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罗骑兵尚在三百步开外,党项人就开始射出第一轮箭雨,长弓能射到如此远的距离上不算稀奇,但这个距离上竟然还能保持准头,竟然还能破甲,两千只羽箭射翻了数百人,党项长弓手果然了得。
但同罗人顶着箭雨发起了悍不畏死的冲锋,党项人竟也不慌乱,快速地认扣搭弦射出羽箭,在如雷的马蹄声中,骆驼居然安卧不动,着实叫江朔深感惊讶。
他却不知道,这驼城之法原是朔漠沙碛中旅人用以避沙暴之法,沙暴之烈远胜于万马奔腾的声音,是以骆驼恍若未闻纹丝不动。
眼看同罗骑兵冲到驼城前,打头的骑手们疯狂打马,满拟要将这些卧在地上的骆驼踏成肉泥,忽然回纥人大声吆喝,群驼跟着昂起脖子,齐声发出悠长而高亢的鸣声。
同罗人来自东北,但东北不产良马,安禄山凭着圣人宠信,讨得群牧监的职务,总管全国军马,他偷梁换柱用普通驽马换出西北厩中上好的“单于马”与“护真马”,悄悄运到东北,如此经营多年始得良马数万,用以装备了令人闻风丧胆的渔阳铁骑。
但正因为这些战马来自西域,今日却反受其害,在西域骆驼的体型远大于马,在野外马群遇到了骆驼只有逃跑的份,如今战马忽然听到群驼发出警告的嘶鸣,西域马血脉中的远古记忆被唤醒了,不自觉地转身就要逃跑,任马上骑手如何驱策都是无用。
更要命的是,燕军中并非都是西域马,只有打头冲锋的才用最好的“护真马”,其后跟着的是“单于马”与河东马,最后数量最多的是渤海马等东北马,西域马受惊回头之际,东北马却不知骆驼为何物,仍只管继续向前猛冲。
燕军自己的马群便这样轰然撞到一起,一时间尘头大起,场面混乱不堪,回纥人不失时机地从驼城后长身引弓直射,他们的弓箭虽比之党项人多有不如,但一则是抵近直射,二则箭簇皆为狼牙破甲锥,对燕军造成的杀伤绝不亚于党项弓手。
燕军大声吆喝努力想要重整马队之际,忽听后队传来惨呼之声,于阗、回纥、契丹三支骑军已然杀回来了!
第779章 义军齐聚
难怪党项人不肯背城结阵,他们就是要以自己为饵,吸引渔阳铁骑来吞这块看似最不堪一击的“肉”,却不料成了咽不下吐不出的钩饵。
吐蕃人称党项羌为饵药,今日似是应了谶纬。
三路骑兵中回纥、契丹在右,于阗独居其左,兵分两路,插入燕军阵中,登时拉开两道深深的口子,将燕军分割为三段,此番来袭的燕军数万大军,真正的同罗精锐不足万人,此刻皆闲在中段。
内里有一个吞不掉的回纥、党项弓阵,外面有于阗、回纥、契丹骑兵的包抄,被压缩在一个促狭的战场上,纵有通天本事也不得施展,夹击之下损失惨重。
圣人捻须道:“四路大军调度得法,张弛有度,为其擘画的统帅倒是个不可多得的帅才。”
江朔心道:“不错,四支军队配合如此亲密无间,绝不可能是各自为战,定然是有人在总揽全局,时至今日圣人倒是变得明睿起来了。”
转而又想到:“党项首领拓跋守寂、于阗王尉迟胜都堪称大将,李怀秀虽有些急躁、泥礼却是个战略高手,至于回纥骨力裴罗的两个孙子也都是人中之杰,却不知道他们之中推举了谁做主帅。”
却听圣人又道:“贼兵的将领亦藏在暗处,今日贼兵虽然处处落了下风,但此公虽危不乱,贼兵毕竟人多势众,交战持续的越久,对贼兵就越有利。”
李亨亦慨叹道:“别看现在勤王之师占优,只怕胜负犹未可知。”他话语中的焦虑只在于担心燕军反败为胜,却没有圣人更深的对这些军队意图的忧虑。
江朔却在想:先进城偷袭的七人皆擅统兵,尤其是尹子奇、崔乾佑,唐军多次败在他们手上,方才几人忽然消失,只怕是见偷袭不成,便出城统军来强攻了。
他目光在战场上来回扫视,想要找出几人的身影,如圣人所言,若能找出敌军统军之人,便能彻底击溃贼兵了,只是从城头往下去,数万燕军如黑色蚂蚁,又没有鼓号、旗帜,对方刻意隐藏的话,如何能轻易找得出来?
