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山海行_分节阅读_第19节
小说作者:圏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5 MB   上传时间:2025-11-26 10:31:25

  江朔见挣脱不开,只得道:“我不是什么独孤家的小子,洞庭更是从未去过。”

  赵夫子道:“这就怪了,这穿星步是洞庭独孤家的绝学,从不传外人,你既说不是独孤家的人,又怎么学得他家的绝艺呢?”

  江朔道:“这穿星步是湘儿教我的,我只知好玩,可不知道是什么不传的绝艺。”

  赵夫子将手缓缓放下,说也奇怪,江朔竟如黏在他手上一样,随着他的手掌一起慢慢从横躺转到竖立并未跌落,直至双脚落地,赵夫子才收劲撤掌,道:“你叫什么名字?独孤家的孙女才几岁,就能收徒弟啦?独孤问那个老学究女婿知道么?”

  江朔心想原来湘儿的爷爷叫独孤问,这个名字倒是奇怪的紧,嘴里却回道:“我姓江名朔,表字溯之,与独孤家非亲非故,湘儿是为了好玩教我的,她耶耶并不知道。”

  赵夫子捂掌大笑道:“原来是独孤家的小妮子给自己选女婿呢,倒是随她阿娘。”

  江朔虽只十几岁,女婿还是听得懂的,不禁脸热道:“没有,没有,我们这叫‘两小无嫌猜’。”

  赵夫子道:“哟,还知道李白的诗呢?‘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面一句你可知道。”

  江朔记诗的功夫那是一绝,当即脱口而出道:“是‘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赵夫子问道:“小哥今年贵庚啊?”

  江朔这才发现此句不妥,他本想用“两小无嫌猜”说明二人并无男女之情,但这首诗后面两句反而坐实了赵夫子“选女婿”之言,脸登时红到了耳根。

  见赵夫子笑得前仰后合,江朔愠道:“老夫子,你也一把年纪的人了,怎地如此为老不尊?”

  赵夫子又笑了几声方才停歇,正色道:“李太白《长干行》二首在金陵传唱甚广,在浔阳郡么,则少有人闻,小哥你倒博闻强记,还识得此诗。”

  江朔吃了一惊道:“哪个浔阳?”

  赵夫子也吃了一惊道:“你不是本地人呀?还有哪个浔阳?彭蠡泽边的浔阳郡啊。”他见江朔仍然迷迷登登的样子,补了一句:“开元年间叫江州,天宝元年改的浔阳郡。”

  江朔心想:习习山庄在越州鉴湖,越州已临东海,而这浔阳乃是长江中游的起点,两地相距只怕一千里还不止,老马一昼夜间居然驮着自己走了一千里,并且走的还是浙西连绵的山路,他听仆骨怀恩说这老马是日行千里的天马,自己先前还不相信,今日方知此言不虚。

  赵夫子见他发呆,追问道:“你不是本地人,怎地一个人在这里,家里大人呢?”

  江朔闻言眼泪又忍不住要流下来,道:“我本是个孤儿。”

  赵夫子道:“胡说,孤儿能一个人长这么大?有这么好的衣服穿?还有这干草玉顶黄的坐骑?”

  江朔道:“我还没说完呢,我本是孤儿,后被太白先生收养为书僮,我这名字是秘书监贺知章贺监所起……”

  赵夫子打断他道:“慢来,慢来,哪个太白?”

  江朔傲然道:“便是那青莲居士,蜀中李白,表字太白。”

  赵夫子道:“你既本是孤儿,怎又做了太白的书僮?”

  江朔见他刨根问底,一副不说明白不放他走的做派,偏偏自己又跑他不过,只得将自己如何被吴筠拾得,如何做了李白书童的原委一五一十的说了。

  赵夫子捻须道:“世间竟还有如此巧合之事。”

  江朔奇道:“巧合?”

  赵夫子道:“你道我是谁?”

  江朔道:“赵夫子啊……你自己说的……不是么?”

  赵夫子道:“老夫姓赵名蕤,号东岩子,读书治学七十余载,称赵夫子不为过吧?”

  江朔闻言赶紧口称“师爷”跪倒磕头,原来李白曾拜赵蕤为师,在蜀中戴天大匡山求学。虽然李白二十五岁仗剑去国,再未回过蜀地,但他对年轻时这段神奇的求学经历一直念念不忘,自然没少和江朔提起期间的轶事趣闻。

  赵蕤笑着扶江朔起来,江朔立刻就想到李白和他说过的一件事,脱口而出问道:“师爷,太白先生说你会鸟语?”

