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曲宝独自去忙建耗油作坊的事,小林见曲花间身边有穆酒事事亲力亲为的照顾,还有岑喜打下手,基本用不上自己,也跟着去帮忙了。
直捣鞑靼王庭的事穆酒是私自进行的,并没有报予朝廷,出征告捷也没通知朝廷,如今没有鞑靼时常侵扰,边关事少,又有副将潘多颜坐镇,他即便抽身离开边城也没什么问题。
于是便决定待在福州等曲花间忙完再一同北上。
两人小别胜新婚,又彻底坦诚相见,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穆酒更是连平日里端茶送水的伙计都从小林手里抢走了。
-----------------------
作者有话说:终于写到赶海了,我好想赶海!!!
第81章 入水
耗油作坊就建在船坞旁边的空地上, 一来产业放在一处方便打理,二来这里临近渔村,修建船坞时又修通了官道,不论是去别处采购原材料还是将成品运出去也都十分方便。
未免制作方法被泄露, 曲宝从船坞将那些奴籍的工人抽调出来负责熬制耗油, 接着又去渔村找到白初儿, 请她帮忙在村里收购海蛎子。
而小林则是揣着银钱去了福州, 负责采购耗油的包装, 他挑选了好几个样式的瓷瓶, 拿回来给曲花间挑选。
耗油和葡萄酒一样,都是稀罕物,十几斤海蛎子能开出一斤左右的肉,而十斤海蛎子肉才能出一斤耗油, 算上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开销, 一斤耗油的成本就要二两银子。
平民百姓莫说花几两银子买这般金贵的调味料了, 便是必备的粗盐都得省着点吃, 是以耗油只能卖给有钱人或是达官贵人,售价和包装档次自然也就不能低。
“选这个吧,让他们把瓶子烧制小一些, 一瓶装个半斤就行了。”曲花间挑出一个白底青花鱼纹彩瓷瓶,拍板敲定。
这个瓶子是这一批样品里做工最精致的一个,价格自然也是最为昂贵,小林佩服于曲花间的眼力, 点点头便掉头又去了福州,回来时不仅带回订制瓷瓶的契书,还带回来一个消息。
这几年各地灾祸不断,先是洪涝, 又是旱灾,听说几个月前雍州还遭了地龙翻身。
地龙翻身就是地震,这次地震席卷百里,据说那边十室九塌,死伤无数,日子本就不好过的百姓彻底流离失所。
而以徐广义为首的朝廷正与荆州的勇武皇帝打得火热,无暇也无心赈灾,最终导致活不下去的雍州百姓揭竿而起。
带领难民起义的领头人自称前朝末代皇帝后裔,以光复南朝,解救受周朝压迫的百姓为名,带着人打砸官府,抢夺粮食兵器,组建了一支‘南军’。
此举一呼百应,南军带着抢来的粮食与武器,吸纳无数难民,很快发展壮大起来,如今已然占领了雍,梁二州。
这几个月曲花间一直在忙造船的事,穆酒也刚从北境回来,竟都没收到半点消息,听到小林的讲述俱是一惊。
曲花间沉默半晌,既为受灾的百姓难过,又有对当前局势的紧张,好在雍梁二州都在京城以西,暂时波及不到福州和幽州。
“别太担心,大不了咱们退守幽州,如今幽州有人有地,总不至于饿死。”穆酒轻声安慰曲花间。
“偏安一隅总归不是长久之计……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曲花间按着酸胀的太阳穴,轻呼一口气。
天下纷争渐起,群雄争霸一旦开始,就不是短时间内能稳定下来的,纵使他有家财万贯,穆酒有数万将士,也不见得能独善其身,但这些话没必要说出来增加焦虑。
穆酒走到曲花间身后,接替他的手替他按揉着头部,没多说什么,心里暗自思忖着。
边军北上踏破鞑靼王庭的事是秘密进行的,无论是朝廷,还是各路藩王,暂时都还不知道,短期内应当是没人敢将矛头指向幽州的。
毕竟中原人信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管关起门来怎么内斗,也不会让外族蛮夷入主中原的,除非此人已丧心病狂,不惧万世唾骂。
——
不论外界怎么发展,日子还得继续过,造船和建蚝油作坊的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曲宝如今做事颇有章法手段,很快便将蚝油作坊的事办完了,第一批蚝油也赶在年前一个月运往各地。
听说曲家又出了新的货物,许多老主顾连尝都没尝,便先下了许多订单,其中顾惊蛰是订货量最大的,首批订单直接包圆了蚝油作坊半个月的产量。
一瓶半斤重的耗油,算上材料人工和包装等各项成本,足足要一两半不止,是以定价也十分昂贵,哪怕是给顾惊蛰最优惠的价格,也要一瓶三两银子。
其他人则以三两到四两不等的价格批量购回去零卖。
这半年来曲花间也在福州各个城镇开了些铺子,耗油的定价在六两一瓶,仍旧供不应求。
之前鲁记少东家因聘用墨家父子的事修理这位外地人不成,反被撸去官职的事,福州城内各大豪商看在眼里,纷纷以为他是什么有后台的厉害人物,俱都不愿轻易招惹,反倒让曲花间行事颇为便利,开铺子的事也十分顺利。
耗油作坊建成后,海湾渔村海蛎子的产量已然跟不上生产速度,一些海货商人便与曲宝达成了长期合作,至此曲家在福州也算勉强扎下了根基。
随着一件件事情进展顺利,耗时近一年的大船也终于完工了。
新船下水这日,船坞数百名工匠齐聚,甚至连附近渔村也来了不少人看热闹,船坞修在这里一年了,说是造船,整日敲敲打打,也没见一条船下水,吊足了渔民们的胃口。
随着曲花间和穆酒祭拜完海神,工匠们各自站位,同时抽走垫在船下的机括,嘴里还齐声大喊着吉词,“新船下水,一帆风顺,海上平安!”
