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山海行_分节阅读_第367节
小说作者:圏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55 MB   上传时间:2025-11-26 10:31:25

  和所有关城一样,散关并不大,中央一条十字大街,兵营,马厩,军械,粮秣都有独立的坊墙包围,那是一旦城破后还能做最后巷战抵抗之用的。

  衙署是唯一高大建筑,绝对不会错过,此刻东面战事正紧,可以看出城内士兵十分紧张,街上巡逻不断,但避开这些人马对江朔和罗罗而言并非难事,二人三弯两绕,便到了衙署之外。

  二人飘身入院,却发现似乎所有兵力都被派到城墙和街道上去了,署内黑黢黢的居然无人。

  时值隆冬,地面积雪甚厚,上面脚步纷乱,足印尚新,可见刚才还有人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大院中唯有中央堂屋点着烛火,透过户牖投射出来,将雪地照亮了一小片,奇怪的是外面却一个守卫都没有。

  江朔唯恐罗罗踩在雪地上发出声响,轻轻托住她的手肘,二人如在雪地上滑行,松软的积雪上居然连脚印都没留下。

  二人藏身西山墙的阴影之下,罗罗皱眉道:“这里一扇窗也没有,怎么看里面的情形呢?”

  江朔趴在墙壁上似乎在听壁角,罗罗也学他的样子趴上去,立刻失望道:“什么都听不见么。”

  却见江朔伸双指在她双目前比画,她一拍江朔的手道:“什么时候了,还有空玩闹。”

  江朔仍然不答话,转身用两根手指在墙上一杵,罗罗定睛一看,砖墙完整,什么都没发生,她刚想发问,却见江朔在墙上轻轻一拍。

  “噗”的一声轻响,两条圆柱形的砖条从墙上跳了出来。两道光柱从中透出。原来是江朔以内力在砖墙上打了两个孔,再以内力反掷,让砖条反向跳出。

  此刻屋内明亮,屋外昏暗,除非有人在这边山墙边,否则屋子中间的人绝对无法发现这两个小孔。

  罗罗凑过去看时,那两个洞的间距,高度都恰到好处,屋内的情景却让她大吃一惊。

第708章 置身阴影

  罗罗见了屋内情景,猛地转头对着江朔张口就要喊,江朔早料到有她可能有此暴露自己行踪的行为,老实不客气出手疾点了她哑穴,罗罗出不得声,皱眉瞪着江朔,拿手一指屋内,就要转身迈步,江朔又一次赶在了她前面,连点她手足各脉,定住了罗罗。

  江朔确保罗罗不会添乱,才如法炮制,在墙上又开了两个目孔,自己凑上去观看,只见堂内陈设竟十分华丽,散关是出入关中的重要关隘,虽然只是一座小小的关城,但看来守城将官油水不少。

  屋内地面满铺青灰色花砖,与中原常见的图案不同,纹饰多有胡风,精美繁复。天花做了细密的斜纹方格平闇,内施彩绘和手工雕花,墙面倒是素白,却放满了各类橱柜,除了常见的几案、矮柜,更有不少胡人的高挑家具。陈设更丰富,金银器皿、各色瓷器多到几乎堆在一起。

  最要命的是,还悬挂了瑟瑟珠串的帘子来分割空间,在屋内红烛照耀之下,映得屋内光怪陆离,让人眼花缭乱,不知看哪里好,当然也多亏了这些珠帘,江朔和罗罗在西山墙外开孔观望,完全不用担心会被屋内人发现。

  这堂屋倒是富丽堂皇,但主人的品味却实在堪忧,只是将各种精美华贵的物件堆砌在一起,满目金玉,却毫无美感。唯独主位榻后的一副立屏用的只裱了一张浅色纸的素屏,才让人透了一口气。

  而那素屏之前所坐之人却叫江朔也险些喊出声来,只见那人身穿灰布大袍,未戴幞头,一头花白的头发束成一个道髻模样,正是隐盟巨子,裴旻!

