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第一贪官_分节阅读_第239节
小说作者:渝江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9-26 12:45:43

  朱元璋忙笑着说道:“叶大人,咱能看看吗?”

  话音一落,朱元璋就开始想接下来该怎么说服叶青了,毕竟这东西可不是谁都可以看的,被拒绝也是情理之中。

  可叶青却是想都不想,直接说道:“你看吧!”

  对于叶青这大方到反常的表现,朱元璋三人都觉得有些不合乎逻辑,但也更加的期待了。

  朱元璋也是想都没想,直接拿起来就开始看。

  战报奏折内容:“陛下在上:”

  “我雁门驻军首战告捷,东西二门战场于城外歼敌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五人,杀敌马匹四千六百五十一匹,俘获战马五千三百四十九匹。”

  朱元璋看到这里,也是觉得不可思议,别人写战报都是精确到百人就算仔细了,他直接精确到了个位数?

  想到这里,朱元璋便立即看着叶青问道:“你昨晚让人清点战果了,这么详细?”

  叶青只是理所应当道:“当然要详细了,作为一名优秀的臣工,必须是做多少事,就要多少回报,绝对不能吃一点亏!”

  马皇后听着叶青这可以说错得离谱,也可以说没有错的回答,也是微微皱起了一双柳眉。

  而毛骧听到这话之后,目光之中也是再次有了那么一些默哀之色。

  朱元璋则是觉得刚喝下去的牛奶在发烧,实在是一大早就气得火大。

  但他却并没有发作,只是勉强一笑道:“叶大人还真是一个顺便当官的生意人啊!”

  话音一落,他就继续看奏报。

  奏报内容:“而我雁门驻军阵亡不足三百人,伤亡合计不足五百人!”

  “这是我雁门驻军全体将士的功劳,是四位将军治军有方,领兵有道之功,更是臣运筹得当之功!”

  “臣深知文官不能涉军的法令,所以就以军师出主意的形式,暂行将帅之责!”

  “臣此举实乃便宜行事,依旧在形式上支持陛下文官不涉军的法令,所以陛下绝对不能因此治罪于臣,如果陛下坚持治罪于臣,陛下必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人诟病万年。”

  “言尽于此,臣稽首再拜!”

  “落款:雁门县知县叶青!”

  看到这样的战报奏折,不说毛骧了,就算是马皇后也想现在就闭着眼睛直摇头。

  朱元璋更是气得咬牙,要不是叶青手疾眼快,这份战报奏疏就得被撕成两半。

  “郭老爷,你这是何意啊?”

  叶青用明知故问的目光,看着面前气得嘴角震颤,一副中风前奏样子的郭老爷,只是似有玩味的说道。

  朱元璋听着这话,只觉得更加的火大了。

  还好意思问何意?

  之前还以为他叶青只是吃不了一点亏,这对于朱元璋来说,真就不是什么大事,顶多就暗骂他一句‘没有一点为公精神’就完了。

  如果只是一个能力一般的官员敢在回报上斤斤计较,不说脑袋搬家,最起码也得撸了乌纱。

  但对于这么一个奇才,他也愿意在这方面当一个纯粹的‘生意人’。

  可他却万万没想到,他叶青竟然在为将士请功之后,就直接威胁他!

  他叶青变着花样以文官涉军,他朱元璋愿意勉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该天天烧高香了。

  可他叶青不在行文之中真诚请罪以求谅解不说,竟然还敢用‘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人诟病万年’这话来威胁他。

  看着这么一句话,朱元璋真就是现在就想一刀砍了这混账东西!

  而叶青见面前郭老爷就差把‘发火’二字怼脸上的表情,只觉得非常的满意。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这身为朱元璋脑残粉的郭老爷都如此表现,那朱元璋本人看着这份奏疏之后,岂不更加气恼?

  想到这里,叶青便饶有兴致的明知故问道:“郭老爷,别这么一副想生吞了本官的样子。”

  “本官说得有错吗?”

  “就这一场战役来说,还不足以证明本官虽然是文官,但却也有孙膑之才?”

  “本官又保证了战役的胜利,又在形式上遵照了陛下的法令,照顾了陛下的面子,不要他加官进爵,他就该烧高香了,还想治罪于本官?”

  “当然,作为一名优秀的臣工,他如果胆敢治罪的话,我也无话可说,一定会欣然赴死。”

  “可后世儿孙也绝对是长了眼睛的,俗话说得好,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

  叶青之所以说这么一些话,也就是为了强词夺理好玩,根本就不求说通他们。

  他也不在乎郭老爷他们的意见,反正这份实际上是为了加深自己在朱元璋心中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之罪’,以及新增‘变着花样文官涉军还威胁皇帝之罪’的奏疏,他叶青是上定了。

  而他却不知,他这番强词夺理的话,却是让朱元璋三人觉得话糙理不糙。

  是啊!

  他叶青领兵指战的效果,比雁门驻军将领指战效果好,本就是已经摆在眼前的事实!

  如果只是恪守法令,不做变通,以至于枉死那么多将士,也确实是划不来。

  他叶青此举不仅人尽其才,还确实在形式上遵照了他的法令,还照顾了他的面子。

  如果他朱元璋就因为这件事杀了他叶青的话,千百年以后,后世子孙必定会骂他武断,骂他不懂变通。

  想到这里,朱元璋便熄火了一半,只是语重心长道:“叶大人,理是这么个理,可你不能这么写啊!”