“轰隆”一声巨响,长宽皆有数十丈的巨船倏然入水,数百名着装统一的水手每四人一组,挥舞有力的臂膀划动几丈长的船桨,巨船缓缓动了起来,驶出船坞。
站在岸边的众人这才第一次看清了这艘庞然巨物的全貌。
那是一艘堪比一座小型岛屿的巨船,船身刷了防腐防水的大漆,呈现出特有的黑褐色,船头尖尖的,上面还顶着一个奇怪的金色向阳花造型。
那向阳花花盘呈金色,似用金粉刷过,花瓣却与普通向阳花不同,颜色是橙金色不说,还是略带弯曲的尖形花瓣,最奇怪的,要数那花盘里还雕刻着奇怪的五官。
圆眼睛,凸嘴鼻,像狗,又像老虎,但又都不太像。
除了这些,船身上还用刷了金粉的黄铜镶刻着五个大字,“万里阳光号”。
围观看热闹的人不解,只觉得稀奇,连曲宝都不明白,为何这艘威风霸气的巨船要做成这样带着几分童趣的造型,倒是那船名,确实不错,寓意好。
船行万里,向阳而行。
对于众人的不解,曲花间不可置否,只与穆酒和几个亲近的下属解释,“那船头的既不是老虎,更不是狗,而是狮子。”
狮子和向阳花,不是工具,是伙伴。
要像太阳一样,从容快乐的,穿越残酷的万里大海。
“这是我从前很喜欢的一本古籍上主人公们坐的船,这艘船会带着他们环游世界,实现梦想。”
曲宝闻言,不再多问,少爷看的古籍太多了,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用意,总之都是好的。
反倒是穆酒,他低着头意味不明的看了一眼曲花间,问他,“那你还会再回去看那本古籍吗?”
曲花间沉吟片刻,看了一眼比自己高半个头的恋人,又看向海面上缓缓行驶的巨船,沉默许久,久到穆酒都有些心慌的时候,才开口,用几不可查的声音说,“不会了。”
也回不去了。
来处隔山海,山海非人力可平。
而且这里有他的家,他的恋人,朋友,和钱,羁绊太多,他舍不得。
周围一阵阵惊呼,船上的水手扬起风帆,海风吹来,巨船随风而动,速度渐渐快了起来,往海湾口驶去。
巨船上很快放下来一艘比普通渔船大许多的小船,往岸边驶来。
小船上的水手是林茂的几名手下,他们是来询问曲花间可否驶出海湾,在外海试航的,得到首肯后又很快回到大船上,小船也用绳索拉了上去。
万里阳光号上,和那艘小船规格相同的运转船足足有十艘,还有二三十个羊皮缝制的皮筏救生艇。
此刻正好吹着西北风,船上负责指挥的林茂大手一挥,万里阳光号便调转船头扬着风帆驶出了海湾,往外海而去。
岸上的众人目送着大船远去,逐渐被海湾的天然屏障山峰遮挡,人群中惊呼不断,来看热闹的渔民们与留守的工匠们攀谈起来,俱都为那艘前所未见的巨船而惊异。
还有些水性好的,悄悄向工匠们打听,问他们的东家要不要招揽水手,被身边的妇人扯着衣裳拉了回来。
“你不要命了,那船可是要远航的,靠不靠实还说不准嘞,若是在外海遇上什么,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叫我们娘仨怎么活?”