  再看裴旻左侧客位坐着的那人,江朔便知道罗罗想喊的原因,是大匠柳汲!当自己和罗罗在山中寻路之际,柳汲却自己进城了?江朔颇感意外。

  他转过头,见罗罗眉头紧皱,满脸埋怨的神情盯着他,不禁好笑,他将手指压在嘴唇上,对罗罗比了个禁声的动作,罗罗点点头,江朔才解开了她的穴道,又伸手在嘴上比了比,见罗罗点头,才转头向内看去。

  堂内只有裴旻和柳汲两人,其他南诏使者不知道去了哪里,不对,还有一人,只见一白衣女子手捧茶盏款款走来,向柳汲奉茶,虽然她此刻背对江朔,江朔立刻认出她来,是李珠儿!

  李珠儿给柳汲和裴旻都奉上茶盏,便自退回屋内一堆家具遮挡构成的阴影之中,若非那忽明忽暗的茶炉,还真看不清她的所在。

  柳汲浅饮了一口茶,赞道:“好茶,好茶,老夫好久没喝中原的鲜茶了。”

  裴旻感慨笑道:“流年如水倏忽而逝,转眼间大匠离开中原也有小二十年了。”

  江朔这才想起来柳汲确实说过他认得裴旻,给七星宝剑配樫木剑鞘,就是柳汲大匠的手笔。

  柳汲道:“裴将军当年何等英挺,如今可也已经满头华发啦。”

  裴旻笑道:“旻已年过花甲咯,大匠倒是依然精神矍铄。”

  柳汲忙摇手道:“不成咯,咱们两个老东西就不要互相吹捧了,未来都是年轻人的天下咯。”

  裴旻笑着点点头,道:“伴着大匠同来关中的江溯之,大匠以为如何?”

  江朔一怔,原来裴旻对他的去向了如指掌,当年江朔常有被一张无形大网笼罩之感,似乎裴旻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始终盯视着他,后来他随鉴真东渡,可以确定绝对没有隐盟的人跟在身边,之后遇到海难,一路漂到安南,虽然九死一生,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竟然以为已经摆脱了隐盟的监视,没想到不知从何时开始隐盟又已经悄然跟在了他的身后。

  江朔不禁感到心中一阵恶寒,他倒说不上有多厌恶裴旻,但他一来无法苟同隐盟的所作所为,二来也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裴旻对他如此看重。

  却听柳汲道:“江小友确是丹心侠骨,在他身上似能看到将军年轻时的身影。”

  裴旻摆手道:“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可没有他这般的成就。”

  柳汲点头道:“单以武艺论,可说是很多人穷其一生,也达不到他此刻的成就。”

  裴旻却摇头道:“我说的不是他的武艺,而是他打动人心的能力。”

  柳汲疑惑道:“哦……此话怎讲?”

  裴旻道:“大匠应该知道,江溯之尚未弱冠时,就已经做了江湖盟主,漕帮帮主之事吧?”

  柳汲点点头,裴旻道:“大匠恐怕还不知道,他与契丹盟汗李怀秀,于阗国主尉迟胜,党项羌首领拓跋守寂寞,回纥太子叶护都交情匪浅吧?”

  柳汲确实不知,这些事江朔可没和他说过,道:“哦,还有此事?”

  裴旻接着说道:“不止如此,他和唐军哥舒翰、郭子仪、李嗣业、程千里、仆骨怀恩等人也都是过命的交情。”

  柳汲可有点不可置信了,道:“这我可有点不信了,他本领再怎样高强,毕竟还是只个青年……”

  裴旻道:“我可还没说完,他与王维、李白、岑参、颜真卿、张旭、吴道玄这些名士,也都有交情。”

  柳汲此刻只剩下手捻胡须,啧啧称奇了。

  江朔却觉脸上发烧,心道我只是认得这些风云人物,却怎说得上交情,他们不过是看我年轻,照拂些个罢了,又想却不知裴旻在柳汲大匠前面提这些做什么。

  裴旻一指阴影中的李珠儿道:“便是我这个小伴当,对谁都是冷冰冰的,对溯之却青眼有加。”

  李珠儿啐道:“巨子只说那些大人物便了,我一个婢子又提来做甚耍笑?”

