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山海行_分节阅读_第137节
小说作者:圏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5 MB   上传时间:2025-11-26 10:31:25

  江朔这才知道江湖盟主为何唯有“盗魁”的称呼。

  李邕说道:“盗魁这一日同时得了传国玉玺和上古宝镜,可谓大获全胜,待始皇帝明白过来,派大兵搜山检湖之际,洞庭盗众早已遁走,始皇帝放火烧山也不过是泄愤而已,全没半分效用。”

  江朔心道:不错,武林豪侠行动起来比军队快得多,秦军虽然骁勇,又怎可能围住湖山之中的盗众。

  李邕继续道:“几年后天下反秦之势已成,盗魁知道剧变在即,便在华阴平舒道上送还玉玺并留书一封,一来诅咒暴君不得善终,二来也是留给未来真正的天下之主。那八寸铜镜他却自己收了起来,从此以后成了江湖盟主之宝。”

  江朔道:“如此说来,看来这铜镜只是出身传奇,本身并无特异之处。”

  李邕摇头道:“非也,非也,盗魁原也道这只是一枚普通的铜镜,不过是年代久远了一些罢了,但他把玩之际,竟然发现了这铜镜的大秘密!”

  江朔好奇道:“是什么秘密?”

  此刻屋外的天光已经彻底暗了下来,屋内的烛火仅能照亮一屋中一隅,李邕手持铜镜,将镜子正面对着烛火,那铜镜的正面光亮如新,立刻将烛光投射在白墙之上,所产生的光斑比烛火本身投射在墙壁上暖光的更为明亮。

  以铜镜聚光的道理,三岁小儿都懂得,江朔实在不知道这有什么特别之处,再看李邕手举铜镜缓缓地移动,他已是耄耋老人,举着铜镜似乎颇为吃力,江朔看他颤抖着双手不断地移动,墙上的光斑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忽而明亮忽而暗淡,心中奇怪,道:“如象先生,你要做什么?我来帮你拿镜子。”

  李邕却不搭话,继续调整手中镜子的位置,突然,江朔看到白墙上铜镜投下的圆形光斑中多了一个淡淡的阴影,随着李邕手的移动,那阴影渐渐清晰起来,江朔惊呼道:“这镜子里有鬼?”

  李邕却毫无慌张之相,江朔定一定心神仔细再看,光斑中的阴影随着李邕的手前后移动,愈发的清晰起来,似乎是一个人影!

  李邕终于调整好了铜镜的位置,喘息道:“老咯,不中用了,朔儿,你来举着,不过可千万不要移动。”

  江朔见李邕举着镜子颇为吃力,连带着那光斑在墙上也不住地颤动,忙上前持住镜子,他内力高深,一枚小小的铜镜在手中轻如无物,举在那里如铜浇铁铸的一般,纹丝不动,墙上的阴影也不再晃动,江朔仔细观瞧,那阴影竟然是一个模糊瘦长的人影!

  江朔疑窦丛生,道:“这是我的影子!可是这烛火怎能穿透镜子,照出镜子背后的人影?”他一手持镜,一手举在办公,那墙上光斑中的人影却并未举手,看来和此前李邕举着的时候也没什么两样。

  李邕道:“此镜乃秦王八镜之一,称为‘照骨镜’,号称能照出人的骨相,可辨忠奸,因此始皇帝才认为此镜乃神器,在洞庭湖上无风起浪之际才想到将此镜抛入湖中震慑湖神。”

  江朔啧啧称奇道:“世上真有这样的宝物么?”他仔细看墙上投映在光斑中身影,只是一个看起来比自己略显纤细的身影,五官面目均不可见,又如何看得出忠奸几何?

  李邕笑道:“照骨辨忠奸之说,只是秦朝方士拿来哄骗始皇帝的,你看墙上的人影不过是瘦了些罢了,可还看不出人骨,就算能照出人骨,又如何能辨别忠奸?难道天下忠臣和奸臣还各自有统一的身形样貌吗?”

  江朔不禁糊涂道:“那这是怎么回事?”

