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山海行_分节阅读_第233节
小说作者:圏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5 MB   上传时间:2025-11-26 10:31:25

  阿布大王组建“黑袍团”时,不问出身,广招异能之士,伊本斯人本是大盗,因献此奇术而受到倚重,居然得了“先知”之名,以盗匪出身而得教职,实是天下奇闻。

  但“飞毯术”的施展需要借助风势,比如那日他们逃离斗极峰,就是提前算准了午后时辰会起“谷风”,才借助上升风飞走,是夜无风,山崖又低矮,伊本如跃出山崖,一是未必飞得起来,二是就算飞起来也极易被下面的弓手攒射。

  因此伊本其实一直没打算跳崖逃跑,他只是假装无心交战,不断试图往外逃跑,待拓跋守寂只知追击而疏于防备之时,忽然反身进攻,这种出乎意料反败为胜的战法,也是大食“黑袍团”刺客的看家绝学。

  拓跋守寂的手杖虽然横在胸前,但被伊本左手匕首抵住,挥击不得,木杖是钝器,若不挥舞便难以造成杀伤,江朔惊叫道:“拓跋公小心!”却无法上前救援。

  眼看伊本右手匕首就要刺中拓跋守寂的前胸,拓跋守寂却嘴角一扬,握在曲木杖上的左手往回一拉,牵出一条细细的弓弦。

第467章 功行圆满

  拓跋守寂手中的曲木杖可不是寻常手杖,而是一把名弓,号“木蠹”。此弓外观是一柄九曲胡杨木杖,内侧却藏了玄铁弓身,勾出弓弦之后,前倾、侧倒和横持之时分别会掉出一枚羽箭。

  他先前横持木杖,作势要砸,其实正是横持木蠹弓的姿势。

  拓跋守寂可不是寻常武夫,他在大唐不仅学习武艺,更熟读兵书战策,是西军有名的将领,他既然胸有韬略,又怎么会看不出伊本用的是佯败之计?

  拓跋守寂假意追击,手中却始终加了小心,他每一次出杖,其实都将木蠹弓摆出了可以虽是发射羽箭的姿态。但伊本一路闪躲,他便也引而不发,直到伊本此番忽然转身抢攻之际,拓跋守寂也立刻勾出弓弦,露出羽箭。

  独孤湘曾给江朔描述过这木蠹神弓的厉害,只是在贺兰山中拓跋守寂连射李归仁三箭,却都被他躲过,只是李归仁的身手何等的了得?其实常人所能比,况且此刻拓跋守寂和伊本二人相距不过咫尺。

  拓跋守寂勾出羽箭,也不拉满弓,箭簇只大致指向伊本,便立刻放弦,“噗”的一声射入伊本腹中,由于距离极近,羽箭将他射了个对穿,前腹只露出尾羽。

  这一下兔起鹘落,伊本居然都没察觉,右手匕首仍是奋力刺出,正中拓跋守寂的前胸,却听到金铁相击的声音,他心中惊奇,匕首一滑,将拓跋守寂胸口的白袍划破,却露出里面黑沉沉的唐制札甲!

  拓跋守寂是唐军将领,自然配有铠甲,明光铠虽然威武但一来太过张扬,二来十分沉重,因此他只在袍内穿了一件轻便的札甲,札甲以方形的甲片用皮绳互相穿连在一起,甲片四角抹圆,正面微微凸起,横向、纵向均互相叠压,没有任何缝隙,别看札甲轻便,近战时的防护可丝毫不比明光铠差,刀剑尚且难入,何况匕首?

  伊本手中匕首未能刺穿拓跋守寂的铠甲,口里咒骂一声,却忽然觉嗓子发甜,一股鲜血从口中涌出,低头时才看到自己的腹部中箭,鲜血已染透了衣衫。

  伊本痛苦的倒在地上,口里念道:“呃伏胜!呃伏胜!”

  空空儿问章藏榭道:“章西本,他说什么鹅佛神,鹅佛神的,是他大食的哪路神明?这鹅怎么还成了神?”

  章藏榭凑近仔细听伊本所言,对空空儿道:“他说的是‘呃伏胜’,可不是什么‘鹅’,乃是不服之意。”

  空空儿长长的“哦”了一声,点头道:“确实应该不服,拓跋老儿,你可太奸诈了,用木蠹弓射他,也不先打个招呼。”

  拓跋守寂笑道:“伊本使‘拖刀计’诈我,可也没先打招呼,他这是用计不成反受其咎,可怨不得我,况且,空空儿你明明早已看出我使诈,却在一旁大呼小叫推波助澜,你怎不去提醒他留心提防呢?”

