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
他明明是冷笑一声!
怎么在天幕上就变成“哼”?
秦念乐不可支。
不是,扮演刘彻的是谁啊,这也太可爱了。
哼!
太会打配合了吧?
【武曌:刘据兵败,卫皇后被废自尽,实在可惜。】
【秦念:名垂青史,怎能算可惜?是可敬。】
武曌微怔。
秦念民心居榜首,未入声誉榜则有可能是生年最晚的皇帝。
居然认为卫子夫造反之举为名垂青史?
还觉得这是“可敬”?
武曌竟是有些期待以后的话题了。
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朱元璋:妇人无德,家国不宁,何谓可敬?】
老朱拿的是反派剧本?
秦念疑惑。
她挺喜欢明朝的。
但朱元璋说这段话倒也符合人设——重启妃子殉葬的皇帝。
【秦念:朱重八,现在还不能骂你,你给朕等着。】
朱元璋大怒!
但他的言语被天幕以“违反规则二”不能发出去。
反倒因为他言辞过于激烈,他的民心榜排名居然向下跌了数位。
朱元璋迅速冷静下来。
天幕只有当前的姓名,秦念以”朱重八“相称,再次印证他就是明朝之后的皇帝。
………
卫子夫没想到自己会得到”名垂青史“的评价。
起兵造反,被废自尽。
却是名垂青史?
卫子夫反而更能理解朱元璋对她的指责。
无德……
但那又如何?
陛下冷血,她的血尚温!
【刘邦:刘彻之过,唯家事尔?】
第7章
仔细考校刘盈刘恒的学识品性后,刘邦已然确定天榜不虚。
他想要更易太子,本就是因为刘盈仁弱。
刘盈要是敢像刘据那般起兵造反,他反倒不会起易储之心。
只是之前他想立的是肖似他的刘如意,并未注意到刘恒。
薄姬生刘恒之后,刘邦就很少见她,当然也就不会对刘恒多加关注。
如今有天榜排名为证,他要更易刘恒为太子,不会像更易刘如意那般为百官所阻。
见“聊天群”越聊越偏,刘邦再度发声。
秦念言刘据之事,能阻止巫蛊之事再兴于汉室。
刘邦确信秦念此人虽是始皇之后,对大汉却并无太多怨恨,反倒比后世其他皇帝更愿意助大汉趋利避害。
这才对嘛。
当初他入关,约法三章秋毫无犯。
项羽入关却屠戮咸阳,又是他刘邦击败项羽为秦皇室复仇。
大汉和大秦哪有什么仇怨?
【秦念:既然是封狼居胥之日,那李广还没自尽吧?】
【刘彻:李广怎会自尽?】
刘彻眯了下眼。
卫子夫刘据自尽,是因为造反兵败。
李广又做了什么?
他清楚秦念为什么会关注李广——
李广,秦朝名将李信之后。
此时远在狼居胥山的李敢大惊,此番远征漠北他在冠军侯霍去病麾下任大校,他的阿父李广则随大将军卫青西出定襄!
李广苦笑。
“秦皇”一词过于特殊,加上“祖龙”的褒赞,秦念为秦始皇之后已是天下皆知。
如今他被秦念提起,却正是他迷失道路,以至于单于遁走之后才与南归的卫大将军会和。
他已有六十余岁,不想面对刀笔之吏的侮辱,已有自刭之心。
卫青亲自去寻李广。
【秦念:公孙敖救过卫青,元狩二年出征匈奴,他因失期未能和霍去病会和被判处死刑,交赎金后赎为庶人。】
【刘彻:这与李广有何关联?】
刘彻不理解秦念为什么突然谈起公孙敖。
十九年前卫子夫怀有身孕,馆陶公主意图杀害卫青,确实是公孙敖救下卫青。
也正是因此事,公孙敖得到他的重用。
但公孙敖不堪大用,十一年前领一万骑与匈奴作战,因阵亡七千人,当斩,赎为庶人。
五年前卫青带他出征,公孙敖才因战功受封合骑侯。
结果两年前又因失期被废为庶人。
此次北征匈奴,卫青依旧想要提携公孙敖,于是又带上了他。
公孙敖和李广自尽有何关联?
卫青冷汗涔涔,快马加鞭往李广所在处赶去。
【秦念:卫青为了让公孙敖获得战功,刻意把李广调去右将军赵食其部,结果因为没有向导,这次换李广和赵食其迷路失期。】
【秦念:此番失期或许就是卫青未能活捉单于的原因:单于遁走后,卫青才与他们会合。李广不想面对问责,引刀自刭。】
李敢怒火中烧。
阿父已有六十余岁,本不该出征。
正是迫切想要立下战功,才会数次请求陛下让他出征。
结果卫青居然为了让公孙敖立功,故意调离阿父去赵食其部,致使阿父引刀自刭!
霍去病眉头紧皱。
舅父此举并无不妥,李广既然在他麾下就该听凭调遣。
失期自尽之事与舅父何干?
秦念怎能因李广是因李信之后,就将矛头指向舅父?
【刘彻:……】
看到这串省略号,秦念又笑了一声。
李广实在倒霉,倒霉他还心气高。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为什么难封?
他战功显赫,但拦不住他作死啊。
汉景帝时期李广参与镇压七国之乱立下大功,封侯近在咫尺。
结果他接受梁王刘武的将军印,被景帝厌弃,没给他封赏。
好不容易蹉跎到刘彻登基——
李广虽有个人勇武但治军不严的问题就暴露出来,对匈奴作战、尤其是非防御战时败多胜少。
………
刘彻的沉默还因“未能全歼匈奴主力”。
原本“匈奴远遁”就是大喜之事,但在知道原本可以“全歼匈奴主力”,但因右将军赵食其和李广迷路,让“单于遁走”,刘彻就气得直咬牙。
更气的是战况发展到这一步,或许与他自己也有关系。