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数量不多或者无关紧要的东西,她就简略带过或者没有说出来。
刘彻听后嗯了一声,问道:“国师以为拿多少合适?”
“臣认为,拿一半足以。”这是她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毕竟后面几年还有几场战事,她不知道后面还有几次军训任务,毕竟后面人数越来越多,每次军训花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
为稳妥起见,留一些在手,能够以防万一。
刘彻没什么意见,“既然国师有数,便看着办吧。”
“是。”沈乐妮道:“离军队出征只剩一月,臣也该把东西都拿出来交给冠军侯了。请陛下给臣一个地方。”
刘彻盯着她,开口道:“你可知你此言代表着何意?”
沈乐妮目光平静又有些无奈:“臣知道。”
凭空多出许多东西,且这些东西每一样看上去都与这个世间格格不入,可想而知,那时候什么样的猜测和流言都会争相冒出,将她扎的体无完肤、无所遁形。
可难道就因为这样,她就永远藏着那些东西不拿出来吗?
她也想过秘密拿出这些东西,不让任何人看见,然后说是其他人给她的。可是这三年里已经有不少人看见过她手里出现过其中一些东西了,就比如帐篷。
说是别人的,那这个人又是谁?谁又会信?
她也曾听闻,已经有人在悄悄议论她的来历了。把她往那方面想的人,不少。
“那你就不怕?”刘彻嘴角噙着一丝意味不明的笑:“你若是拿出,一定会有不少人怀疑你的来历,会猜测你是妖邪。某些人就会借机生事,那时候,你将陷入到无尽麻烦当中。”
沈乐妮当然知道,可她明白早晚会面对这些流言的。这次或许侥幸,但下次便不一定逃得过。
所以她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她早已想好了应对办法
。
与其让别人先传出流言,被裹挟着走,不如她先把言论掌握在自己手中。
沈乐妮再抬起眼看刘彻时,神情已是从容:“陛下所言自是对的,所以臣也想好了,与其让别人乱传流言,不如臣自己把臣的来历放出去。”
“哦?”刘彻显然对她要给她自己安排的身份来历很感兴趣,便问:“你打算怎么说?”
沈乐妮与他对视,唇角挑起,深笑道:“臣虽一介凡人,但机缘巧合下得仙神赐能,能凭空攫取仙物,于是臣前来长安,助大汉赶走匈奴。”
刘彻讶异挑眉,打趣她道:“可朕记得国师说过,这个世上并没有神仙鬼邪。国师如今却用这套说法,岂不是自相矛盾?”
沈乐妮牵唇道:“臣与陛下说的,自然是真的。只是臣这番说法,并非全是虚假。臣确实能凭空取物,亦是前来助大汉赶走匈奴。只是凭空取物,乃异于常人之能,会令寻常人生惧,倘若受人挑唆,便会生厌生恨,唯有寄之仙神,方能令人心安,甚至于产生敬仰。若军队和百姓知大汉有天道相助,定能使士气大涨。”
刘彻点了下头:“嗯,你说的倒是不错。”他抬手轻按着额角,想了想,说道:“那便如国师所言。你沟通仙神,被赐仙能,是为——仙使。”
沈乐妮眼眸一动,拜身道:“臣,遵旨!”
“好了。”刘彻松了松有些僵硬的背脊,看着沈乐妮,正色承诺道:“你也不必太担心。你为大汉做了许多,朕应你,朕在一日,便护你一日。”
“多谢陛下庇佑之恩!”
刘彻罢罢手,问道:“你觉得哪处地方合适?”
沈乐妮道:“臣觉得无论宫内宫外还是城内城外都可,只要地方够大、没有不相干的人就行。”
刘彻想了想,说道:“那朕便给你腾出一座宫殿,待收拾好了朕再知会你。”
“是。”沈乐妮应下。
-----------------------
作者有话说:求评论,求营养液!
第189章 满堂文武为何一言不发
两日后,文武百官如常进入前殿参与朝会。
从帝王宣告出征具体时间后,每次朝会上议论商谈的事宜大多都有关于战役。
议政进行到最后,有事奏禀的官员已经上奏完毕,大殿内一时没人说话。刘彻坐于高处环顾下方,适时开口:“朕有一件事,要告知诸位大臣。”
文武百官垂眸立着耳朵听着,立在前头的沈乐妮饶是做了许久准备,也忍不住紧张地咽了咽口水。
“朕要说的事,与国师身份有关。”刘彻慢悠悠开口,满意地瞧见了许多大臣略微讶异的表情。他继续道:“国师沈乐妮,于三年前骤得仙缘,被仙神授命扶助大汉剿灭匈奴,又得仙神赐下仙能,可凭空将仙物攫取入凡世。因而国师来到长安,相助大汉。”
这一番话犹如惊雷炸响,将整个朝堂都炸得震了一震。
大殿内,除了刘彻、沈乐妮,以及卫青和霍去病以外,其他人都震惊地瞪大了眼睛,一时忘了君臣之礼,齐刷刷抬头看向高台御座之上。
“国师的真实身份乃是仙使,身怀仙神使命。望诸卿谨记,不得对仙使有丝毫冒犯。”
这个事情真是太令人震撼了,就连那些于官场沉浮几十载的老臣也是第一次如此失态,半晌没有反应。
高阔的大殿内站满了人,却头一次如此死寂。
但朝臣们心里却像是万马同时脱缰狂奔一般。
仙使?!什么仙?天上的那个仙?!