  空空儿闻言“嘿嘿”笑了两声,道:“我这不是怕你凭真功夫赢不了么?我好心帮你,你却又不识好人心。”

  他又问章藏榭道:“这伊本在说躺在那里说些什么呢?是临死下降头,咒拓跋老儿么?”

  拓跋守寂啐道:“他是大食人,又不是真腊人,哪来的降头?”

  拓跋守寂射箭时稍急了一些,若对着胸口射入,无论刺穿心肺,都是立时就死,但羽箭差了一寸,射入腹中,令伊本肚破肠流,鲜血倒灌如口,极其痛苦,却不得就死。

  此刻伊本躺在地上嘴唇翕动,血沫不断从口角渗出,发音也含混不清起来,章藏榭凑近仔细分辨了半天,对空空儿道:“伊本先知说,唐人太奸诈了……”

  空空儿笑道:“哎……这么是奸诈,这是计谋,若说道谋略,自然是没人比得过唐人,不说子牙之《六韬》,就是《孙子兵法》传至今日也已一千二百年有余了。汉人研习谋略千年,岂是你等番人所能比的?”

  此刻伊本已气若游丝了,早听不到空空儿的言语,自然也无法在和他斗口了,自顾自己喃喃自语,章藏榭继续传译道:“伊本先知道,只恨自己一众人皆殒命于此,无人回大食传递消息,不然阿布大王定然要派兵东进,踏破唐境为他报仇。”

  空空儿闻言大笑道:“就你这点斤两,纵使来再多,又能奈大唐何?”

  拓跋守寂却蹲下对伊本道:“这你却不必担心,我们是守规矩的,活口自然是留了一个,让他给你传个死讯,至于你家大王来不来给你收尸,老儿可就管不到咯。”

  原来领军打仗有个规矩,必不能将敌军斩尽杀绝,必得留一二个活口回去通风报信,否则尽数诛灭,敌人也不知道是何人所为,一来可以彰显本军威名,二来也叫敌方有机会收尸,不过大食距此远隔山海,因此拓跋守寂才会说不知大王来不来收尸云云。

  伊本此刻目光已经散乱,恐怕也没听到拓跋守寂的话语,他像一条死鱼一般瞪大了无神的双眼,口唇一张一合,只是此时他的话语章藏榭靠得再近也听不清了,折腾了许久仍不咽气,拓跋守寂见他如此痛苦,上前用他自己的匕首插入心脏之中,伊本猛地一弹,终于不再动换了。

  江朔见状轻轻的吁了一口气,却听独孤湘轻声道:“朔哥儿,你心地太过良善,此等恶人死有余辜,你又何必为他叹息?”

  江朔喜道:“湘儿,你醒啦?”

  独孤湘道:“你们将烛龙功内力从我身子里移走时,我心智就已经恢复啦,只不过浑身都不能动弹,连说一句话,抬一下眼皮都做不到,不过你们所说的话我可都听到了。”

  江朔道:“湘儿,你既然已经复元,看来空空儿也即将功行圆满了。”

  却忽觉浑身一震,烛龙功内力倏然从他体内抽出,紧接着江朔、独孤湘、古辛上师同时被震开,只有空空儿盘坐在原地,他哈哈大笑道:“溯之,多亏你们想出了流转内力之法,让我能这么快就恢复功力。”

  原来靠着内息流转之法,烛龙功流转不停,非但四人均未受损害,更加快了空空儿的自愈,终于提前功行圆满了。

  孤独湘被弹到岩壁之上,又跌到地上,看来摔得不轻,但她看起来却甚为欢畅,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笑道:“终于把这千斤重担还回去了,这烛龙功内力我可再不想要了。”

  空空儿亦笑道:“小湘儿,难道你不喜欢这武功绝世的感觉?”

  独孤湘先是点头道:“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虽然确实一时爽快,但代价太大,想明白了,武功天下第一其实也不见得快活,不如我原来这样逍遥快活。”

  空空儿道:“那你当日还收我的功力做什么?”

  独孤湘撅嘴道:“那不是为了救你的命呢?”

