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今的他不会料到,这个“新的认知”实在是有些太突破常规,以至于未来朝着他完全没想到的方向发展。
第45章
接下来长孙无逸的日子算是过得十分安稳, 就连早起当值都快习惯了。
毕竟如今是古代,虽然能偶尔联网,但是时间有限, 因此他晚上也没有通宵熬夜的机会。
如此一来只能被迫早睡早起, 竟是也渐渐习惯了起来。
只除了一点有些奇怪, 就是新上朝的三个小孩会时不时发出惊呼声,但又很快停止没有后续。
长孙无逸心中诧异, 不断地揣测了起来。
【难道是小孩年纪太小, 根本听不进去,所以睡着了做梦?】
【还是他们觉得朝廷上朝臣们的辩论很是精彩, 觉得要给些反应,但一时间反应有些太大了?】
【又或者他们就是太过捧场了?】
唯有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心中清楚,长孙五郎看的那些动画片对他们来讲没什么吸引力, 但是却看得三个小孩如痴如醉。
而且三个小孩终究年纪小,很难完全克制住自己的情绪,见到剧情紧张处总是忍不住跟着发出感叹。
幸好三个孩子跟着长孙皇后一起坐在帘子后,被长孙皇后一直看着,不然动静恐怕更大。
至于长孙皇后期盼的解开兄弟两的心结, 让他们不执着于皇位什么的, 长孙皇后表示的确有些作用,就是这个作用嘛有些让她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两位皇子现在可谓是对皇位完全没有什么想法,当然他们这个年纪之前本来也对皇位没有太多的执着。
然而现如今两人闲暇之时却是一心念着动画里的剧情, 常常念叨着什么要去斩妖除魔或者是去航海冒险等等之类的。
若不是仔细跟着看了几集动画, 发现那些动画的故事还算是积极向上,导人向善,不然长孙皇后真想先让孩子们听不见“天音”。
而且她有种不祥的预感,五郎成天念叨的那些“胸无大志”的话说不准会影响承乾和青雀的上进心。
直到再三确认两个孩子的功课依旧保质保量的完成后, 她才终于松了口气,决定继续让两个儿子听下去。
当然还是有值得让长孙皇后欣慰的事,长女丽质的变化就很是喜人。
她之前只算得上是个聪慧的小姑娘,虽是身为公主,但平日里也都是想的是如何打扮自己,跟小姐妹一起玩乐,所学的课程大多也是教导她如何做一个贤良的公主。
当然曾经的她对丽质最大的愿望也不过是为她挑选出一个好夫婿罢了。
直到被长孙五郎的心声惊醒后,她才恍然发觉女子不是只能作为谁的妻子而存在,也可以以自己名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些印记。
丽质身为帝国最尊贵的公主,她本身就有了最高的起点,她也该为天下女子作表率。
当然丽质也跟哥哥们一样很是喜欢动画片,但是与哥哥们幻想自己是主角去斩妖除魔不同,她更关注动画里的女性们。
在经过几天的观察后,女儿偷偷告诉她。
“阿娘,我发现动画里的女孩好像跟男孩没有太大的差别,能去学堂读书,能去工作,总之就是他们似乎跟男孩一样,而不是像大唐的女孩那般被拘束在宅院之中。”
长孙皇后则笑着问,“那丽质更喜欢哪种生活呢?”
李丽质没有多犹豫,两眼放光道,“当然是动画里的啦,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个去当警察的姐姐好帅气哦~将那些男人都随便打倒在地,我也想像她那样。”
长孙皇后不由得一笑,摸了摸李丽质的头道,“既然这样,那你就要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阿娘也会支持你的。”
李丽质也回以微笑,十分坚定地“嗯”了一声。
当然这些都变化长孙无逸都是不知道的,他只是在上朝当差之外又多了一项工作,那便是在系统的再三“逼迫”下安排人开始研究土豆和火药。
至于地点,自然是他郊外的一处庄子中。
虽然他依旧没想好要如何在不打草惊蛇,引起帝王忌惮的前提下,将这些成果推广开来,但是先研究着嘛!
