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高不危的“五毒令”猛恶,不敢接触叶归真的肌肤,除下叶归真的大袍,将老人如婴儿般包了起来,叶归真生得瘦小,独孤湘此刻内力深湛,背一个枯瘦的老人来可说是毫不费力,但她们坠下来的洞口距地三四丈有余,且为覆斗形无处攀抓,纵有空空儿内力加持亦不可能跃上去,只能在溶洞中另寻出路。
独孤湘跌下来时只看到一个大厅似的大山洞,仔细看时,才发现大洞还有众多小洞相连,其中一处溶洞似乎有人为修整的痕迹,门洞方正,内有风声似与外面相通。
独孤湘走近时才发现洞门上方与左右还刻了古朴的文字,文字刻在灰白色的钟乳石上,距离远了实在很难发现,更兼刻字年代久远,表面水凝成石,文字变得极浅极模糊。
这时独孤湘自幼被耶耶葛如亮逼着学的字终于派上用场了,努力辨识之下能分辨出左右楹联刻的是“霞光映霄汉”、“紫雾辉终南”,门楣则是“锡水洞天”四字,文字皆为隶书,可惜独孤湘不似她耶耶精研书法,只知道文字久远,却难以判断具体朝代。
独孤湘见了刻字不禁精神为之一振,有刻字就说明这并非一个封闭的洞,既然刻字的人能进来,她自然就能出去。
但听得潺潺水声,独孤湘循着水声寻找道路,辋川以水网密布,环凑涟漪,好似车轮辋状而得名,所有水流均汇聚到峡谷中的欹湖,只要循着溪水便能找到出路。
然而却见水的来处是一面岩壁,从壁上一小孔中流出一股细流,注入一汪白色的池水之中,奇怪的是水流不断,池水却不满溢。
独孤湘凑近看时,岩壁上还刻有小字,这些字远较石门上刻字为新,但似亦非是本朝文字,大意是:此洞名为锡水洞,乃汉时高僧以锡杖所通,故此得名,只是年代久远,高僧姓名已轶,更不知传闻的真假,但此洞天地之气钟聚,确系洞天福地,正适合修道之人在此地修炼。
独孤湘看了心中好笑,既说此洞是高僧所通,那便是释家打坐修禅之所在,却又说是道家修炼之地,岂非鸠占鹊巢?
再看那岩壁上的小孔极其圆整,彷如真是用锡杖杵出来的一般,但就算水脉真是锡杖所通,也应该有人能进入的通道才是,而此洞中只有来水却无去水,更未见可供人出入的隧洞。
独孤湘兜遍了所有的大小洞穴,发现了不少散在四处的生活器具与道家法器,只是看来都年代久远,近百年间恐怕独孤湘是第一个进入锡水洞之人了。
这锡水洞显然废弃已久,但既然热闹过一阵子,洞中又不见尸骸,这些人总不能都羽化飞升了吧?
独孤湘终于将目光注意到那不涨不枯的白池,池水乳白浑浊,不知其深何许,独孤湘寻得一只前人留下的小香炉,这香炉是紫铜所铸,尺寸虽小却很压手,她随手向池中掷去,想试试池水深浅。
不想小小香炉落入池中却发出一声轰然巨响,池底竟然陷落了一块,池水迅速下泄,露出可供一人出入的洞口。
独孤湘这才明白,原来溶洞中的水流白浊,唐人不知其理,以为是含有石精,年深日久的滴灌之下,竟然在上下两层洞府间形成了白色岩壳,只是这岩壳疏松,水从岩石缝隙间渗下,却留下了白色的石精,以致池水越来越浑浊,成了一方小白池。
独孤湘掷出的香炉好巧不巧正砸在岩壳薄弱处,才令洞口重新显露出来。洞中有道士用的桃木剑,独孤湘也不管这是百年前的古物甚是珍贵,随手取了数把,以火镰打火点燃一把木剑作为火炬,照亮洞口。
只见洞内有阶梯,独孤湘拾级而下,下层岩洞的岩洞低矮得多,但不同于上层疏松的石质,换做了闪闪发光的石英,更有一条水流颇大的暗河,她顿时醒悟,这锡水洞下面通着地脉!