正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却听东面喊杀声四起,这次来的竟是步卒,不,他们不是士兵,来人不下数万,都是百姓的打扮,皆举起红旗,原来是义军。
大唐唯禁盔甲,百姓拥有刀剑却不稀奇,这些百姓打扮的人或持猎弓远射,或持刀尖枪矛近战,更有许多奇门兵器,其中许多人显然身负不俗的武功。
这些江湖豪侠各自为战,对于号令整齐的燕军铁骑来说,本不足为惧,但此刻各路人马混战在一起,骑兵不过是装备精良一些,无法形成泰山压顶般的碾压优势,单对单,武林人士与身手笨拙的具装骑兵,各施本领尚有一战之力。
但见他们一个个捷如猿猱,有的用枪矛将贼兵打下马来,有轻功好的跃上马背将贼兵贯下来,更有下路的高手专削马足,一旦骑兵坠马,早有人在下面等着,从甲缝处以短刀刺入结果了贼兵的性命。
江朔慢慢的竟能从来人中分辨出几个领头之人来,率领刀枪步卒的是关内的老英雄谢延昌,带领弓箭手是河北的青年俊杰王栖曜。
江朔喜道:“是漕帮、江湖盟的弟兄们来了!”
又见队伍中有黑白黄褐四股人流,他们虽也是布衣,却穿着整齐,行动一致,是四支僧侣队伍,两支队伍挈着旗帜,一为莲花十字旗,一为烈火飞腾旗。
另两支队伍虽无旗帜,却忒也得好认了,黄袍黄冠的是道士,褐衣光头的是僧兵。
江朔颇感振奋,赞道:“景教、摩尼教、茅山、少林四教也来助战,却看不清领头的是哪位大德。”
江朔越是喜悦,李隆基父子的心就越往下沉,早听假裴旻说江朔是什么“江湖盟主”,没想到这什么帮什么盟竟能聚集起数万人之众,更想不到,还有胡人教派来助拳,尤其摩尼教是李隆基钦定的邪教,没想到这些年来竟然悄悄发展到如此壮大。
江湖豪杰虽然杀伤了大量贼兵,但他们并非军队,与全副武装的铁甲骑兵交锋不啻于以命相博,自身伤亡亦十分惨重。江朔看着城下血战焦灼又忍不住想要跳下楼去助战。
正当此时,西面尘头又起,竟然是吐蕃骑兵去而复返了,城楼上众人皆心道不好,吐蕃人方才连续两度遭袭,以致溃败逃离,但他们损失并不惨重,此刻战事焦灼之际,他们转头杀了回来,对联军及义军绝非好消息。
只是那吐蕃骑兵好生奇怪,江朔目力极佳,展目望去却见吐蕃人一个个丢盔弃甲,竟比去时还要狼狈。
吐蕃人眼见眼前这幅混乱的场景,显然也是一愣,但也只是犹豫了片刻,他们立刻转头向南奔去,竟不加入战斗。然而就在他们骑队南旋之际,忽又有一军自南而北兜杀过来。
这支军队人皆轻甲马不具装,骑士们身穿黑袍头戴红色抹额,手持环首长刀,是一支轻骑兵,正因如此他们的速度远比重铠的吐蕃人要快,吐蕃人见了这支轻兵,如见瘟神,转身向北逃窜。
但骑兵策马转身哪能如人般灵便?好不容易调转过来,北面已出现了另一支同样装束的轻兵,两军南北合击,将吐蕃人牢牢钳住,吐蕃人以自己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战场上犹豫就难逃败北。
顷刻间吐蕃人便被撕得粉碎,西边鼓号声不绝,第三支骑兵队伍出现在原野之上,想来这才是迎头击溃吐蕃人的主力,不待中军赶到,两支前出的先锋已然将吐蕃残军歼灭了。
楼上众人见此情景,皆已热泪盈眶了,如此激战的场面,如何能少了这支军队——大唐朔方骑兵,西军乃至唐军最后的精锐之师。
三路唐军在城西汇合,并不急于冲入战场,似乎在酝酿战术,又似乎在整理队伍,准备发起致命一击,这不动的威力却远强于直接冲锋,离得近燕军骑兵已然动摇,撇下缠斗的对手想要向东逃窜,这股恐惧的战栗迅速从西至东传遍了五万燕军。
唐军似乎等的就是这个时刻,忽然齐催战马,发起了冲锋,他们不似其他各路人马一头撞入阵中,而是如旋风般地扫过战场的北缘,削果皮一般将最外层的燕军尽数斩杀,他们奔驰数里,横贯整个大战场,又折转回来……
这便是所谓“犁庭扫穴”之法,不求一次杀伤多少,而是保证己军始终锋锐!