  柳汲却哈哈大笑道:“要提,要提,小妮子泡茶的功夫天下第一。”

  他说这句话时,茶圣陆羽还只二十出头,其名尚未彰显,因此倒也不能说是信口虚夸,李珠儿冷冷却道:“大匠谬赞了,奴实不敢当。”

  裴旻道:“大匠可知道我观溯之,想起了什么人?”

  柳汲笑道:“我已说了有几分裴将军年轻时的英姿。”

  裴旻再度摇头,这次却说出了他的答案:“像极了年轻时的圣人。”

  柳汲一愣,道:“你说圣人?当今天子?”

  裴旻点头道:“不错,不过不是如今的耄耋天子,而是当年的李三郎。”

  柳汲闻言陷入了沉思,良久不置一词,江朔却心中大为疑惑,裴将军怎把我和天子做比较,他是庙堂之高的圣人,我是江湖之远的游侠,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却哪有什么共通之处?

  柳汲却点点头道:“不错,当年唐隆政变时,三郎亦无所恃,却能得钟绍京、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等人来投,靠的也是这种独特的魅力,这种感召人心的力量确实可称得上万中无一。我们不也是因此而为圣人效命,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的么?”

  此言一出,江朔又是一惊,听柳汲话里的意思,他和裴旻与当今天子的关系不仅仅是朝中供职这么简单。

  柳汲继续说道:“不过三郎杀韦后、杀安乐公主、杀太平公主、杀上官婉儿,乃至后来诛尽韦氏一门,此等杀伐果断,江小友可是绝对做不到的,这恐怕就是真龙与凡人的区别吧?”

  裴旻不以为然地反驳道:“假以时日,安知不会鱼龙变化?”

  他越说江朔越是迷惑,实在想不明白裴旻这等类比是何目的,柳汲却道:“好啦……裴旻老弟,你我老友重逢,想必不是为了和老朽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吧?所谓何来不妨明言。”

  裴旻笑着抬手一让,道:“不急,先饮茶。”

  柳汲举起茶盏,一口饮尽了,李珠儿便即上前添茶,柳汲如饮酒般饮了个满盏,李珠儿又添了一次茶,柳汲再度一饮而尽,李珠儿再要添茶时,柳汲却倒扣茶盏道:“已饮了三盏茶了,裴将军有什么话可以讲了。”

  李珠儿回头看裴旻,裴旻一扬手示意她退下,李珠儿才福了一福重新退回到阴影之中去了。

  裴旻对柳汲道:“不瞒大匠,你们没离开南诏,隐盟就已经如影随形了。”

  柳汲捻须道:“不奇怪,南诏使团上百人,难免鱼龙混杂,混进个把被你收买的人,也不算新鲜。”

  裴旻微微一笑,也不承认,也不否认,续道:“让你们撞见巧珠劫法场,把你们的行踪透露给高不危,也都是我安排的。”

  柳汲仍是不紧不慢地道:“嗯,像是裴将军的行事风格,我只是不了解裴将军为何要这样做?”

  他语气虽然看似平静,江朔却知他已经在努力压制怒气了,裴旻却仍浑然未觉一般,笑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拖慢你们的行程,不叫你们过早进京。”

  柳汲奇道:“这却是为何?难道……”他猜测道:“裴将军你也做了杨国忠的爪牙?”