  赵蕤哈哈大笑道:“赵夫子我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最善帝王、纵横之术,御兽之术只是末流,你居然只对鸟语感兴趣?”

  江朔急忙摇手道:“师爷,我不是这个意思,不过……”他毕竟只是个孩子,哪里懂得什么帝王之术,纵横之道,内心仍是觉得天下擅长琴棋书画之人多的是,却没听说有第二人会与鸟说话的本事。

  赵蕤道:“你想看看新鲜,本也不难,只是现在夜深了,百鸟归巢,只怕召之不来。”

  江朔闻言顿觉扫兴,赵蕤见他一副失望的神情,笑道:“其实明白此中道理,万物皆可驱策,也不必非得鸟儿。”

  江朔不解的看着他,但见赵蕤撮口鼓唇发出“噗噗”的声音,那老马本正对着他,闻声侧过头来,原来马的两眼长在两侧,看人的时候需要侧过头来,老马打了一个响鼻,“咴咴”地叫了两声,赵蕤也发出类似“咴咴”声,一人一马或长或短的“咴咴”不停,真似在对话一般,赵蕤忽而“唏绺绺”一声长啸,老马也报以一声长啸,竟而突然奔驰起来,那马儿何其神骏,俄顷便消失在暮色之中了,江朔见状大急,叫道:“老马怎地跑了,快追快追。”他决意要去京畿寻李白,届时自然要把马儿交还给贺监的,如今马儿得而复失,如何不急。

  江朔刚要去追,却被赵蕤一把抓住腕子,道:“童儿莫急,看我再唤它回来。”言毕矫舌发出“斡斡”之声,他内功深厚,声不甚高,却远远传了出去,片刻听到马蹄声响,老马冲破暮霭又回来了。

  江朔拍手称好,赵蕤道:“这算什么?怎称得好?”扬起脖子发出“律律”之声,那老马便围绕着他们跑起圈来了,他又抿嘴振唇发出“蓬蓬”之声,老马竟跟着节奏,昂首弄蹄,或进或退,或跳跃或回旋,如同舞蹈。江朔见了不禁鼓掌喝彩,叫好不迭。

  赵蕤这才口作“吁吁”之声,老马立刻停止舞蹈,站在那里口鼻哼哼作响,显得很是惬意。赵蕤笑道:“张说有舞马词曰‘圣君出震应箓,神马浮河献图;足踏天庭鼓舞,心将帝乐踌蹰’,说宫廷御马能作马舞,今日得见始知不虚。”

  江朔瞪大眼睛道:“不是你让它跳的么?你如不知老马能舞,何能御使?”

  赵蕤道:“非是御使,我非圉师,不会驯马。”

  江朔道:“那你刚才又是律律又是蓬蓬的,却是在做什么?”

  赵蕤道:“我就是问老马你会些什么,老马说擅奔驰,我说你跑一个我看看,它就自跑了起来,我说太远啦快些回来,它便转回来绕着我们跑圈,好叫我们看清,我又问你还会什么呀?老马让我给他打个节奏,就自舞自蹈起来了。”

  江朔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喜道:“师爷你还会马语啊?这么神奇,能教我么?”

  赵蕤笑着斜睨了他一眼,道:“穿星步就是这样从独孤家小妮子那里学来的吧?”

  江朔闻言害臊起来,不知说什么好。

  赵蕤道:“好啦,别师爷、师爷的,你还是叫我赵夫子吧,教你也无不可,我一把岁数了,难道都带到棺材里去么?只是也不急在这一时,先说说你如何和太白走散,又为何在此啼哭的事吧。”

  夜色已浓,江朔去捡了点石头围个小石灶,堆上枯枝败叶点了堆小篝火,这都是他做僮儿做惯了的活计,因此手脚麻利,不片刻就生好了火,又把一马一驴拴好,在火堆边找了两块平整的大石拿枯草擦了擦,先请赵蕤坐了,他再坐下开始述说。

  江朔正自愁苦无人倾诉,这下如见了亲人,将如何在汉水落水屠龙,如何被程昂喂了黑龙丹,又如何在习习山庄醒来,如何被推为五湖少盟主,如何被葛庄主发现自己吞了黑龙内丹要杀己取丹,阿楚夫人如何援护,最后如何坐上老马一夜一昼间行了千里到得此处,竹筒倒豆子般地一股脑说将出来。

  只有两件事未讲,一是他服黑龙丹之前已先服了白龙丹,二是李邕误信人言派人屠杀了四百日本人之事。前者他并非有意隐瞒,只是觉得与后来发生的事情无关因此未讲;后者则是他知此事事关重大,不敢随便吐露,只说日本人不知何事来找李邕寻仇,好在赵蕤也未起疑询问。

  他记性极好,更兼口齿伶俐,一路讲来巨细靡遗,赵蕤也不插嘴询问,手捻胡须聚精会神地听着,江朔洋洋洒洒说了一个多时辰方才讲完。

  赵蕤从自己所乘驴子身上取下一个水囊递给他,笑道:“朔儿,你小小年纪倒做了盗魁,失敬失敬。”

第42章 盗魁往事

  江朔惊道:“我何时做了盗魁,师爷……赵夫子,你可不要吓唬我。”

  赵蕤道:“你当江湖一盟是做什么勾当的?”

