而恐惧地蜷缩在角落,对着空气喃喃自语,状若疯癫。
玉太后试图掌控局面,但她的命令出了慈宁宫便几乎无人执行,她赖以维系权力的网络,正在卫铮无声而高效的“清扫”下,迅速土崩瓦解。
几个掌握部分城防兵权的将领,一夜之间或被刺杀死于非命,或神秘失踪,剩下的也大多收到了来自朔州的“劝告”信。
联军中军大帐,气氛肃穆而激昂。
萧彻、楚玉衡、江南统帅张承泽、西路将领以及朔州主要将领齐聚一堂,巨大的京城沙盘摆在中央。
“京城城高池深,强攻伤亡必大。”张承泽抚须沉吟,“且城内尚有数十万百姓……”
萧彻目光锐利,指向沙盘上几处关键标注:“强攻乃下策。卫铮已传回消息,东华门守将刘昆、西直门副将赵赫,已暗中递了投诚状,愿为内应。此外,宫内侍卫副统领亦有我们的人。”
楚玉衡接口,声音清晰而冷静:“总攻时间,定于三日后子时。以火光为号,刘昆、赵赫打开东华、西直二门,放我军精锐入城。入城后,兵分三路:一路直扑皇宫,控制伪帝及玉太后;一路抢占武库及粮仓,防止破坏;一路沿主要街道推进,镇压可能出现的负隅顽抗之敌,并迅速安民。”
他环视众人,强调道:“切记,我们的目标是拨乱反正,而非屠城。入城将士需严明军纪,秋毫无犯,尽快恢复秩序。殿下仁德之名,需借此役广播于天下。”
部署周密详尽,考虑到了各种可能。
众人凛然领命,斗志昂扬。
就在联军紧锣密鼓准备最终一击时,京城内部,最后的疯狂正在上演。
玉太后心知大势已去,竟生出拉全城陪葬的恶毒念头。
她秘密召集了仅剩的死士,准备在联军入城之际,于城中多处同时纵火,并企图点燃皇宫内早已暗中囤积的火药!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她的一举一动,早已在卫铮的严密监视之下。
是夜,卫铮如同鬼魅,独自潜入慈宁宫。
他避开了所有明哨暗岗,精准地找到了那批被伪装成贡品箱的火药,以及那几名准备执行纵火命令的死士。
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有黑暗中一闪而过的冰冷刀光和几声短促的闷哼。
卫铮的动作干净利落,如同暗夜的死神,无声无息地扼杀了这最后的疯狂。
当他提着滴血的短刃,出现在玉太后的寝宫内室时,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翻云覆雨的女人,正对镜梳妆,穿着她最隆重的朝服,仿佛要去参加一场盛大的典礼。
她从镜中看到了卫铮的身影,动作微微一滞,却没有回头,声音异常平静:“你来了。”
卫铮没有说话,只是冷冷地看着她,那双眼睛里,是积攒了太久的仇恨与冰冷的杀意。
玉太后缓缓转过身,看着卫铮,脸上竟露出一丝奇异的笑容:“是为了苏墨?”
听到这个名字,卫铮持刀的手,指节骤然发白。
“那个孩子……确实可惜了。”玉太后的语气仿佛在谈论一件无关紧要的物品,“怪只怪,他挡了路。”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卫铮心中压抑的火山。
他没有怒吼,没有质问,只是化作一道残影,手中的短刃带着积郁了无数日夜的痛苦与愤怒,如同闪电般刺出!
玉太后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所有的言语都凝固在了喉间。
她低头,看着没入自己心口的短刃,脸上那抹奇异的笑容缓缓扩大,随即,身体软软地倒了下去,凤冠滚落在地,发出清脆的声响。
大胤王朝最后一位实际上的掌控者,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陨落在她经营了一生的宫殿里。
卫铮拔出短刃,看也未看地上的尸体,转身融入黑暗。
他的复仇完成了,但心底那片因苏墨离去而留下的巨大空洞,却并未因此填满,反而愈发显得空旷寂寥。
他还有最后一个任务——确保皇宫,顺利易主。
城外,联军的营火如同繁星,照亮了即将破晓的天空。
城内,最大的隐患已被清除。
黎明前的至暗时刻即将过去,崭新的太阳,即将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喷薄而出。
最终章的战鼓,已然擂响。
第142章 王师入京
三日后,子时。
万籁俱寂,秋夜的京城被一种近乎凝滞的死寂笼罩。
城头守军疲惫不堪,惶恐地望着城外连绵如星海的联军大营,心中那根紧绷的弦,已到了断裂的边缘。
东华门、西直门方向,几乎同时燃起了三堆巨大的篝火,赤红的火焰撕裂夜幕,如同指引方向的灯塔!
“信号!是信号!”联军大营中,等待已久的将领们精神大振。
萧彻一身玄甲,猩红披风在夜风中猎猎作响,他翻身上马,目光如炬,扫过身后肃立的各方将领以及一身银甲、神情肃穆的五皇子晟璘。
他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将手中长戟向前重重一挥!
