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尉迟敬德等人并未有反驳,而是依言听令。
李世民见状点头,继续排兵布阵。
“尉迟敬德既然你主动请缨,你就先带兵去泾州等着颉利他们。”
当然有尉迟敬德也是不够的,他想了想又道,“同时去信给李靖,将突厥的进军路线给他,截断突厥退路,然后合兵于泾州,瓮中捉鳖!这一次朕要让突厥向大唐割地赔款!”
*
却说那边长孙无逸总算回了家,完全不知道他和系统的对话已经被贞观君臣听了个遍。
回到家后,他先去拜见了自己最大的金大腿——高氏。
高氏虽已年近五十,但保养得当看起来不过四十岁,出生名门渤海高家的她更是一副温婉贤良淑德的世家贵妇模样。
她本就极疼爱长孙无逸,一见到他被晒得满脸通红更是心疼不已,“怎么晒成了这样,四郎怎么一点不照顾你,让小太监给你拿点冰降降暑?”
对于高氏的一番关怀,长孙无逸很是受用,上辈子他是个孤儿,从没受过父母之爱,这辈子能得到一个如今自是十分感激。
他甜甜道,“谢谢阿娘。”不过他也不能让长孙无忌平白背了黑锅,当即道,“阿娘,今天登基大典那么繁忙,四哥又一直伴在陛下身边,怎么能用我这点小事打扰他?”
高氏哪里不知道这个道理,不过也是看小儿子辛苦忍不住抱怨了自己大儿子几句。
她摆摆手道,“罢了,你们兄弟感情好,倒是我多嘴了,来先吃些冰解解暑。”
说着便招呼着长孙无逸吃侍女们新端上来的酥山、水果。
长孙无逸不禁在心中感叹,虽然没有外卖但这古代贵族的日子过得也着实不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可惜没有网络实在太无聊了。
长孙无逸一边吃,一边陪着高氏继续说话。
他嘴巴甜,再加上本就很是亲近高氏,自是将高氏哄得“哈哈哈”大笑。
高氏拉着长孙无逸的手道,“五郎你能平安回到阿娘身边真是太好了。你四哥和观音婢都是孝顺的,但是他们一个忙于政事,一个身为皇后,阿娘也不好去打扰他们。”
“咱们家如今也算顶顶富贵了,阿娘也不求你多么的出息,只希望你能陪在阿娘身边,当个富贵闲人就行。”
听到高氏的这番话,长孙无逸都快感动地哭了,呜呜呜,能碰上这么一个懂自己的阿娘真是太好了!这简直是主动让他“啃老”!
他当即点头,“阿娘,儿子也没有大的志向,就想待在您身边陪着您。”
这话一出高氏望向长孙无逸的眼神更加慈爱,母子二人之间更是气氛融洽。
当然如果没有脑海中造反系统气急败坏的诸如“宿主你不要听你母亲的话!”“慈母多败儿”之类的话就更好了。
不过经过这大半个月,长孙无逸早就学会了无视系统的话,只继续哄着高氏,捶肩捏背。
这么懂他的母亲,他要上哪里找?
高氏也十分受用,絮絮叨叨地说着这些年家中发生的事。
就在长孙无逸吃完小吃、水果打算告辞回自家院子躺平时,高氏却是话锋一转。
“虽说家里养你没有一点问题,但你早晚也要成家的,总要自己开府,还是得去领个官职。咱长孙家虽不愿仗着后族的身份要如何如何,但给你求个不大不小的官职也是容易的。”
“本来阿娘早就想提的,但想到李二郎还未登基,不好拿这件小事叨扰他和皇后,现在登基大典既然已成,也要给你安排个不大不小的官职了。”
长孙无逸顿时傻眼,什么玩意儿?
阿娘的“富贵闲人”和自己的富贵闲人似乎不一样啊!
造反系统却是顿时激动了起来。
[宿主,快答应啊!成了官员就能发展势力开启我们的造反大业了啊!]
长孙无逸:……他可以说不想吗?系统这么激动他就更不想了。
虽然稳定的公务员铁饭碗不管在什么时候很不错,但像后世那般早上八点上班他也就忍了,但现在上朝可是天还没亮凌晨两三点就得起啊!
长孙无逸沉吟片刻找了个借口推托,“阿娘,陛下和皇后虽然已经登基,但都事务繁忙,哪里用我的这点小事去叨扰他们呢?”
高氏点了点头,似乎被长孙无逸说服,“这倒也是,陛下、皇后都很忙。”
长孙无逸顿时心中欣喜,以为终于推脱了过去。
然而这时高氏却道,“那也无妨,你四哥现在就是吏部尚书,让他给你寻个合适的官职,然后禀告圣上和娘娘便是。”
“择日不如撞日,你在这和阿娘一起等着无忌回来,让他行使自己当哥哥的责任。”
长孙无逸:!这么着急的吗?他怎么觉得阿娘其实也是个卷王?
作者有话说:
----------------------
第10章
面对高氏的拳拳爱子之心,长孙无逸还能说什么?只能在心中期盼长孙无忌刚正不阿,绝不给他开后门。
但他心里更清楚,贞观朝虽说是封建盛世,但此时科举还未被大力推广,更是世家横行、门荫入仕的时代。
两人一直等到了明月高悬于夜空之中时,长孙无忌才一身疲惫的回到了家。
见状,长孙无逸更是心有戚戚然,果然朝廷重臣不好当啊!