  李邕道:“所谓‘照骨镜’其实只是镜子表面有极其细微的凹凸变化,预先制作了一个微凸的人影,表面再以秘法研磨,永远光灿无比,因此人眼无法分辨出这个镜子表面其实不是平的,只要在特定的距离角度之下,举镜照之,便似下自己的影子透过了镜子一般,不信你看。”

  说着李邕侧身站在镜子侧面,举手持镜子,让江朔退开,江朔也让到铜镜另一边,这时镜子前后都没有人,照理不应该再在墙上看到人影才是,但那模糊的黑影依然投射在墙上,这才知道李邕所言非虚。

  江朔不禁失望地道:“原来如此,世上果然没有什么透光的神镜,这秦王透骨镜也只是上古传下来的骗人把戏而已。”

  李邕道:“若真是如此,历代江湖盟主也不会把这镜子当做宝物一代代传下来了。”

  江朔道:“如象先生,难道这铜镜还有其他的关窍?”

  李邕道:“朔儿,你再看……”

  他再次仔细地微调铜镜与白墙和烛火之间的距离及角度,中间人影慢慢暗淡下去,另一个图案却逐渐清晰起来,已能看出来有几条扭曲的细线互相缠绕在一起。

  江朔忙上前接过李邕手中的铜镜,他的双手有力而沉稳,不一会儿,墙上光斑中的图案变得清晰起来——有数段线条高低起伏似乎是群山脉,有几条绵长的曲线从山中穿越,不知是河流还是道路,图案中间有个大大的封闭的不规则圆环,似乎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在那湖中央,正是镜钮投影出来的小黑点。

  江朔道:“这是一幅地图!”

  李邕点头道:“是的,这是一幅地图,但古往今来,盗魁中的才智之士可不在少数,有人说是藏宝图,有人说是海外仙山,却始终没人能找到这地图所画的地方。”

  江朔自己看了看,虽然以他年岁来说,比同龄人去过的地方已多得多了,但去过的地方毕竟有限,对着这地图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得作罢。

  李邕继续道:“其实这个‘秦王八镜’并非秦王所铸,相传轩辕黄帝次妃嫫母曾铸十二镜,以象一年十二月、一日十二时、地理十二方、人间十二州……第一枚镜子广一尺五寸,其后十一镜依次减小一寸,最小的第十二面镜子仅三寸而已。若此说属实,这枚八寸铜镜当是黄帝十二镜中的第八枚。”

  江朔心里暗暗算了一下,一尺五寸的镜子大是大了些,但如不随身携带放在屋中做正身镜也还不错,至于三寸镜可实在太小了,不知道要来何用。

  李邕道:“相传黄帝的十二枚铜镜各有妙处,可除魔,可斩妖,可照彻脏腑,可问诊治病,不过么,大抵都是和这‘照骨镜’类似的把戏吧。黄帝十二镜一直为尧舜禹汤文武以来的各朝各代诸天子所有,只是传到始皇帝手中,传说中法力最强的第一、第二、第十一、第十二,最大最小的四面镜子都遗失了,最于是便成了‘秦王八镜’。”

  江朔叹息道:“那可太可惜……那么其他七枚铜镜又在何处呢?”

  李邕道:“这我可也不知道了,另七枚铜镜从未出世,说不定现在就在唐皇手中,也说不定根本没有这另外七枚古镜……”

第296章 西行汴州

  江朔听了李邕所言点头称是,李邕继续道:“始皇帝应该也发现了此镜的秘密,但他认为这不是指向人间的任何地方,而是海外仙山。”李邕指着墙上光斑中被不规则圆形线条环围起来的镜钮黑点道:“始皇帝认为这个位置就是海外仙山,外面围绕着的环形水系不是湖泊而是乌湖海。中央这个点就是乌湖海中的蓬莱仙岛的位置。”

  江朔又仔细端详了半天,道:“看起来也不想乌湖海啊,而且乌湖海中岛屿众多,仅凭这个简单的图画,谁又能知道镜钮代表的是哪个岛呢?”