联军、义军齐声喝彩,使坏般地把燕军往北面让,燕军则慌不择路,拼命往南挤,如此扫荡再三,整个战场都向南移了过来,本来主战场距离城墙足有一里,城上唐军忽然发现敌人距离自己只有两百步了,他们突然明白过来,也高声喝起彩来。
大唐禁军配备的臂张弩只适合城内治安,一百步内又准又狠,但其射程远不如野战部队的长弓,虽然丈许高的陈仓关城可以增加射程,但终究战场离得太远了,数千禁军看着城下激战也只有干瞪眼的份。
此刻敌军被推进到两百步内,已进入臂张弩的射程,怎叫禁军不喜?他们也无需上官指挥,各自持弩,寻找目标射出铁矢。燕军骑兵无法登城,只有被射杀的份,转身想跑,却被背后的联军堵了个严严实实,向往东西两头逃窜,却见唐军骑兵早已分为两路,扫荡外逃之敌。
城下各路义军也开始整顿队形,步兵在前,射手在后,骑兵在两翼,如此阵势叫燕军不敢轻易回头来攻,城上城下箭弩齐发,战场仿如成了猎场,自安史叛乱以来,唐军何尝有过如此惬意的场景?
江朔忽然明白了,方才来到战场的最后一支军队中便藏着本次奇袭合围的谋划者与总统帅,自他到来后,一番调动充分利用了敌人的恐惧与己方各军之专擅,甚至连城头的唐军的战力也被考虑在内,这才对贼兵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战场上胜负已分,燕军终于下定决心般,顶着箭雨齐齐转向向东猛冲,满拟与堵截的唐军撞个鱼死网破,却不料扑了个空,两端的唐军早已抽身而走,转去扫荡东、西、南城的燕军余部去了。
燕军陡然冲破包围,不禁喜出望外,这时哪还有其他想法,向着东面来路狼奔豕突,只管逃命,联军从后掩杀,又追了一阵,地上多了上千具尸体,大部却逃出生天,不多时便化为了远处天际线上的烟尘了。
江朔与李亨见此情景,甚感可惜,不约而同叹了口气,圣人却道:“围城必缺,我先只觉得统军之人是个将才,此刻看来竟是个帅才!”
白袍道士李泌在一旁替圣人注解般说道:“四路联军加在一起尚不满万,义民与四教虽过万,却非真正的军队,久战必然不利,朔方骑兵细看之下也不过四五千人而已。五万贼兵虽然连遭打击,仍不下三万,若真的堵住缺口,贼兵陷入绝境发起狠来,就算是胜也是惨胜,如今的大唐可在没有生力军可以这样消耗了。”
第780章 下城犒军
江朔心道:圣人毕竟是一代雄主,若非耽于美色,又被佞臣所迷,何至于此落到今日这般地步。转念又想李泌确是个人物,由他辅佐,太子李亨未必不能成事。
这时城下义军也不再追逐燕军溃兵了,此役义军大获全胜,唯一可惜的就是没找出燕军那几个将领,叫这几人跑了,只怕后患无穷。
各路人马重回城下,如等待检阅的仪仗军一般,只是除了于阗骑军,其他各路人马实在是无“仪”可言。
众人早见到有穿明黄袍之人立于城头,皆知圣人在城头观战,故而军心大振,人人奋勇,此刻面对圣人山呼海啸般的高呼万岁。他们却不知此刻皇帝本人却是心中惴惴,他不知道城下喊的“万岁”,是不是他这个“万岁”?