道家云华夏有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这些洞天虽然散布各地,却有伏延千里的地脉相连,地脉便是发源于昆仑山不冻神泉的地下暗河,如人的经脉一般流遍神州大地,这洞天福地便是大地的腧穴。
这时一把桃木剑几乎燃尽了,独孤湘又取出一把桃木剑来续上火,照亮地脉水流方向,她见来水甚急,去水却缓,想来上游当有补水汇流之处,便举着桃木剑火炬向上游走去。
果然走不里许,又见一方形石门,形制与锡水洞相仿,门头刻的是“凌云洞”三字,两侧楹联则已消散不可见,石门有断龙石封闭,放在以前独孤湘决计无法抬起,但她此刻身上汇聚了北溟子数百年的修行,她将桃木剑插在一旁,双手一较力,竟然不费力地推开了封门巨石。
这断龙石原本是上下开合的机关,独孤湘不明其理,随手硬推,竟然将巨石生生推出滑槽,破坏了这一处机关,以至于后人得以从凌云洞重入锡水洞,后世有韩湘子在锡水洞中修道,或云他竟然真的得道成仙,却是独孤湘当时无论如何想不到的了。
凌云洞不大,独孤湘不一会儿便找到了洞口,终于从山中钻了出来,却见自己身处辋川镇四周群山中的一座山头之上,可以俯瞰整个辋川别业。
独孤湘下山重入辋川别业,这时距离她和叶归真跌入锡水洞已过了大半日了,天色渐昏,山庄中已不见一人。
既不见南阳玄妙观的人马,也不见尹子奇所率曳落河武士,好在四下看了既无尸首也无血迹,想来是叶家趁尹子奇追击自己之时先自撤了,尹子奇没追上自己也收兵别处去了,只是没能救出王维,实在有些可惜。
第794章 只羊渡河
独孤湘没法一直背负着叶归真的遗体,此刻日头已几乎坠入西面群山之中,唯余凌云洞边一处山头浸沐在夕阳之下,显得格外光华明亮。
独孤湘不懂什么堪舆青乌之术,但觉此处最是明亮,想来是个风水宝地,辋川是农庄,多的是农具,独孤湘寻了一把铲子便向那处山头纵跃攀援而上,以她此刻的内力,重回那座山头不过是片刻之功。
趁着余晖尚在,独孤湘快速挖了一个墓穴,解下叶归真尸体时,却发现他身子已经僵硬,如婴儿般蜷曲再拉不直了,独孤湘心想这倒也不错,正应了道德经“复归于婴儿”之说,便将他这般埋入穴中。
又寻了一块平整的山岩刻写碑文,独孤湘听说耶耶说内力精湛之人可以指代凿,在石上徒手刻字,伸出食指中指二指凝力在山岩上试着一划,不想如她幼时以竹枝在沙盘中写字一般在坚硬的岩石上画出粗粗的一横。
独孤湘不想从空空儿处得来的内力如此好用,无需修习导引之术,便能尽为其所用,欣喜之余,指上不停刷刷点点,在石上写下了“大唐故南阳叶天师讳归真”。
按大唐墓碑的惯例,需在碑上刻写逝者的生平与功绩,墓志长篇累牍,以致唐碑往往十分巨大,然而独孤湘对叶归真出身所知不详,所知的那部分却又污颇多点,为逝者讳不写也罢,故而她只刻了个名字便此住手。
独孤湘将墓碑树在坟头,又想了想,将墓碑放平一并掩埋入土中,心中默念道:“叶天师,我知你人缘不怎么样,为免遭仇家打扰,这碑还是不立的好,勿怪勿怪……”就势将坟包踏平不树不封,自此叶归真长眠于此再无人知晓了。
葬了叶归真,天色便完全暗了,独孤湘在山庄中寻一小柴房歇宿,她故意避开大屋,就算叶道玄或是尹子奇回到此处,也大抵不会搜索到这不起眼的小棚屋。
是夜果然无事发生,独孤湘体内毒质已除,饱睡一晚更是精神爽健,此刻她挂念爷娘和爷爷,也不想再去追李归仁,径直向西回到陈仓城。