  李邕道:“是了,始皇帝称帝后一味追求长生,他看什么都像是神人给他的指引,空空儿却没有这样先入为主的看法,他认为这地图指示的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而是一处实实在在的藏宝之所。”

  江朔道:“啊……在哪里?”

  李邕这次却摇头道:“这我可也不知道了,据说盗圣空空儿找到了这处藏宝之地,不过他却没有告诉继任盗魁这宝藏在哪里,只说着藏宝图是确有其事,叫历代洞庭盗魁都要严守这个秘密。后来洞庭帮变成了五湖盟,盗魁也被江湖盟主所代替,历任盟主将此宝镜当做信物,可再也没人能破解这个藏宝地点之谜了。”

  江朔叹了口气道:“我可也不想去找什么宝藏。”

  李邕宽容地笑了,他压了一下江朔的手,示意他可以放下铜镜了,不无怜爱地抚着他的头道:“朔儿,你小小年纪就要担负起如此重担,千年以下也是头一遭,其实历代盗魁,包括我也从没有去找过这宝藏,你无需多想,只是记住,保守好这个秘密就好了,说不定这宝藏现身的时机已经不远了。”

  江朔听李邕说的奇怪,正想再追问,忽然耳中听到一声极其细微的呼吸声,他一惊,难道是湘儿又调皮前来偷看么?江朔反身推门出屋,却见屋外空荡荡的不见人影,正疑惑间,忽听浑惟明在院外朗声道:“江少主,属下有紧要事情回禀。”

  江朔回头看看李邕,李邕仍立于屋中,对他点点头,江朔于是飘身出了院子,浑惟明、南霁云等都一脸焦急的围了上来,见独孤湘站在浑惟明身后,也不知刚才是不是她潜入院中,但江朔知道江湖盟众人都对独孤湘颇为爱护,若问他们也必定也是为她遮掩,况且现在形情势也不及去追究湘儿胡闹,只得先处理正事再说。

  浑惟明上前叉手道:“韦坚韦相公被奸相李林甫构陷与河西节度皇甫惟明谋立太子……”

  江朔道:“浑大哥,此事我已听说了,不是说还在审问么?”

  浑惟明道:“圣人为李林甫所惑,已下旨贬韦相公为缙云太守,皇甫惟明为播川太守。”

  江朔惊道:“这么快?正月望日事发距今也不过几日而已。”

  浑惟明道:“圣人多猜忌,尤其韦相公的妹子是太子李亨的太子妃,内戚与边将勾结乃是大忌,这才这么快处置了二人。不过韦相公倒还好,缙云郡就是原来的括州,李使君也做过括州刺史,可也不算什么蛮荒之地,比皇甫惟明去的那个什么黔中道的播州可是好得多啦。”

  程千里道:“哎……浑二,现在这时候就不要去什么前因后果啦!快说正经的吧。”

  浑惟明道:“是是是,韦相被贬官一时也没有性命之虞,不过我们的兄弟们可就糟糕了,李林甫为了构陷韦相公,一是让侍御史吉温在朝中弹劾,二是让监察御史罗希奭沿运河两岸捉拿与韦相公有涉的人等,严刑逼供以罗织罪名。谢延昌老哥就被捉入狱中了,不过他为人任侠好义,颇有人望,在狱中倒也没吃什么苦,然而如今韦相公的罪名坐实,谢大哥等人可就落了共谋叛逆的大罪了,不日就要问斩。”

  江朔大吃一惊,道:“谢大哥武功不弱,怎么会这么轻易被捉住?”

  浑惟明道:“谢大哥为了不连累运河上的船工兄弟,才肯就范自愿入牢。不过现在要杀他的头,我们漕帮兄弟可就不答应啦,漕帮各帮兄弟们想要劫牢救他,不料低估了敌人,李林甫手下可有不少爪牙,罗希奭的功夫不弱,他又多得嵩山少林派的襄助,委实难缠的很,救人不成,反而引起了罗希奭的警觉,如今要救萧兄弟可更难了,卢玉铉传来消息,要我带人一起去汴州共商救人之计。”

  江朔忙道:“浑大哥,我和你一同去!”