反正土豆外表平平无奇,火药外表只是黑色粉末,对于如今的唐人来讲那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小规模种植和研究也引起不了别人的怀疑。
然而长孙无逸不知道的是,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其余人的监视之中,甚至土豆和火药的底细早就被透光。
如此平静地过了大半年,长安从大雪纷飞又到了草长莺飞,大唐也正是改元为“贞观”,来到了贞观元年。
长孙无逸恍然间发现自己竟然来到大唐已经接近一年的时间。
一切似乎没变,他还是每天混吃等死。
然而似乎又有许多改变了,譬如李二的关系跟他好了不少,几乎在所有场合都喜欢让他去“当值”。
长孙无逸内心一阵无语,这天天给李二站岗真的好累!
他也推脱了几次,譬如说自己才疏学浅听不懂那些政事,又或者年纪小,口风怕是不怎么严格。
李世民却是依旧笑得很是和蔼,“没关系,你本来也不是文官,听不懂也正常。朕让你来也不是让你参政议政的,不要有心理负担。至于保密问题,朕相信你,你是观音婢的亲弟弟,朕不相信你还能相信谁?”
长孙无逸面上一副微笑的模样,内心却在呵呵。
【李二这一副“相信你才会重用你”的模样,是不是还指望我对他感恩戴德吧!真是不要脸!】
【李二真的很像是故意折腾我,不想我过得太轻松,想要给我找活罢了。】
【真是怀疑我是不是哪里得罪了他?可我真的什么都没说过啊,每次见面不都是恭维他半天。】
一旁的李世民被少年的心声戳中了心事,忙喝了一口茶,掩盖住自己的心虚。
呵,长孙五郎还好意思说呢!
他表面上的确什么都没说,但是实际上心理都快将他的亵裤都给掀了。
当然李世民是不可能就这么公开直说的,他旋即眼神无辜地望向其余人,耸了耸肩,仿佛在说——
可不要污蔑朕,朕只是想要探听到更多的天机才让长孙五郎随时跟着。
唯有一旁看穿一切的长孙皇后叹了口气,都说五郎幼稚,但她的这个丈夫似乎也没成熟到哪里去。
不过,左右也不是什么大事,随他们去吧。
更何况,的确得尽可能让五郎跟着,说不准什么时候他便透露了重要天机了呢?
因着度过了刚登基时的兵荒马乱,朝廷的工作虽然依旧繁忙,但却比之前闲了不少。
生性活泼爱动的李世民便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打马球、打猎、角抵、拔河等等,看得长孙无逸经常咋舌。
这贞观君臣都特么是什么高能量人群啊,他们怎么能这么精神满满?
好不容易有了休息时间,他们不该回家好好休息一番吗?
当然心中吐槽归吐槽,长孙无逸并不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反正他们高能量归他们高能量的,只要别把战火引到他自己身上就行。
然而,这一次长孙无逸却是失策了。
在一次角抵比赛结束后,李世民笑着道,“这每天都在宫中待着也没什么意思,不如出宫走走吧。”
这一提议当即遭到了李承乾、李泰等人的热烈赞成,“好耶,去宫外玩。”
长孙皇后也微笑点头,没有反对。
至于长孙无逸,他也是没什么感觉的,反正在宫里当差和在宫外当差都是当差没什么差别。
然而李世民的下一句话就让他彻底无法事不关己了。
“皇庄什么的也都逛遍了,没什么意思,这样吧,听说岳母送五郎的那个庄子景色很不错,要不然咱们去看看。”
长孙无逸一怔,甚至连内心吐槽都停了片刻,而后又疯狂地“辱骂”了起来。
【啊啊啊啊,李二是发什么疯?他什么豪华庄子没有,怎么想着跑去看我的小农庄?他该不会是发现了什么吧?】
【不,不可能,我就让人试着种了下土豆,研究了下烟花里的□□配比,简直纯良得不能再纯良了。除非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知道未来的人,不然就不可能察觉出什么疑问来。】
【虽然我的庄子里还有个小研究工坊,但是那些东西大唐的人更加不可能看懂的啊!】
【等等,听说明年朝廷有一系列的大动作,朝廷肯定缺钱,他该不会是想从臣子手上收回些钱财吧?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李二!】
【我才刚回长安,而且官职也没什么油水,真的只有阿娘当初送我的那几个庄子!呜呜呜,难道我连这几个】
一旁提议的李世民也不由得摸了摸鼻子,不是,自己就是提议去他的庄子逛逛,长孙五郎怎么能脑补这么多?难道自己在他的心中就是这样四处敛财的形象吗?