然而唐军和各路勤王之师早已不在,连城中百姓也尽皆撤离了,郭子仪不想将此扼守蜀道的要塞留给燕军,一把大火将小小关城几乎烧为白地。
独孤湘不知道葛如亮夫妇随罗罗等人南下入蜀了,更不知道江朔还在四处找她,她想起那日太子李亨曾提到郭子仪和朔方军,于是北上灵武,倒是果然见到了太子和郭子仪,却失了江朔和家人的音信。
此后李亨在灵武**,改元至德,郭子仪则招兵买马意图收复失地,独孤湘心想朔方军势大,跟着大军行动,撞着爷娘和江朔机会也大得多,于是随郭子仪在关中北方河套之地四处征战。
独孤湘此刻内力之高远超自己的想象,为郭子仪或抢关夺旗,或潜入敌军刺探军情,无往而不利,她彷如小人乍富,恨不能多多展示自己通天彻地之能,于是一直留在郭子仪军中效力,并未着意寻找江朔等人。
秋去冬往,直至冬春之交随大军东渡大河,进入河东,独孤湘助唐军策动蒲州、安邑二城军民起义,崔乾佑在此经营数月一朝满盘皆输尽失河东之地,可说是拜独孤湘所赐,他只身逃出安邑,独孤湘紧追不舍这才在这风陵渡口巧遇江朔。
这大半年的故事,独孤湘自然是挑紧要的约略述说,饶是如此也说了一个多时辰,莫说江朔,渡口戍卒都听得入神,灶火几近熄灭都无人添柴。这样的奇闻众人本当不信,但他们都亲眼见了独孤湘以神乎其技的手段擒住了崔乾佑,却又不由得信了几分。
那队正忽然一拍大腿喊道:“啊哟,不好,崔乾佑那贼厮呢?”
众人这才发现崔乾佑不知何时消失不见了,崔乾佑被独孤湘点倒后,戍卒将他绳捆索绑扔在一边,想来是他冲开了被封的穴道,要挣脱小小绳索自然不在话下,之后趁众人听独孤湘的故事入神之际,他悄悄溜了出去。
独孤湘霍然立起,道:“崔乾佑是攻陷关中的元凶巨恶,不能叫他走脱了,江朔起身道:“雪地上会留下足迹,料他跑不远,我们快追!”
众人推门而出,果见雪地中一行清晰的足印,独孤湘道:“足印向着河边渡口方向。”又问队正:“河边可有渡船?”
队正连忙摇头道:“所有渡船尽皆焚毁了,这还是奉了崔乾佑的命令。”
独孤湘道:“河中冰凌未消,水寒如斯,崔乾佑没有船不可能渡得了河。”
江朔点头,二人追到渡口却不见人,独孤湘一把抓过队正,指着河中央喝问道:“船倒是没有,怎的给你家崔将军留了个羊皮筏子?”
那队正定睛一看果见大河中一个小黑点载浮载沉向下游漂去,他吓得一哆嗦,语无伦次道:“不可能,绝不可能,我们每日巡查,渡口绝无片木只筏……”
江朔道:“湘儿,你错怪军门了,这是我渡河时自制的筏子,可怪不得他。”
原来江朔在关中四处寻独孤湘不到,便想来河东碰碰运气,但河西亦无船可渡,他想起当年渡河用的羊皮筏子,便在山中逮了一只野羊,剥了皮吹起来制成简易的皮筏。
江朔不懂制筏之术,用新鲜皮子制造未经硝制,也无防水堵漏措施,全凭天寒地冻冻住了羊血而成皮筏,能浮起来实乃奇迹,至多用个一两次便会自行消解,也就是江朔艺高人胆大,敢乘此筏渡过冰河。
崔乾佑逃跑是慌不择路,见江朔随手弃置在渡口的皮筏,也不管安不安全,抱着皮筏便跳入水中,江朔渡河时立在皮筏上如御水而行,滴水不沾身十分潇洒,崔乾佑则是匍匐其上,两眼一闭听天由命,二者虽有云泥之别,但此刻崔乾佑乘着水势已漂得远了,江朔和独孤湘空有一身本领,却也无计可施。
正在此时,忽听背后马蹄声响,独孤湘回头一望,喜道:“铁叔叔你怎么才来?”