  浑惟明道:“我也正有此意,如今谢大哥被羁押在汴州陈留郡,距离此地不算很远,我们须得快去,晚了可就只能给他老哥收尸了。”

  仆骨怀恩踟蹰道:“溯之,仆骨有官身,明目张胆的劫牢反狱,我可……”

  江朔忙打断他道:“仆骨大哥,无需如此为难,我想我们是去救人不是去造反,去的人多了也无用,况且仆骨大哥你也是西军中人,奸相李林甫本就是诬陷韦相公和西军节度使勾结,如你和我们一起去救人,万一身份泄漏不是更加坐实了韦相公和谢大哥之罪么?”

  神会也合十道:“阿弥陀佛,依老衲之见,仆骨施主也是不要去的好。”

  仆骨怀恩道:“好!多谢溯之、大师的体谅,我此来中原本是暗中调查燕军的动作,如今现身与六曜打了一场,难保不被发现身份,我现在要快马加鞭赶回朔方,以免东军陷害。”

  神会道:“仆骨施主不必谢我,老衲主持雒阳菏泽寺,可以不能去劫狱,也只能暗中照拂。”

  江朔忙道:“大师哪里话,此等俗务,本就不敢烦劳大师。”

  程千里却牛眼一瞪,道:“仆骨你小子说了半天就是没义气!少主,我随你一同去救人!”

  江朔道:“不可,程大哥,你不是也要去西军投军么?又怎能和我们一起去做这‘以武犯禁”之事?要我说我们此去人手足够了,大哥你还是随仆骨大哥一起去朔方吧。”

  程千里还待要争辩,神会道:“程施主,你就听溯之的吧,我听说安禄山派在京城的刘骆谷一直在想方设法侵蚀朝廷和西军,你如在西军能谋得个一官半职,将来安禄山若真反,那就多了一支平叛的生力军!”

  众人又一阵劝,程千里这才答应与仆骨怀恩一起先去朔方。

  江朔对南霁云道:“南大哥,你和你手下的弟兄们还是留在北海保护李使君,高不危狡猾,我怕他们去而复返。”

  南霁云虽然心中不愿,也只能叉手称是,这时李邕却推开院门出来了,道:“我一介老迈残躯,让南八守着我干嘛?要我说南八也一同去救人才是要紧。”

  江朔道:“可是……”

  李邕道:“至于高不危这贼子,他可不敢杀我,安禄山正在到处招徕人才,如杀了我岂不是反受其咎?”

  浑惟明道:“李使君说的不错,少主我们本次去救人,兵贵精不贵多,我看这样吧,就我们几个人轻装前往,我和南八手下的这些个得力干将都留在太守府保护使君,再让狄侃率人北上支援,可保万无一失。”

  程千里道:“对,我来给狄兄弟写信,叫他星夜赶来!”程昂本是狄侃的湖主,素来与狄侃相交甚厚,因此说他亲自写信召他前来。

  李邕还道不用,江朔却想也只能是这个主意,虽然五湖各帮中的这些个高手,面对六曜十有八九是再多人也没用,但自己总也不能一只待在北海不走了,多些人来保护李邕周全总是好的,于是点头答应了浑惟明、程千里的安排。

  事不宜迟,江朔、独孤湘和浑惟明、南霁云拜别李邕立时就要走。此刻虽已夜深,但李邕是一郡太守,他拿出通行鱼符交给浑惟明,众人夜半时分亦可出城,又给众人写了过所公验,之后在河南道的土地上行走可就方便了许多。

  仆骨怀恩和程千里则不着急走,李邕让他们耽几日再走,以免与江朔等人同时出入城门,引人怀疑。

  至于井真成,他对漕帮人的生死不感兴趣,也要同仆、程二人一同北上西行,江朔奇道:“井郎你不陪你阿爷回日本了么?”