长孙无忌的确是十分疲惫,东突厥事关重大,他们商量了一整天才将对突厥作战的策略基本上定了下来。
他本人虽不是将领需要带兵出征,但也得负责粮草等后勤工作,事情并不比出征的将领少上多少。
同时他还身负着寻找那位被称为“宿主”的少年之事,虽然答应得痛快,但长孙无忌心中十分清楚这人显然是不好找的。
更何况那少年还身负神迹,谁知道他还有哪些手段?
于是在回家的路上,长孙无忌满脑子依旧是各种政事。
而到了长孙府门口,他才恍然惊醒。
对了,事情太多他都忘了差人去提醒观音婢控制圣上的饮食,明天上朝之前一定要记得!
长孙无忌便是在这样晃神的状态中踏进了家门,然后冷不防在主屋中见到等待自己的母亲和长孙无逸。
他一惊,母亲这是等着他做什么?
五弟也在,看来是跟五弟有关?难道是他有什么照顾不到位的地方?
他虽然事忙,但却提前嘱咐过妻子和管家尽最大的努力满足五弟的要求啊!
而且听妻子鲜于氏所说,五弟性格温和,一点不挑剔,就是有些孤僻,成天待在自己的院子里也不出门。
对于这样的性格长孙无忌自然是有些不喜的,他们长孙家的人向来长袖善舞,能言善辩,五弟怎么能这般的孤僻?
但他又想到五弟毕竟在道观中长大,这倒也正常,左右他年纪还小,慢慢改就是。
长孙无忌猜了半天没猜出原因,他是个孝子,于是便做出一副但凭母亲吩咐的模样。
高氏也不拐弯抹角,当即道,“你五弟也已经回家这么多天了,你身为兄长,难道不该为自己的弟弟寻个前程?”
长孙无忌顿时恍然大悟,连忙反思道,“母亲提醒得对,最近事无逸回来这么久竟然忘了为他寻一门差事。”
“不过今天发生了点意外,陛下恐怕一时半会儿抽不出时间处理杂事,但没关系我向陛下为你请上一个官职还是容易的。”
说着他转过头望向长孙无逸,“说说,你有没有想做的差事。”
此时的长孙无逸简直是欲哭无泪。
可恶!果然是关陇贵族,顶级外戚,谋个官职说得竟然那么轻松!可是他真的不想上班办差啊!
可想到史书上对长孙无忌记载,一看就是个卷王,更何况如今的贵族、世家子弟谁没有个一官半职在身,长孙无逸知道自己肯定不可能拒绝掉当差。
不过既然长孙无忌让他说需求,那他可就真说了啊!
长孙无逸稍作思考,“四哥,小弟才刚回来官职太高太重要恐怕不太好啊!唔,最好是五品以下!”
如今大唐的朝会分为常朝和朔望朝参,五品以下官员只需要初一、十五参加后者便是。
长孙无忌老谋深算惯了,怎么会猜不出长孙无逸强调五品以下是什么意图?
这小子怎么回事?该不会是道观待惯了,被那些胸无大志的老道士传染了吧?
他皱了皱眉头,“咱们家虽然不需要你能光耀门楣,但你总还是要有个体面的官职,这才不至于辱没咱们家。”
对于长孙无忌的话长孙无逸也不生气,只在心中嘀咕,你倒是奋起,最后结果怎么样呢?
当然这话他自是不敢说的,但他也不打算就此放弃。
“主要是小弟才疏学浅,太高的职位怕是胜任不了啊,要是在官职上没做好反倒丢了长孙家的脸啊!”
“而且说实话,四哥,我之前闲云野鹤惯了,一时间改掉自己懒散的性子也有些难,所以……”
长孙无忌越听眉头皱得越紧,作为卷王的他很是不赞同自己的弟弟竟这么没志气。
“男子汉大丈夫还是应当奋起些,怎么能做都还没做就看轻自己了。”
而且他总觉得弟弟的语气莫名有些熟悉,似乎跟今天天音中那少年的语气很是相像,都是那么的懒散,胸无大志……
甚至他这弟弟才刚回来长安,今天还恰好去了陛下的登基大典。
长孙无忌心中一个激灵,该不会……
好在这时,高氏的声音响起。
“无忌啊,无逸在道观长大自由自在惯了,从小身体也不好,你对他要求也不要太高,阿娘也只想要他当个闲官,快快乐乐就好。”
长孙无忌顿时一个机灵,看了眼正一脸天真老实望向自己的幼弟。
真是的,他怎么会觉得自己这个的幼弟是那个胆大包天意图谋反的少年呢?
今天果真是政事太多,头昏了!他怎么会怀疑自己的亲弟弟?他们长孙家是什么人家?疯了才会被鼓动造反,那“仙人”只要不傻就不会选中他们长孙家的人啊!
京中世家大族中每家都有几个纨绔,他家出一个纨绔也正常。
更何况他这个弟弟小时候就被送到道观没有接受过正经的世家教育,生出这样的思想也正常。
手上的政事实在太多,长孙无忌也的确没有多余的功夫继续教育长孙无逸。
当然最重要的是,高氏都发话了,他也不能违逆自己的母亲。
他只哼了声道,“行吧,我会为你安排好的,你等着通知吧。”
说完便向高氏告辞,转身去了书房继续处理政事。
长孙无逸看着长孙无忌的背影在心中不断叹气,哎,也不知道长孙无忌会给他寻个什么官职,可千万不能太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