  空空儿瞥了一眼江朔道:“我看是为了助你的朔哥吧?若非你朔哥儿有难,只怕你小妮子早就借故溜了,哪里还想得到我的死活。”

  独孤湘红着脸讪讪笑道:“空空儿你待我甚好,我可也不会对你见死不救的……”

  她这番话等于也是自承了空空儿所说她对江朔的情愫,江朔心中感动,上前握住了独孤湘的手道:“湘儿,多亏了你暗中相助,离了你我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独孤湘嘻嘻一笑,道:“那你可再不能误会我,再不能凶我哦。”

  江朔脸也涨的通红,道:“我以后一定再不会怀疑你了……”

  空空儿抚掌笑道:“好啦,你们二人这样黏在一起,可叫我们都尴尬的紧啦,你看古辛上师都坐在那里念经啦。”

  朔湘二人闻言赶紧松开双手,再看古辛上师果然靠墙而坐,闭着双眼,却没有念经,江朔不禁担忧,走上前去查看,古辛上师却缓缓睁开眼睛,道:“江小友勿忧,我只是前面吟唱得有些累了而已。”

  江朔这才放心,却又不解地问道:“上师,我有一句话不知道当不当问……”

  古辛上师重又闭上眼睛,道:“你是想问我,我是吐蕃人,又和霍姆什、伊本等人早已商定了要在九教大会上对付唐人,为何会变卦,反而帮主大唐三教,对付外域各教?”

  江朔点头道:“上师,我不是怀疑你,只是……”

  古辛上师打断他道:“纵有怀疑也是人之常情,其实说来一点不奇怪,我助大唐其实是也是在助吐蕃。”

  见江朔不解,古辛上师继续道:“吐蕃赞普确实也叫我们来帮霍姆什成事,不过其实若霍姆什成事,吐蕃未见得利,吐蕃若真下高原遮断河西,大唐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若二国倾全力在河西、陇右大战,那谁最得利呢?”

  独孤湘道:“自然是飞鸿子霍姆什他们。”

  古辛上师却缓缓摇头。

  江朔想了一想道:“是大食!唐蕃大战,大唐的安西四镇必然空虚,大食便可翻越葱岭,进攻西域。”

  古辛上师点头道:“不仅如此,除了大唐的西域,还有吐蕃西面的门户,大小勃律。”

  章藏榭插口道:“江少主可知若大小勃律失守,吐蕃哪一部分便无险可守了?”

  江朔迟疑片刻,道:“我知道了,是西边的象雄!”

第468章 打通带脉

  古辛上师道:“象雄原是和吐蕃历史同样悠久的古国,唐人或译称‘羊同’,唐以前两国鼎立,可谓双雄,但在吐蕃崛起之际,象雄却日渐衰落,为防备吐蕃国突然发难,主李迷夏迎娶松赞干布的胞妹赞蒙赛玛噶为妃,与吐蕃结为姻亲同盟。”

  江朔道:“想来这和汉唐和亲是同样的道理。”

  古辛上师颔首道:“江少主文武全才,小小年纪,对于历史掌故也颇为熟稔。”

  听了古辛上师的称赞,江朔不禁脸色一红。在唐代,江湖武人多是大字不识一个,如江朔这般先随着李白做书童能识字书写已是不易,又随着赵蕤在积金洞中通读了汉学六经更是难得。当然这么短时间不足以让江朔吟诗作赋,但难得他记忆力超群绝伦,相比寻常武人,他的学问已经高的多得多了。

  古辛上师继续道:“但这段姻亲同盟没能坚持多久,吐蕃由于国力不断壮大,野心也越来越大,两国关系越来越险恶。最终,松赞干布借赞蒙赛玛噶失宠为由,率大兵于贞观十六年讨伐象雄,费时三年攻灭了象雄国,以琼波邦色为象雄总管,自此象雄成了吐蕃的藩属。”

  独孤湘道:“啊……古辛上师,这样说来你们象雄人和吐蕃也有世仇呢?”

  古辛上师摇头道:“百年以来,吐蕃与象雄可谓已成一体,吐蕃在松赞干布以前无文字,吐蕃的文字便是来自象雄文,当年松赞干布派大臣吞米桑布扎创造藏文,其实不过是对象雄文的改良。如今藏人的习俗,比如拜神山、插风马旗、置玛尼堆无不是来自象雄雍仲苯教。”

  江朔思忖道:“如此说来,吐蕃和象雄谁灭了谁也不好说呢。”

  古辛上师道:“汉灭秦而用秦制,唐灭隋而沿隋制,都是同理,隋臣可有恨唐皇的?”

  独孤湘道:“听我爷爷说,都在大唐当官当得欢哩。”

  古辛上师笑道:“所以你要问我作为象雄人恨不恨吐蕃,我等已是吐蕃的一部分了,就像党项羌是唐人的一部分是一样的。”

  拓跋守寂言大笑道:“上师说的是。”

  江朔道:“我还有一事不明,象雄与吐蕃一体,但吐蕃侵占了党项羌在河西的故地,为何拓跋公和古辛上师还能成为朋友呢?”

