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被一时削弱了还有可能站起来,如若精神被控制了那恐怕再难站起来。
如今便有不少人信仰佛教,那可真是将一切抛诸脑后。
捐钱捐物也就罢了,甚至还有想有的想抛开一切去出家的。
譬如梁武帝萧衍,前期还算个不错的皇帝,励精图治,勤俭节约,广开言路,然而后期他笃信佛教,四次舍身出家,每次都需要大臣花重金将其赎回。
他还在民间大兴寺院,建造寺庙2800座,可谓是劳民伤财,空耗国力,最终致使侯景之乱,被囚后忧愤致死。
一国之君沉迷信教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根本没接受过教育的牧民呢?
如今朝堂上也有不少大臣笃信佛教,其中最为虔诚的要数本就是萧衍后人的萧瑀。
当然如今的萧瑀只是给寺庙捐捐钱,倒还没有其他过激的举动。
但这不妨碍李世民的望向他,然后用眼神警告他。
毕竟以往总是他自己被萧瑀劝诫,如今真是难得抓住警告萧瑀的机会。
而被李世民望着的萧瑀也是难得地心虚了起来,光屏上男人口中的佛教与他印象中的佛教完全不同。
佛教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危害?佛教明明是引导人向善的!
信仰神佛之事的萧瑀自然不敢直接否认天音,但他很是会找理由。
这其中定然有什么误会,对了天音在佛教前加了两个字!
那个佛教很可能跟如今他信仰的佛教根本不一样,搞不好是某些人打着佛教名头发展出来的邪教,邪教有这样的危害那就正常了。
萧瑀越想越觉得很有道理,面对李世民的审视的眼神也不再畏惧,而是挺起腰背直视过去,仿佛在说,“此教非彼教,臣行得正坐得端。”
李世民哪里看不懂萧瑀的意思?
他在心中冷哼,果然信教信傻了,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同时他对信教之人无可救药程度的警惕更上升了一个台阶。
当然两人都没有继续纠结,毕竟天音依旧还在继续。
[只是教派壮大后便又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些大和尚们将会在信众心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若是他们有了异心,那对清廷的统治也将成为巨大威胁。]
李世民再次在心中点头,帝王之术关键在平衡,决不能让手下一家独大。
若是将行政上、军事上的首领打压了下去,结果又出了一个宗教上一家独大能与自己叫板的人,那不就成了笑话了?
[大家都知道藏传佛教的领袖是活佛,也就是所谓佛祖在人间的转世。]
贞观君臣大多嘴角一抽,这竟然直接搞出了佛祖转世!
要知道如今大唐的高僧都是通过长久的修行、辩经等等才能被称为得道高僧,那藏传佛教就一个转世说也太过简单粗暴了。
萧瑀则是面色更加黑沉,这是对佛祖的亵渎!
[活佛在信徒中的地位极高,能量甚大,那么对于清廷来讲,自然要将他们控制在手中。]
[首先清廷自然是不能让草原上只有一个活佛,若只有一个活佛那就是一家独大了。]
[于是呢清廷便将其划分为内外两部分,其中外蒙的活佛从藏地理塘寻访灵童,而内蒙活佛则常驻京城,削弱其影响力。当然这两大活佛之下,各个地区还有小的活佛,就不细提了。]
[之前活佛转世由降神巫师操纵,而巫师背后是原本的大贵族,而这就导致活佛转世灵童被那几个贵族家族所垄断,这自然是清廷不愿意看到的。]
[乾隆便发明了一种活佛转世的制度——金瓶挚签制。他制定了两尊金瓶,一尊瓶主管藏地的活佛转世,一尊瓶主管蒙古的活佛转世。]
仅仅是一段描述,李世民和朝臣们便觉得自己仿佛再次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开了眼。
不仅有转世的活佛,转世的活佛还是几个瓶子定的?
作者有话说:
----------------------
再叠下甲,本人没有对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任何不敬的意思,写的都是客观历史,大半都是教科书上提到过的内容。
明天入v,晚上0点更新哈~
第22章
在贞观君臣看来, 这些政策都透露出了浓浓的不合理,突破了他们的固有观念。
于是一向聪慧的他们一时间也难以理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教派和这样选取活佛的手段。
他们只能在心中猜测,难道是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又将佛教进行改造了吗?可是它与北方草原相隔甚远, 传得过去吗?
罢了, 要不还是寄希望于天音能介绍一番那藏传佛教究竟是什么吧。
然而下一秒天音就再次打击了他们的好奇心。
[不过呢这一期是主讲蒙古, 所以藏地的我们就先略过了。]
贞观君臣一阵无语,天音就是故意吊着他们玩是吧!
只能说如果光屏里的女声有意识, 听到贞观君臣的抱怨也会很无语, 这明明是常识,她又怎么会知道会有看视频的人不知道。
不过随着天音的继续, 贞观君臣便没有心思抱怨了,因为接下来的讲述一次突破了他的认知。
[金瓶挚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是历史教科书上明明白白写着的东西, 大家只要上过学就应该知道,所以这里就简单介绍下。]
[活佛圆寂后由寺院从平民中寻访3-5名灵童,寻访结果上报清廷理藩院。而后在京城一番仪式过后由理藩院尚书主持,将灵童信息的象牙签放入金瓶后挚出一签,结果必须当场公布, 然后由理藩院上报皇帝批准后实施。]
[简而言之就是, 没有皇帝的批准活佛不得转世。]
朝臣们均是微微张大嘴,眼神中全是“竟然还能这样”的感叹!
从前他们只听过君权神授、天子既受于天,哪里听过活佛转世得皇帝批准?