此刻他身边立着的一个是已经表露出想要取而代之的儿子,一个是尚未显露出意图的隐太子后裔,究竟哪一个更危险,李隆基虽被称为“圣人”,却也无从判断。
城下于阗国军中先有一人朗声道:“于阗拓跋胜护驾来迟,还乞恕罪。”
又有人报:“契丹大夷离堇李怀秀前来护驾。”“党项老卒拓跋守寂前来护驾。”
此三人是部族首领,大唐封为国公,故而由军中大嗓门的士兵喊出名号来,紧接着是“回纥王子叶护”,江朔心念一动原来来的是大哥叶护,却不知道大唐番帮首领虽各自为王,在唐皇面前却要自降身份,以授爵自称。叶护无心之举犯了忌讳,未来竟酿成杀身之祸。
紧接着四教教主各报姓名,却是景教法王伊斯、摩尼教大慕阇睿息、上清茅山宗代掌门韦景昭、少林派神会座下大弟子灵坦。
四路番王、四位教首皆未出乎江朔意料,只是听到韦景昭自称“代掌门”,估摸着贞隐先生李含光已不问世事,一应俗务皆交由韦景昭打理。
之后漕帮各路首领纷纷自报家门,可就热闹了,众人不分先后,轰然唱喏,在城上众人耳中与蛤蟆吵坑无异,江朔一则耳音极佳,二则与漕帮众人相熟,才勉强能听出“谢延昌”“浑惟明”“萧大有”“王栖曜”等人的名字。
江朔原以为漕帮只来了就近的两支,没想到除了北路的卢玉铉,四大把头竟然齐聚于此,想来是卢玉铉在河北相助颜真卿,实在是不得脱身。同样的江湖盟中南霁云、鲁炅、程千里,想来也都在各地军中效力抵御叛军。
一片呕哑嘲哳的纷乱中,众人忽然齐声喝起彩来,原来是朔方骑兵扫荡了城外残敌,绕城一圈又回到北城门前。
只见当先的骑兵们展开红旗,汇成一道红色的海洋,从城门楼前飞掠而过,从旗番上看,当先将官是金徽州都督、左武锋使仆固怀恩,第二队将官是右武锋使浑释之。
江朔与铁勒人仆固怀恩相熟,此前在河北战场也已领教过左右武锋使领军的风采,此刻见到二人,更加这支由四番、四教、四帮加上朔方军组合而成联军之统帅是何人了。
果然欢呼声中,又有一面红旗到了城前,上书“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郭”,红旗下站定一匹枣红色战马,马上一人样貌儒雅,眉宇间却英气勃发,插手向上施礼,朗声道:“臣灵武太守郭子仪勤王来迟,还请圣人恕罪。”
来人正是郭子仪,他官拜卫尉卿、单于安北副大都护、灵武郡太守,兼摄御史中丞,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却只报了一个“灵武太守”的名号,自有其深意。
原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受冤被杀之后,郭子仪便“权充”了朔方副使,不想他与河东节度副使李光弼二人在河北连战连捷,若非哥舒翰丢了潼关,说不定此刻早已收复河北全境了。
自安禄山叛乱以来,圣人对各地统领重兵的节度使便疑虑重重,故郭子仪只以一地主官自称,乃为主守疆,忠心护国之意。
李亨见来将是郭子仪,下意识地以手连拍阑干,他的面色阴晴不定,表情可谓喜忧参半,所喜者来的正是他所想要依仗的大将,而且郭子仪果然并非浪得虚名之辈;所忧者如今郭子仪的本领全被父皇看在眼里,若父皇看到了复国的希望,还会把皇位拱手相让吗?
