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的布政使同样来兴台巡视过。
在明面上,邵鸿祯确实如乐无涯一样,种植了玄参、黄精、白芍等各种中药,将经济搞得轰轰烈烈。
至于祸源之地殷家村,是个在地图上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是否在益州界内的山野小村,若不是出了灭门案、还被其他县的人逮住了马脚,根本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巡视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
布政使根本没留心殷家村这么个小山旮旯,满意而归。
边塞之地出了这么一个连续评上“卓异”的县令,又是根正苗红的进士出身,皇上甚是满意。
他通过布政使司,询问邵鸿祯是否有意调去江南鱼米之乡,去做知州。
而邵鸿祯答说:“邵某不恋江南好,只愿在兴台终老。若有生之年,能见兴台县如其名,‘兴旺发达、如登春台’,下官死可瞑目矣。”
这话一出,皇上当即洒下几滴龙泪,写下“群县楷模”四字,裱画成匾,打算赐给邵鸿祯,以资嘉奖。
这匾还没裱完,兴台县就出了灭门案。
上京那边恐怕还在考虑,是否要等此案风头过去一年半载,再行嘉奖,邵鸿祯就被逮进去了。
他在兴台大搞阿芙蓉种植的“丰功伟绩”,将用八百里加急的快马,送上皇帝案头。
这无异于给皇上脸上隔空抽了个响的。
幸亏那块匾额还没送出去,可这消息都千里迢迢地传来了益州,恐怕不少京官也已知晓此事。
当然,大家出来做官,没有不爱惜顶上乌纱的,必会绝口不提此事,并义愤填膺地上书奏报,要押送邵鸿祯此等沽名钓誉、欺君罔上的背臣进京受审、明正典刑,行处斩、乃至车裂、凌迟之刑,以震慑百官。
项知节问:“老师认为会如何?”
乐无涯垂下眼皮,斩钉截铁道:“邵鸿祯没法活着走出兴台大牢。”
项知节轻声“嗯”了一声。
这也是他心中所想。
在殷家村,他是亲耳听到邵鸿祯出言如何威胁乐无涯的。
他听在耳里,却并不动心。
而乐无涯也是一样,毫不紧张,甚至面对垂死挣扎的邵鸿祯,产生了些许悲悯之情。
他们都知道,尽管邵鸿祯机关算尽,已经尽全力甩出他手中的牌,甚至意图拖乐无涯下水,但他一开始,便已经输了。
他输在压根儿不了解这位皇上:
皇上不会押送这位“好官”进京,给他名扬四海的机会。
寻常百姓少有读书识字的,根本弄不懂“阿芙蓉”是什么东西,只会以为是花草一类无害之物。
就算有人知道阿芙蓉是何物,邵鸿祯那套“大虞人不害大虞人”的见鬼理论,也着实能唬一唬人。
况且他确实是治理了匪患,让常年贫困的兴台百姓见了希望,有了奔头。
更何况,他还素有贤名,清廉自守,是个能让兴台百姓甘心情愿为他立下生祠的人物。
押他进京,等于是替他歌功颂德了。
若是引得民间物议如沸,传来传去,反倒容易将他传成一个为生民开太平,却被皇权所容的悲情之人。
皇上决不允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乐无涯摆弄着手指,说:“我没猜错的话,很快,邵鸿祯家里会抄检出大批银票珠宝和鸦片膏子;会有妓子、小倌出来告他行事不检;会有人跳出来,说他勾结其他官吏,判案不公,打着为民旗号,罔顾事实,一味偏向弱民,故意乱判公案……”
总之,先要毁去他的生前名,再送他去死,叫他一辈子无法为自己申辩。
以邵鸿祯的罪责,公事公判的话,他完全值得一个夷三族。
但他绝不会以勾结土匪、贩卖阿芙蓉的罪责而死,而是背着一身龌龊狼藉的小罪,“暴毙”于兴台。
乐无涯忍不住想,若是文赋不那么操之急切,该有多好。
若是他肯细水长流,徐徐治理,他与邵鸿祯、与齐五湖,说不好能成为真正的好友。
可惜,没有如果。
见乐无涯面色怏怏,项知节抿一抿唇,唤他:“老师,我渴了。”
乐无涯将案边的一碗温水端到他唇边。
项知节从碗沿抿了一小口,顿时咳嗽得惊天动地。
乐无涯一把替他捂住手臂,防着牵动了伤口。
项知节的眼底恰到好处浮出一层水膜似的泪,望着乐无涯,宛如明月笼烟,含愁带怨。
乐无涯看着心疼,打开门大喊一声:“如风!!”