  但他话一出口,随即遥头,自言自语道:“不可能,不可能……”

  寻常金吾卫大将军自然有可能为了荣华富贵而投靠杨国忠,但裴旻是隐盟巨子,根本不把做官放在眼里,柳汲深知裴旻为人,知道他绝不会为了一点世俗利益,而投靠杨国忠这样的卑鄙小人。

第709章 关东战事

  裴旻道:“大匠,你们若是八月前到得长安,不过是白白被杨国忠羞辱而已,根本不可能得到圣人的召见。”

  柳汲道:“久闻杨国忠蒙蔽圣听,独断专行,没想到竟然是真的,谁能想到,当年雄姿英发的青年雄主竟成了今天这般模样。”

  裴旻叹道:“只怪圣人活得太长咯,若他死在李林甫为相之前,那便堪与开国太宗皇帝比肩了。”

  他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虽然身边无人,柳汲还是忍不住劝道:“裴将军不可持此忤逆之论,圣人虽然有所懈怠,终究是圣明的。”

  裴旻道:“是了,安禄山叛乱一起,圣人终于显示出一些圣明来了,先免了安禄山一切官职,紧接着赐死了他在朝为质的长子庆宗。”

  江朔心里为安庆宗一阵惋惜,庆宗其实并没有参与安禄山的叛乱密谋,他只是爱慕两京文人名士,流连于长安雒阳的绝代风华,却因其父而死,不亦悲乎。

  裴旻顿了一顿,道:“原本最适合的平叛人选是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但哥舒翰风疾发作,病废在家,恰逢封常清入朝谒圣人于华清宫。圣人言凶胡负恩之状,何方诛讨?常清奏曰,禄山领凶徒十万,径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柳汲不知封常清,赞道:“这封常清是何人?这番话说得倒是豪气干云!”

  裴旻道:“封常清原是个文官还有腿疾,年轻时多次投军而不得,后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帐下判官,始露其才,后为安西副大都护,北庭都护等职,军功卓著,堪称世之良将。”

  柳汲点头道:“如此说来圣人此番倒是没有选错刃。”

  江朔在墙外也是暗暗点头,封常清之才,他是领教过的,有封常清在,恐怕安禄山不可能轻易拿下雒阳。

  裴旻道:“圣人这次倒是雷厉风行,次日便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俾募兵东讨,又派毕思琛帮其募兵,常清乘驿赴东京召募,旬日得兵六万。”

  柳汲捻须道:“虽然承平日久,人不知战,但唐人血性尤在!”

  裴旻道:“可惜啊,招来的都是佣人仆役、市井小民,空有一腔保家卫国的热情,却既没有娴熟的武艺,也没有精良的装备。”

  柳汲奇道:“不是说开府库,募骁勇么?就算来的不是骁勇,折冲府库内的武器总是不缺的吧?”

  裴旻摇头道:“府兵制早已崩溃,府兵军户逃散殆尽,府库中的武器不是被盗走私卖了,就在库中疏于打理而腐朽锈烂。哪还有可用的兵刃。”

  在墙外的江朔听了心中也是一沉。

  裴旻道:“封常清久在边镇,此刻方知中原朽烂竟至于斯,他知道正面冲杀绝对不是范阳叛军的对手,于是斩断孟津浮桥,在洛阳坚守。”

  柳汲道:“避其锋芒,据险而守不失为良策。”

  裴旻道:“但河水太长了,冬季水势又缓,腊月初二,叛军绕道河阴,用绳索系破船及草木横绝黄河,一夜之间,结冰如浮桥,遂过河直到陷陈留,禄山叛军步骑散漫,所过残灭,不知其数。又转而东进,攻克汜水武牢关,封常清退守葵园,派毕思琛率骑兵突袭,杀死叛军百十人,方第一次得了小胜。”

  江朔心道:这确实是西军的战法,用步兵拖住敌军主力,再以骑兵突击致胜,只是范阳叛军二十万,只杀得百十人怕也无法改变战局。

  果然裴旻续道:“不想叛军势大,攻击葵园的只是偏师,真正的主力已经绕过嵩山之南,来到雒阳城下,封常清发现上当退入上东门,却已经挡不住叛军从四个城门进入,封常清又与叛军战于洛水北岸宣仁门外清化坊都亭驿,仍是不胜,退入宣仁门,又失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23页  当前第36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7/4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山海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