“开城门——!迎王师——!”
城内,早已准备好的刘昆、赵赫等人,见到城外火光,立刻率领心腹士兵暴起发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杀了几名负隅顽抗的玉太后死忠,迅速控制了城门机关!
“嘎吱——吱呀——”
沉重的大门在寂静的夜里发出巨大而刺耳的摩擦声,缓缓向内洞开!
萧彻一马当先,如同离弦之箭,率先冲入洞开的东华门!晟璘紧随其后,再后面是如潮水般涌来的朔州精锐、江南联军以及西路军!
铁蹄踏在青石街道上,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整个京城仿佛都在为之震颤!
兵不血刃与零星抵抗
入城的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
大部分守军早已丧失斗志,见到联军入城,要么丢下武器跪地请降,要么直接四散逃入民居。
联军按照既定计划,迅速分兵控制各条主干道、武库、粮仓以及官署重地,并未遇到大规模的有效抵抗。
只有皇宫方向,还有零星的厮杀声传来——那是伪帝晟玚最后的、由一些死士和少数愚忠侍卫组成的防线,在做着徒劳的挣扎。
萧彻与晟璘率领主力,直奔皇城。
沿途,许多胆大的百姓悄悄推开窗户缝隙,或是躲在门后,紧张地观望着这支入城的军队。
他们看到的,并非想象中烧杀抢掠的乱兵,而是军容严整、纪律森严的王师。
有士兵在高声宣读安民告示,承诺秋毫无犯,尽快恢复秩序。
渐渐地,恐慌的情绪开始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夹杂着期待与茫然的目光。
皇城紧闭的宫门前,战斗已经接近尾声。
卫铮一身黑衣,如同雕塑般立于宫门之上,脚下是几具试图顽抗的侍卫尸体。
他早已清理了附近的威胁,确保宫门可以顺利打开。
看到萧彻与晟璘率大军到来,卫铮从高处一跃而下,单膝点地,声音冰冷而简洁:“宫内残余抵抗已基本肃清,伪帝晟玚被困于紫宸殿。”
萧彻点了点头,目光落在紧闭的朱红宫门上,沉声下令:“撞开它!”
就在士兵准备上前时,那沉重的宫门,竟从里面缓缓打开了。
开门的是几名面如土色、浑身颤抖的内侍,他们跪伏在地,声音带着哭腔:“恭……恭迎王师……陛下……不,伪帝他……他在殿内……”
萧彻与晟璘对视一眼,策马缓缓踏入这象征着天下最高权力的宫城。
身后,张承泽等各方将领,以及精锐士兵紧随而入。
皇宫之内,灯火通明,却空荡得可怕。
昔日的宫女太监早已不见踪影,只有一些来不及逃跑或无处可去的低级内侍蜷缩在角落,瑟瑟发抖。
队伍径直来到紫宸殿前。
殿门虚掩着,里面透出摇曳的烛光。
萧彻率先下马,按剑而立。
晟璘深吸一口气,也在他身侧站定。
所有将领与士兵都屏住了呼吸,目光聚焦在那扇门上。
这一刻,天地仿佛静止。
萧彻伸出手,轻轻推开了那扇象征着旧时代终结、新时代开启的殿门。
烛光倾泻而出,照亮了殿内的景象。
曾经的金碧辉煌依旧,却蒙上了一层灰败的死气。
龙椅之上,永熙帝晟玚身着歪斜的龙袍,头戴摇摇欲坠的冠冕,眼神涣散,嘴角流着涎水,正抱着一只鎏金香炉,痴痴地笑着,对闯入殿中的千军万马视若无睹。
他已彻底疯了。
在他脚边,散落着撕碎的奏章和打翻的酒壶,空气中弥漫着酒臭和一种难以言喻的腐朽气息。
曾经不可一世的伪帝,最终以这样一种不堪的形态,迎来了他的终局。
晟璘看着龙椅上那个疯癫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怜悯,有厌恶,但更多的,是一种沉重的释然。
这个篡夺了他父亲基业、导致天下大乱、逼死他母妃的仇人,最终得到了他应有的报应。
萧彻的目光则冷硬如铁,没有丝毫波动。
他挥了挥手:“拿下!”
几名精锐士兵上前,毫不客气地将疯癫的晟璘从龙椅上拖了下来。
晟玚似乎受到了惊吓,哇哇大叫起来,挣扎着,却无济于事。
象征着伪帝政权的最后标志,就此轰然倒塌。
萧彻转过身,面向殿外肃立的各方将领和将士,目光扫过一张张激动而肃穆的脸庞,最后落在身旁的晟璘身上。
他缓缓举起手中的长戟,声如洪钟,响彻整个宫殿,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伪帝已擒,宫城已定!”
“大胤正统,今日——归位!”
殿外,短暂的寂静之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