  井真成道:“溯之兄弟,你方才和如象先生在里面的时候,吾与阿爷都已经商量好了,他不回国,拟去菏泽寺随着神会大师继续修行,至于吾,放下仇恨之后,吾也想去西边投军,一来可以建功立业改变唐人对吾日本人的误解,二来高不危如去西域寻找建成太子的后裔,吾也要去暗中监视……”

  南霁云惊道:“井郎,你可不要走你阿爷的老路啊,当年日本遣唐使全军覆没,也是因为存了非分之想的缘故。”

  井真成连连摆手道:“不会,不会,我只是去跟踪燕军行踪,况且日本岛上的野心家也早已入土,现在的天皇每日里学习大唐都来不及,怎会掀什么风浪?”

  于是众人就此分别,仆骨怀恩、程千里与井真成一起北上渡过黄河,穿约太行山西去朔方;井宽仁则随着神会大师回洛阳,这到是与江朔他们一路的,不过神会大师在两京、河南道颇有名气,怕一同行动,反而碍事,于是也告别江朔等人,错时出发;最后江朔、独孤湘、浑惟明、南霁云则一起西行,前往陈留郡。

第297章 剪径强人

  江朔等四人出了青州北海郡,先向西行三百里,到了齐州济南郡的治所历城,再折向西南,溯河而上,此处地处河南道腹地,平原辽阔,官道平直,四人全力策马奔驰之际,心情亦为之一阔。

  浑惟明马鞭一指道:“少主,今春雨水不足,道路不至于泥泞不堪,正是最好走路的时候,我们顺着这条官道穿过济州、濮州、曹州,预计明日便到汴州城下了。”

  浑惟明和南霁云所乘的马匹虽然也是良驹,但比之龙骧天马和桃花叱拨仍多有不如,又行了百余里,过了济州平阴之后,便慢慢跟不上了,朔湘二人只得控辔等待浑、南二人,但朔湘胯下二马见道路直阔,却不得发挥全力,急得咴咴直叫。

  独孤湘嫌浑、南二人马慢,行了大半日才不过四百多里,不禁不耐烦起来,对江朔道:“朔哥,我们先走,在前面歇脚的地方等他们。”

  江朔知道宝马良驹都喜奔驰,让日行八百里的骏马,如果只让他跑四百里那真是比不跑都难受,二马憋了一个冬天,又遇到这么好跑的官道自然也想尽情驰骋。

  于是江朔口中答应,对浑、南二人道:“两位大哥,我们在前方镇店等你们。”

  说话间朔湘二人已策马冲出,浑惟明在后面喊道:“少主,再行百余里有县名寿张,我们今晚便在寿张歇一宿,明日再行五百里便到汴州了。”

  二人随口答应,江朔口打呼哨,两匹千里马撒开四蹄,如腾云驾雾一般,不消片刻就把浑、南二人甩在身后了。

  如此放马奔驰了一个时辰有余,二马也都累了,速度大不如前,独孤湘道:“朔哥,按二马的脚程,一百里早该到了,怎么还是一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凉景象?”

  江朔道:“莫不是前面一个路口走叉了?”

  独孤湘道:“不会吧,我们一路向西南行,那岔路却转向西北,当是向着河边去的道路吧?”

  江朔道:“浑大哥说是百余里,可不精确,可能还在前头吧。”

  二马也跑得累了,开始慢慢溜达着前进,二人也不加约束,任由二马自跑自歇,这时日已向晚,地势逐渐变得低洼起来,左手边出现了一座小孤山,这山高不过百仞,但由于四周平原疏阔,倒也有几分险峻的气势,此山走势北缓而南陡,丘顶浑圆,山岩剥蚀严重,只有零星树木和杂草,山南不远处是一处大泽,极目远眺,但见波光潋滟,无边无际望不见尽头。

  大泽与小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独孤湘惊道:“天也,我们走到海边了吗?这下可偏的厉害啦。”

  江朔摇头道:“不可能,勃海在北边,东海可还远得很,这肯定是一片大湖而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3页  当前第1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7/4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山海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