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曜接上了他的话:“我帮大人留他一留,在明月楼给他开个好房间,吃喝都管,先叫訾主簿带着他弟弟去看病。”
府台大人一扬眉。
宗曜温和道:“上次大人离衙时,拿这话交代过牧通判,我在旁边都听着呢,大人放心。”
“你办事,我放心。”府台大人披上他那件红狐外袍,“好好看家!”
宗曜低头:“是。”
借着这一低头,他细细打量了大人的装扮,想,虽是华贵,却不算逾制。
宗曜日日如此挑剔着过,渐渐发现,府台大人尽管跳脱,却始终严守那条底线,不曾越界分毫。
况且,那些逾矩之举,细想之下,都有一番动人之处。
他最大的罪过,不过就是长得像那人而已。
宗曜数度提笔,想要在密折上写下这一点,然而反反复复,终是难成一字。
最后,徒留一声嗟叹。
他搁笔而出,仰头望天。
他知道,有的长门卫喜欢杜撰罪名,或勒索威胁,以此牟利,或与其他官员勾结,成为他人手中的一把利刃,帮助他们铲除异己。
宗曜没和任何长门卫通气勾结,只是借口喜欢赛鸽,饲养了七八只好鸽子,借此向四面八方传递讯息。
他脾气素来很好,宽和待人,这些年来孤家寡人,更没有花钱的地方,再加上宗家尽管元气大伤,但累世公卿,家底尚算丰裕,他很舍得在情报上花钱。
上至馆驿酒楼,下至秦楼楚馆,他在上京不动声色地经营出了一套严密又精致的情报网。
即使对方一年半载都给不出什么好的情报,他也不生气,逢年过节,照旧给礼。
对这样的好主子,不少人都肯对他倾心相待。
如今从头再来,宗曜也并不感觉遗憾。
他的命不值钱,时间也是。
慢慢消磨吧。
在他出神之际,跟随了他多年的书童快步走来:“大人。”
“何事?”
书童眼观四方,同时娴熟地从暗袖中掏出一个信轴:“有信来。”
宗曜拆信观之,越看眉头蹙得越紧。
他在暗地里调查了米溪县闹倭患一事。
倭寇选择米溪县打劫,必有理由。
宗曜顺藤摸瓜,坐收八方信息情报,拼凑在一起,彼此对照,如今终于摸出了些眉目来。
先帝朝时,大学士张燮告老还乡。
其孙张凯不仕,在米溪坐拥良田千亩,广厦无数。
秋时,他曾与一个男人同席吃酒,又带他嫖宿妓馆,宛如朋友。
然而,据情报所言,这位“朋友”,与潜入米溪、被死后枭首的一众倭寇中的斥候,长得很是相像。
读至此处,宗曜神色沉重,掩卷不语,旋即折回屋中,无声地将纸条烧毁,在确保字迹被烧尽后,方才弃入火盆。
他来此地,不是为着处理此等棘手之事的。
……
乐无涯此番出行,除了点府兵三十人随行外,照旧带着闻人约。
等到过了年,他就要入京了。
得趁着这些时日,叫他多沾沾地气,熟悉熟悉耕种农桑。
乐无涯与闻人约并辔而行,闲闲提问:“咱们这位同知大人,你瞧如何?”
闻人约想了一想,答说:“离群之人,不知其心。”
在米溪那日,宗曜前脚将信交给驿丞,后脚闻人约就将此事禀告给了乐无涯。
“用驿丞传信?”听闻此讯,乐无涯摸着下巴,若有所思,“……有点意思。”
闻人约不大理解。
按理说,那次宗曜是独身跟着乐无涯出来的,不便调用乐无涯手下,便请来米溪驿丞替他送信,合情合理。
馆驿本就承担着替人送信的职能。
然而,从那之后,乐无涯便对宗曜的一切举动听之任之,再不加约束。
闻人约替他观察宗曜日久,不得不承认,此人确实有些道行,若非顾兄叫他盯着,闻人约是绝看不出来此人有异的。
从秋到冬地盯着他,闻人约的心中也只是有些模糊的猜测,不敢肯定。
他实在不知,乐无涯是如何一眼看出这个循规蹈矩的宗曜有问题的。
于是,他老老实实道:“请顾兄赐教。”
乐无涯:“你听说过‘长门卫’吗?”