院内静谧一片。
刚刚还在院里忙得有声有色的如风,此刻如同死了一般的不吱声。
乐无涯实在无法,只好折返床边,拿起小勺子,舀起水来,送到六皇子唇边,嘴里还嘟嘟囔囔地抱怨:“二十三了啊。”
项知节含笑,抿走了一口水,丝毫不以为羞:
“嗯,二十三岁了。”
“……老师,还要。”
乐无涯认命地伺候六皇子时,仅与他们半个院子之隔的如风,正蹲在群花之中,低着头修剪花枝,旁边是被乐无涯一嗓子吸引来的秦星钺。
后者抱着胳膊,打量着前者:“我们太爷叫你呢。”
如风很平静地道:“主子有事找我,自会叫我;不是主子叫的,我用不着回去。”
秦星钺蹙起眉尖,琢磨着这话,越琢磨越觉得很玄。
果然,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几乎没有超出乐无涯的预想。
二十日后,邵鸿祯连一次堂审都未曾经过,就直接背上了收受巨贿、狎妓误事、兴众拒捕的三条大罪。
传闻,邵县令不知道这几盆脏水泼到自己头上时,还很能稳得住,只待上面派人来审他。
因着和吕知州交好,他知晓许多益州的秘辛。
乐无涯猜想,他大概是想等着上使到来,临堂检举状告一番,带走几个益州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
这符合他的人生信条。
这份信念支撑着他,即使他掌上被柴刀砍伤的创口化脓感染,致使他高烧不退、神思困倦,他仍在勉力强撑。
结果,一个兴台县民因斗殴被押送入狱,路过他的牢房,认出了这是县太爷,公然对着他啐出一口老痰:“呸,狗贪官!”
这一口痰,把邵鸿祯给啐懵了,却也啐醒了。
他坐在牢里,迟钝的头脑在剧烈的疼痛中慢慢运转,梳理此事的来龙去脉。
邵鸿祯本是个聪明人。
若不是他病痛在身、脑筋混沌,早该猜到了的。
他对着墙壁,哭了一阵,又笑了一阵。
被他所保护的百姓唾弃,于他而言,比凌迟更要痛上百倍有余。
诛心呐,诛心!
他笑过,哭过,擦干面庞,趁着自己还清醒,一头碰在了墙上。
污血高溅,足三尺有余。
……
听到邵鸿祯的死讯,乐无涯并不动容,只是用三个字打发掉送信人:“知道了。”
他早知如此,毫不意外。
只是邵鸿祯那一撞,像是隔着百里之遥,沉重地撞上了他的心门。
即使对事态走向的推测样样不差,乐无涯到底还是有不曾料到之事。
——深夜的南亭县,又来了一位头戴薄兜帽的不速之客。
当那人大大方方、推门踏月而来时,项知节也只怔了片刻,便苍白地微笑道:“七弟。”
“六哥,你真没劲。”
兜帽之下,是项知是那张劲劲儿的笑脸。
“你怎么来了?”
“老头听闻你受伤,推我来兄友弟恭一下。”项知是一摊手,“被逼无奈,如之奈何呀。”
项知节微微一笑,并不信这事有那么简单:“还有呢?”
“带你回京。带吕德曜上京。还有……”项知是一指外面的空茫月色,“也带他去上京瞧瞧。”
“他”是哪位,显而易见。
项知节凝眉,沉吟不语。
项知是猜透了他的心思:“我也不想带他见老头儿。可谁让他那么爱凑热闹的?哪儿哪儿都有他。”
项知节:“何时启程?”
项知是眼睛往下一瞄,伸手一拍他的伤处。
在项知节猛的一皱眉间,他撤回手来,得意洋洋地抱臂道:“等什么时候拍你不疼,我们就走啊。”
乐无涯手持一只大桃,恰在此时进了屋,就见一模一样的两张脸向日葵似的朝他直转过来。
乐无涯一愣,和小七对视片刻,三下五除二便将他的来意想透了。
是自己前往调查,撞破了兴台县的丑事,皇帝老儿少不得要把自己拎过去耳提面命一番,叫他把嘴巴闭死了。
当然,天颜难见,皇上暂时不会亲自会见自己这么个芝麻小官。
一个首辅大臣,已足够打发他们了。
乐无涯将这层关窍想透后,就殊无紧张之意了。
不仅如此,他眼睛转了两转,豁然亮了起来:这不是打瞌睡就来枕头么!
小七人都到了南亭,当面问,岂不是比去信问要更直接便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