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出几封信后,周文昌偷眼瞄向狱外的乐无涯。
对方正安然坐在太师椅中,从袖中取出一本薄薄的《示子书》,静心阅读。
这种孩童开蒙用的书,闻人约何必要在他面前读呢?
周文昌撤回了视线,心下慨叹不已:
这位闻人宪台神通广大,谁知道是从哪里知道此事的呢?
看样子他已经知道长门卫用来通信的密文母本是什么了,在他面前光明正大地读,无非是提醒他,别耍花样,别自作聪明、
在周文昌感慨的同时,乐无涯从书页侧面静静露出半只紫色的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便将目光重又收了回去。
乐无涯就喜欢聪明人。
尤其是周文昌这种自作聪明的人。
瞧瞧,他连问都不问,就在脑中补全了自己携书到此的前因后果。
他全然没想到,乐无涯拿这本《示子书》来,一是诈唬,二是钓鱼,就等着自己这聪明人做贼心虚,不敢再耍任何花样,同时默认下来,他们的密文母本就是《示子书》。
挑着挑着,周文昌忽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乐无涯放下书:“笑什么?”
周文昌叹道:“真是聪明人啊。”
“这些信,我回头再看,才看出玄虚来。”周文昌语气中带了几分叹服,“……王大人真是精明,言必称上啊。”
……王肃到底是老狐狸一条。
饶是周文昌或周文焕反水,临了了想咬他一口,把母本和信件全部交出,也极少有人敢真将这些信呈送御前。
因为但凡对自己的前程和性命还有半分在意的官员,看到王肃如此明目张胆地打着皇帝的旗号授意周家兄弟为所欲为,都得掂量掂量该如何处置。
拿去做证据,公然揭发?
万一真是皇上授意的,即便皇上碍于面子,当真扳倒了王肃,日后恐怕也有数不清的小鞋可穿。
偷偷交上去,以示忠心?
却也凶险。
这无异于告诉皇上,这些内容,我已悉数知晓。
一不小心,反会引来猜忌,得不偿失
如此看来,装傻乔痴,一把火烧个干干净净,便是最好的选择了。
可惜,他摊上乐无涯了。
乐无涯爱惹事,且不怕事。
乐无涯见周文昌的确不敢弄鬼了,便将《示子书》重新收好:“那就挑几封他授意你们做脏事的,写得明白些的。”
与乐无涯对视片刻后,周文昌确信,眼前这位大人并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他显然早已知晓王肃在信中拉大旗作虎皮的把戏。
他不由问道:“闻人宪台,敢问王大人与您有何嫌隙?”
“嫌隙?”乐无涯眉毛一挑,“他把我打发过来,还嘱咐你弟弟找机会弄死我。你要不去封信,亲自问问他与我有何嫌隙呢?”
“那容罪人换个问法。您与王大人,有何嫌隙?”
“我看不惯他。”乐无涯给出了一个最直白也最容易让人信服的理由,“他滚蛋了,腾出位置,我好上去。”
周文昌皱眉。
因为玄之又玄的“圣心”二字而白白蹉跎一生的周文昌,很难理解乐无涯的想法。
换作是他,绝不会赌这一把。
他问:“您触怒了皇上,还能有升迁之机?”
“试试看咯。”
周文昌叹出一口气:“左右我又是做了你们的棋子了。”
乐无涯毫不客气道:“省省你那顾影自怜的戏码吧。你在丹绥翻手为云覆手雨,少拿人命当棋子了吗?你不够格上更大的棋桌,缩在街头巷尾装装棋艺高超就行了,还真当自己国士无双了?”
周文昌窝囊又无奈地一摇头,神情看似松弛,一双眼却死死锁住乐无涯:“大人,罪人还有一事不明。”
乐无涯看向他。
“大人……”周文昌眼睛亮得异常,“敢问管头儿那组人到底是怎么死的?”