  江朔道:“我实不知。”

  赵蕤捻须道:“江湖乃指三江五湖,相传古时江水下游分为三股流入东海,目下江水早已合为一股,因此三江只是虚指江水下游地区,五湖却是实称,乃指洞庭、巴丘、彭蠡、巨浸、震泽五湖。江湖之地水网交错,草木丰茂,自古多有豪侠之士啸聚山林。

  史上第一位有迹可循的盗魁是在秦朝,始皇帝二十八年,《史记》记载‘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说是始皇帝在洞庭湖上遇着大风浪,继而迁怒于湘君女神,竟然将湘山的树都砍伐一空。不过么《洞庭湖志》却记载始皇帝在湖上遭遇风浪,龙舟险些反覆,后将传国玉玺投入湖中祭神,立时风平浪静,这才得以脱身。”

  江朔道:“我听说本朝贞观四年,卫国公李靖大破突厥,前隋萧后与炀帝孙政道回返归中原,传国玺复归于唐。怎会在秦朝就投入洞庭湖了呢?”

  赵蕤道:“不错,小子记性倒好,传国玉玺之所以叫传国玉玺,那就是一朝一代传下来的么,如今大唐圣人手上的就是当年始皇所用,李斯所制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之玺。这是因为始皇帝三十六年秋,有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路遇一人将此传国玺又还了回来。”

  江朔道:“那这玉玺与盗魁又有什么关系呢?”

  赵蕤道:“这两侧记载看似是一个神话故事,其实却可另做他解,野史记载,其实始皇帝的玉玺是在洞庭湖上被盗走的,否则以始皇帝之刚毅戾深,怎会以玉玺祀鬼神?来人还留下简牍上书‘秦帝无道,盗印惩之’,落款便是洞庭盗魁。始皇帝失了印绶,由是大怒令人伐尽湘山之树,并非要和神女过不去,而是为了搜山检海缉拿盗魁。”

  江朔道:“那想必是没找到。”

  赵蕤道:“自然找不到,人言这洞庭盗魁武功之高尤胜鬼神,曾会躲在山里等人来捉?三千刑徒伐尽湘山只索得一枚竹简,上书‘印已投洞庭矣,勿思勿念’。始皇帝又惊又怒,欲发骊山修墓的七十万刑徒舀干洞庭湖水,还是李斯和蒙毅劝住了他,说皇陵乃千秋万代之事耽误不得,且洞庭湖浩浩汤汤人称八百里洞庭,就算尽举国之力,人力又岂能将之排空,始皇帝这才作罢,回关中去了。直到八年后,才又在华阴平舒道上重得此印。”

  江朔道:“那倒奇了,盗魁既然盗得印去,就算没有真的投入湖中,又为何要还给始皇帝呢?”

  赵蕤嘿嘿一笑道:“他这是给始皇帝下咒呢,装玉玺的布囊上写着‘今年祖龙死’,使者见此等大逆不道之语,命人去捉拿献宝之人,哪里还有那人踪迹。”

  江朔道:“那一年后秦始皇死了没有?”

  赵蕤道:“送回玉玺这一年是始皇帝三十六年,一年后三十七年始皇帝真就殒命沙丘行宫咯。”

  江朔道:“乖乖不得了,这盗魁是能掐会算还是真会咒术?”