“不曾。”闻人约摇头,又将“长门”二字在心中掂量一番,猜测道,“‘长门’二字,可是取自李太白的‘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一句?”
“差不多。”乐无涯道,“这首诗叫《长门怨》,‘长门卫’的意思,就是干这活儿,天怨、人怨、处处怨。”
闻人约忍俊不禁:“这是谁起的名儿啊?”
乐无涯:“我。”
闻人约:“……”
闻人约:“啊?”
乐无涯理直气壮:“皇上要搞他自己的内卫和皇城司,我听命而行,还不能让我怨一怨了?”
由于太过震惊,闻人约有些失语:“顾兄,你……”
乐无涯低头揪着小黄马的毛玩儿:“他一身长门卫的味儿,别人闻不出来,我这个长门卫的头儿还闻不出来?”
闻人约深呼吸一口,让冰凉的空气在肺里转了一圈,勉强平息下的沸腾的心火。
他决定不问前世,只问眼下,将声音压到最低:“宗大人……是皇上派来监视你的?”
“是,也不是。”乐无涯轻快地一耸肩,顺便眯起一双笑眼,“他忙他的,我忙我的。到时候,他自会派得上用场的。”
作者有话要说:
鸦鸦:怨气冲天.jpg
第186章 讨赏
自从宗曜到后,桐州府衙内外意外地清净了不少。
牧嘉志本拟着敲打敲打那日窥探乐无涯和皇子行踪的衙役,谁想他忙过手上的事,回头一问,发现那衙役已不在衙中行走。
再问起来,竟是被宗曜打发走了。
牧嘉志问起此事,宗曜便答:“我将他放去押解流放的犯人了,一年半载的,大概是回不来的。”
说罢,他又温和反问:“牧通判用得着他吗?是不是文直擅作主张了?”
牧嘉志摆摆手,心中慨叹:真是该走的走了,该留的留下了。
他挺喜欢宗文直的。
至于他的叔兄之事,牧嘉志有所耳闻。
但那与他无关。
牧嘉志冷着脸,郑重地拍了拍他的肩,以示感谢。
宗曜茫茫然地微笑了,好像不大能领会他的好意。
他又问道:“牧通判,闻人大人总是不在家吗?”
“家”这个字,也正正好戳到牧嘉志的心里去。
他自己就住在衙里,以衙为家。
话说至此,牧嘉志发现,他们三个,作为桐州的最高班子,正是三条不折不扣的光棍。
在势力交错的桐州,这样最好。牵挂少,没后路,能办事。
“他刚来时,很少往外跑。”因着心情不错,素来风风火火没耐心的牧嘉志也肯跟他多聊上两句天,“那时候,大人初来,桐州的情势又不好。现如今一切向好,他信得过咱们,自是可以去办些事了。”
宗曜露出文官特有的天真神气:“何事?”
牧嘉志径直道:“不知道。不过闻人大人虽是年轻跳脱,但随他办事,十分安心。你勿要忧虑,好好做好守境之臣便是。”
宗曜乖巧点头:“宗曜年逾而立,忝为京官多年,却无甚主见。索性大人与牧通判指哪里,我向哪里走就是。”
牧嘉志顿时安心不已。
他曾暗自担忧过,生怕乐无涯年轻气盛,整治完卫逸仙,就要大刀阔斧地整饬桐州上下了。
在卫逸仙被押走的第二天,牧嘉志找到乐无涯,试图跟他进行一场恳切深入的长谈:“桐州势力盘根错节,若要大操大改,阻力非比寻常……”
钱知府之死犹在眼前。
他可不想哪一天跑去给乐无涯收尸。
结果,乐无涯瞥他一眼,用一句话快速结束了谈话:“你看我像傻瓜吗?”
在那之后,乐无涯确实安生了下来,除了刑狱审断,就只管屯田农桑、降罚升选、科考礼制一类的事情。
这类事情有个统一的特征,便是样样都有旧例可循。
想办得出彩不容易,想办差却也难。
除此之外,他就只是练兵而已。
他做的最出格的一件事,不过是杀奔米溪,砍了个临阵脱逃的百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