如若不是这四人横死道旁,挑起了矿中官兵疑忌,动摇了人心,他也不至于大败亏输,沦落至此。
乐无涯脸不红心不跳:“周大人既已定案是山匪所为,海捕文书也发了,那自然就是山匪了。”
周文昌眼中精光一轮。
但很快,他便识时务地敛去了一切锋芒,脸上神情又回归了窝囊的沉寂。
是。
是不是此人授意杀的人、搅的浑水,已经不重要了。
即便日后自己回到上京,反口指控他杀人,一来没有证据,二来他验过尸,行凶者手段狠厉,一击毙命,那些人根本连一丝还手之力都没有,连行凶者的衣角都没撕下一块来。
临走前,那人甚至把箭都拔走了,连一丝身份信息都不曾留下。
可以说是无从查起。
周文昌也不作他想了,将挑好的信双手奉上,再无二话。
……
乐无涯接过信,坦然步出了牢房。
虽已入秋,日头仍旧酷烈。
乐无涯自袖中抽出那本《示子书》,漫不经心地挡在眼前,遮去几分刺目的光,并假装没看见在旁侧探头探脑、有心窥伺的纪准。
……
行侠仗义过后,纪准痛快了没两日,便渐渐咂摸出不对来。
……他来丹绥,是干嘛的来着?
是了,是王大人命他来盯紧闻人约,搜罗其错处的。
可如今闻人约查案查得顺风顺水,周家兄弟纷纷落网,他非但没从中作梗,反倒明里暗里帮了不少忙——这岂不是与王大人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想起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得南辕北辙,纪准焦虑得简直连饭都吃不下了。
为了将功补过,纪准只得硬着头皮,怂怂地尾随了乐无涯许久。
今日,他总算是有所斩获了。
他看得真真切切,乐无涯手持着一本《示子书》,自丹绥县牢走了出来!
纪准如遭雷击,浑身僵硬。
他岂能不知,这《示子书》乃是外放做官的长门卫专用的密文母本?
他纪准再不成器,奉命出京跟踪要员之前,也晓得需得摸清目标底细。
闻人约绝不是长门卫的人,却对长门卫的情况颇为熟悉。
在大草甸初相会时,闻人约就明明白白地威胁了他一通,甚至点出了他是纪天养养子的事实,还暗示他是某人的棋子……
这些机密,究竟是何人透露与他的?
不,这还不是最要命的。
他手里那本《示子书》,再加上他是从看守森严的丹绥县牢里出来的……
那么,就只剩下一条可能了。
周家兄弟也是长门卫!
他们落到了闻人约手里,为求保命,把长门卫的秘密卖了!说不定连王大人也一起卖了!
纪准总算想明白了,王肃大人那句“到了丹绥,寻个驿站,自有人接应你去,无需担忧”,是何用意了。
要不是他刚到丹绥,就被裘斯年吩咐去跟着仲飘萍,紧接着就被多疑的仲飘萍打晕,捆了一天一夜,随后又被闻人约狠狠威胁了一通,被迫上了他这条贼船,他恐怕早就和周文焕或是周文昌接上头了!
……不对,若是如此,以闻人宪台的本事,那自己现在不也要倒大霉了吗?
纪准霎时间冷汗涔涔、焦头烂额。
……他,他竟是帮着外人,坑了自家人?
那他回去,还能有命在?
一念及此,他三魂吓飞了七魄,两腿一软,又猛地惊醒过来,扭头就朝来路狂奔而去!
他得赶紧去找裘斯年……不是,求养兄救他小命!
他得给自己觅条活路才成!
……
背对着那道连滚带爬、仓皇逃窜的背影,乐无涯露出了一个狡黠的笑容。
物尽其用,人尽其材。
王肃既给他送了一个眼线,他不礼尚往来一下,岂不可惜?
“《示子书》是长门卫惯用的密文母本”一事的证据链,单凭周家兄弟一面之词,到底不算太充分。
得由另外一个长门卫指认,才算圆满呢。
第323章 心计(二)
在裘斯年忽悠得纪准脸色发白、只觉自己死期就在明日时,乐无涯已将眼光从现下的丹绥遥遥地投向了上京。
一人之力,终难成事。
他需要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