  赵蕤道:“想必是当时天下反秦之势已渐成气候,他又知道始皇已经抱恙身子大不如前,这才送回玉玺故意相激,始皇帝晚年笃信鬼神之说,这一招怕也有些效验,另外么,此举也是为了将玉玺留给秦亡后天下新主,此后不过三年秦王子婴就手捧玉玺,在咸阳道旁跪迎刘季咯。”

  江朔道:“看来这盗魁不仅武艺高强,还能深彻人心,更懂得天下大势。”

  赵蕤道:“是啊,这位盗魁也算得人杰,秦末天下大乱,他未攻城掠地,做一方诸侯,却一统三江湖五的武林豪侠,正是因为他的号令约束,让江东百姓在乱世少了些离乱之苦。”

  江朔听了不禁心神往之,道:“如此说来这盗魁也非奸邪之徒。”

  赵蕤道:“那也要分人,自此江湖有了盗魁,或称盟主,盟主是人做的,是人那便是千人千面,说不得有豪气干云的大侠,也有猥琐下流之辈。这历代盗魁中,既有季布这样的豪杰之士,也有郭解这样的凶戾好杀之徒,有锦帆贼甘宁这样的智勇之士,也有肉飞仙沈光这样的助纣为虐之辈。总之盗魁虽多人杰,但善恶也只存乎一念之间。”

  江朔咋舌道:“这许多豪杰之士,竟都是江湖盟主?”

  赵蕤笑道:“江湖盟主自都不是泛泛之辈,虽然盗魁不能显名,但青史留名的仍不在少数,江朔小哥,你功夫如何啊?”

  江朔道:“我不会武功,荀媪教了我一些吐纳之法,不过拳脚招数我是不会的……”

  赵蕤道:“江湖盟主倒也不都是功夫高强之士,李邕便不会功夫,晋时郭璞也不会功夫,不过他们都是才智绝伦之士,名满天下,号令五湖群侠倒也无有不从。”

  江朔急忙道:“夫子莫再取笑,我可没什么才智,且葛庄主要杀我,三江五湖的地盘我是不敢再去的了。”

  赵蕤微微一笑,不再多说盗魁之事,他又想了想,道:“听你方才所言,这个程昂有问题。”

  江朔惊道:“程大哥是好人啊,他与我素昧平生,却为了救我不惜得罪了葛庄主,拿黑龙丹给我吃……”

  赵蕤道:“就是因为素昧平生,才见可疑,另外就如葛如亮所言,你受的皆是外伤,何须这内丹灵药呢?”

  江朔犹豫道:“他许是不通医理,好心办了坏事。”

  赵蕤一哂,道:“你再想想,此后江湖大会本无波澜,全是平卢严庄出言挑唆,如你所述,严庄话语能直插要害,可是全赖这位程郎递的话头呢。”

  江朔道:“这……程大哥只是有些莽撞吧?我看他不像有这么深的心机……”

  赵蕤哈哈大笑道:“要被你这小娃娃看出心机,那还能叫心机么?”

  江朔不禁沉默,他心知赵蕤所言诚然不错,但他实在无法想象看起来大大咧咧的程昂是此等心有剑戟之人。

  赵蕤道:“好啦,你一个小孩子无有历练,自然不知人心险恶,多说无益,你下一步准备往何处去啊?”

  江朔道:“我与太白先生有主仆之份,自是要去长安找太白先生的。”

  赵蕤道:“此地去长安不下两千里,你一个童儿,独自一人如何到的了?”

  江朔踟蹰道:“可,可,我也无处可去啊……”

  赵蕤道:“老夫本是要去茅山的,你就随我去茅山吧,茅山上清派道士与终南山诸道观多有来往,你在茅山寻一个去终南山访道的,结伴一起去京畿就是了。”

  终南山在长安之南,到的终南山便距长安不远了,江朔忙跪倒磕头称谢道:“愿随夫子去茅山。”

  时值初夏湖边也不甚寒,两人便在湖边夜宿,第二天平明,柴禾早已燃尽,赵蕤撮唇发出一阵啼鸣,召来许多鸟儿,围着赵蕤叽叽喳喳,赵蕤亦以鸟语回应,鸟儿又都飞走了,不消片刻,众鸟口衔枝条归来,如筑巢般把石灶填满,江朔啧啧称奇,拍手叫好自不待言,他重新生火,将荀媪给的干粮重又热了分与赵蕤,又去湖边取水,濡湿面巾给赵蕤洗漱,赵蕤也不客气,饭来便食,巾来便擦,对于江朔的殷勤服侍泰然受之。

  二人洗漱已毕,便动身前往茅山,江朔要将老马让与赵蕤骑乘,赵蕤笑道:“夫子我这黑卫坐的久了,如弃彼乘马他必然要不高兴。”唐人称驴为卫,盖因卫地多驴,是以世人以地名做了驴的别称。

  江朔也不知赵蕤所言真假,但赵蕤坚辞不乘,他只得自骑了老马,赵蕤骑了黑驴与老马并辔而行,两人沿湖岸北上,不一日到了湖口县,赵蕤道:“晋陶渊明为彭泽令时,治所便在湖口,出了湖口便是江水了,此去茅山将近千里,若顺水放舟,三日可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3页  当前第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4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山海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