夫人手边牵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一些的已然是知事的年纪了,也跟着娘亲劝道:“是啊爹,咱们还是守着自家的渔船,每日出海打点鱼,卖了钱也够一家人嚼用了。”
同样的事发生在在场许多人身上,有说丧气话的,也有看好的,毕竟那大船看起来就十分结实,且上面还有许多小船呢,即便大船出了问题,也不是那么轻易就沉没的,再不济还能坐小船逃生。
尤其是那家里置办不起渔船的,生长在渔村,也没有多少地给他们种,一家子的生计要么在海边撒撒网捉捉鱼,要么就是在别人的船上帮忙,分得些小鱼小虾度日。
这些日子渔村里许多人都在给耗油坊提供海蛎子,价钱给的公道不说,便是短了三两五钱的,也按整数结钱给他们,足以说明这位东家是个十分厚道的人。
听说船坞里做工的人哪怕是手脚残疾的工钱都比外面给得高,若是能去船上做事,怎么着也能养活一家人了。
-----------------------
作者有话说:致敬我的青春,有谁知道‘万里阳光号’的出处?
嘻嘻嘻!
第82章 招募
周榆木在福州待了近一年, 和本地工人打了不少交道,多少也能听懂一些土话。
听见一个带着孩子的妇人说什么不靠实,又说什么三长两短,便猜到她是不看好这艘大船, 在说丧气话, 气得不行, 撸起袖子就要上去理论。
这艘大船可是耗费他们师徒和墨家父子以及其他工匠们无数心血才造出来的, 是他们这些人的心头血, 容不得别人诋毁半句, 更听不得有人说它会在外海出事,这多不吉利啊!
他师父和弟弟都上船查漏补缺了,他因为实在晕船严重才留在岸上,此时没人拉着他, 很快便与那妇人理论起来。
两人一个说官话, 一个说土话, 俱都对对方说的话一知半解, 但不影响他们磕磕绊绊地吵得兴起,很快吸引了领头几人的注意。
林茂上船试航,曲宝也跟着凑热闹去了, 其他几位管事级别的人也都在船上,只有穆酒和小林在曲花间身边。
小林不擅长处理这种事,曲花间只好凑上去查看情况,穆酒则紧紧跟在他身边替他拨开人群。
周榆木虽脑子一根筋, 但对曲花间还是十分尊敬的,很快被安抚住不再与人争嘴,而后老老实实交代了前因后果。
虽说别人说这种丧气话不吉利,但周榆木不管不顾与人争吵也有不对, 对方的家人也是明事理的人,曲花间便与那汉子协商着互相道了个歉了事。
周榆木被按着头道歉这种事已是寻常,虽略有些不服气,但还是没说什么,只是板着脸道完歉便走到远离人群的地方生闷气。
生气之余,他内心还有些小小的忐忑,弟弟不让他和别人吵嘴,知道了定是要锤他脑袋的,希望东家不要告状吧。
可惜东家不是个多嘴的性子,却抵不住其他人爱嚼舌根,他同人吵嘴的事许多人都看见了,很快便传到弟弟耳朵里。
周榆木等啊等,等了好几个时辰,大船才缓缓从海湾外面冒头进来。
岸边多暗礁,且有搁浅的风险,大船一旦入水是不会轻易靠岸的,此时也只是停泊在海湾中间,用数百斤重的船锚固定在海面上,船上的人则是坐运转船上岸。
周柏木跟随师父同几位主事人一起,给曲花间汇报了万里阳光号在外海行驶的状况后,才得以脱身,还没来得及喝口热茶,便听到相熟的工匠告诉他哥哥同一个妇人争吵的事。
听说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东家出面调停的,周柏木眼睛一黑,怒气蹭蹭蹭冒过头顶,很快找到那个不省心的榆木脑袋。
苦口婆心的劝告对周榆木已经不管用了,未免哥哥出去闯祸,周柏木近来一直对他厉声警告,此时更是直接邦邦两拳,锤得周榆木眼冒金星。
周榆木身为兄长,被弟弟揍了也不敢还手,只委委屈屈地为自己辩解,可他本就嘴笨,又不占几分道理,解释了半天反倒又挨了两下。
话说回曲花间这边。
这次的试航非常顺利,万里阳光号在驶出外海数十里,又在海面上来来回回绕圈好几次才返航,一路上都十分顺利。
回程的时候突遇一阵强劲的北风,霎时海面掀起巨浪,狠狠拍打在船身上,连甲板上都拍上来不少海水,很快又顺着出水口回到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