  “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写法就有不同的后果!”

  “就你这写法,威胁皇帝之罪,大不敬之罪,是无论如何也逃不了的!”

  “咱劝你还是重新写一份,有的时候,腐儒那些个套话,还是很有用的!”

  叶青听见这么一句话,当即就做了一个决定。

  他决定把六百里加急,直接升级为最高八百里加急!

  想到这里,叶青便理直气壮的说道:“我人就这样,不论是说话还是做事,主打的就是一个‘实诚’,不搞那些腐儒的套话蜜语。”

  说到这里,叶青便直接把奏疏交给沈婉儿道:“别六百里加急了,直接八百里加急!”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瞬间就想起了四个字,那便是‘着急投胎’!

  想到这里,朱元璋也是忍不住的暗自发狠道:“好啊,好得很,你想死咱也不拦着,老子就瞪大眼睛看太子看见这份奏疏后杀不杀你。”

  “......”

  几天之后的下午,

  观战将领所写的战况详情书信,以及叶青亲笔所写的战报奏疏,同时被放在了中书右相胡惟庸的案桌上!......


第237章:叶大人的命只有皇帝可以要,胡惟庸竟敢借朱元璋的刀!

  也就在观战将领的书信和叶青的亲笔奏疏送达之后不久,胡惟庸的声音就出现在了,中书省右相书房之外。

  阳光之下,

  三位身披大红官袍的官员,并排而行,一路向胡惟庸的独立办公书房而来。

  左边这位官员的官袍补子,为正二品武官雄狮图案,右边这位官员的官袍补子,为正二品文官锦鸡图案,而走在中间位置的官员,则是胸前补子为正一品仙鹤图案的胡惟庸!

  胡惟庸以告诫的语气,对两边的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道:“这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补给,你们二位在这段时间里,必须都给本相把眼睛瞪大了。”

  “切记,务必保证徐帅所需的粮草、医药,不论是人吃的马吃的,都必须尽全力保障。”

  “锦衣卫那边与兵粮官道沿途州府,你们也要协调好,必须保证我后勤道路的安全,绝对不能让隐藏在中原的前元探子捣乱,更不能让他们把情报带出关去。”

  “锦衣卫确实有其特殊的地方,如果你们协调不了,就告诉本相,本相亲自去协调。”

  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只是拱手点头且再三保证。

  紧接着,胡惟庸又继续道:“还有,军报不能过夜,到了就必须商议,商议出法子之后,就必须告知徐帅,并快速落实。”

  “前线是魏国公这个武丞相在负责,后勤就是本相这个文丞相负责,绝对不能在后勤上出一点岔子。”

  “另外,你们还得告诉下面的人,本相和魏国公都是右相,确实存在左丞相之争,但在国事战事上,本相和魏国公是一体的,他们千万绝对不能在战事上出幺蛾子。”

  “还要告诫他们,管好自己的手,如果谁敢贪后勤,谁敢贪将士们的吃食医药和兵甲,不用陛下出手,我胡惟庸就把他全家老小都往死里整!”

  “不仅是战事,现在正是夏末之季,恐有水患,你们也要统筹好地方,巡察堤坝,做好抢修堤坝,赈济灾民的准备。”

  “国祸有三,一者叛乱,二者外敌,三者灾乱!”

  “你们也要叮嘱下面的人,谁要是敢在赈灾上贪拿一个铜钱,也不用陛下出手,我胡惟庸一样会把他全家老小往死里整!”

  “哪怕是淮西勋贵,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点名‘淮西勋贵’之时,胡惟庸可以说是语气加重了不止三分。

  不错,

  胡惟庸和朱元璋之间,确实存在相权和皇权之争,但他也是一个非常有分寸的人。

  什么事情可以松,什么事情必须紧,什么事情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让下面的贪吃一些,什么事情贪者必死,他都是心中有数的。

  也是不说他心里的那杆秤就一定标准,但他的心里确实有一杆自以为标准的秤!

  当然,这也并不能说他胡惟庸多么的为国为民,只能说他在尽全力不让朱元璋父子抓到一丝一毫的把柄。

  说到底,这所谓的相权和皇权之争,都只能在保障国家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

  尤其是为人臣工的胡惟庸,如果敢跨过这条底线,那就是连带满门老小一起自掘坟墓。

  叮嘱完所有一切之后,兵部尚书这才开口说道:“胡相,魏国公都有按规定写军报过来,唯独那雁门县的知县叶青是一份军报都没写,完全不按章程办事。”

  胡惟庸听到这里,也是看向雁门关的方向,目光逐渐深邃了起来:“陛下在他身边,他不需要写奏疏,早朝之上也不许参奏他任何事情。”

  话音一落,胡惟庸就独自回到了他的书房,并关好了房门。

  二位尚书看着那紧闭的书房大门,尽管他们知道这句话别有深意,但以他们的道行,依旧只能明白字面上的意思。

  紧接着,二人也是看着雁门县的方向,眼里尽是不可置信。

  他们不明白,一个边城七品知县,怎么就能让皇帝连同宰相,一起给他如此特殊的待遇。

  皇帝和皇后不远千里去他叶青的身边,文宰相直接朝堂之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武宰相更是以他的建议为北伐战略总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0页  当前第2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9/102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第一贪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