江朔见那一彪轻骑的领头之人正是左武锋卫仆骨怀恩,因他是铁勒人,故独孤湘儿时称他为“铁叔叔”,仆骨怀恩也见到了独孤湘,笑道:“小湘儿脚力比我铁勒人的宝马良驹还要快哩。”
他忽又见着江朔不禁大喜,道:“啊哈,今日是何黄道吉日,江少主竟也在此处。”
独孤湘却顾不上寒暄,对仆骨怀恩道:“铁叔叔,叫崔乾佑那贼厮给跑啦,你可有渡船?我好去追他。”
仆骨怀恩笑道:“我所率是陆路轻骑,哪里去给你变船?”
江朔见他对走脱了崔乾佑不甚上心,正要发问,却听仆骨怀恩道:“打仗靠的不是一夫之勇,崔乾佑丢了几万大军,难以再对河东构成威胁了。”
独孤湘撅嘴道:“话虽如此,不擒住此贼,我却气不过。”
正说话间,仆骨怀恩拿手一指,道:“小湘儿要的船来了。”
二人循声望去,见西面大河上多了几条大船,江朔认得是漕运的上门填阙船,道:“是漕帮的弟兄们?”
仆固怀恩道:“河南丢失后,大运河漕运不通,打仗耗费颇具,皆靠江南的财货支撑,漕帮目下皆在商洛道上帮忙转运,这些船是漕帮的不假,操舟的却另有其人。”
商洛道便是当年江朔随贺知章、李白北上的汉水漕运,从襄阳至商洛上岸后经武关进入蓝田,这些地方目前还都掌握在唐军手中,江南的绢布、盐铁、财货自商洛道而来,再经终南山中艰难转运,最终送到灵武,人力耗费比大运河转运更为巨大,漕帮早不分四帮,在大唐最后的经济命脉上来回接力转运。
江朔奇怪于何人用漕帮的船只做了战舰,却见独孤湘一副自得的表情,似乎早知内情,不禁好奇问道:“湘儿,你知道来人是谁?”
大河在风陵渡外拐了一个急弯,从南北向转为东西向,船队在依次绕过大河的大拐弯后,纷纷在河中央落锚,只有两条船缓缓向风陵渡口靠过来,独孤湘卖个关子:“这两人说来朔哥你也认得。”一努嘴道:“看,就在船头。”
江朔见两条大船上悬挂两种不同的旗帜,旗帜皆为白底,一为黑色的莲花十字图,一为红色的烈焰飞腾图,无需见船头所立之人,他也已经知晓了来人的身份,道:“是景教和摩尼教?”
待船靠岸,果然下来的是景教法王伊斯,与摩尼教大慕阇睿息。
二人见了江朔也是意外之喜,各颂法号上前见礼,江朔道:“景教会出手相助倒是意料之中,何摩尼教被圣人指为邪教,大慕阇怎敢如此大张旗鼓?”
睿息道:“江朔少主说的是退位的圣人,如今的圣人已还我教清白,准我为大唐效力。”
江朔感慨道:“李亨果然有过人之处,这么快就能团结所有人一起为大唐效力,克定叛乱恢复中原有望了。”
他心中未讲出口的半句话是:看来我将皇位让给他坐是对的。
第795章 绮罗成烬
船队下锚,靠岸整顿花了不少时间,独孤湘急着催促两位教主乘胜渡河,她也好继续追击崔乾佑,然而伊斯却道要在此处等待郭子仪大军南下,再渡河收复潼关,此刻却不可冒进叫贼兵有了防备。
独孤湘道:“既如此,不如先用小舟送我和朔哥渡河,我们到敌军后方去大闹一番,搅乱叛军部署。”
仆固怀恩道:“河南之地乃叛军腹心之地,你们孤身前往太过凶险了……”
独孤湘却道:“我只是去捣乱,又不是明火执仗地对抗百万大军,况且还有朔哥在,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仆固怀恩道:“不如等郭元帅到了再做计较?”