而且哪怕他真要收刮臣子的资产,他肯定是去收刮那些世家大族啊!长孙五郎能有几个钱,自己也不至于看上他那点资产。
只是想到自己这次前去的确是盯上了他庄子中的土豆和烟花,他还是有些心虚,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毕竟土豆和烟花在他看来可是比单纯的钱财更加珍贵的东西!
好在这时长孙皇后开了口,笑得温柔,“五郎,你不要紧张,陛下真的只是想去走走散散心,你也知道陛下登基以来就被困在宫中,实在是有些憋屈,我相信你肯定愿意让陛下去你的庄子散散心吧。”
有了长孙皇后的安抚,长孙无逸心顿时放下了大半,不过内心依旧忍不住吐槽。
【呵,这皇宫有多大他心理没数吗?困在皇宫叫做憋屈?而且待在宫里怎么就不好了,要不是非得让我上朝我可以一直待在自己的院子里。】
【呜呜呜,这种苦我愿意受!别让我上朝了!】
一旁的长孙皇后脸上的微笑也难得地有了一丝裂痕,她怎么就忘了五郎是那什么传说中的“宅男”,完全不觉得出去玩是什么好事。
不过不管长孙无逸心中如何不情愿加吐槽,他也知道如今是封建社会自己不能真正跟皇家对抗,还是答应了下来。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也希望皇上、皇后不要嫌弃我的小破庄子。”
于是李世民就妻儿以及众朝臣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长孙无逸的庄子中。
其实暗卫们一直为李世民汇报着庄子上的动向,李世民也知道长孙无逸的庄子有些与众不同。
然而真到了之后,李世民还是被眼前农田的景色惊了一跳。
如今已经到了春天,的确是万物生长,郁郁葱葱的时候。
从宫中到长安郊外,李世民也看到田地里已经冒出了不少绿色。
然而那些田地都不如眼前的景象,那些作物实在是生长得太过茂盛了,甚至地里的泥土都显得比周围的田地要肥沃上许多。
这究竟是因为高夫人本就疼爱儿子,所以给了长孙五郎一个拥有肥沃良田的庄子,还是长孙五郎还有更多的他们不知道的让农田变肥沃的手段?
若是后者的话……
李世民不由得朝着长孙无逸望去,便看见少年正在以一种极其欣慰的眼光望着自己的农田,面上没有任何心虚和遮掩。
【哇哇哇,看见粮食茁壮成长的画面我就开心!真是不枉我特意去搜了如今可用的种植作物的办法,整理了一番教给了佃户们,当然庄子里那些佃户打理的也很是细心,我要给他们减税!】
【唉,本来我也不想对农庄太过上心,不然有一种又被系统pua了的感觉。但是没办法一种起地来华夏人的种地魂就觉醒了。】
李世民稍稍一听便猜到了少年一点不心虚的原因,感情他是觉得他用的都是大唐现有水平能用的技术,所以才觉得没什么可隐瞒的。
可是以如今一般农人如何种地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哪里有几个人能像长孙五郎那般将最合适的种地方法总结出来然后运用在田地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