陛下莫不是糊涂了?这个世上怎会有什么神啊仙啊的?!
见众臣反应就知道他们不信,于是刘彻掀唇道:“国师。”
沈乐妮适时出列:“臣在。”
“你且让大臣们,看看你的仙能。”
“是。”沈乐妮应下,转过身正对着两侧的大臣们,然后缓缓抬起了右手。
殿内所有人的视线登时又齐齐聚在了那只摊在虚空的手掌上,死死地盯着,恨不得盯出个什么来。
沈乐妮意念一动,然后便见她的右手掌心里,凭空出现了一把唐刀。
她握着刀柄,就那样将刀横在身前,横在众人眼前。
!!!
文武百官瞳孔地震。
位置靠后的官员们,似是没看清一样,纷纷抬手搓了搓眼睛,瞪着眼盯着沈乐妮手里凭空多出来的刀,又搓了搓,又继续瞪着。
有的胆大的,甚至把头悄咪咪探出来半个,或者把脖子伸得老长,为的就是想看得清楚些。
刘彻将众臣‘没见过世面’的反应尽收入眼里,颇有些与有荣焉的自豪感。他又道:“将那弩器拿一把出来,也让诸卿瞧瞧何谓仙物。”
沈乐妮有些无奈地应了下来。
陛下啊,您这是在……炫耀?
听到刘彻的话,众臣不由得把眼睛睁得老大,一眨不眨地盯着沈乐妮的左手手心。
只见沈乐妮抬起另一只手,意念一动,一把通体漆黑的手持弩又瞬间凭空而现。
吸气声接连响起一片,文武百官总算是有了些反应。
一旦出了声音,静默许久的大殿像是一潭死水被砸入了一块大石,瞬间沸腾起来。
众人一边不顾仪态地相互激烈议论,眼睛一边在沈乐妮的两只手上来回扫动着。
而丞相等重臣,则相对于冷静,只用一道幽深难辨的眼神觑着沈乐妮的手。
只是再盯得紧,远远看着大臣们怕是也看不出沈乐妮手上的东西究竟有何不同之处,于是刘彻便又开口:“大将军,丞相。”
被提名的两人依次出列:“臣在。”
“你二人上前取过国师手中仙物,传于后面的诸卿一同瞧一瞧。”
两人应下,分别取下了沈乐妮左右手的东西,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与周边人一同仔细钻研起来。
文官那边拿的是唐刀。
只见那一把刀,刀身笔直瘦长,翻动间银光凛冽,刀面光滑无一丝杂质,触摸其上冷凉如玄冰,一看便是锻造此刀的铁不是精铁便是其它非凡之物。
而另一样弩器,入手颇有分量,整体精巧绝伦,每一处都有其用处。通体漆黑似墨,低调却暗含肃杀之气。
是一把可用于战场的好兵器。
许多武将看了,呼吸都不由急促起来,激动的面色涨红,纷纷舍不得脱手。有些人甚至忘了身在何处,不顾身份礼教与别人争抢起来。
大殿之内,一时喧闹如街市,但刘彻看了不仅没有不悦,反而愉悦地扬了扬眉。
等两样东西传到最后,刘
彻命人去取了回来。
大臣们目光随着宫人而动,武将行列更是眼巴巴瞧着,一副望眼欲穿之样。
宫人取回两样东西后,遵照刘彻的意思交还给了沈乐妮,沈乐妮接过唐刀与手持弩,又当着众人的面将之收了回去,然后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两样东西凭空消失。
饶是不相信什么仙神一说的大臣,此时见了此等景象也像是被掐住了喉咙一样,光瞪圆了两只眼珠子,却说不出什么话来。
不相信又怎样,谁有本事来解释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诸卿,可还有什么疑问?”刘彻端坐御座上,看戏一般似笑非笑地问道。
众臣面面相觑。
这……这这这……
沈乐妮偷偷瞟着旁人的反应,心里憋不住笑起来。
他们脸上的表情,此刻都写着同一个单词:unbelievable!
卫青突然站出来,拱手高声道:“大汉得仙使仙物相助,此次战役定能一举夺取河西之地!”
公孙弘也道:“大将军所言甚是。大汉有仙使,定能剿灭匈奴,使得大汉疆土,得以扩增!”
两个重臣都带头如此说了,其他人也只好压下满心不解和疑问,跟着附和,朝堂上响起此起彼伏的恭贺之声。
刘彻露出满意之色,开口道:“有仙使在,此次的粮草辎重一事,冠军侯,你与国师再作商议。”
霍去病出列:“臣,遵旨。”
说完,刘彻不给其余人任何询问的机会,直接宣布退朝。
朝会方结束不久,朝堂上有关于国师仙使身份以及身怀仙能的消息就如同长了脚一般,一日便传遍了整个长安,还在往四周郡县传去。
从高门贵族到平民百姓,上上下下都在议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