圣人似乎看穿了李亨的心事,转头对他道:“郭子仪果然是大才……”话锋一转又道:“只是朕听说他是景徒,此来是为了勤王还是别有所图,不得而知。”
李亨心里咯噔一下,不由得下意识瞧了一眼江朔,他险些忘了这个人的存在,假裴旻做了这么多铺垫,安知这支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军队不是为了江朔而来?
想到此前江朔一一报出各支军队的来历,其时各军距离尚远,待彼等来到城下自报名号,居然与江朔所言分毫不差,不由得教人生疑,想到此处李亨入坠冰窖,手脚竟有些发抖起来。
圣人却现出雍容气度,缓缓道:“义士云集,吾等当下楼犒军才是。”
高力士与陈玄礼闻言大惊,立刻摆手道不可,城下数万人,有一半是江朔的部署,剩下的又有一多半是他的亲朋故旧,圣人怎可以身犯险?
李泌在一旁道:“若溯之要行事,却不需千军万马。”
高力士、陈玄礼何尝不知以江朔之能,城楼内何人能阻得了他,但总不能因此自暴自弃,不顾圣人安危吧?二人叉手踟蹰道:“只是……只是……”
圣人一笑道:“没什么可是,便是今日吧,让一切见个分晓……”语毕招手让李亨随自己下楼。
李亨略一犹豫,李泌在他背后将手藏在袖中一搡,低声道:“欲承天下之重,何惧眼前之局?”
李亨立时领悟,随圣人一起下楼,圣人对江朔道:“贤侄也随朕同往。”
他话语中自有别样威严,不容江朔有异议,只能随着圣人一同下楼。
韦应物、张小敬不知前情,见圣人对江朔青眼有加,还道他是内廷高手,只是韦应物乃圣人近侍,却不知有江朔其人,心中十分奇怪。二人对视一眼,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跟着一起下楼。
此时内城早不见了大食黑袍军的踪影,黑袍军最擅暗夜刺杀之事,此刻天光大明,城外燕军铁骑大败又遭大败,大食人自然不会留在城中等着被剿灭,趁乱溜了个一干二净。
陈玄礼勉力维持着皇家的威严,令禁军重整仪仗排列整齐了,才下令推开城门。但禁军连日来徒行百里,水米不足,更和大食人打了一晚上的仗,非但衣甲破烂,更是疲态竟显,实在难见当日的威风。
但城外义军看来丝毫不以为意,见圣人亲至不禁欢声雷动,高呼“万岁”。
各军首领自然也都见到了江朔,惊喜之余表现却各不相同,郭子仪、拓跋守寂老成持重,未行于颜色,他们只拜了圣人,却不与江朔见礼,只对江朔示以青眼作为招呼。
尉迟胜与李怀秀是江朔的结拜弟兄,自不能不相认,碍于圣人在此,不能造次,只遥遥与江朔叉手见礼。
伊斯、睿息、韦景昭、灵坦等四教中人,反倒没有凡俗之人的顾虑,拜见唐皇与太子之后,大大方方与江朔见了礼,只不过对唐皇是尊敬,对江朔却是故友重逢的喜悦了。
至于一众江湖弟兄,却哪里有这些个忌讳,萧大有大喊道:“嘿!少主果然在此!”这时江朔也顾不得李家父子见疑了,上前与江湖一众兄弟见礼。
漕帮众人见了江朔一齐轰然叫好,仿佛惊雷落地一般,江湖豪客没有这么多顾忌,更有人高喊起“万岁”来,一时间从者甚众,江朔亦禁之不及。
江朔问道:“各位弟兄怎会来此?”
浑惟明道:“少主不是下帖叫我们去雒阳么?结果我们聚齐了人马到了雒阳却不见少主,后来收到不知名的密保,说少主在陈仓,我们又西行入关。”
萧大有抢道:“贼兵占了潼关,道路阻塞,多亏谢大哥是关中大把头,知道很多山中小路,我们才得以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