  拓跋守寂道:“古辛上师是苯教大德,我们党项羌人能平安撤出河西故地也多亏了上师相助。”

  江朔奇道:“此话怎讲?”

  拓跋守寂道:“党项羌人原居河曲之地。”

  江朔道:“呀……就是睿宗皇帝送给吐蕃的黄河九曲之地?”

  拓跋守寂道:“不错,不过彼时河曲之主是吐谷浑,吐谷浑为大唐属国,河曲自然也是大唐之地,我党项羌人则散居西海之地,受吐谷浑节制,倒也相安无事,高宗永隆年间,吐蕃入侵吐谷浑,彼时唐廷忙于内斗,无暇他顾,吐蕃尽得吐谷浑之地后,党项羌人便沦为吐蕃的奴仆,被称为‘饵药’,女皇如意元年,我部终于决定脱离吐蕃内附。”

  江朔不知“饵药”具体何解,但从字面看也定不是好词,又问道:“听湘儿讲,拓跋公你们后来内迁到关内道庆州静边军。”

  拓跋守寂道:“大唐贞观年间在河曲设静边军,辖河曲十六州三十余万党项军民。内迁后静边军才移置庆州。但当年数十万人,民多军少,要脱蕃入唐,谈何容易?”

  江朔道:“是啊,我记得赵夫子和我说过民为国之本,这么多人口,涉及钱粮税赋,自然不能轻易放走。”

  拓跋守寂道:“何止钱粮税赋,吐蕃之主赤德松赞连年用兵,这么多青壮年更是宝贵的资源啊。当时吐蕃发大军意图阻挡党项羌人东去,若执意不肯留在吐蕃做‘饵药’,便要大军展开屠杀!”

  听到此处,江朔不禁感到背脊发凉,却听拓跋守寂继续道:“当时包抄的骑军主力就是象雄十东岱,东岱乃吐蕃兵制,一东岱有千人,十东岱便是万人,若这万人骑军包抄上来,党项羌内迁之民定然死伤惨重,多亏古辛上师劝说本族茹本,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要大开杀戒,象雄军团才缓了几天进军,网开一面,放走了党项军民。”

  古辛上师道:“当年老僧还只是三十岁上下,能说动位高权重的茹本,也是天意,不能说是老僧的功劳。”

  拓跋守寂道:“天意之说飘渺无凭,我等还是极为感念上师的恩德。”

  江朔道:“原来如此,所以这就是拓跋公极其信任古辛上师的原因。”

  古辛上师道:“我的两个弟子马祥仲巴杰和铁刃悉诺罗建功立业之心甚强,飞鸿子霍姆什到吐蕃来商议之时,他二人甚是雀跃,只盼着借机攻入大唐,尽占河西之地,老僧虽已看出其中有诈,但两个徒儿却劝之不听,只能随着一起过来,一来是想见机戳破霍姆什和乙亥阿波的阴谋,二来也想护两个徒儿的周全,勿令其鬼迷心窍而致身败名裂。”

  独孤湘抢着道:“所以我们在灵湫之畔找到古辛上师时,古辛上师不等我们开口,就已知我们来意,一口应允暗中相助,却没有告诉两个徒儿。”

  古辛上师笑道:“不告诉铁刃悉诺罗,是因为他心里藏不住事,怕他说漏嘴,而马祥仲巴杰……他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做吐蕃大相,他们二人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江朔点头道:“所以上师打发二人前头赶路回石堡城,也是不希望他们与闻此后和空空儿秘商之事。”

  古辛上师道:“江少主,你说的也对也不对,二人速返石堡城,唐军正在谋划再攻石堡城也是事实,不过和拓跋公在此伏击大食人之事确实也是不要让我这两个徒儿知道的为好。”

  江朔这才知道,古辛上师早就知道大食人尾随在他身后,他和空空儿本就是在此引诱大食人前来包围,他们在崖洞内举火以及章藏榭念诗,其实只是为了让伊本能找到这里来。

  他此刻细想伏羲神崖的位置,正是兵法上所说的三面高山围合的死地,伊本也是领兵打仗之人,原本不该落入这样简单的陷阱,但他以为自己抓住了大鱼,围住了古辛上师,而忽略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江朔的武功或许已经可以和这些武林宿耆一较长短,但若要说阅历、计谋、隐忍,和古辛上师、拓跋守寂这样行走江湖数十年的老前辈相比,可还差得远了。江朔心想:我之所以总是犹犹豫豫,还是在大是大非上看不清楚,若和古辛上师一样有智慧,便能做到杀伐果断,不再迟疑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3页  当前第2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3/4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山海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