独孤湘跺脚道:“那哪里还来得及?”她本已擒住了崔乾佑却叫他跑了,最是气恼不过,心心念念要立马渡河去抓崔乾佑。
江朔则是担心郭子仪来后,要问自己当日为何在陈仓城下不辞而别,再又牵扯出过往秘事,还是不见郭子仪的为好,便顺着独孤湘道:“郭将军自有大事要忙,我和湘儿只是游侠,留在军中难有大的作为,去河南才能发挥我们的长处,也不需大船,只一叶扁舟供我和湘儿渡河便好。”
正说话间,忽听一声马嘶,黄马溜溜哒哒走了过来,当年江朔与天马干草玉顶黄初见之时,它只是看着老,如今过了十几年却是真正的老马了,去岁江朔将老马留在长安城外,后来再会去寻时却找不到了,今日方知是被崔乾佑俘了去,崔乾佑骑着老马只身逃难却似把马儿亲手送还江朔手中一般。
老马识得主人,侧头往江朔身上蹭十分亲昵,江朔抚着老马的鬃毛笑道:“险些把你忘了。”
仆固怀恩和伊斯、睿息互相对视,心想江朔所言不错,此番收复河东湘儿可谓居功至伟,若得江朔和湘儿同往河南自是极大的助力。
伊斯为难道:“我们所征调的都是上门填阙大船,大船满载军士、兵器,都有用处,却去哪里寻小舟呢。”
睿息道:“江少主于我教有再生之恩,况且大船本就是漕帮之物,既是江少主要使,摩尼教又有何所惜?我这就腾出座船,配齐船工水手,供少主驱策。”
江朔望了一眼大船,笑道:“我也不要你整船,只需借船上一样东西即可。”
上门填阙船专为溯流强渡三门峡而设计,不仅船头厚重,前楼亦不设户牖,只以坚厚木板封闭,以对抗激流冲击。而此刻大船要渡河攻打潼关,却没什么激流险滩,如此坚厚的前楼可说毫无作用,已拆除了几块大木板,把前楼改造成战舰的箭楼使用。
拆下的木板便随意堆放在甲板之上,江朔牵着老马与湘儿登上大船,随手抓起两块船板,这船板厚重不下百斤,江朔却举重若轻一手一块轻巧地提起抛入河中,立刻引发出一阵惊呼。
江朔一拍老马的脖颈,喊一声:“随我来!”自携着独孤湘的手跃上一块木板。
老马极有灵性,长嘶一声,腾身跃起,稳稳落在另一块木板之上,江朔伸手挽住缰绳以令两块木板在河上不至分离。木板既阔且厚,承托住二人一马亦不下沉。
仆固怀恩道:“啊呀!不可,不可,这可太危险了,快回来,快回来……”
却哪里唤得回二人,江朔和独孤湘立于板上向众人挥手,木板几乎没入水中,顺流而下之际仿若二人一马浮在水面上漂行一般,引得岸上众人又是一阵惊呼。
江朔与独孤湘二次此刻内功都已臻于绝顶,自是艺高人胆大,而龙骧天马竟然也不惧风浪,立于木板上欢嘶不已。
然而河中冰凌比他们想象的多得多,水流复杂多变,二人不得靠岸,亦不见崔乾佑的踪影,如此顺流漂了大半日,却见前方南面河岸凸出了一大块,使得河道向北急剧变向,二人看准机会,控制木板撞向南岸——其实说是东岸可能更为妥帖,无论如何总是顺利踏上了河南之地了。
他们上岸之处恰是一座渡口,独孤湘道真巧,江朔却道:“想来自古渡口便设在河水流向变化之地,这样从风陵渡顺水放舟,无需控制,也能到达此地。”
这渡口的屋舍几乎倒塌殆尽了,想来是去岁毁于战火,渡口辕门亦已经被推倒,只留下大半块破碎的木牌,上书“汜津氵”,缺了的那半个字估计是个“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