这满清的帝王是真不把神佛放在心上啊, 他们这么做不怕真的得罪天上的神佛吗?
是那藏传佛教本身就不是个正经宗教?还是那满清帝王根本不信神佛?
至于身为帝王的李世民, 则在心中感叹,虽然他依旧不理解后世满清皇帝的一些手段,但是他们对待神佛完全不当回事的劲儿他喜欢!
虽说李唐以道教为国教,李世民也对佛教礼遇有加, 甚至多次捐献钱财修建寺庙为家人祈福,但他不过是求个心安,同时也平衡宗教间的势力罢了。
这并不意味着李世民真的相信和尚、道士那一套,如今尚且年轻的他根本不信鬼神之说。
更何况道观、寺院圈地占地,四处敛财的行径他看得清清楚楚,如今尊崇着他们不过是因为大唐初定,还不到跟他们撕破脸的时候。
当然哪怕是如今的大唐对待佛教也已经有许多限制,比如在李渊当政时,大唐便设置了“十大德”,选取了十位高僧一起统摄僧尼,管理宗教事务。
同时他还打算严格规定出家人的数目,决计不能让太多的壮年劳动力去当那不事生产的和尚。
只是相较于这满清皇帝的手段,李世民觉得自己还是太过和善了,他的限制手段是不是可以再严格些?
只是很那些宗教闹得太僵似乎也不太好,毕竟大唐初定不宜大操大办,佛寺如今的作为也不算特别过分。
一时间,李世民颇有些纠结。
笃信佛教的萧瑀等人此时面色已经是难看至极,仿佛比死了全家还要难受。
可恶,佛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怎么能由人间的皇帝决定?他们真是不怕冒犯佛祖!
一时间,萧瑀不知道是该咒骂号称自己是转世的“邪教”,还是应该鞭笞后世皇权不敬上天与神佛。
而也因为他心中激荡,所以难得地没有发现御座上李世民那十分意动的神色,不然定然要跟李世民“杠”了起来。
此刻唯有魏征的心思最为简单、坚定,有的只是对佛教乃至所有宗教浓浓的忌惮。
他本就不信鬼神,是对历史上那些痴迷佛教的皇帝更是十分看不上。
如今听见后世如何用宗教削弱北方草原后,他除了感叹满清利用宗教控制草原的手段的确厉害外,更多的是担忧佛教对中原的影响。
毕竟草原太远,长安太近。
如今盛行佛教的是长安,是中原汉地!
就连朝中那些个大臣不少都沉迷佛教,特别是萧瑀,真是跟他那位祖宗萧衍一样!
还有皇帝对佛教那也是礼遇有加,他可知道不管是李渊还是李世民都经常为佛寺捐款,修建寺庙。
如今的陛下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更是准许了三千人出家,只为度化玄武门之变的冤魂。
现下便已经是这样了,未来哪里还得了。
不行,这一次他不能再忍了,天音过后他定然要向陛下上书严格限制佛教。
哪怕得罪满朝文武的忠诚的佛教信徒们,他也必须去做。
就在魏征开始为上谏打腹稿时,光屏上的画面突然暂停,少年的声音也在这时响起。
【唉,每次听这些历史都不得不感叹宗教是真的太洗脑人了,邪教就不说了,那害得无数人倾家荡产,但哪怕是正经宗教也真是做的那些事也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哪怕是现在大唐的佛教,经过前几代的灭佛行动如今收敛了不少,但还是到处敛财,兼并土地。等到几十年后唐朝衰落,佛教更是不得了,直接勾结地方豪强,隐匿武器和罪犯,参与叛乱,而后造就了著名的唐武宗灭佛事件。】
众人脸色顿时垮了下来,佛教竟然会在未来的大唐也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
魏征则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他就知道大唐继续这般下去,定然会出大事!
李世民更是脸色大变,虽然不知唐武宗是他的第几代孙,也不知他是贤是昏,但李世民也定然会偏心自己的后代。
更何况“武”这个谥号并不是个差谥号,能得这个谥号的皇帝必然不会是彻彻底底的昏君。
所以唐武宗为什么会下令灭佛,自然是因为那时的佛教僧侣实在是太过分了!
果然还是大唐对这些和尚太好了,才养大了他们的野心!
唯有萧瑀依旧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这一定是佛教的错吗?
说不准是那位“武帝”私欲想要灭佛!佛门才是受了无妄之灾。
少年此时颇有些缺德意味的声音再次响起,彻底粉碎了萧瑀的期盼。
【虽然这次灭佛事件咱也不能说唐武宗做得完全正确,对佛教的文化、艺术传承有着重大打击,但是的确短期缓解了唐帝国的危机。】
【别的不说光26万僧人和尼姑还俗,15万寺院奴婢为平民便已经释放了大量的劳动力,没收的寺院财宝缓解了财政危机,收缴上来的土地重新分配促进了农业恢复。总之最后的结果可谓是苦一苦佛家,幸福全天下。】
【佛祖讲求割肉喂鹰,这怎么不算是另一种教义的达成呢?比那些大和尚光念些经书可有用多了。】
【而也是在这之后,中原的佛教车堵转向了“农禅并重”,大量吸纳了儒家理论,承认皇权至上。到了宋朝后,更是与儒学、道教深度融合,彻底没了之前的桀骜不驯,也再未发生大规模的灭佛事件。】
贞观君臣一阵心惊,没想到发展到佛教在大唐竟然也发展到了这个程度,这些个数字真是触目惊心啊!
那唐武宗灭佛灭得好啊!
至于少年的最后一段话,不少人差点憋不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